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乳化联合区域折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白内障患者视觉质量的影响论文

2024-04-22 11:09:58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区域折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对白内障患者术后视觉质量、视功能及光学不良反应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8 月至 2023 年 5 月南京医科大学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区域折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对白内障患者术后视觉质量、视功能及光学不良反应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8 月至 2023 年 5 月南京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 160 例( 160 只患眼) 的临床资料, 以植入人工晶 状体类型不同将其分为单焦点组(80 例, 80 只患眼,超声乳化术中使用单焦点人工晶状体)与多焦点组(80 例, 80 只患眼,超声乳化 术中使用区域折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 3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 3 个月视力、客观视觉质量、主观视觉评价、 生活质量及光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单焦点组比, 多焦点组患者术后 3 个月裸眼远视力、裸眼中视力、裸眼近视力均升高;与单 焦点组比,多焦点组患者术后 3 个月视功能相关生命质量量表(NEI-VEQ-25 )评分、完全脱镜率更高,视功能指数 14(VF-14 )评分更 低;与单焦点组比,多焦点组患者术后光晕发生率更高(均 P<0.05 );两组患者术后 3 个月矫正远视力及眩光、复视、星爆发生率相比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超声乳化联合区域折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可有效改善白内障患者术后裸眼远、中、近视 力,提升其客观视觉质量、主观视觉质量,改善视功能生命质量,提升脱镜率。但其非对称性的设计,可导致患者术后成像质量不高, 光晕发生风险增大,临床使用区域折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时,需对患者进行严格筛选,并加强其术后适应引导。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区域折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单焦点人工晶状体; 视觉质量
白内障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临床表现主要为 视力下降、色彩感知能力下降等,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 可能会出现眩光、夜视力下降等症状,疾病晚期甚至会失 明。随着眼科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白内障手术逐渐由复 明手术转变为屈光手术。但白内障患者术后视觉质量不仅 取决于手术操作,同时还与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功能相关。 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是一种在白内障手术中植入眼内的人工 透镜,仅有一个焦点,对患者远视力的改善作用较好,但 患者近视力改善状况不理想,部分患者为获取理想视力还 需继续佩镜,预后自觉生活质量不佳 [1]。区域折射多焦点 人工晶状体借由旋转不对称的设计,为患者提供更为良好 的裸眼远、中、近距离视力,视力改善效果更好,但光 线折射需分配至多个焦点,患者术后易发生光学不良反 应 [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区域折射多 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对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功能、视力质量 及光学不良反应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8 月至 2023 年 5 月 南京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 160 例(160只患眼) 的临床资料,以植入人工晶状体类型不同将其 分为单焦点组(80 例,80 只患眼) 与多焦点组(80 例, 80 只患眼) 。单焦点组患者中男性 42 例,女性 38 例;年 龄 56~73 岁, 平均(63.09±5.37)岁;左眼 32 例, 右眼 48 例;眼轴长度 22~26 mm,平均(23.76±0.57)mm; 角膜散光 0.18~0.92 D,平均(0.69±0.13)D。多焦点 组患者中男性 40 例, 女性 40 例; 年龄 54~75 岁, 平 均(62.93±5.42)岁;左眼 33 例,右眼 47 例;眼轴 长度 22~26 mm,平均(23.81±0.55)mm ;角膜散光 0.20~0.89 D,平均(0.67±0.12)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诊断 标准:符合《眼科学(第 6 版)》[3] 中关于白内障的诊 断标准。纳入标准:⑴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⑵单眼发 病;⑶晶状体核硬度分级 [4] 为Ⅱ ~ Ⅳ级;⑷无角膜外伤; ⑸角膜散光≤1.5 D。排除标准:⑴合并糖尿病;⑵瘢痕 体质;⑶合并眼底病、青光眼等眼部疾病;⑷既往有屈 光手术史。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中相关的伦理 要求。
1.2手术方法 术前均进行视力、散瞳验光、眼压、角膜 地形图等详细眼部检查,目标屈光度设置为 -0.25~+0.25 D。充分散瞳后以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 [ 山东博士伦福瑞达 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56587.规格: 0.5 mL ∶ 2.0 mg(0.4%)] 行表面麻醉,使用碘伏消毒术眼后铺 无菌洞巾,以角膜穿刺刀(美国优科视技公司,型号:2.2 mm)于 3:00 位置切开透明角膜缘,并注入医用透 明质酸钠凝胶(上海其胜生物制剂有限公司,型号: 0.4 mL/ 支),以角膜穿刺刀于 10:00 位置切开透明角膜 缘,将此切口作为主切口,注入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连 续环形撕囊,直径 5.5 mm,囊膜无切迹。使用超乳玻切 一体机(瑞士傲帝仪器股份公司, 型号:faros)对患者晶 状体核进行超声乳化粉碎吸出,继续用眼科超乳注吸管对 皮质进行抽吸。向囊袋内注入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植入 人工晶状体后使用晶体定位钩(苏州市协和医疗器械有限 公司,型号:MR-O202A)调整晶体至合适位置,单焦点 组术中植入单焦点人工晶状体(博士伦有限公司,型号: Akreos Adapt),多焦点组植入区域折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泰靓有限公司,型号:LS-313 MF30)。植入人工晶体后 对剩余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及残余皮质进行抽吸。确认前 房形成,水密切口,并且人工晶状体未出现偏位后结束手 术。术后两组均接受常规局部抗炎、预防感染等治疗。术 后均随访 3 个月。
1.3观察指标 ⑴术后视力。术后 3 个月使用标准视力 表对两组患者裸眼远视力(5 m)、裸眼中视力(60 cm)、 裸眼近视力(30 cm)及矫正远视力(5 m)进行检查。 ⑵术后客观视觉质量。术后 3 个月,使用屈光分析仪(日 本尼德克株式会社,型号:OPD-Scan Ⅲ) 进行像差检查, 计算两组患者各空间频率下调制传递函数(MTF)值与 高阶相差,其中高阶相差包含球差、彗差、三叶草差。 ⑶术后视功能指数 14(VF-14)[5]、视功能相关生命质量 量表(NEI-VEQ-25)[6]、脱镜率。术后 3 个月,以 VF-14 评估两组患者主观视觉质量,量表共 14 条目,每个条目 分为 4 个等级(轻度、中度、重度、完全无法完成),按 1~4 分记录,分数越低说明恢复越好;以 NEI-VEQ-25 评 估两组患者术后生命质量,由 25 条目组成,各条目评分 阈值为 0~4 分,得分越高提示术后生命质量越高。询问患 者术后戴镜频率,将其分为需要(一直需要和偶尔需要)、不需要,统计两组患者脱镜率。⑷光学不良反应。记录统 计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光晕、眩光、复视、星曝的发生率。 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等于各发生率之和。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6.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 据,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采用 χ2 检验;计量资料 经 S-W 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 (x ±s) 表示,组间比较采 用独立样本 t 检验,组内手术前后比较采用配对 t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水平比较 与单焦点组比,多焦 点组患者术后 3 个月裸眼远视力、裸眼中视力、裸眼近视 力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1.
2.2两组患者术后客观视觉质量比较 与单焦点组比, 多焦点组患者术后 3 个月 MTF 值更低,球差、彗差、三 叶草差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2.
2.3两组患者视功能、生命质量评分和戴镜情况比较 与 单焦点组比,多焦点组患者术后 3 个月 NEI-VEQ-25 评分 更高,VF-14 评分更低,多焦点组脱镜率更高,差异均有 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3.
2.4两组患者光学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与单焦点组比, 多焦点组患者术后光晕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眩光、复视、星爆发生率相比,差 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4.
3讨论
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病, 患者一般会出现视力下降、 视物模糊等症状,根据不同的类型,白内障的临床表现也 有所不同。白内障主要是由于晶状体的透明度发生变化导 致的,其机制尚不明确,其主要的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和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方法。单焦点的人 工晶状体是植入眼内的人工透镜,可取代天然晶状体,可 提供良好的远视力,因其只有一种焦距,在进行手术时, 操作相对简单,且并发症少,患者在进行近视力活动时, 可能需要佩戴眼镜,且会降低对比敏感度,在低光照的条 件下识别物体细节的能力会降低 [7]。区域折射多焦点人工 晶状体设计为非对称区域折射,可提高对比敏感度,保持 自然晶状体的调节力,提高患者视觉质量 [8]。
本研究中, 多焦点组术后 3 个月裸眼远视力、裸眼中视 力、裸眼近视力均高于单焦点组, 两组患者术后 3 个月矫正 远视力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提示超声乳化联合区域折 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可有效改善白内障患者的裸眼视 力水平。分析其原因为, 区域折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设计为 非对称区域折射, 将晶状体分为上下两个扇形的折射区域, 上方区域负责为患者提供远视力,下方区域负责为患者提 供近视力, 上下两个扇形之间有过渡区, 可平稳过渡远、近 视力, 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视力需求 [9]。高阶像差可严重影响 患者视觉质量, MTF 可描述不同空间频率下光学系统的成 像质量与物像对比度,其数值越大意味着视网膜成像质量 越好,两者均可客观反映患者植入人工晶状体后的光学成 像质量。本研究中, 术后 3 个月, 多焦点组患者 MTF 值低 于单焦点组, 多焦点组患者球差、彗差、三叶草差及光晕发 生率高于单焦点组, 两组患者眩光、复视、星爆发生率相比 无差异,这提示区域折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用于白内 障患者中成像质量略低于单焦点人工晶状体,光晕发生率 高于单焦点人工晶状体。分析其原因可能为, 区域折射多焦 点人工晶状体可形成两个焦点,入射光线也被分配至不同 焦点,光能存在部分损失, 同时非焦点的光线还可能对焦点 处成像造成一定干扰,进而导致成像质量降低, 增加光晕发 生概率 [10]。本研究中, 与单焦点组比, 多焦点组患者术后3 个月 NEI-VEQ-25 评分、脱镜率更高, VF-14 评分更低, 提示超声乳化联合区域折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可有效 提升患者主观视觉质量, 改善其视功能生命质量, 提升脱镜 率。分析其原因可能与主观视觉质量与生命质量受患者心 理因素、术前期望值等多种因素影响较大有关,区域折射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可为患者提供较好的裸眼远视力、 裸眼中视力、裸眼近视力,基本满足患者日常生活需求, 进而有效提升患者脱镜率,改善视功能生命质量 [11]。
综上,超声乳化联合区域折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 可有效提升白内障患者术后远、中、近视力,提升其主观 视觉质量,改善视功能生活质量,提升脱镜率。但其非对 称性的设计,可导致患者术后成像质量不高,光晕发生风 险增大,临床使用区域折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时,需 对患者进行严格筛选,并加强其术后适应引导。
参考文献
[1] 刘亚萍 , 温跃春 . 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与单焦点非球面 人工晶状体术后中长期视力、离焦曲线及视觉质量分析 [J]. 临床 眼科杂志 , 2021. 29(4): 320-325.
[2] 王婷婷 , 任雁琳 , 崔慧娴 , 等 . 区域折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与单 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觉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分析 [J]. 临床 眼科杂志 , 2019. 27(3): 217-220.
[3] 葛坚 . 眼科学 [M]. 6 版 .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6: 118.
[4] 李爽乐 , 陈娟 , 李桃 , 等 . 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核分级的 CT 与临 床相关研究 [J]. 国际眼科杂志 , 2012. 12(2): 231-234.
[5] 刘晓玲 , 尹素凤 , 刘彦才 . 视功能指数量表 (VF-14) 的修订及评 价 [J]. 国际眼科杂志 , 2011. 11(3): 455-458.
[6] 张海瑞 , 马莉 , 任苒 , 等 . 视功能相关生命质量量表 NEI-VFQ-25 中文版的研制及其性能评价 [J]. 现代预防医学 , 2015. 42(12):2211-2214.
[7] 单玉琴 , 郑广瑛 , 李莉 , 等 . 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 术与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长期视觉质量比较 [J]. 中华实 验眼科杂志 , 2020. 38(4): 348-354.
[8] 赵佳钰 , 刘华 , 龚蕤 , 等 . 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后白内障患者视觉质量初步评价 [J]. 眼科新进展 , 2021. 41(5):470-474.
[9] 李鹤一 , 于杰 , 刘厉严 .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并散光矫正型多焦 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老年白内障病人角膜散光及视觉质量的 影响 [J]. 实用老年医学 , 2020. 34(6): 547-550.
[10] 麦圣龙, 邢健强, 黄雄高. 双眼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和采用“微 单视”方案植入新型连续视程人工晶状体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患者视功能的差异 [J]. 眼科新进展 , 2021. 41(8): 737-740.
[11] 穆欣 , 廖荣丰 . 两种不同类型功能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 量对比研究 [J]. 临床眼科杂志 , 2023. 31(4): 322-3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