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检验项目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关系分析论文

2024-03-21 15:13:52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目的 探讨生化检验项目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关系, 以便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回 顾性分析 2021 年 7 月至 2023 年 7 月
【摘要】目的 探讨生化检验项目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关系, 以便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回 顾性分析 2021 年 7 月至 2023 年 7 月云浮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110 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并根据患者的肝纤 维化程度将其分为 S0 组( 33 例)、 S1~S2 组( 41 例)、 S3~S4 组( 36 例) ,另回顾性分析同期 56 例健康体检者的体检资料, 将其作为 对照组。比较各组研究对象肝纤维化指标 [ 透明质酸( HA )、层粘连蛋白( LN )、IV 型前胶原( IV-C )、Ⅲ型前胶原( PC Ⅲ) ]、实验 室指标 [ 缺氧诱导因子 1α( HIF-1α )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MIF )];分析实验室指标与肝纤维化指标及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 结 果 与对照组比, S0 组、 S1~S2 组、 S3~S4 组患者血清 HA、LN、IV-C、PC Ⅲ、 HIF-1α、MIF 水平均升高, 且随着肝纤维化分期的升高, 上述指标变化幅度越大, 各组间两两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 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 血清 HIF-1α 、MIF 水平与 HA 、LN 、IV-C 、PC Ⅲ及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均 P<0.05 )。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发生与发展均与血清 HA 、LN 、IV-C 、 PC Ⅲ、 HIF-1α、MIF 水平的升高密切相关, 且肝纤维化指标及肝纤维化程度均与 HIF-1α、MIF 水平正相关, 临床可通过检测上述指标水 平诊断肝纤维化病情,防治肝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
【关键词】生化检验; 慢性乙型肝炎 ; 肝纤维化分期 ; 肝纤维化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为慢性乙型肝炎发生的基础,可 诱导肝脏持续损伤,如未得到有效控制,可反复发作,可 导致患者肝脏纤维化,甚至可能发展为肝硬化病变,严重 影响患者正常生活。早期识别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并及时治疗,对改善患者疾病转归情况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 阻止肝硬化的发生与发展。肝穿刺活检是诊断肝纤维化的 “金标准”,但其为创伤性检查,寻求更简便易行方法对肝 纤维化进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1] 。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及实验室指标作为无创检测指标在临床应用广泛 [2] ,但是肝 纤维化血清标志物在肝纤维化各期的表达状况、如何根据 血清标志物水平准确判断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尚未完全明 确。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生化检验血清学指标与慢性乙 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7 月至 2023 年 7 月 云浮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110 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 床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 52 例,女性 58 例;年龄 22~84 岁,平均(54.48±7.14 )岁;BMI 16.00~ 27.00 kg/m2 ;平均( 22.51±2.53 )kg/m2 ;病程 2~8 年, 平均(4.42±0.65)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组判断标 准 [3] :于超声引导下行肝穿刺,取肝活组织,用甲醛溶 液浸泡后送病理检查。肝纤维化的病理分期包括:S0 期: 无肝纤维化; S1 期:汇管区纤维化扩大,局限于窦周、 小叶内纤维化;S2 期:汇管区周围纤维化,形成纤维间 隔,大部分小叶结构保留;S3 期:大量纤维间隔, 致小 叶结构紊乱, 尚无肝硬化;S4 期:肝硬化。以肝脏组织 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将观察组患者分为 S0 组(33 例)、 S1~S2 组(41 例)、S3~S4 组(36 例),S0 组患者中男性 15 例,女性 18 例;年龄 22~84 岁,平均(55.33±6.99 ) 岁;BMI 16.00~27.00 kg/m2 ;平均( 22.31±2.59 )kg/m2 。 S1~S2 组患者中男性 20 例,女性 21 例;年龄 21~80 岁,平均(54.77±7.08 )岁;BMI 16.00~26.00 kg/m2 ,平 均(22.57±2.23 )kg/m2.S3~S4 组患者中男性 17 例,女 性 19 例;年龄 23~81 岁,平均(53.94±7.23 )岁;BMI 17.00~27.00 kg/m2 ,平均(22.44±2.12 )kg/m2 。另回 顾性分析同期 56 例健康体检者的体检资料,将其作为 对照组, 其中男性 25 例, 女性 31 例;年龄 21~79 岁, 平均(53.11±6.78 )岁;BMI 16.00~27.00 kg/m2 ;平均 (22.31±2.55)kg/m2 。观察组 4 组患者和对照组研究对象 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
诊断标准:慢性乙型肝炎依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2019 年版)》[4] 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①与上述 诊断标准符合;②乙肝病毒检测均为阳性并经肝活组织检 查确诊;③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除乙型肝炎外的 其他类型病毒性肝炎;②失代偿期肝硬化;③合并原发性 肝癌或转移性肝癌。本研究方案已经通过云浮市人民医院 医学伦理委员会部门详细审核,并在批准通过后实施。
1.2研究方法 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约 6 mL, 以转速为 3 000 r/min 进行离心处理 15 min,分离血清,采 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透明质酸(HA )、 层粘连蛋白(LN )、IV 型前胶原(IV-C)、Ⅲ型前胶原 (PC Ⅲ)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 血清缺氧诱导因子 1α(HIF-1α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MIF)水平。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各组研究对象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HA、LN、IV-C、PC Ⅲ水平。②比较各组研究对象实验室 指标 HIF-1α、MIF 水平。③分析实验室指标与肝纤维化指 标及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6.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经 S-W 法检验证实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以 ( x±s) 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 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 SNK-q 检验;采用 Pearson 相关系数法分析实验室指标与肝纤维化指标、肝纤维化程 度的相关性。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各组研究对象肝纤维化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比,S0 组、S1~S2 组、S3~S4 组患者血清 HA、LN、IV-C、PC Ⅲ 水平均升高,且随着肝纤维化分期的升高,各指标均逐 渐升高,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1.
2.2各组研究对象实验室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比, S0 组、 S1~S2 组、S3~S4 组患者血清 HIF-1α、MIF 水平均升高;且随着肝纤维化分期的升高,实验室指标逐渐升高,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2.
2.3分析实验室指标与肝纤维化指标及程度的相关 性 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 HIF-1α、MIF 水 平与 HA、LN、IV-C、PC Ⅲ及纤维化程度均呈正相关,差 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3.
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可表现出乏力、食欲减退、 厌油腻、右上腹不适等症状,治疗难度较大,严重影响其 预后,给患者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肝活组织病理 检查存在不能连续动态监测的缺点,且对机体损伤大,因 此,寻找客观、准确的指标来评价肝纤维化程度已经成为 研究热点。
HA 为肝星状细胞合成的糖胺多糖,肝纤维化过程中 合成 HA 增加,进入血液循环达到肝血窦内皮细胞降解, 肝血窦内皮细胞受损导致失去代谢 HA 能力,进而使肝脏 对血清 HA 摄取减少, 导致其水平异常升高 [5]。LN 属结构 性糖蛋白,存在于基膜的透明层中,为基底膜中特有的非 胶原性结构蛋白,与肝纤维化活动程度呈正相关 [6] 。IV-C 升高反映了肝脏内纤维化的程度,其水平在机体血清含 量逐渐升高,则病情发展由慢性肝炎逐渐转化为肝硬化, 继而转化为肝癌 [7] 。PC Ⅲ水平与肝纤维化病变程度关系 密切,其能够反映肝纤维合成的状况及是否处于炎症活动 性, 在肝硬化早期有明显升高 [8]。本研究中, 与对照组比,S0 组、 S1~S2 组、 S3~S4 组患者血清 HA、LN、IV-C、 PC Ⅲ水平均升高, 且随着肝纤维化分期的升高, 各指标均 逐渐升高,提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加重与上 述指标密切相关。
HIF-1α 促进肝纤维化的发展可能与激活转化生长因 子 -β(TGF-β)信号通路有关,研究发现,HIF-1α 可通过 抑制 TGF-β 信号通路的激活阻断 TGF-β 信号转导途径, 减少肝脏细胞外基质的沉积,降低肝纤维化程度 [9] 。MIF 作为免疫调节因子,主要在肝细胞表达,可抑制巨噬细 胞游走,其在肝炎患者血清和局部病变中呈现高表达, 患者肝纤维化程度与患者 MIF 释放关系密切 [10] 。本研究 中,与对照组比,S0 组、 S1~S2 组、 S3~S4 组患者血清 HIF-1α 、MIF 水平均升高,且随着肝纤维化分期的升高, 实验室指标变化幅度越大,说明上述实验室指标水平对于 初步判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具有一定的 意义。
本研究 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 HIF-1α 、 MIF 水平与 HA、LN、IV-C、PC Ⅲ及纤维化程度呈正相 关。分析其原因,慢性乙型肝炎导致的肝纤维化为肝脏细 胞外基质胶原、蛋白多糖等病理性沉积,HA 反映肝内细 胞功能, LN 反映肝纤维化, 正常肝脏间质含少量 LN,在 纤维化和肝硬化时,肌成纤维细胞增多,大量合成和分泌 胶原、 LN 等间质成分, IV-C 是基底膜的主要成分, PC Ⅲ 反映Ⅲ型胶原代谢的活性,上述指标均为纤维化特异性血 清学标志物,在肝脏组织纤维化过程中会逐渐被释放入 血, 因此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上述指标明显升高。HIF-1α对 肝纤维化的发展及肝星形细胞的活化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其可通过调控基质金属蛋白酶 / 组织抑制剂基质金属蛋白 酶 -1 的表达促进肝纤维化;MIF 作为一种参与迟发性超敏 反应和多种巨噬细胞功能淋巴因子,能够抑制巨噬细胞的 移动, 并参与炎症及免疫疾病的发生, 抑制 MIF 活性能够 抑制周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表型分化,下调肝纤维化指标 的表达 [11]。
综上,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发生与发展均与血 清 HA、LN、IV-C、PC Ⅲ、HIF-1α、MIF 水平的升高密切 相关,且肝纤维化指标及肝纤维化程度均与 HIF-1α 、MIF水平正相关,临床可通过检测上述指标水平诊断肝纤维病 情,防治肝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发生肝纤维化的风险。
参考文献
[1] 高秀芳 , 王一 , 刘玉珍 , 等 . 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定量分析对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 [J]. 实用肝脏病杂 志 , 2017. 20(6): 688-691.
[2] 粟春林 . 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可溶型细胞间黏附分子 -1 及甲胎蛋白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指标的关联性分 析 [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 2020. 17(6): 216-219.
[3] 朱萍 , 王丽 , 王红 , 等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血清标志 物水平与肝纤维化分期的关系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 2019.28(24): 2643-2647.
[4]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 慢性乙型肝 炎防治指南 (2019 年版 )[J]. 临床肝胆病杂志 , 2019. 35(12): 2648-2669.
[5] 折文利 , 李新 , 刘芳 , 等 . 弹性成像超声、APRI 指数和 HA 诊 断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 [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0. 25(3): 395-399.
[6] 王艳华 , 袁颖华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四项与肝炎症损伤 相关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J]. 检验医学与临床 , 2019. 16(16):2376-2380.
[7] 黄平 , 杨永峰 , 熊清芳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 miR-29b、 miR-30c 水平及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J]. 热带医学杂志 , 2019. 19(12): 1535-1538. 1546.
[8] 李琤 . 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候与血清 TGF-β1、 HA、LN、IV-C、PC- Ⅲ水平相关性研究 [J]. 中医学报 , 2017.32(9): 1749-1752.
[9] 魏晓霞 , 周艳彩 , 卓亚 , 等 .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缺氧诱导因 子 1α水平及其诊断肝纤维化的价值 [J].安徽医药 , 2022. 26(12):2439-2442.
[10] 温雅 , 屈兆宇 , 鲁景楠 , 等 . 肝肌信号强度比及血清标志物对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J]. 临床肝胆病杂志 , 2023.39(3): 573-579.
[11] 张卓恒 , 闫媛媛 , 史海宏 , 等 . FibroTouch、ARFI 及血清学指标 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比较 [J]. 肝脏 ,2018. 23(6): 529-5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