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效果论文

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效果论文

14

2024-04-15 15:00:05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2 月至 2023 年 2 月该院收治的 80 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2 月至 2023 年 2 月该院收治的 80 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奇偶数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予以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盆腔血流动力学指标 [ 搏动指数(PI)、阻力指 数(RI)、收缩期峰值流速(PSV)] 水平、炎性因子 [ 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巨噬细胞趋化蛋白 -1(MCP-1)、白细胞介素 -1β (IL-1β)、粒细胞 -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 水平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0.00%(36/40), 高于对照组的 72.50%(29/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5) ;观察组腹痛消失时间、小腹坠胀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r<0.05);治疗后, 观察组卵巢动脉、子宫动脉 PI、RI 均低于对照组, PSV 水平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5); 观察组 TGF-β1 水平高于对照组,MCP-1、GM-CSF 和 IL-1β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r<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05)。 结论: 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盆腔血流动力学 指标水平和炎性因子水平,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效果优于单纯抗生素治疗。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抗生素;低频脉冲电刺激;血流动力学;临床症状;不良反应

  Effects oflow frequency puls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combined withantibioticsintreatment ofpatients with 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LYU Wenjuan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of Henan General Hospital, Zhengzhou 450000 Henan, 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effects of low frequency puls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combined with antibiotics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Methods:A p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on 80 patients with 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21 to February 2023.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by odd and even number method,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ntibiotics,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ow frequency puls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n the basis of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treatment effects, the disappearance time of clinical symptoms,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the pelvic hemodynamic indexes [pulsatility index (PI), resistance index (RI), peak systolic velocity (PSV)] levels, the levels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 macrophag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MCP-1), interleukin-1β (IL-1β),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M-CSF)]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during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0.00% (36/40), which was higher than 72.50% (29/40)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0.05). The disappearance time of abdominal pain, the disappearance time of abdominal bulge and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0.05).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PI and RI of ovarian artery and uterine arter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PSV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0.05). The level of TGF-β1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levels of MCP-1. GM-CSF and IL-1β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and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0.05).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0.05). Conclusions:Low frequency puls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combined with antibiotics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can improve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mprove the levels of pelvic hemodynamic indexes and inflammatory factors, shorten the disappearance time of clinical symptoms and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Moreover, it is superior to single antibiotic treatment.

  【Keywords】 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Antibiotics; Low-frequency puls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Hemodynamics; Clinical symptom; Adverse reaction

  慢性盆腔炎为女性生殖系统感染性疾病,发病率较高,且呈逐年升高趋势,临床表现为下腹部疼 痛、白带增多、腰骶酸痛等症状,若未及时治疗, 可引起月经紊乱、不孕, 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 [1]。 临床常采用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但长期使用易引起耐药,增加治疗难度 [2] 。近年来,低频脉冲电 刺激逐渐应用于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中,指应用频 率 <1000 Hz 的脉冲电流刺激局部肌肉、神经,以 改善血液循环 [3-4] 。本文观察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 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1 年 2 月至 2023 年 2 月 本院收治的 80 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 纳入标准:符合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 [5] ,经 B 超检 查确诊;无不孕史。排除标准:近 3 个月使用过糖 皮质激素药物;既往有异位妊娠史;入组前 1 个月 使用过抗生素治疗;合并心、肝等重要脏器功能不 全;合并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宫颈病变等其他妇 科疾病;伴有消化道出血、血液系统疾病;合并免 疫性疾病。患者及家属了解本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 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 批通过。采用奇偶数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n=40) 和观察组( n=40)。对照组年龄 26~47 岁, 平均 (36.45±5.15) 岁; 病 程 2~7 年, 平 均(4.63± 1.13 )年;体质量指数 18~27 kg/m2.平均(22.41± 2.16 )kg/m2 ;病因:腹膜炎 15 例,盆腔结缔组 织炎 14 例,内生殖器炎 11 例;婚姻状态:未婚 11 例,已婚 29 例;病情严重程度:轻度 12 例, 中度 19 例,重度 9 例。观察组年龄 25~45 岁,平 均(35.74±4.58)岁; 病程 1~8 年, 平均(4.71± 1.09 )年;体质量指数 15~28 kg/m2.平均(21.96± 3.02 )kg/m2 ;病因:腹膜炎 14 例,盆腔结缔组织 炎 16 例, 内生殖器炎 10 例;婚姻状态:未婚 13 例, 已婚 27 例;病情严重程度:轻度 10 例, 中度 22 例, 重度 8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进行阴道分泌物培养、药敏 试验。对照组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国药准字 H20213510.100 mL ∶左氧氟沙星 0.5 g 与氯化钠 0.9 g) 治疗,100 mL/ 次,1 次 /d; 静脉滴注替硝 唑氯化钠注射液(四川美大康佳乐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 H20034085.100 mL ∶替硝唑 0.4 g 与氯化 钠 0.9 g)治疗, 100 mL/ 次, 1 次 /d, 连续治疗 10 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 治疗。采用 PHENIX USB4 杉山低频神经肌肉刺激 仪,在下腹部、骶尾部放置电极片,消毒治疗头后 置入阴道内,脉冲宽度为 40、60 μs,刺激频率为140、160 Hz,强度为伴有肌肉震颤、舒适麻刺感, 20 min/ 次,1 次 /d,连续治疗 10 d。

  1.3 观察指标 (1)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痊愈: 持续性下腹部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下腹部坠胀 感、疼痛及腰骶部酸痛等临床症状消失,且盆腔包 块、积液消失;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盆腔包块、 结积液区域缩小≥ 70%;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 30% ≤盆腔包块、结积液区域缩小 <70%;无效: 不符合上述标准 [6] 。总有效率 =(痊愈 + 显效 + 有 效)例数 / 总例数 ×100%。(2)比较两组临床症 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其中临床症状包括腹痛、 小腹坠胀。(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盆腔血流动力 学指标水平。采用 HERA XW9 彩色多普勒超声系 统检测卵巢动脉和子宫动脉的搏动指数(PI)、阻 力指数(RI) 、收缩期峰值流速(PSV) 。(4) 比 较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采集患者空腹外 周静脉血 3 mL, 室温静置 20 min 后以 3000 r/min, 离 心 半 径 10 cm, 离 心 10 min,取上清液,采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β1)、巨噬细胞趋化蛋白 -1(MCP-1)、 白细胞介素 -1β(IL-1β)水平,试剂盒购自深 圳普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用 eCL8000 全自动化 学发光测定仪检测粒细胞 -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CSF)水平。(5) 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 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6.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 x()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0.00%(36/40),高于对照组的 72.50%(29/4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1.png

  2.2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 观 察组腹痛消失时间、小腹坠胀消失时间和住院时 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2.png

  2.3 两组治疗前后盆腔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比 较 治疗前, 两组卵巢动脉、子宫动脉 PI、RI、 PSV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卵巢动脉、子宫动脉 PI、RI 均低于 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卵巢动脉、子 宫动脉 PSV 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3.png

  2.4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 组 TGF-β1、MCP-1、GM-CSF 和 IL-1β 水 平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两组 TGF-β1 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 对照组,两组 MCP-1、GM-CSF 和 IL-1β 水平均 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5)。见表 4.

4.png

  2.5 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5.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0.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5.

5.png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可引起下腹胀痛、月经紊乱、白带 异常等症状,甚至引发异位妊娠或继发性不孕,其 发病机制与机体抵抗力下降、病原菌感染等有关, 若治疗不彻底,炎症持续刺激盆腔组织,可导致缔 组织增生 [7]。

  左氧氟沙星、甲硝唑均属于抗生素类药物,具 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等优点,可降低慢性盆腔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抑制炎性反应 [8] 。已知盆腔 血流动力学变化与慢性盆腔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炎症刺激、病原菌感染可影响机体纤溶、凝血功能, 促使RI、PI升高, 减慢血流速度 [9]。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腹痛 消失时间、小腹坠胀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 对照组;卵巢动脉、子宫动脉 PI、RI 均低于对照 组,PSV 水平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低频脉冲电 刺激通过机械效应、理化效应发挥治疗作用,其中 机械效应可刺激局部肌肉、神经,扩张血管,从而 改善血液循环;理化效应可激活神经元细胞,增强 线粒体氧化能力,提高生物酶活性,促使神经兴奋 释放乙酰胆碱和组胺等物质,扩张血管,有助于改 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同时外周电刺激 还可减轻疼痛,缓解盆腔肌肉张力,利于盆底功能 恢复 [10-11]。

  TGF-β1 可减少炎性介质表达,抑制 T 细胞、 B 细胞增殖, 减轻机体炎症反应;MCP-1、GM-CSF 可促使炎性因子聚集于病变部位,引起炎症级联反 应;IL-1β可增强炎性浸润, 促进炎性介质释放[12-13]。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 TGF-β1 水平高于对照组,MCP-1、GM-CSF、IL-1β 水平 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可能为低频脉冲电刺激利 用低频电磁波持续刺激局神经肌肉,可促使肌肉呈 节律性被动收缩,改善血液循环和内分泌功能,同 时还可升高盆腔温度,改善局部代谢功能,从而促 进炎症吸收、消散 [14]。本研究结果还显示, 两组不 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联合 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未增加安全风险。

  综上所述,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抗生素治疗 慢性盆腔炎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盆腔 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和炎性因子水平,缩短临床 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效果优于单纯抗生素 治疗。


参考文献

  [1] 王零零,张鑫 . 雷火灸联合桂枝茯苓丸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 效及对 TGF-β1/Smads 通路的影响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3 ,31( 3 ): 515-521.

  [2] 陈慧,刘玉玲 . 妇可靖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 观察 [J]. 辽宁中医杂志, 2022.49( 3 ): 146-148.

  [3] 高富娟,时亚琴,徐静,等 . 低频脉冲电及盆炎清栓联合妇 炎舒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J]. 生命科学仪器, 2022 ,20( Z1 ): 81.

  [4] 任指引,周江平,袁秀琴,等 . 桂枝茯苓胶囊联合低频脉冲 电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J]. 海南医学,2014.( 12 ): 1840-1841.

  [5] 丰有吉,沈铿,马丁,等 . 妇产科学 [M]. 2 版 . 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 2010:218.

  [6] 罗晓华,杨年,李忠勇,等 . 敏感抗生素联合康妇炎胶囊对 慢性盆腔炎患者 IL-1、IL-2、CRP、PCT 水平的影响及疗效 [J].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0.40( 5 ): 1185-1191.

  [7] 尚瑞彦,王雅莉,田晓娜 . 盆炎净Ⅰ号方治疗慢性盆腔炎的 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子宫动脉血流影响 [J]. 中华中医药 学刊, 2021 ,39( 10 ): 163-166.

  [8] 徐萍,赵艳,吴嫣,等 . 康妇炎胶囊与抗生素联合治疗慢性 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不良情绪、生活质量及血清炎性 因子水平的影响 [J]. 贵州医药, 2020.44( 7 ): 1131-1132.

  [9] 顾海娜,谢琼艳,李书艳,等 . 康妇炎胶囊对支原体属感染 慢性盆腔炎血清炎症因子及盆腔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J]. 中华 中医药学刊, 2023.41( 2 ): 201-204.

  [10] 薛彩星,杨建红,魏磊彬 . 中药颗粒剂与盆炎清栓联合低频 脉冲电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效果 [J]. 河北医药,2023. 45( 10 ): 1533-1535.

  [11] 谢磊 . 低频脉冲电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及对炎症指标的改 善效果研究 [J]. 中国妇幼保健, 2020 ,35( 11 ): 2118-2121.

  [12] 丁晶文,李晶,毛婷 . 温通逐瘀汤灌肠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盆 腔炎急性发作疗效及对血清 IL-8、TGF-β1 和 MCP-1 的影 响 [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2 ,19( 21 ): 2958-2961.

  [13] 王艳青,李艳 . 妇乐片联合多西环素、头孢曲松对慢性盆腔 炎患者 GM-CSF、MCP-1 水平的影响 [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1.18(5):687-689.

  [14] 胡艳,李环,王子超,等 . 经皮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慢性盆 腔痛的临床分析 [J].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5 ,16( 4 ):318-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