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CT不同成像技术对冠状动脉CTA检查结果的影响论文

CT不同成像技术对冠状动脉CTA检查结果的影响论文

6

2024-05-20 09:55:13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观察组心率、CTDIvol、DLP、ED低于对照组,扫描时间短于对照组,CT值标准范围、运动造影、图像质地评分、总分及生理、心理、社会、环境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相较于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具有更低的心率、扫描时间和辐射剂量,同时能提供更高的成像质量和更优的患者舒适度。

  【摘要】目的:探讨CT不同成像技术对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于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冠状动脉CTA检查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按2∶1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80)与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观察组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比较两组心率、扫描时间、辐射剂量[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成像质量(解剖结构显示、CT值标准范围、运动造影、图像质地)及患者舒适度(Kolcaba简化舒适状况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心率、CTDIvol、DLP、ED低于对照组,扫描时间短于对照组,CT值标准范围、运动造影、图像质地评分、总分及生理、心理、社会、环境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相较于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具有更低的心率、扫描时间和辐射剂量,同时能提供更高的成像质量和更优的患者舒适度。

  【关键词】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CT imaging techniques on the results of coronary arte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Method:A total of 12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oronary CTA examination in Changshu NO.2 People'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1 to June 2023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n=80)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n=40)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according to 2∶1.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etrospective electrocardiographic gating technology,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prospective electrocardiographic gating technology.The heart rate,scanning time,radiation dose[CT volume dose index(CTDIvol),dose length product(DLP),effective radiation dose(ED)],imaging quality(anatomical structure display,CT value standard range,motion imaging,image texture)and patient comfort(Kolcaba simplified comfort status scale score)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The heart rate,CTDIvol,DLP and 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scanning time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scores of standard range of CT value,exercise angiography,image texture,total score and scores of physiological,psychological,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lt;0.05).Conclusion:Compared with the retrospective electrocardiographic gating technique,the prospective electrocardiographic gating technique in coronary artery CTA examination has a lower heart rate,scanning time and radiation dose,and it can provide higher image quality and better patient comfort.

  [Key words]Coronary arte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Retrospective electrocardiographic gating technology Prospective electrocardiographic gating technology Image quality

  冠状动脉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的主要死因,对于其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1]。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是一个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它可以为医生提供关于冠状动脉的详细解剖信息,助力于诊断和治疗决策。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CT成像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其中涉及心电门控技术的选择在临床上备受关注。传统的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但随着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的出现,研究者和临床医生开始探讨这两种技术在效率、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上的差异[2]。心电门控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因心脏跳动造成的运动伪影,从而获得清晰的冠状动脉图像[3]。然而,选择何种心电门控技术,不仅涉及图像质量,还涉及辐射剂量、扫描时间和患者舒适度等多个方面。近年来,随着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比较这两种技术的优缺点[4]。但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如何选择更合适的技术,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和医疗机构的要求,仍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因此,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与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的差异,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实用的指导和建议,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于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冠状动脉CTA检查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需接受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2)无对碘造影剂过敏史。排除标准:(1)有严重的肾功能不全或对碘造影剂过敏;(2)有严重的心律失常或不能进行心电门控检查;(3)妊娠期、哺乳期;(4)有其他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或其他重大疾病(如癌症、严重肺部疾病);(5)近期内接受过放射线检查。采用随机数表法按2∶1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80)与观察组(n=40)。对照组,男46例,女34例;年龄41~80岁,平均年龄(62.89±8.21)岁。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62.66±9.87)岁。本研究经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具体如下。检查前明确告知患者检查过程及可能的不适,开始检查前,患者躺在CT机检查台上,将心电图导联贴在相应位置,以监测患者的心律。一旦心电图信号稳定,即开始输注碘化造影剂。随后,CT扫描开始,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会在整个心动周期内持续收集图像数据。扫描完成后,得到的原始图像数据会被送入工作站,通过后处理软件,选择心脏的最佳相位(如舒张末期)进行重建,得到最终的冠状动脉CTA图像。患者在检查结束后留院观察一段时间,确保无不良反应随后即可离开。

  观察组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具体如下。(1)患者知情与位置调整:检查前,患者被明确告知关于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的特点和可能的感受。患者被安置在CT检查台上,并确保舒适。(2)心电图监测与时相选择:使用专用心电图设备,对患者心电活动进行监测。根据心电图数据,选择心脏的最佳扫描时相,如舒张初期。(3)碘化造影剂注射:扫描前,需静脉注射碘化造影剂,以增强冠状动脉的X线对比度,从而使其在图像上更清晰可辨。通过静脉途径,缓慢注射造影剂,并密切监测

  患者是否有过敏反应或其他不良症状。(4)前瞻性扫描设定与执行:根据先前确定的心脏时相,设置CT设备进行前瞻性扫描。该技术确保只在预定的心脏周期内进行CT扫描,降低辐射剂量。(5)图像重建与处理:扫描完成后,设备将自动收集大量原始数据,将数据转移到专门的图像处理工作站。通过高级算法和技术,选择心脏的最佳相位进行图像重建,从而得到清晰、高分辨率的冠状动脉CTA图像。(6)图像评估:将图像提交放射科专家,根据图像清晰度、对比度等参数进行质量评估,基于图像结果为患者提供确切诊断。(7)后续观察:图像获取并评估完成后,患者仍需在医院短时间内进行观察,确保在接受造影剂后未出现任何不良症状或反应,医生确定状态稳定后允许患者离开。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心率、扫描时间检测两组心率,并记录扫描时间。

  1.3.2辐射剂量比较两组辐射剂量,包括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辐射剂量(ED)。ED通过DLP乘以换算因子k来计算,单位为mSv,其中k值为0.017,参照欧盟CT质量标准[5]。机器会自动生成CTDIvol和DLP值,这些数据展示了患者在CT检查中受到的X线辐射量。CTDIvol表示CT扫描中各方向上的平均辐射吸收量,而DLP代表整体受照区域的总辐射剂量。

  1.3.3成像质量采用Zhang等[6]的方法对图像总体质量进行评分,略做改进,(1)解剖结构显示:参照美国心脏学会(AHA)的分类指南,冠状动脉被细分为15个不同的段落,每展现清晰的冠状动脉段落得4分[7];(2)CT值标准范围:CT值在标准范围内得2分;(3)运动造影:图像中若无机器伪影得1分;(4)图像质地:图像质地清晰细腻得2分。将各项得分累加,为每张图像的总分,再计算平均得分以确定整体图像质量。

  1.3.4舒适度采用Kolcaba简化舒适状况量表评估两组舒适度,该量表包括生理(5个项目)、心理(10个项目)、社会(8个项目)和环境(7个项目)4个维度,每个项目评分均为1~4分,分数越高舒适感越强[8]。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心率、扫描时间比较

  观察组心率低于对照组,扫描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1。

56fcb28d15da9cd1e01c8641ed1de1a.png

  2.2两组辐射剂量比较

  观察组CTDIvol、DLP、E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2。

197bb32c319800b7ddada28c4f0a126.png

  2.3两组成像质量比较

  观察组CT值标准范围、运动造影、图像质地及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两组解剖结构显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见表3。

7b4d4fe5dbfe55dbd4fd672e5235369.png

  2.4两组舒适度比较

  观察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4。

43eba94ff99d5d9d0cc9b064f0c2f12.png

 

  3讨论

  冠状动脉CTA已经确立为冠状动脉疾病评估的关键无创手段,其为临床提供了关于病变的解剖和功能信息,从而使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变得更精确[9-11]。在这个进展中,心电门控技术的应用对于减少动态伪影和提高图像质量起到了核心作用,成为现代CTA技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2]。心电门控技术,尤其是前瞻性和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数据采集策略。回顾性技术通过连续扫描,并在重建阶段选择最佳心动周期阶段的数据,这样可以减少因心率变异造成的图像扰动[13]。相反,前瞻性心电门控则在预测的最佳心动周期阶段触发扫描,从而优化辐射剂量。这些技术选择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其对图像质量、辐射暴露和扫描时间的影响[14]。辐射暴露已经成为心血管成像领域的核心关注点。尽管辐射剂量与多数影像诊断相关的风险非常小,但考虑到逐渐增多的患者数量和频繁的影像检查,这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特别是在进行冠状动脉CTA时,辐射剂量应是一个关键的选择标准。CTDIvol和DLP是两个关键的辐射剂量指标,它们提供了关于扫描过程中的辐射暴露的有价值信息,这在比较不同的心电门控技术时至关重要[15]。患者的舒适度和检查体验同样重要,这不仅关系患者的满意度和合作度,还可能影响到影像结果的质量[16]。Kolcaba简化舒适状况量表提供了一个客观的方法来评价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体验。在心电门控技术的选择中,还要考虑到各种技术在特定的患者人群和心率条件下的适应性,如前瞻性心电门控可能在心率稳定的患者中更合适,而回顾性技术可能更适用于心率不规则的患者。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心率低于对照组,扫描时间短于对照组。表明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可能对冠状动脉CTA过程有所优化。对于心率,稳定和较低的心率被普遍认为是获得高质量冠状动脉CTA图像的关键因素。心率降低有助于减少运动伪影,从而提高图像的清晰度。此外,扫描时间缩短不仅意味着检查过程更迅速,还意味着患者在CT机中的暴露时间减少,从而提高患者的舒适度。这一结果与孙国臣等[17]的研究相符,其研究中也发现心率的稳定性和扫描时间的缩短对于提高CTA图像质量有着关键作用。在辐射剂量方面,观察组辐射剂量明显降低。表明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辐射保护方面具有优越性。辐射剂量降低对于年轻患者和需要频繁接受检查的患者尤为重要。减少辐射暴露可以降低长期健康风险,特别是癌症的风险。这一结果与唐世龙等[18]研究相符,发现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辐射剂量显著降低。从成像质量来看,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提高冠状动脉CTA成像质量上展现出显著的优势。观察组CT值标准范围、运动造影和图像质地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图像更清晰、细腻,能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信息。袁训伟等[19]研究中,发现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提高成像质量方面的明显优势。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这可能与扫描时间缩短、辐射暴露减少和图像质量提高有关。患者在检查中的舒适体验可能会影响其对未来医疗检查的态度和合作程度。此外,更好的体验还可以提高医院的声誉和患者的满意度,从而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黄涛等[20]研究也观察到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综上所述,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的显著优势,使用该技术的患者具有更稳定的心率、更短的扫描时间,同时接受的辐射剂量也明显减少,图像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显示了更清晰的冠状动脉结构,且患者的舒适度也得到了提升。

参考文献

  [1]葛文,宋修峰,邱庆琢,等.低辐射剂量宽探测器CT智能心电门控技术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的可视性评估[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23,31(2):118-123.

  [2]林丽芳,刘黠,曾莉虹,等.动态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效果及优势[J].黑龙江医学,2019,43(6):617-618.

  [3]卢艳,吴伟峰,韩宏舟,等.第三代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在高心率冠状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J].浙江临床医学,2018,20(1):145-147.

  [4]何其舟,余飞,付亚军,等.双源CT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自由心率冠状动脉成像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J].放射学实践,2017,32(5):488-493.

  [5]朱丙烟,付风魁,朱荣广,等.冠心病肺部感染患者双源CT血管成像在诊断中的应用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14):3229-3231.

  [6]ZHANG Z J,ZHANG Z M,WANG L,et al.Clinical evaluation of quality criteria for CT film[J].Medical Device Information,2001,9:5-10.

  [7]马礼坤.美国心脏病学院和美国心脏学会新的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J].临床内科杂志,2007,24(12):808-810.

  [8]李文倩,张玲玲,张一凡.雷达图在麻醉恢复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15):2833-2836.

  [9]孙国臣,梁桂芳,王忠.二代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的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20,30(11):2041-2045.

  [10]关伟,张婷婷,李卫萍,等.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结合智能边缘校准技术对自由心率受试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9,18(4):391-394.

  [11]贾蕾,高律萍,曹成瑛,等.不同管电压下前瞻性心电门控双源CT诊断冠心病的比较分析[J].影像科学与光化学,2022,40(4):883-887.

  [12]门玥琪,张璋,吴梦姗,等.基于Patlak Plots法两次大螺距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评估心肌血流灌注的可行性[J].中华放射学杂志,2021,55(6):638-643.

  [13]曹希明,郑君惠,钟小梅,等.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中心率对对比剂强化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9,40(14):2058-2062.

  [14]侯金成,袁旭春,胡国迎,等.炫速CT低剂量Flash心脏扫描技术在低心率患者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14):58-59.

  [15]杨文兵,查云飞,阳朝晖,等.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降低前瞻性心电门控CTA成像辐射剂量的方法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2018,33(4):69-73.

  [16]陈爱德,刘伟军,段王栋,等.256层螺旋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对比剂浓度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19(20):3963-3967.

  [17]孙国臣,梁桂芳,王忠.二代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的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20,30(11):2041-2045.

  [18]唐世龙,程卓,何玲,等.前瞻性心电门控多期相重建在儿童冠状动脉CT检查中的应用[J].放射学实践,2021,36(4):529-534.

  [19]袁训伟,李远庆,迟淑萍,等.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在冠脉支架随访中的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8,28(8):1282-1285.

  [20]黄涛,何其舟,张艳丽,等.双源CT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成像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3):459-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