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神经内镜治疗颅底肿瘤的应用效果论文

神经内镜治疗颅底肿瘤的应用效果论文

0

2024-04-30 10:09:36    来源:    作者:zhoudanni

摘要:颅底肿瘤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一种发生 在颅底及其周围组织的肿瘤统称,通常包括原发于 颅 底 骨 质 、颅 内 肿 瘤 累 及 颅 底 的 肿 瘤[1-2] 。 随 着 病 情的进展,肿瘤组织可通过颅底裂孔或破坏颅底骨 质后向四周侵犯,累及肿瘤组织周围重要的神经和 血管结构,病变部位较深,同时肿瘤周围的解剖结 构复杂,从而增加手术难度大,患者并发症、致残率 和病死率高[3-5] 。

  [摘要] 目的 探究并分析神经内镜治疗颅底肿瘤的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选取 2019 年 1 月—2021 年 1 月贵 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 50 例颅底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性进行分组,将采 取传统开颅手术治疗的患者(25 例)纳入对照组,将采取神经内镜治疗的患者(25 例)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 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格拉斯 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 GCS)评分为(9.22±0.12)分高于对照组的( 8.41±0.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4.879.P<0.05)。 术前,两组炎性因子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观察组炎性因子水 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全切除率 、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传统开颅手术相比,神经内镜 针对于颅底肿瘤的治疗效果更高,预后改善效果更好,同时能改善体内炎性因子水平,安全性更高。

  [关键词] 神经内镜,颅底肿瘤,治疗效果,生活质量

  颅底肿瘤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一种发生 在颅底及其周围组织的肿瘤统称,通常包括原发于 颅 底 骨 质 、颅 内 肿 瘤 累 及 颅 底 的 肿 瘤[1-2] 。 随 着 病 情的进展,肿瘤组织可通过颅底裂孔或破坏颅底骨 质后向四周侵犯,累及肿瘤组织周围重要的神经和 血管结构,病变部位较深,同时肿瘤周围的解剖结 构复杂,从而增加手术难度大,患者并发症、致残率 和病死率高[3-5] 。传统治疗颅底肿瘤多以开颅手术 治疗为主,而近年来,随着神经外科、耳鼻咽喉头颈 外科、口腔颌面外科等多学科专业医师的不断探索 和研究,颅底肿瘤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发展 。神经 内镜作为一种目前临床常用的微创技术,其优势包 括创伤小、视觉效果好、术后恢复快等,在神经外科 手术中被广泛应用[5] 。本文为探究神经内镜在颅底 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治疗价值,回顾性 分 析 2019 年 1 月 —2021 年 1 月 贵 阳 市 第 二 人 民 医 院接受神经内镜治疗的 25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回顾性选取本院收治的 50 例颅底肿瘤 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 25 例 。对照组中男 16 例,女 9 例;年龄 23~53 岁,平均( 34.32±1.09)岁 ;病 程 4 个 月 ~3 年 ,平 均( 1.32± 0.21)年;肿瘤直径 1~4cm,平均( 3.32±0.23)cm;肿瘤 类型:脊索瘤 4 例、软骨瘤 3 例,软骨肉瘤 2 例,脑膜 瘤 11 例,神经鞘瘤 5 例 。观察组中男 17 例,女 8 例; 年 龄 22~54 岁 ,平 均( 33.21±1.11)岁 ;病 程 3 个 月 ~ 3.5 年 ,平 均( 1.41±0.11)年 ;肿瘤直径 1~5cm,平 均 ( 3.21±0.33)cm;肿瘤类型:脊索瘤 5 例,软骨瘤2 例, 软骨肉瘤 4 例 ,脑膜瘤11例 ,神经鞘瘤 3 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 有 可比性 。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 准:所 纳入患者的临床资料齐全 ,进行 过影像学 、病理学检查,就诊时出现头痛 、头晕 、颅 内压升高等临床表现,经综合诊断为颅底肿瘤;CT、 MRI 等影像学检查发现>1 cm 的肿瘤;有随访记录, 术后随访≥1 年。

  排除标准:临床资料缺失者;合并恶性疾病、其 他脑部疾病的患者;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开颅手术治疗 。①术前处理: 做好术前准备,对患者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解答患 者疑虑,安抚患者情绪,调整患者心态,促进手术顺 利进行,引导患者调整心态 。之后,对手术部位进 行消毒,并准备好救援设备;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 ( CT、MRI)的结果,再 次 确定肿瘤 的 大小 、位 置 、邻 近神经和血管,并确定合适的手术位置 。②术中和 术后处理:全身麻醉,以颅底为手术切口,将肿瘤完 全切除 。确认肿瘤切除干净后,对创口应用生理盐 水冲洗,并进行适当填充,最后进行止血、抗感染和 引流等处理。

  观察组采取神经内镜治疗 。术前处理、麻醉同 对照组,利用德国 storz 神经内镜开展手术,根据肿 瘤的大小、位置、毗邻神经血管等,确定合适的手术 入路,内镜颅底中线区经鼻手术入路可分为经筛板 入 路 、经 鞍 结 节/蝶 骨平 台 入 路 、经 蝶 鞍 入 路 、经斜 坡入路和经颅颈交界区入路等,在神经内镜的协助 下直接切除肿瘤 。在手术过程中,应注意盲区,并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术后,确认肿瘤清除干 净,无残留物 。手术区域应冲洗并适当填充,然后 进行抗感染、止血和引流处理。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 。临床疗效[6]:显效 为患者头痛 、四肢无力 、呕吐 、视物模糊等临床症 状消失,炎性指标水平恢复正常;好转为上述不适 症状改善或偶尔出现,具体包括头痛减轻,呕吐次 数减少 ,四肢可轻微活动 ,炎性指标水平接近正 常;无效为未达到上述水平 。临床治疗有效率 =显 效率+好转率 。 术后1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 评定[8] 。

  对比两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 GCS)评 分:GCS评分最高分为15分,最低分为3分,分数越低患者意识状态越差,预后越差 。 术后 1 d 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7]。

  对比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术前24h以及术后48h比较两组患者的白介素(Interleukin, IL)-6、中 枢 神 经 特 异 性 蛋 白 β(Central Nervous System Spe ‐ cific Protein, S100β)、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 水平。

  对比两组全切除率、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全切除率为术后1周通过影像学检查进行评定;复发率为术后随访一年进行评定;不良反应发 生率为术后即可至术后 1 个月进行评定,包括视力 障碍、听力障碍、面神经麻痹、脑脊液外漏。

  1.5 统计方法

  应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临床治 疗有效率、全切除率、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以例数(n)和率(%)表示,行 χ2 检验 。计量资料(炎性因子水平)符合正态分布 ,以(±s)表 示 ,行 t 检 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6.00% 高于对照组的 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image.png

  2.2 两组患者 GCS 评分对比

  观察组 GCS 评分为(9.22±0.12)分,高于对照组 的( 8.41±0.11 )分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t=24.879 , P<0.05)。

  2.3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术前 ,两组 炎性 因 子水平相 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 ,观察组IL-6、S100β、TNF-α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 <0.05), 见表 2.

image.png

  2.4 两组患者全切除率 、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 率对比

  两组全切 除率 、复 发率相 比 ,差 异无 统计 学 意 义(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image.png

  3 讨论

  目前,颅底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但其确切病 因尚不清楚 。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实践中,传统的手 术方法在视野中存在一定死角,且创伤较大,术后不 良反应较多;同时,由于颅底肿瘤靠近颅神经、重要 血管和脑干位置,手术难度增加,肿瘤切除不完全会 存在一定的复发和并发症风险[8] 。与此同时,如果手 术不理想,可能会对脑神经和脑组织造成损伤,进而对患者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 的不断进步和三维内镜技术的发展,神经内镜的应 用频率越来越高,技术也越来越成熟 。神经内镜广 泛应用于神经外科,具有视野范围广、视觉效果好、 能减少对患者的损伤等特点 。基于临床治疗的需 要,神经内镜的快速发展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手术方 法,成为神经外科治疗的主要手段[9-10]。

  观察组 GCS 评分低于对照组的(8.41±0.11)分(P <0.05);术后,两组炎性因子水平相比,观察组更低 (P<0.05),提示神经内镜治疗颅底肿瘤可以有效改 善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患者预后,神经内镜的手术 创伤较小,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手术进程,缩短引流 管留置时间,由此减少了外界刺激对机体的损害,减 轻体内炎症反应 。主要原因为:神经内镜可以显示 传统开颅手术的盲点,清晰地观察颅底肿瘤组织及 其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在提高手术切除率的同时 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损伤肿瘤附近的神经、血管 等,术后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11]。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6.00% 高 于对照组的 68.00%(P<0.05),这与刘雪涛等[12]的研究结果一致,其研究中显示,选取 80 例脑肿瘤患者 进行研究,分为研究组(采取神经内镜治疗)及对照 组(传统开颅手术治疗),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 73.43%,观察组为 97.83%,观察组更高(P<0.05)。 上 述研究结论进一步说明神经内镜可以提高脑肿瘤的 治疗效果 。对其机制进行分析可能为:神经内镜的视野范围较广,可以从小角度清楚地观察患者的深 层病变及其附近组织结构,这不仅有助于完全切除 肿瘤,而且还能避免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12]。

  综上所述 ,相较于传统开颅手术治疗 ,神 经 内 镜可以显著提高脑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其预 后,同时,能改善体内炎性因子水平,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 徐远 志 , 薛 亚 军 ,林 绍 坚 , 等 . 多模 态影像 融合技术 在 神 经 内 镜 经 鼻 手 术 治疗 前 颅底 肿 瘤 中 的 应 用 [J]. 中 华神经外科杂志,2020.36(1):17-20.

  [2] 冯永辉 .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内镜经鼻手术 治疗 前 颅底 肿 瘤 中 的 临 床 应 用 效 果 [J]. 医 学 理论 与 实践,2021.34(21):3736-3738.

  [3] 张 慧 , 陈 洪福 , 纪 培 志 , 等 . 神 经 内镜 手术 治疗 老 年 女 性颅底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CD].临床医药文 献电子杂志,2020.7(99):77-78.

  [4] 路平 . 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颅底肿瘤的应用研究[J]. 医 学信息,2017.30(10):51-52.

  [5] 朱 广 通 , 肖智 勇 , 毛 贝 贝 , 等 . 全 程 神 经 内镜技术 在 经 乙 状 窦 后 入 路 侧 颅底 肿 瘤 切 除 术 的 应 用 [J]. 中 国 微 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20.25(6):247-251.

  [6] 王博,王亚周,邵冰水 . 神经内镜在颅底肿瘤治疗中的 应用[J]. 哈尔滨医药,2019.39(6):566-567.

  [7] 赵德浩 . 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颅底肿瘤的疗效及安全 性分析[J].健康之友,2019(15):158.

  [8] 章翔 ,蒋晓帆 , 费舟 ,等 . 神经内镜与显微手术切除前 、 中 颅 底 肿 瘤 [J]. 中 华 神 经 外 科 疾 病 研 究 杂 志 ,2006.5(5):438-440.

  [9] 吴 江 , 卜计 源 , 陆 晓诚 , 等 . 显微镜联合 神 经 内镜技术 在 颅底 肿 瘤 切 除 术 中 的 应 用 价值 [J]. 中 华 神 经 外科 杂志,2022.38(3):239-244.

  [10] 陈政源 , 寿雪飞 ,沈明 ,等 . 神经内镜经鼻入路切除颅 底肿瘤术中颅底重建的临床疗效[J]. 中华神经外科 杂志,2020.36(1):2-6.

  [11] 董军 , 兰青 . 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颅底肿瘤[J].实用肿 瘤杂志,2007.22(4):288-290.

  [12] 刘雪涛,杨好喜,王虹 . 神经内镜经鼻治疗颅底良恶性 肿瘤的临床体会[J].天津医药,2017.45(11):1191-1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