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对乙酰氨基酚 、布洛芬治疗小儿感染性发热的临床效果论文

对乙酰氨基酚 、布洛芬治疗小儿感染性发热的临床效果论文

0

2024-04-13 14:17:11    来源:    作者:zhoudanni

摘要:小儿感染性发热属于临床儿科常见且多发的一类急性呼吸系统病症 , 以呼吸道感染为主

  摘要 目的 :对小儿感染性发热患者分别进行对乙酰氨基酚 、布洛芬治疗 , 分析其治疗效果 。 方法 : 选 取 2 0 2 2 年 1 2 月 9 日 ~ 2 0 2 3 年 3 月 9 日来本诊所就诊的 9 0 例小儿感染性发热患儿纳入试验 ,依据治 疗方法进行分组 ,对照组纳入的 4 5 例患儿进行布洛芬治疗与观察组纳入 4 5 例患儿进行对乙酰氨基 酚治疗 , 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 。 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 > 0 . 0 5) 。 治疗前 ,组间患儿退热值无统计学差异(P>0 . 0 5) ; 治疗后的 0 . 5 、1 、2 、3 、4 h 的退热值观察组均低于对 照组(P< 0 . 0 5) 。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相比 , 无统计学差异(P > 0 . 0 5) 。 治疗前组间体温和 心 率无统计学差异(P>0 . 0 5) ; 治疗后观察组的体温和 心 率均低于对照组(P < 0 . 0 5) 。 结论 : 采取对乙 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对小儿感染性发热患儿治疗的临床效果相当 , 临床可依据患儿实际情况选择对 =应的退烧药物 。

  关键词 小儿感染性发热,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疗效

  小儿感染性发热属于临床儿科常见且多发的一类急性呼吸系统病症 , 以呼吸道感染为主[1] 。 常规情 况下儿 童 体 温 超 过 3 9 ℃时 即 为 高 热 , 而 发 热 是 机 体 免疫系统在抵御病原体入侵时发生的 一个防御机制 , 理论上是具有保护机体的作用 ,但受小儿自身生理特 殊 ,其中枢神经系统 、免疫机制等发育还未完善 ,若长 时期处于高热状态会加速消耗机体的氧量 ,继而加重 病情的同时 ,诱发小儿惊厥 、癫痫等并发症 ,严重可造 成小儿神经系统永久性受损 ,促使各种后遗症甚至是 死亡发生[2] 。为此,临床开展早期退热、抑制感染等方法进行对症治疗 。布洛芬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类非甾体抗炎药 , 降温效果明显 ,但该药多用于成年患者 , 单一使用药量控制是治疗的关键[3] 。而对乙酰氨基酚是儿科常用的一类退热药 ,药效显著 。 随着临床医 学及药学不断发展 ,将对乙酰氨基酚 、布洛芬作用于小儿退热 ,治疗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且用药安全 , 为临 床诊疗提供新的路径[4] 。基于此 ,本文对于小儿感染 性发热患者分别进行对乙酰氨基酚 、布洛芬临床相关 治疗 , 以此分析其治疗实施效果 ,正文阐述见下 。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临床资料

  研究筛选 2 0 2 2 年 1 2 月 9 日 ~ 2 0 2 3 年 3 月 9 日 来本诊所就诊的 9 0 例 小 儿 感 染 性 发 热 患 儿 , 将 其 分0 . 8 ~ 1 2 岁 ,均值(6 . 4 ± 1 . 9 2) 岁 ;病程 2 . 5 ~ 5 d ,均值 (3 . 7 5 ± 1 . 1 3) d;病症类型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发热

  1 1 例 ,扁桃体发炎 1 0 例 ,支气管炎 6 例 ,肺炎 4 例 、咽炎 7 例 、腹泻 7 例 。 观察组(n = 4 5 例) 男性 2 6 例 、女性 1 9 例 ,年龄 0 . 9 ~ 1 2 岁 , 均值(6 . 4 5 ± 1 . 9 4) 岁 ; 病 程 2 . 7 ~ 6 d , 均值(4 . 3 5 ± 1 . 3 1) d;病症类型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发热13例 , 扁桃体发炎11例, 支气管炎5例 ,肺炎3例 、咽炎6例 、腹泻7例 。 纳入指标 : 患儿均被确诊为小儿感染性发热病症 ;相关资料完整度高 ; 已获得医院伦理研究审批。排除指标 :合并严重恶性肿瘤 、免疫系统障碍等病症;对治疗药物有禁忌反应者;依从性差。组间资料具有可比性 (P > 0 . 0 5) 。

  1 . 2 方法

  两组患儿入诊所后给予血尿常规 、C-反应蛋白及 呼吸道病原抗体等检查项目 ,结合最终检测结果制定治疗方法。入诊所后检查到患儿体温>38.5℃时指导患儿进行卧床休养,保持室内安静舒适,同时进行补液与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基础的对症相关治疗 。

  对照组实行布洛芬治疗 , 服用方法 : 口服布洛芬 混悬液(扬州一洋制药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 H 2 0 1 0 3 5 4 4;规格 : 2 %) 0 . 5 mL/kg , 3 次/d ,若 患 儿 相 关症状未有任何缓解可重复给药 , 间隔 > 4 h 。两组患儿坚持治疗 7 d(若 治 疗 期 间 不 发 热 则 停 药) , 治 疗 期 间配以抗生素 、止咳化痰等对症干预 。

  观察组实行对乙酰氨基酚治疗 ,即指导患儿口服对 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由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提供 ,批 准文号 :国药准字 H1 9990007 ,规格 :1 5mL/1 . 5g) 1 . 0mL/ kg ,3 次/d ,每次间隔>4h 给药 ,餐后服用。

  1 . 3 观察指标

  (1) 对比疗效,判定[5]:显效指患儿治疗后4h体温降低 ≥ 1 ℃ ,其他症状(流涕、鼻塞、咽痛等)基本消失;有效指患儿在治疗4h内的体温降低范围 在 0 . 5 ~ 1 ℃ ,基本体征得到明显改善 ;无效指患儿在治疗之 后的体温等症状没有 发 生 改 善 , 且 病 情 呈 明 显 加 重 。 (2) 观测患儿治疗前 ,治疗 0 . 5 、1 、2 、3 、4 h 后的退热情 况 。 (3) 就治疗后患儿存在腹泻呕吐 、大量出汗 、皮疹 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 。 (4) 对治疗前后体 温和心率变化值进行分析 。

  1 . 4 统计学分析

  使用 SPSS 2 5 . 0 版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中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以(± s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 ;计数资料以例(n)和百分比(%)列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 P < 0 . 0 5表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2 结果

  2 . 1 评价疗效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 P>0 . 0 5 。见表 1 。

  2 . 2 评价患儿退热时间治疗前组间患儿退热值无统计学差异 ( P > 0 . 0 5) ;治疗后的 0 . 5 、1 、2 、3 、4 h 的退热值均低于对照 组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 . 0 5) ,见表 2 。

  2 . 3 评价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P>0 . 0 5 。见表 3 。

  2 . 4 评价患儿体温和心率变化治疗前患儿体温和心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 > 0 . 0 5) ;治疗 4 h 后观察组的体温和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 0 . 0 5) ,见表 4 。

捕获.JPG

  3 讨论

  小儿感染性发育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残率 ,其 发病机制主要是由神经系统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感 染引起 。研究显示 , 一 旦体温 > 3 9 ℃ , 加快降温至正 常水平是避免病情发展呈不可 逆 神 经 损 伤 的 重 要 途 径[6] 。为进一 步探究临床治疗该病效果 ,须在服用退 热药的同时精准确定 病 因 , 并 进 行 对 症 下 药 , 避 免 耽 误患儿最佳治疗时机 。值得注意的是 ,在采用退热药 物治疗时 ,注意剂量的选用 ,避免用药剂量过大 , 防止 患儿出汗 、虚脱等并发症 。如何选取 一 项科学合理的 药物治疗显得尤 为 重 要[7] 。 布 洛 芬 属 于 非 甾 体 类 抗 炎药 ,作用原理为通过药物因子直接与机体炎症相互 作用 ,进而产 生 阻 滞 前 列 腺 素 E2(PGE2) , 并 加 速 身 体散热效果 。一般情况下 ,该药物在发挥特定效果后 加速肿瘤坏死因子-α 释放 , 继而调 节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 调节体温变化 ,起到降低体温的作用[8] 。 为提高降温 效果 ,避免患儿在服药 中 出 现 大 量 发 汗 等 , 尽 早 补 充 水分 ,改善水电解质平稳 。

捕获.JPG

  对乙酰氨基酚属于非甾体抗炎药之 一 ,一 经治疗有效降低前列腺素值,便于外周血管扩张,加速患儿出汗、散热 ,最终实现降温的效果 。经临床研究指出 , 对乙酰氨基酚作用原理是通过抑制下丘脑体温 ,继而 改善中心前列腺素合成酶相释放 ,继而阻滞前列腺素 E1 、缓激肽和组胺相关合成及分泌 。该药物多应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病症 ,有效降低体 温 ,缓解机体疼痛,如关节疼痛、头痛、神经痛及牙痛等症状 。一般小儿发烧<38.5℃下可先物理降温为主 ,对腋下 、腘窝 、大腿根部等部位用温水擦拭,加快表层肌肤散热 ;若温度≥38.5℃,则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进行退热处理,整体退热相对有效。但研究显示 ,部分患儿在服药后多半存在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等不良反应发生 ,故而 , 在用药期间临床医师需格外观察药物剂量 ,密切监视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合理控制药物剂量 ,避免患儿肾脏受损和严重脱水等不良 事件[9] 。

  研究结果指出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 无统计学差异(P>0 . 05) 。治疗前组间患儿退热值无统计学差异(P>0 . 05);治疗后的0 . 5、1、2、3、4h的退热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 05) 。 由此提升,布洛芬混悬液与对乙酰氨基酚治疗的效果相当 ,前者发挥退烧和镇痛的作用,毒副反应小 ;后者起到降温等作用, 尤其对乙酰氨基酚也被称作扑热息痛药物 , 被临床常用于感染发热 、关节疼痛 、神经疼痛 、偏头痛及术后止痛等病症中 ,该药物充 分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前列腺合成 ,但抑制外周前列腺 素作用小 ,有着很强的镇痛解热作用,并对血小板凝血机制无异常影响 。此次数据显示观察组用药 1h 之 后的体温是(37 . 81±2 . 1 1) 。说明乙酰氨基酚作用后 的药物起效快 ,退热和 抗 炎 作 用 强 , 有 效 改 善 临 床 症 状 ,加快退热时间的同时 ,减轻药效残留 ,提高整体药 物效果 。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 . 05) 。 治疗前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 . 05) ;治疗后观察组的体温和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 <0 . 05) 。 由此提示,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均为非甾体抗炎药 ,尤其对乙酰氨基酚具备脱敏、抗炎等解热功能 ,在小儿发热病症中耐受性良好,且药物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达80% , 药物浓度在1h内可迅速达到峰值 ,充分和血浆蛋白 A 相结合 ,药物毒副反应较小 ,不良反应发生较少。也有研究显示出,布洛芬有利于抑制下丘脑的环氧合酶 ,还对下丘脑抑制性细胞因子的产生成刺激性作用,降低炎症反应 , 这可能与布洛芬发挥更快、稳定的解热作用的机制有关[1 0] 。

  综上所述 ,采取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对小儿 感染性发热患儿治疗的临床效果相当 , 临床可依据患 儿实际情况选择对应的退烧药物 。

  参考文献

  [1] 林枫 , 曾海德 ,姚大洲 . 患儿呼吸系统感染性发热 治疗中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的临床观察[J] . 中 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5(4) :937 - 938+941 .

  [2] 武巧丽 , 曹 彩 莉 , 李 晋 , 等 . 桂 枝 加 葛 根 汤 联 合 布 洛芬干混悬剂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评价及对 氧化 应 激 、炎 性 反 应 的 影 响 分 析 [J] . 贵 州 医 药 , 2022 ,46(1 1) :1781 - 1782 .

  [3] 李灵晴 , 肖婷 , 陈政 . 布洛芬注射液对于小儿拇指 多指畸形手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J] . 临 床小儿外科杂志 ,2022 ,21(3) :272 - 277 .

  [4] 袁桂芳 . 人性化护理在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发 热中的 应 用 效 果 [J] . 中 国 药 物 与 临 床 , 2021 , 21 (22) :3793 - 3795 .

  [5] 王倩 ,黄海燕 . 大椎刮痧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 型) 的临 床 疗 效 观 察 [J] . 广 州 中 医 药 大 学 学 报 , 2020 ,37(10) :1 940 - 1 944 .

  [6] 信洪利 , 张 艳 芝 . 自 拟 桂 枝 葛 根 方 联 合 对 乙 酰 氨 基酚混悬液治疗风寒束表型小儿外感发热临床疗 效观察[J] . 四川中医 ,2021 ,39(1) :67 - 70 .

  [7] 李梅 ,李宝昌 ,周丹 . 自拟中药外洗方治疗小儿暑 邪感冒所致发热疗效观察[J] . 四川中医 ,201 9 ,37 (7) :89 - 91 .

  [8]秦红莉 , 任 菁 菁 . 儿 童 发 热 在 基 层 医 疗 卫 生 机 构 的规 范 化 诊 治 [J] . 中 国 全 科 医 学 , 2020 , 23(7) : 866 - 869 .

  [9] 李媛 , 叶 红 芳 , 褚 红 , 等 . 物 理 降 温 在 住 院 发 热 患 者中 的 循 证 护 理 实 践 [J] . 中 华 现 代 护 理 杂 志 , 201 9 ,25(12) :1475 - 1480 .

  [10] 谷彤彤 , 张航 ,程楚豪 , 等 . 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 酚的药品不 良 反 应 对 比 分 析[J] . 中 国 医 院 用 药 评价与分析 ,2022 ,22(9) :1 145 - 1 148+1 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