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凝血和抗凝及纤溶指标在恶性血液病患者治疗中变化及意义论文

凝血和抗凝及纤溶指标在恶性血液病患者治疗中变化及意义论文

3

2024-04-16 09:37:05    来源:    作者:heting

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纤溶、抗凝、凝血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为临床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7月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恶性血液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血液病类型不同分为对照组(急性髓系白血病)与观察组(急性淋巴白血病),各30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常规化疗,4周为1疗程,共采取2个化疗疗程。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化疗前凝血指标;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化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及化疗后的出血发生情况。另根据60例患者出血发生情况分为未出血组(36例)和出血组(24例),比较出

  【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纤溶、抗凝、凝血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为临床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7月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恶性血液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血液病类型不同分为对照组(急性髓系白血病)与观察组(急性淋巴白血病),各30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常规化疗,4周为1疗程,共采取2个化疗疗程。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化疗前凝血指标;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化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及化疗后的出血发生情况。另根据60例患者出血发生情况分为未出血组(36例)和出血组(24例),比较出血组与未出血组患者化疗前的凝血指标。结果化疗前,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均更低,凝血酶原时间更长;与化疗前比,化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均降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均延长;与未出血组比,出血组患者化疗前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更高;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更长(均<0.05);出血组与未出血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经比较,以及对照组与观察组化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较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急性淋巴白血病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更长,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水平均更低,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会对凝血功能造成影响,凝血和抗凝及纤溶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患者体内内环境的平衡状态,定期监测可对患者是否发生化疗后不良事件进行判断,从而及时干预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凝血指标,抗凝及纤溶指标,恶性血液病,化疗,出血

  急性白血病是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现代医学认为,急性白血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化学因素及电离辐射等因素密切相关[1]。目前,化疗是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是,化疗能够引起多种不良反应,风险性很高,使患者身体负担加重[2]。急性白血病患者凝血纤溶系统出现异常,出血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也是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3]。因此,预测患者化疗期间的风险性极为重要。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凝血、抗凝及纤溶指标的变化及意义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3年1月至7月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血液病类型不同分为对照组(急性髓系白血病)与观察组(急性淋巴白血病),各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病程1~9个月,平均(4.55±0.86)个月;年龄21~65岁,平均(39.62±9.57)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病程1~9个月,平均(4.52±0.89)个月;年龄21~62岁,平均(39.58±9.6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组间可比。纳入标准:⑴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4]中恶性血液病的相关诊断标准;⑵初次确诊;⑶既往未曾接受过放化疗。排除标准:⑴合并其他恶性疾病;⑵肾、肝功能病变严重;⑶意识不清。本研究经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研究方法

  1.2.1化疗方法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化疗,即第1~3天采取静脉滴注注射用盐酸柔红霉素(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3726,规格:20 mg/支),剂量是30~40 mg/m2;第1~7天采取静脉滴注注射用盐酸阿糖胞苷(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4072,规格:100 mg/支),剂量是100 mg/m2。结合VDLP方案化疗,即第1、8、15、22天时采取注射用盐酸长春新碱(广东岭南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5857,规格:1 mg/支)疗法,2 mg/(m2·d),同时在第1~14天,口服环磷酰胺片(通化茂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2673,规格:50 mg/片)药物,1次/d,3 mg/kg体质量;第19~28天时以静脉滴注法给药培门冬酶注射液(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015,规格:5 mL∶3 750 IU),2 500 IU/(m2·d);第8~22、29天时,口服醋酸泼尼松片(安徽长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4021686,规格:5 mg/片),35 mg/m2。4周为1疗程,共治疗2个化疗疗程。

111.jpeg

  1.2.2检测方法采集所有患者化疗前后空腹外周静脉血2 mL,离心(3 000 r/min,15 min),取上层血清。采用凝血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1.3观察指标⑴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化疗前的凝血指标。⑵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化疗前后凝血指标。⑶统计并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化疗后出血发生情况,分为未出血组(36例)和出血组(24例)。⑷比较出血组与未出血组化疗前的凝血指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经S-W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以<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照组与观察组化疗前凝血指标比较化疗前,较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更低,凝血酶原时间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见表1。

111.jpg

  2.2对照组患者化疗前后凝血指标比较与化疗前比,化疗后对照组患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均降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均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见表2。

222.jpg

  2.3观察组患者化疗前后凝血指标比较与化疗前比,化疗后观察组患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均降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均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见表3。

333.jpg

  2.4对照组与观察组化疗后出血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化疗后出血发生情况分别为13、11例,观察组化疗后出血发生率(43.33%,13/30)高于对照组(36.67%,11/30),但组间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8,>0.05)。

  2.5出血组与未出血组患者化疗前凝血指标比较与未出血组比,出血组患者化疗前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更高;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组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见表4。

444.jpg

  3讨论

  恶性血液病疾病发生后,患者会出现气短、心悸、贫血、病理性骨折、乏力、头晕、消瘦、发热等多种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心理健康[5]。目前,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进步,可用于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技术也得到提升,从而延长了患者生存时间。为减轻患者不适,改善生活质量,临床常选择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化疗的作用机制是干扰核酸合成代谢反应、抑制蛋白质合成、控制细胞分裂等,能够使恶性肿瘤细胞组织的代谢反应受到干扰,继而控制病情,然而,患者实施化疗期间,健康组织细胞受到药物影响出现损伤,继而形成肝功能损伤、出血、感染等不良反应[6]。为及时、准确评估患者化疗后有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需对患者存在的风险性进行评估预测,因此准确高效的评估预测方案在临床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中发挥重要意义。

  正常情况下,凝血-抗凝血-纤溶体系在人体中的状态为动态平衡,在发生恶性血液病后,凝血功能随之紊乱,癌性凝血因子、组织因子呈高度表达状态,从而激活X因子,体内释放大量组织因子时,凝血功能障碍严重,继而诱发出血反应。D-二聚体是一种特殊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是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被血浆素分解的降解产物,当凝血发生,形成大量的微血栓,激活纤溶系统,进而增加纤维蛋白原的消耗和D-二聚体的产生[7]。凝血酶时间是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出现所需的时间,主要用于反映外源性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主要用于反映内源性凝血功能[8]。

  本研究结果显示,化疗前观察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长于对照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提示急性淋巴白血病患者的凝血功能更为异常,急性白血病患者病情更急、更重,化疗期间骨髓抑制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发生感染、血栓形成、出血等不良反应的概率高,严重时,可形成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因此在临床应定期监测患者凝血功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化疗前比,化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均降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均延长,提示化疗方案虽然可以改善病情,但对患者的凝血功能有损害。分析原因,化疗实施过程中,会减少体内白细胞、血小板,若化疗期间未摄入充足营养,还会形成缺乏维生素K情况,综合以上情况,患者的凝血功能会受到损害。急性白血病患者通常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易造成出血、血栓等,化疗药物、感染等均能导致患者凝血功能紊乱,诱发出血及血栓事件[9]。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出血组患者化疗前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更高;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更长,提示了化疗后出血发生情况与患者化疗前凝血功能存在相关性。恶性血液病患者实施化疗后,凝血功能发生异常情况时,其抗凝活性下降,纤溶活性出现异常变化,促使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增多,纤溶活性受到抑制,出血事件发生率提高。研究显示,出血是急性白血病常见并发症,主要是因为患者凝血、抗凝平衡紊乱,急性白血病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纠正也逐渐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10]。因此化疗前及时检测患者的凝血指标可以用于预测化疗风险及预后,了解其病情变化,为临床及时采取相关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综上,较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急性淋巴白血病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更长,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水平均更低,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会对凝血功能造成影响,凝血和抗凝及纤溶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患者体内内环境的平衡状态,定期监测可对恶性血液病患者是否发生化疗后不良事件进行判断,从而及时干预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静,王春霞,何鑫雨,等.急性白血病患者报告结局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23,37(3):455-459.

  [2]朱理平,朱理佳,王永志,等.526例恶性血液病初诊患者血浆凝血等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20,35(1):105-110.

  [3]宗广帅,武晓云,郝洁,等.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中lncRNA MUC5B-AS1表达变化及其意义[J].山东医药,2023,63(12):53-56.

  [4]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32-235.

  [5]朱焕金,张妮.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前凝血指标水平及对发生化疗后不良事件的预测[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4):549-551.

  [6]王猛,于丹军,刘匀,等.血浆凝血与纤溶标志物对急性白血病合并DIC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的评估价值[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20,45(8):938-942.

  [7]王霞,刘训涛,周素涛,等.急性白血病患者凝血指标和VEGF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医学综述,2022,28(1):184-189.

  [8]王丽,庞晖,马艳侠,等.急性白血病患者免疫指标、凝血指标、SDF-1α、LDH检验及临床意义[J].海南医学,2021,32(24):3152-3154.

  [9]寇妍妍,李倩.凝血和抗凝及纤溶指标变化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意义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19):93-96.

  [10]何玲,吴红卫,谭大为.急性白血病患者MCP-1、CCR-2及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0,41(11):1379-1381,1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