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认知-预警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生活质量及康复依从性的影响论文

认知-预警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生活质量及康复依从性的影响论文

13

2024-05-21 11:26:49    来源:    作者:zhoudanni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为常见的气道疾病之一,按照全球疾病负担调查报道,COPD为我国第五大死亡原因,第三大伤残调整寿命的重要诱因[1]。随吸烟率上升及人口老龄化发展,COPD患病率预计2060年每年可达540万人,作为健康中国2030行动计划中至关重要的防治疾病[2]。临床针对COPD治疗主要以改善呼吸系统症状、运动耐量及健康状态,避免疾病急性加重,降低病死率。但在治疗过程中,多数患者对疾病所造成的危险认识浅显,增加治疗期间不安全风险,且康复依从配合度较低,导致治疗效果受到影响,影响整体康复情况,不

  认知-预警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生活质量及康复依从性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认知-预警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生活质量及康复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1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7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Excel表格建立随机数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8例)与研究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认知-预警干预,分别于入院时、出院时评估两组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一秒率(FEV1/FVC%)]、生存质量及康复依从性。结果:出院时,两组FVC、FEV1、FEV1/FVC%较入院时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症状、活动能力、疾病影响评分低于入院时,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康复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预警干预可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升患者康复依从性。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认知-预警干预,康复依从性,肺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为常见的气道疾病之一,按照全球疾病负担调查报道,COPD为我国第五大死亡原因,第三大伤残调整寿命的重要诱因[1]。随吸烟率上升及人口老龄化发展,COPD患病率预计2060年每年可达540万人,作为健康中国2030行动计划中至关重要的防治疾病[2]。临床针对COPD治疗主要以改善呼吸系统症状、运动耐量及健康状态,避免疾病急性加重,降低病死率。但在治疗过程中,多数患者对疾病所造成的危险认识浅显,增加治疗期间不安全风险,且康复依从配合度较低,导致治疗效果受到影响,影响整体康复情况,不利于肺功能恢复[3]。所以,在治疗阶段应配合适宜的护理干预。认知-预警干预是一种以认知教育、预警宣教结合一体的干预手段,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4],但目前在COPD中护理应用效果未知。因此,本研究针对COPD患者采取认知-预警干预方案,探讨其对患者康复依从性、肺功能恢复的影响,进一步为COPD患者健康管理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1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纳入标准:①均满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5]中COPD诊断标准,均配合影像学手段确诊;②病情处于稳定期;③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无障碍,可正常沟通。(2)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痉挛)等;②合并心功能异常(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③合并脏器严重器质性病变(如心脏病、肾功能衰竭)及恶性肿瘤(如非小细胞肺癌);④依从性差,无法配合参与本研究。经Excel表格建立随机数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8例)与研究组(49例)。对照组,男35例,女13例;年龄43~81岁,平均年龄(59.37±5.61)岁;病程0.5个月~9年,平均病程(4.81±0.91)年;吸烟31例;COPD分级:Ⅰ级22例,Ⅱ级17例,Ⅲ级9例;文化程度:小学29例,初中11例,高中5例,大专及以上3例。研究组,男37例,女12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60.12±5.72)岁;病程0.8个月~10.5年,平均病程(4.87±0.95)年;吸烟29例;COPD分级:Ⅰ级25例,Ⅱ级16例,Ⅲ级8例;文化程度:小学31例,初中13例,高中3例,大专及以上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1)疾病指导:首先对患者进行疾病健康教育,然后指导日常用药、学习自主呼吸肌功能锻炼;有氧疗需求的患者还需要教导其正确咳嗽、咳痰。(2)饮食指导:营养对COPD患者至关重要,因此在饮食方面尽可能以地中海饮食(蔬菜水果、鱼类、五谷杂粮、橄榄油等)为主导。(3)生命体征及导管护理:每天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并做好记录,教导患者及家属学习呼吸频率计数方法;静脉置管患者根据穿刺口情况,评估有无出血、肿胀、渗血、堵塞等,做好日常消毒护理避免感染。(4)康复锻炼:按照个体情况制定康复方案,适当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一旦有气喘或呼吸不畅立即暂停运动。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认知-预警干预,(1)建立认知-预警干预小组,成员包括COPD主治医师1名、护士长1名、专科护士2名,主治医师主要职责为制定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护士长负责制定护理方案,2名专科护士负责护理方案的实施及资料收集。(2)认知-预警方案制定:本研究依据“健康信念”“知信行理论”,根据COPD患者健康管理情况,在“知网”“万方”“PubMed”检索影响COPD患者认知行为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通过函询专家及小组共同研讨,建立COPD患者认知-预警方案,旨在提高患者疾病认知水平,降低潜在风险。(3)认知教育:干预目标为帮助患者掌握COPD相关知识,教育内容包括吸烟的危害、生理学、病理学、临床表现、诊疗检查情况、主要治疗方案等,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可接纳程度采取5人为一组的模式展开通俗化、形象化的COPD知识授课,采用PPT制作彩图及小视频为主,30 min/次,1次/周,尽量减少文字叙述内容,以更好地吸引患者。(4)预警宣教:目标为改变患者治疗态度、提高康复依从性,包括COPD患者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并发症、长期卧床下肢静脉血栓为常见预警内容。首先,在医院走廊布置图文并茂的宣传画廊(主要以彩色图片为主,如合并呼吸衰竭的情况如何治疗)。其次,每天病房中通过电视循环播放COPD不配合治疗及康复会出现的病情进展情况,面临的危险,提高患者的警惕性,每天播放1次,播完即可。最后,针对可能存在的并发症进行预警,呼吸康复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康复循证实践指南》[6]中推荐的非药物康复方案,能避免呼吸衰竭,适当让患者活动也能改善肢体血流。①呼吸体操:首先平静呼吸→立位呼吸前倾呼气→单举上臂吸气,双手压腹呼气→向上平举上肢吸气,双臂下垂呼吸→将上肢平伸并吸气,双手压腹呼气→抱头吸气,转体呼气→站立位双上肢吸气,蹲位呼气→平静呼吸,10 min/次,1次/d,15:00—16:00开始。②踝泵运动:患者选择舒适角度,踝关节跖屈30。10 s,背屈约20。10 s,然后踝关节环绕动作10 s,连续动作10 min,休息30 min,再连续动作10 min,2次/d。③床旁运动:神志清楚能配合指令者,引导患者采取半坐位,进行前屈、内旋、外展等等下肢被动屈伸,2次/d,20 min/次;肌力3级以上患者,上午和下午各进行1次床边坐位锻炼,30 min/次。两组均干预至出院时。

image.png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肺功能入院时、出院时采用肺功能仪测

  定两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计算一秒率(FEV1/FVC%)。

  1.3.2生活质量入院时、出院时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7]评估两组生活质量,包括症状、活动能力、疾病影响3个方面,每个方面评分均为0~100分,分值与COPD患者生活质量呈负相关,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63。

  1.3.3康复依从性出院时采用本院自制的COPD患者康复依从性量表,邀请5位专家对该量表进行评估,经信效度检验,Cronbach'sα系数为0.874,内容效度为0.837,完全依从:遵守医嘱服药,配合护理,每天均能完成康复训练,完成度超90%以上;部分依从:在护理人员指导下无论是服药、配合度及康复训练情况完成度45%~89%;不依从:患者配合性差,上述各方面情况完成度≤44%。康复依从性=完全依从率+部分依从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入院时、出院时肺功能比较

  入院时,两组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FVC、FEV1、FEV1/FVC%较入院时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image.png

  2.2两组入院时、出院时生活质量比较

  入院时,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症状、活动能力、疾病影响评分低于入院时,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康复依从性比较

  研究组康复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image.png

  3讨论

  我国大多数慢性病护理尚未形成统一健康管理体系,导致COPD患者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对疾病陌生,患者常不配合治疗、耽误治疗,导致并发症频发,威胁自身生命安全。一项呼吸系统疾病认知程度调查报道,其对COPD相关知识的认识误区率在13.0%~38.0%[8]。因此,利用合理的护理方案推动COPD患者规范配合治疗,改善肺功能至关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出院时FVC、FEV1、FEV1/FVC%高于对照组,与王叶等[8]报道相符,其明确指出积极提升患者对COPD的认知是及早预防疾病进展的有效手段。李良静等[9]采用心理干预联合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改善其肺功能、肺活量,这也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认知-预警干预主要通过提升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采取预警宣教及预警干预,从疾病知识普及,避免疾病进展及并发症发生时,还配合了呼吸训练,延缓疾病进展,提升呼吸功能。本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症状、活动能力、疾病影响评分低于对照组,随着肺功能好转,困扰患者的症状缓解,有益于生活质量提升。同时,随着患者疾病认知水平的提升,降低了其对疾病治疗的抵触。

  COPD病情无法得到控制,使肺功能、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恶化进而影响患者认知功能,导致其较难规范化配合康复锻炼,促使病情持续恶化,出现恶性循环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10-12]。本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康复依从性高于对照组。认知-预警干预为COPD患者提供了健康指导,对患者健康采取综合性监测,利用小组团体教育、视频及病房走廊布置,不断给患者普及COPD知识,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带动患者主动配合治疗的动机,实现患者行为转变和维持,因此观察组患者康复依从性更佳。但本研究因时间、人力限制,为单中心研究,其大范围结果仍待未来与多家医院联合获得。

  综上所述,认知-预警干预可促进COPD患者肺功能恢复,提升康复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可帮助患者规范化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

  [1]赵创艺,袁空军,杨媛,等.基于ARIMA与NNAR模型的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疾病负担预测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6):1942-1949.

  [2]徐丽,许东晴,穆怀典,等.上海市金山区社区居住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特点和诊治现状调查[J].上海医学,2020,43(8):454-458.

  [3]李正欢,张晓云,陈杨,等.2020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COPD诊断、治疗与预防全球策略》指南解读(一)—稳定期药物管理[J].中国全科医学,2021,24(8):923-929.

  [4]贾红红,刘丽,罗小茜,等.认知-预警干预对农村糖尿病治疗延误患者的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22,57(9):1113-1120.

  [5]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8,17(11):856-870.

  [6]中国康复医学会循证康复医学工作委员会,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中国康复科学所康复信息研究所,兰州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康复循证实践指南[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1,27(1):15-26.

  [7]JONES P W,QUIRK F H,BAVEYSTOCK C M.The St 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J].Respir Med,1991,85(1):25-31.

  [8]王叶,杨汀,王辰.我国成人对《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呼吸系统疾病部分的认知程度[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22,16(10):715-720.

  [9]李良静,张书勤,张玉兰.支持性心理干预联合健康宣教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境状态和疾病认知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2,30(8):1148-1153.

  [10]金慧,李晓娜,钦佩,等.智能互动式健康教育模式在慢阻肺高危吸烟人群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22,16(4):241-245.

  [11]唐玲,郭爱敏,俞杰,等.社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对基于移动医疗的健康教育需求的质性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22,22(4):537-542.

  [12]韩慧娟,王雪艳,殷书莉.KAP模式健康教育联合综合呼吸功能锻炼对COPD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7):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