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罗沙司他与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效果观察论文

罗沙司他与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效果观察论文

9

2024-04-16 10:01:41    来源:    作者:heting

摘要: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罗沙司他联合用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2月来我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的60例患者分成联合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独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联合组患者则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罗沙司他治疗,详细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结果比较显示,联合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所用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临床血清指标检测结果显示贫血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患者用药

  摘要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罗沙司他联合用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2月来我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的60例患者分成联合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独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联合组患者则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罗沙司他治疗,详细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结果比较显示,联合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所用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临床血清指标检测结果显示贫血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

  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患者及时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罗沙司他联合方案治疗,可使临床治疗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尽早改善患者的贫血症状,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降低疾病危害性。

  关键词:肾性贫血,促红细胞生成素,罗沙司他,维持性血液透析,联合治疗

  肾性贫血属于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且多发生于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其发生因素主要是由于肾脏功能逐渐减退,导致体内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量减少。以往临床针对肾性贫血患者主要通过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改善患者的贫血症状,但治疗效果缓慢,而且多数贫血患者还会伴有不同程度的铁缺乏表现,致使采取单一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无法达到最佳理想效果,且用药后还会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因此会影响最终治疗效果[1]。为探寻最佳方案,我医院2021年10月—2022年12月将接收的肾性贫血患者中随机抽取出60例开展了分组治疗研究,具体分析详情已在文中阐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2月来我医院接受治疗的肾性贫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纳入的病例采取随机分组对照方式进行治疗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联合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联合组中包括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25~75岁,平均(50.00±2.20)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人数为17例、女性人数为13例,年龄45~76岁,平均(60.50±5.30)岁,两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经对比后无统计学差异(>0.05)存在临床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取单独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生产企业:北京中科拜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规格:1000IU/2mL/支,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0020044),给予患者静脉注射3000IU促红细胞生成素,每日治疗一次,每周治疗3次,共连续治疗2个月。

  1.2.2联合组

  在对照组的用药基础上联合使用罗沙司他[生产企业:珐博进(中国)医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规格:20mg∗3粒,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80024],每次服用100~120mg,每周3次,持续治疗2月。

  1.3观察标准

  ①将联合组和对照组患者用药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详细对比。

  ②将治疗前后联合组和对照组患者[Hb(血红蛋白,指标正常参考范围:成年男性120~160g/L,成年女性1 10~150g/L)、Hct(红细胞压积,指标正常参考范围:男性0.40~0.50,女性0.35~0.45)、SF(血清铁蛋白,指标正常参考范围:男性15~200μg/L,女性12~150μg/L)、TSAT(转铁蛋白饱和度,正常参考范围:20%~55%)、ALB(白蛋白,指标正常参考范围:35~50g/L)]等相关血液指标进行检测记录对比。

233.jpg

  1.4治疗有效率

  治疗后患者疲乏、面色苍白、头昏、注意力不集中、心悸症状完全消退,经临床检查显示临床血液相关指标恢复正常,且治疗期间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为显效;完成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退,以上临床指标均基本恢复正常,且无并发症发生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以上各指标均改善较差甚至加重,并出现0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

  1.5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5.0版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中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n)和百分比(%)列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0.05表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组间各项指标比较详情

  治疗后同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相比,联合组患者的临床各症状改善所用时间均明显缩短(<0.05),见表1。

11.jpg

  2.2组间临床各指标比较情况

  治疗前联合组患者的血液相关指标结果对比显示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血液相关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0.05),见表2。

22.jpg

  2.3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治疗后比较发现,联合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为3.3%,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的20.0%相比明显降低,两组最终数据结果对比显示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33.jpg

  2.4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联合组患者采用联合方案治疗后,获得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6.7%,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的80.0%相比显著提高,组间结果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0.05),见表4。

44.jpg

  3讨论

  慢性肾脏疾病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高发疾病,该病的发生会导致患者的肾脏功能逐渐衰退,导致患者的肾脏功能无法正常代谢,致使毒素在体内大量聚集。因此临床针对肾脏疾病患者需及时采取血液透析治疗,通过按时进行透析治疗可替代肾脏功能将体内代谢毒素排出,通过治疗可减轻患者肾脏功能损伤程度,最大限度控制病情发展[2]。

  血液透析是一种过滤血液以清除多余毒素和电解质的过程,是一种已知可延长生命的治疗方法,然而没有证据证明它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不能改善患者的贫血[3]。肾性贫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产生量不足、红细胞存活时间短、血小板功能失调导致的出血以及胃肠道吸收缺陷造成的严重铁缺乏等[4]。其中,内源性EPO生成减少和铁缺乏被认为是患者肾性贫血发生最重要的原因。相关调查显示,血液透析患者Hb波动与铁储存的波动存在相关性。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是目前临床治疗肾性贫血常用的一种激素药物,该药具有促进体内红细胞生成、骨髓中幼稚红细胞增殖成熟以及加速向外周血中释放的作用,从而能够改善患者的贫血症状。但在临床相关研究中发现,单一大量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会导致骨髓造血能力过度增强,致使骨髓内的铁与钙等微量元素发生转移,同时由于多数慢性肾病患者体内自身会存在缺铁情况,进一步加重了体内对铁和钙的需求,从而会增加患者贫血症状。故此,近年相关研究中对肾性贫血患者开展了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罗沙司他方案治疗,并已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铁作为人体重要的微量元素,更是血红蛋白合成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当人体中铁含量降低或严重缺乏,会导致体内铁平衡失常。致使骨髓、肝、脾及其他组织内铁元素逐渐消耗殆尽,不仅无法正常满足红细胞生成的需求,最终还会造成缺铁性贫血发生[5]。所以针对肾性贫血患者而言,及时合理补充铁元素,对于提高贫血症状的改善效率尤为重要。CKD有着复杂的发生机制,最新的研究进展表示,氧感知机制异常是CKD发生的主要原因。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H IF)是一种异源二聚体,组成部分包括α亚基和β亚基,是低氧中的关键转录因子,其可促使机体大量生成EPO,进而刺激骨髓新红细胞的生成[6]。氧供条件处于正常状态时,脯氨酰羟化酶(PHD)可以迅速将HIF-α羟基化,低氧环境中,抑制PHD催化活性。在化学配方方面,H IF-PHI存在较大的不同,目前还没有临床试验确定它们的疗效。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结果比较显示,联合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所用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临床血清指标检测结果显示贫血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最终患者获得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究其原因,罗沙司他是一种H IF-PHI,其中H IF能够增加促进铁吸收和循环的蛋白、红细胞生成素受体表达,同时提高红细胞生成素表达。酮戊二酸是一种脯氨酰羟化酶PH底物,而罗沙司他通过模仿来抑制PH酶,H IF降解速率与生成速率之间的平衡靠PH酶维系,酶活性降低则平衡被打破,最终改善贫血。作为小分子H IF-PHI,罗沙司他是首个口服药物,作用机制主要是:经过低氧环境模拟,促使生成红细胞,适用于治疗CKD患者的贫血[7]。口服罗沙司他,会直接进入体内快速发挥药效,对PHD活性产生抑制作用,维持H IF稳定的浓度,促进EPO/EPOR的表达。虽然目前大部分研究证实罗沙司他在治疗肾性贫血上具有一定优势,但是在用药过程也容易引发不良反应,主要是因为多种低氧反应性基因表达也同时会受到H IF影响,从而引发心血管事件、代谢紊乱、异常血管增生等[8]。所以,如果患者需要长期用药需要加强监测,并且在未来需要不断通过大型临床研究,准确把握禁忌症和适应症,有效提高用药的安全性。本次研究结果也证实,与采用单独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对照组数据比较,联合组患者通过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罗沙司他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缩短,患者体内血液相关指标改善效果均占据优势;且用药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也较少,治疗总有效率较高。

  综上所述,运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罗沙司他联合用药治疗肾性贫血,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性,尽早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参考文献

  [1]吴雪兵,敖华,王晟,等.罗沙司他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铁蛋白正常和过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纠正的效果[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23,48(02):188-192.

  [2]王荣忠,樊萍,陈慧,等.罗沙司他联合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临床观察[J].中国药业,2022,31(24):79-82.

  [3]李璐,尹忠诚,冯锦红,等.罗沙司他代替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维持性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效果观察[J].中国血液净化,2022,21(08):564-568.

  [4]郭罡玲.罗沙司他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反应低下的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22.

  [5]田倩倩.罗沙司他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观察[D].贵州医科大学,2022.

  [6]曹冰,王凤梅,莫颖.罗沙司他与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2,15(14):1 17-120.

  [7]温春福,张惠洁,覃学勇,等.罗沙司他与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肾性贫血患者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内科,2022,17(01):83-85+98.

  [8]汪丽丽,孙娴静,张馨怡,等.罗沙司他联合罗沙司他和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疗效观察[J].新乡医学院学报,2021,38(09):818-821+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