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在颅内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患者中的发生现况、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探讨论文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在颅内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患者中的发生现况、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探讨论文

4

2024-02-23 14:19:14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目的 分析颅内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并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改善患者预 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 月至 2023 年 5 月

  【摘要】目的 分析颅内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并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改善患者预 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 月至 2023 年 5 月黄梅县人民医院收治的 180 例颅内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是否 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 153 例)未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观察组(27 例)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将两组患 者的临床资料整理后进行单因素分析, 并将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筛选出影响颅内动脉狭窄所致脑 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年龄更大,后循环基底动脉中 段狭窄、前循环责任大血管闭塞患者占比更高, 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评分、随机血糖水平、白细胞计数更高;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后循环基底动脉基底动脉中段狭窄、前循环责任大血管闭塞、入院时 NIHSS 评分高、随机 血糖水平高、白细胞计数高均为颅内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4.627 、4.641 、1.772 、1.696、 3.258 、1.058 ,均 P<0.05 )。 结论 年龄大、后循环基底动脉中段狭窄、前循环责任大血管闭塞、入院时 NIHSS 评分高、随机血糖水平 高、白细胞计数高均为颅内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注意对上述类型的高危患者实施 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减少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脑梗死,颅内动脉狭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危险因素

  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类型,由于脑部缺血、缺 氧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软化,临床上通常表 现为感觉障碍、偏瘫等功能缺损性症状,影响患者身体健 康和日常生活。颅内动脉狭窄是引发脑梗死的主要病因之 一,而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是颅内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常见 的并发症。现阶段,虽然有较多的干预措施治疗颅内动脉 狭窄所致脑梗死,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情况,造成大脑功能异常、住院率升高,不利于患者预 后 [1-2]。因此, 如何有效控制颅内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早 期神经功能恶化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基于此,本研究 旨在对颅内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 发生情况、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针对性制定干预措 施,以期为颅内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患者的早期干预提供 参考,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 月至 2023 年 5 月 黄梅县人民医院收治的 180 例颅内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 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 )[3] 评分变化情况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7 例,入 院 72 h NIHSS 评分-入院时 NIHSS 评分≥2 分)、对照 组(153 例,入院 72 h NIHSS 评分-入院时 NIHSS 评分 <2 分)。本研究据相关文献将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定义为入 院 72 h NIHSS 评分-入院时 NIHSS 评分≥2 分,且头颅 影像学评估排除出血转化和颅内出血 [4] 。纳入标准:①符 合《脑血管病的分类与诊断标准》[5] 中脑梗死的相关诊断 标准,并经影像学检查确诊;②临床资料齐全;③未合 并其他脑血管病变。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②严重 心、肾、肝脏功能障碍;③既往有颅内出血、颅内动脉瘤病史。黄梅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详细审核本次研 究是否符合规范,并批准开展。

  1.2检测方法 采集所有患者空腹状态下静脉血 5 mL, 取其中 3 mL 静脉血放入离心设备,以 3 000 r/min 离心 10 min 取血清,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济南欧莱博技 术有限公司,型号:BK-200)检测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 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 (TC )水平;取剩余 2 mL 静脉血使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 仪 [ 企晟 ( 上海 ) 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FH-3800] 测定 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

  1.3观察指标 ①单因素分析。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 行单因素分析,包括年龄、性别、是否有高血压、是否有 脑卒中史、是否有冠心病、是否有高血脂、是否吸烟、是 否饮酒、是否有吞咽障碍、狭窄病灶位置、前循环责任大 血管狭窄程度、侧支循环是否良好、入院时 NIHSS 评分, 随机血糖水平、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 计数、发病至治疗时间及血清 LDL-C、LDL-C、TC 水平。 ②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出颅内 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危 险因素。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行χ2 检验;计量资料经 S-W 法检验证实符合正态分布,以 (x ±s) 表示,行t 检验;危 险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影响颅内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 能恶化的单因素分析 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年龄更 大,后循环基底动脉中段狭窄、前循环责任大血管闭塞 患者占比更高, 入院时 NIHSS 评分、随机血糖水平、白 细胞计数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 表 1.

4A3C23A0-FFA8-40d3-A000-F73049061D7F.png

  2.2影响颅内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 能恶化的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将颅内动脉狭窄所致脑 梗死患者是否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作为因变量,纳入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后循环基底 动脉中段狭窄、前循环责任大血管闭塞、入院时 NIHSS 评分高、随机血糖水平高、白细胞计数高均为颅内动脉狭 窄所致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 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4.627、4.641、1.772、1.696、 3.258、1.058.均 P<0.05),见表 2.

2.png

  3 讨论

  颅内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占比 非常高,颅内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通常 发生在发病的 48~72 h 之内,是导致患者死亡、致残的重 要原因。颅内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 响因素众多,临床上未完全明确,因此,对颅内动脉狭窄 所致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充分探 究,并制定相应干预措施,对改善患者预后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

  本研究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年龄大、后 循环基底动脉中段狭窄、前循环责任大血管闭塞、入院时 NIHSS 评分高、随机血糖水平高、白细胞计数高均为颅内 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危 险因素。分析原因可能是, 年龄对颅内动脉狭所致脑梗死早 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不是单方面的,年龄越大,患者的 各项身体机能均有明显下降,免疫力降低,容易合并多种 基础性慢性疾病,再加上血管调节功能变弱,一旦发生脑 梗死,病情往往较为严重,即使经过治疗也容易出现各类 并发症, 增加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发生风险 [6]。因此, 临床 上应对高龄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治疗 方案,尽量避免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发生。后循环基底动 脉中段狭窄会阻塞脑桥动脉开口,造成脑桥基底表面病灶 发生反应性水肿,压迫周围血管,影响侧支循环的建立,进而引发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前循环责任大血管闭塞通常 是由于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不利于治疗后血管再 通,较容易引发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7]。临床上应在患者就医 后快速准确地确定病灶位置,对相关血管进行仔细检查, 选择相应治疗方案,缓解血肿压迫,降低早期神经功能恶 化的发生风险。

  NIHSS 评分是反映颅内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患者神经 功能缺损的常用评分,入院时 NIHSS 评分高,则意味着 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相对严重,由于出血、恶性脑水肿引发 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风险增高 [8] 。临床上应对入院时 NIHSS 评分高的患者多加关注, 在治疗过程中注意使用神 经保护类药物,并密切监测相关指标,减少早期神经功能 恶化的发生风险。随机血糖水平过高,会使机体炎症反应 加剧,损伤血管,影响梗死部位建立新的侧支循环,增加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风险 [9] 。临床上应及时监测患者血 糖水平,必要时使用降糖药物控制血糖,减少早期神经功 能恶化的发生;白细胞计数升高释放的炎症物质会增加血 管通透性,同时也会对梗死组织血流量恢复产生不良影响, 增加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风险 [10]。临床上应加强对白细 胞计数指标的监测,控制炎症反应,减少早期神经功能恶 化的发生。

  综上,年龄大、后循环基底动脉中段狭窄、前循环责 任大血管闭塞、入院时NIHSS 评分高、随机血糖水平高、 白细胞计数高均为颅内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 神经功能恶化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注意对高危患者实 施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减少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发生、改 善患者预后。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少,后续仍需多渠道、多 中心扩充样本量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 章礼勇 , 施雪英 , 唐向阳 , 等 . 大脑中动脉闭塞致急性脑梗死患 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0. 37(8): 699-703.

  [2] 秦锦标 , 朱敏 , 刘高飞 , 等 .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 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 [J]. 武警医学 , 2020. 31(1): 16-19.

  [3] 汤爱洁 , 牛淑珍 , 刘怡凡 , 等 .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评估急性 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因素分析 [J]. 中华全科医学 ,2022. 20(2): 186-189.

  [4] 方传勤 , 王娟娟 , 杜艳群 , 等 . NIHSS/DWI-ASPECTS 不匹配预 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J]. 中风与神经 疾病杂志 , 2019. 36(7): 628-631.

  [5] 崔元孝 . 脑血管病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J]. 山东医药, 2004. 44(30):62-63.

  [6] 杨红娜 , 冀瑞俊 , 于凯 , 等 . 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研究 [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 2020. 28(10):56-61.

  [7] 袁长红 , 吴晓宇 , 陈长春 , 等 .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 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分析 [J]. 临床内科杂志 , 2021.38(6): 396-398.

  [8] 王玮 , 李悦 , 徐霁华 , 等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早 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 21(6): 618-621.

  [9] 谢薇 , 王猛猛 , 任怡 , 等 . 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22. 38(21): 2527-2530.

  [10] 方传勤 , 王娟娟 , 戴鸣 , 等 .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危险因素分析 [J].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2019.18(8): 797-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