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雷贝拉唑治疗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血清胃泌素、胃动素及临床疗效影响论文

雷贝拉唑治疗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血清胃泌素、胃动素及临床疗效影响论文

2

2024-04-16 11:01:01    来源:    作者:heting

摘要:探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经雷贝拉唑治疗对其血清胃泌素、胃动素及临床疗效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9 2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组顺序编号,单号设为对照组(4 6例),双号设为研究组(4 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克拉霉素、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抗幽门螺杆菌三联疗法联合胶体果胶铋胶囊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替换奥美拉唑治疗,其它药物同对照组,2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三个疗程。采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及炎性因子,评估其疗效,并行

  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经雷贝拉唑治疗对其血清胃泌素、胃动素及临床疗效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9 2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组顺序编号,单号设为对照组(4 6例),双号设为研究组(4 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克拉霉素、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抗幽门螺杆菌三联疗法联合胶体果胶铋胶囊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替换奥美拉唑治疗,其它药物同对照组,2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三个疗程。采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及炎性因子,评估其疗效,并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入组时血清胃泌素、胃动素、C反应蛋白水平、白介素-2及白介素-6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胃泌素、C反应蛋白、白介素-6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患者低于对照组患者,血清胃动素、白介素-2均较治疗前上升,且研究组患者高于对照组患者(<0.0 5);完成治疗后研究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0.0 5);组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 5)。结论:雷贝拉唑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较单纯三联疗法临床疗效更优,改善患者血清胃泌素、胃动素及炎性因子水平效果更好,且安全性高。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胃溃疡,雷贝拉唑,血清胃泌素,血清胃动素,血清炎症因子,临床疗效,安全性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最常寄生在胃黏膜组织的细菌。当机体感染Hp后可导致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随着时间的延长及病情的加重可导致胃癌、胃黏膜组织发生淋巴组织病变或者转移,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世卫组织将Hp列为第一类生物致癌因子[1]。我国感染Hp的人口众多,临床数据显示感染率超过5 5%,但大多数感染Hp后在消化道定植多年而不发病,大部分患者会出现慢性胃炎,仅部分患者会发展为胃溃疡,目前尚不清楚感染Hp后发生胃溃疡的病理机制。Hp感染是胃溃疡的病因之一,临床数据显示,胃溃疡患者中9 0%~1 0 0%的患者Hp呈阳性。随着抗生素类药物在养殖业、临床的过度使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抗生素的治疗方法逐渐被使用在发病患者中,部分地区已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进而还需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探寻新的药物组合治疗方法。相关研究指出,雷贝拉唑四联疗法加速患者腹痛、烧心以及反酸嗳气等症状缓解,降低了患者的IL-6以及CRP等炎性因子水平,且用药安全性高[2].本方案采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联合三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胃溃疡患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 9年1 2月~2020年1 2月收治的92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组顺序编号,单号设为对照组(46例),双号设为研究组(46例)。对照患者男2 1例、女25例;年龄32~65岁,平均(5 7.73±8.1 9)岁,均为初次诊断为Hp相关性胃溃疡。研究组患者男20例、女26例;年龄3 1~65岁,平均(5 7.79±8.2 1)岁,均为初次诊断为Hp相关性胃溃疡。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C14呼气试验检查、胃肠镜检查,确诊为Hp相关性胃溃疡;(2)年龄1 8~65岁;(3)具有正常的认知功能,能理解医护人员对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健康宣教内容,并具有良好的遵医遵护能力;(4)自愿参加,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全身或局部其它类型感染性疾病者;(2)妊娠期、哺乳期妇女;(3)研究方案所需资料收集不全者。

  1.3治疗方法

  所用患者入组后,立即实施指向性健康教育,要求迅速建立正确生活习惯。均对其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健康宣教,指导其建立正确的生活习惯,强调遵医用药治疗对疾病良好预后的重要性。对照组患者予以克拉霉素、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抗幽门螺杆菌三联疗法联合胶体果胶铋胶囊治疗,用药方案:克拉霉素胶囊(2粒,2次/d)、奥美拉唑肠溶胶囊(1粒,2次/d)、阿莫西林胶囊(4粒,2次/d)、胶体果胶铋胶囊(3粒,4次/d)。研究组患者采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2片,1次/d,早晨,整片吞服)替换奥美拉唑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三个疗程。

  1.4观察指标及方法

  采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及炎性因子,评估其疗效,并行组间比较。

       1.4.1临床疗效判定

  两组患者均由同一位经过胃溃疡相关知识及临床疗效判断标准培训的消化科医师进行临床疗效评估。患者治疗后电镜下检测溃疡愈合良好,临床症状消失,Hp为阴性,符合上述情况则判为治愈;患者治疗后电镜下观察溃疡直径较治疗前缩小超过5 0%,临床症状明显减轻,Hp转阴,符合上述情况则判为有效;经治疗后患者不符合治愈和有效标准者判为无效。临床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所有患者入组时、完成治疗后,采集空腹静脉血于两只标本管中,每只4 ml,一只管标本采用放射免疫计数仪测定血清胃泌素和胃动素,一只管标本分别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白介素-2及白介素-6水平。

  1.5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2.1处理,计量数据表示为(±s),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数据表示为%,组间比较行卡方检验,等级计数资料行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完成治疗后研究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0.0 5),见表1。

111.jpg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泌素及胃动素比较

  两组患者入组时血清胃泌素、胃动素水平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 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胃泌素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患者低于对照组患者,血清胃动素均较治疗前上升,且研究组患者高于对照组患者(<0.0 5),见表2。

22.jpg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入组时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白介素-2及白介素-6水平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 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白介素-6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患者低于对照组患者,血清白介素-2均较治疗前上升,且研究组患者高于对照组患患者(<0.0 5),见表3。

33.jpg

  2.4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 5),见表4。

44.jpg

  3讨论

  Hp相关性胃溃疡的典型临床表现为慢性、节律性上腹痛,发作具有规律的周期性。Hp相关性胃溃疡若得不到有效治疗,可发展为胃癌。我国发布了五次Hp感染处理共识,均强烈推荐不管是否出现活动和有无并发症史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均应予以规范的Hp根除治疗[3]。因此临床应重视Hp相关性胃溃疡的筛查及诊断,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降低患者发展为胃癌的风险。在人体胃黏膜部位发生感染后可促进局部炎症反应形成,逐渐引发不同的消化道症状表现[4]。Hp可分泌多种毒性物质损伤胃黏膜细胞,但其损伤机制尚不明确。胃泌素是重要的胃肠激素,胃泌素具有促进胃窦收缩、胃黏膜再生及胃酸分泌、增加胃肠运动等生理作用。当胃黏膜出现萎缩、溃疡等病变是,胃泌素出现病理性增加,故其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胃黏膜的功能是否正常[5]。胃动素也是重要的胃肠激素,可对上消化道的机械运动和生理性肌电活动产生强烈刺激,还可刺激胃蛋白酶的分泌。临床研究显示,Hp感染可导致胃动素下降。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胃动素受到Hp感染的影响,Hp可通过间接途径抑制十二指肠和空肠黏膜中的M细胞的分泌,导致其分泌胃动素的水平下降[6-7]。当Hp相关性胃溃疡患者Hp根除后胃动素水平可逐渐恢复[8-9]。临床研究还显示,Hp感染可对胃上皮细胞产生刺激而导致一系列细胞因子如白介素-2、白介素-6、白介素-8等异常分泌或分泌受到抑制而出现异常。因此,本研究中通过观察胃泌素、胃动素、C反应蛋白水平、白介素-2及白介素-6水平等水平结合Hp根除效率等指标综合反映Hp相关性胃溃疡的治疗效果[10-11]。王建业等人研究结果显示,雷贝拉唑为主的四联法治疗胃溃疡,促进患者溃疡面愈合,用药安全性高、有效性良好[12]。采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联合常规三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胃溃疡后,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白介素-6水平下降效果及胃动素、白介素-2上升效果均优于仅采用常规三联疗法治疗,综合提升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且并未增加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雷贝拉唑为质子泵抑制剂,其通过对H+/K-ATP酶的活性进行抑制达到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较之于奥美拉唑其酸作用更强,持续时间更久,且安全性高。

234.jpeg

  本文结果与王翠萍研究接近,观察组患者的IL-6、CRP水平较对照组患者更低,<0.05;组间用药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92.68%vs75.61%)差异显著,<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4.88%vs19.51%差异显著,<0.05。由此说明,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胃溃疡兼具安全性、有效性,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13]。

  综上,雷贝拉唑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较单纯三联疗法临床疗效更优,改善患者血清胃泌素、胃动素及炎性因子水平效果更好,且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苏欣,郭丹丹.阿莫西林与甲硝唑及雷贝拉唑联合治疗对胃溃疡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疗效与不良反应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23):182-184.

  [2]骆丽蓉.比较雷贝拉唑四联疗法、奥美拉唑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溃疡的价值[J].世界复合医学,201 9,5(8):1 68-1 71.

  [3]曾会,唐玉虎,陈志娟.幽门螺杆菌感染血清学抗体与胃镜下胃溃疡患者病理特点的相关性分析[J].贵州医药,2020,44(02):299-301.

  [4]马燕凌,孙建海,刘莉,等.血清胃泌素1 7水平与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相关性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 7,26(08):9 1 5-9 1 7.

  [5]熊云峰,袁尚红,张群华.荆花胃康胶丸联合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35):5050-5052.

  [6]王建华.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探讨[J].海峡药学,2021,33(9):1 36-1 37.

  [7]张纪勇.观察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疾病应用雷贝拉唑四联疗法的临床效果[J].系统医学,2020,5(12):7-8+26.

  [8]秦琪.联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枸橼酸铋钾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效果评价[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8):1 62-1 63.

  [9]王倩男.铝碳酸镁联合兰索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1 7):1 76-1 78.

  [10]徐燕君,曾万里,郑显维.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18,25(8):18-1 9.

  [1 1]贾凝,董士杰.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临床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 9,1 7(1 5):925-927.

  [12]王建业,赵书章,陈卿奇,等.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疗效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 6,21(1):89-9 1.

  [1 3]王翠萍.雷贝拉唑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 7,26(5):5 9-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