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师对癌痛患者药学干预前后认知行为的变化论文

2024-04-16 10:49:01 来源: 作者:heting
摘要:探讨临床药师在药学干预中对癌痛患者认知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癌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n=50)与对照组(n=50),对照组使用常规干预,观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94.00%高于对照组的7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干预后较干预前均有明显降低(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药学干预中对癌痛患者认知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癌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n=50)与对照组(n=50),对照组使用常规干预,观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94.00%高于对照组的7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在NRS评分上,两组干预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较干预前均有明显降低(<0.05),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NRS评分更低(<0.05)。在疾病认知水平上,两组干预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较干预前均有明显提高(<0.05),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更高(<0.05)。干预前,两组躯体疲乏、认知疲乏、情感疲乏分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躯体疲乏、认知疲乏、情感疲乏分值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0.05)。干预前,两组KPS分值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KPS分值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0.05)。结论:临床药师干预方式应用于癌痛患者的药学干预中能够提高服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的认知行为,降低患者癌痛程度,改善患者癌因性疲乏状况与生存质量。
关键词:临床药师,癌痛,药学干预,认知行为
癌症患者身体出现的所有疼痛都可归为癌痛,包括治疗时产生的疼痛和与治疗过程不相关的疼痛,癌痛在癌症晚期患者身上较为常见,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极大影响[1]。轻微的癌痛可通过对患者注意力的转移来进行干预,而较为剧烈的疼痛则应给予必要的镇痛药物进行缓解。临床药师在疼痛管理中有着很大作用,越来越多的医院将临床药师干预纳为疼痛干预的重要环节[2-3]。本文通过对1 0 0例癌症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探讨临床药师的应用对癌痛患者认知行为变化的影响,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 0 2 0年6月至2 0 2 0年1 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癌症患者1 0 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50)与对照组(n=50),观察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40~65岁平均年龄(4892±7.9 6)岁;受教育水平:初中及以下1 2例,高中1 8例,大专1 2例,本科及以上8例;体质指数2 0~2 7 kg/m2,平均体质指数(2 2.2 5±1.5 4)kg/m2。对照组男性2 6例,女性2 4例,年龄4 0~6 5岁,平均年龄(4 9.2 7±8.1 4)岁。受教育水平:初中及以下1 3例,高中1 9例,大专1 1例,本科及以上7例;体质指数2 0~2 7 kg/m2,平均体质指数(2 2.5 1±1.4 9)kg/m2。在性别、年龄等上述基线资料上,两组患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 5),可以进行比较。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标准;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③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患者临床基本资料不完整;②肝、肾等器官存在功能障碍。
1.3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干预,包括对患者用药进行指导等。观察组采用临床药师干预的方式,具体操作为:①建立电子病历表:临床药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关病历表,并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给予用药的建议。②健康宣教:针对患者受教育水平的不同,开展相应的癌症相关知识教育,强调疾病日常注意事项。在知识宣教中,可采用发放宣传手册、专题讲座、一对一宣教等方式。③用药干预: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根据评估结果合理安排镇痛药物的剂量。此外,应向患者详细说明药物作用、服用方式等内容,提高患者认知程度,确保患者能够严格遵医嘱用药,保证患者治疗效果。④服药跟进:审核患者每日用药情况,纠正患者不合理的服药情况,强调按医嘱服药的重要性。
1.4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服药依从性,观察并记录患者服药情况,患者有较高配合度,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为完全依从,偶尔不遵循医嘱服药为部分依从,对用药有排斥心理,明显不按医嘱服药为不从;依从性=(完全依从+部分依从)/总例数X100%,比较两组患者瘙痛感,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对两组患者癌痛程度评分,总分10分,评分越高,疼痛程度越严重。③比较两组患者认知行为,采用本院自制的疾病认知问卷进行评价,
行为(20分)、生活规律(20分)、定期复诊(20分)、健康教育(20分)5个条目,共计100分,得分越高说明对及病人认知水平越高。④癌因性疲乏状况:采用癌因性疲乏量表(CFS)评估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状况,每项分值范围0~20分,分值越低,癌因性疲乏状况越轻。⑤生存质量:采用Karnofsky功能状态量表(KPS)评估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分值范围0~100分,无法生活自理,需要他人照护,评分为<50分;部分生活自理,但偶尔需要他人照护,尚无法保持正常生活与工作,评分为50~70分;可生活自理,伴有轻微症状,评分为>70分。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 4.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0.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服药依从性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9 4.0 0%高于对2结果照组的 7 8 . 0 0 %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 . 0 5) 。见表 1 。
2.1两组服药依从性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9 4.0 0%高于对2.2两组癌痛评分对比在NRS评分上,两组干预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较干预前均有明显降低(<0.05),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NRS评分更低(<0.05)。见表2。
2.3两组疾病认知水平对比
在疾病认知水平上,两组干预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 5),干预后较干预前均有明显提高(<0.0 5),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更高(<0.0 5)。见表3。
2.4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癌因性疲乏状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躯体疲乏、认知疲乏、情感疲乏分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 5);干预后,两组躯体疲乏、认知疲乏、情感疲乏分值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0.0 5)。见表4。
2.5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存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KPS分值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 5);干预后,两组KPS分值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0.0 5)。见表5。
3讨论
癌痛对患者生理和心理均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尤其癌症晚期患者常伴有疼痛[5]。临床研究资料显示,全世界每年新发癌症患者在疾病初期和中期就有3 5%~4 5%的患者经历着中重度疼痛,在疾病进展期,有7 5%的患者经历着不同程度的疼痛,其中有2 5%~3 0%的患者处于严重疼痛状况[6]。特别是对晚期癌症患者,癌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果不及时干预,会给患者身体状况恢复和日常生活带来较大威胁[7]。临床采用常规方式对癌痛患者进行干预时,由于医护人员精力有限,无法对每患者进行详细了解,也无法有效评估每位患者的实际癌痛程度,因此不能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
临床药师干预能够通过与患者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评估和分析患者疼痛程度,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改进患者药物用量,从而保证用药的准确性[8-1 0]。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临床药师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服药的依从性,究其原因是临床药师干预能够针对患者癌症相关知识薄弱部分进行讲解和教育,及时关注患者服药情况,强调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从而增强患者对服药的重视和配合程度。此外,观察组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临床药师干预对于癌症患者癌痛程度的缓解具有较好的效果,究其原因是临床药师干预能够对癌症患者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估,通过对患者癌痛程度的评分,制定科学的用药方式,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此外,观察组疾病认知水平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临床药师药学干预对于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究其原因是临床药师通过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服药跟进,能够使患者定期复查,促进规律生活,提高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本文研究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癌因性疲乏状况各指标分值均低于对照组,KPS分值高于对照组,与有关文献[9-1 0]的报道基本相符,由此说明,加强临床药师的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癌因性疲乏状况,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在对癌痛患者进行药学干预时,采用临床药师干预方法有助于对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提高,改善患者的认知行为,促进患者癌痛程度的降低,改善患者癌因性疲乏状况与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晶.临床药师干预在促进癌痛药物合理用药中的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 0 2 0,1 0(2 1):2 2 2-2 2 3.
[2]周海辉,张海霞,葛卫红.临床药师在癌痛规范化病房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 0 2 0,2 5(9):1 0 3 8-1 0 4 2.
[3]吴伟.胸腺肽α1免疫支持治疗对肺癌化疗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感染的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 0 2 1,2 1(2):9 9-1 0 0.
[4]李菲菲.临床药师干预对癌痛的临床控制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 0 2 0,1 4(2 3):2 3 3-2 3 5.
[5]姜琳.临床药师对癌痛治疗不合理用药的干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 0 1 9,1 5(2 8):8 9-9 0.
[6]李红,邹琼,董婕,等.临床药师干预对癌痛控制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 0 1 9,1 2(2 5):1 5 5-1 5 6.
[7]钱松,倪阳,徐敏,等.临床药师在癌痛规范化治疗中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 0 1 9,2 6(3):1 9 7-2 0 1.
[8]庄瑞春,李光灿,向安玲,等.国内临床药师干预对癌痛控制效果的系统评价[J].中国药师,2 0 1 8,2 1(8):1 4 0 9-1 4 1 3.
[9]苏文轶.临床药师参与癌痛患者规范化药学服务的实践与分析[J].抗感染药学,2 0 1 7,1 4(1):6 6-6 8.
[1 0]李哲,王政,杨春秀,等,余俊先.癌性疼痛规范化诊疗中临床药师的药学监护作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 0 1 6,3 6(1 7):1 4 3 3-1 4 3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