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个体化营养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个体化营养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4

2024-02-02 09:31:23    来源:    作者:liyuan

摘要:目的: 观察个体化营养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0 年 2 月至 2022 年 2 月该院收治 的 108 例 GDM 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54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营养干预,研究组实施个体化 营养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指标 [ 空腹血糖(FPG)、餐后 1 h 血糖(1hPG)、餐后 2 h 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 水平、营养指标(白蛋白、血清总蛋白)水平及应对评分。结果: 干预后, 两组 FPG

  【摘要】   目的: 观察个体化营养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0 年 2 月至 2022 年 2 月该院收治 的 108 例 GDM 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54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营养干预,研究组实施个体化 营养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指标 [ 空腹血糖(FPG)、餐后 1 h 血糖(1hPG)、餐后 2 h 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 水平、营养指标(白蛋白、血清总蛋白)水平及应对评分。结果: 干预后, 两组 FPG、1hPG、2hPG 及 HbA1c 水平均低于干预前, 且研 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5);两组白蛋白、血清总蛋白水平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r<0.05);两组积极应对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消极应对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r<0.05)。 结论: 个体化营养干预应用于 GDM 患者,可降低血糖水平,提高营养指标水平,改善疾病应对方式,效果优于常 规营养干预。

  【关键词】  个体化营养干预;妊娠期糖尿病;应对方式;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Application effects of individualized nutritional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Abstract 】 Objective: To observ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individualized nutrition intervention inpatients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 Methods: A p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on  108 patients with GDM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20 to February 2022.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 54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trition intervention, while the study group was given the individualized nutrition intervention. The levels of blood glucose indexes [fasting blood glucose (FPG), 1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1hPG), 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2hPG),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 the nutritional indexes (albumin, serum total protein) levels, and the coping scor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Resul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levels ofFPG, 1hPG, 2hPG and HbA1c in the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thos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0.05)。 The levels of albumin and serum total protein in the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thos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0.05)。 Further, the positive coping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and that in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negative coping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and that in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0.05)。 Conclusions: Individualized nutritional intervention applied to the GDM patients can reduce blood glucose levels, improve the nutritional indexes, and improve the disease coping styles. Moreover, it is superior to the routine nutrition intervention.

  【Keywords】 Individualized nutritional intervention;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Coping style; Blood glucose;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妊娠期糖尿病(GDM)具有发病率高、危害 大等特点,可导致产后出血、巨大儿、胎儿窘迫等 不良妊娠结局 [1-2]。研究显示,不良的饮食习惯是 导致 GDM 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故给予 GDM 患 者合理的营养干预意义重大 [3]。个体化营养干预是 根据 GDM 患者营养状况、血糖等实际情况,制订 饮食计划,降低孕期血糖的规范化的营养管理方案 [4-5]。本文观察个体化营养干预在 GDM 患者中的 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0 年 2 月至 2022 年 2 月 本院收治的 108 例 GDM 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纳 入标准:符合《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2014)》 中 GDM 的诊断标准 [6] ;经糖耐量试验确诊;单胎; 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合并癫痫; 合并精神、认知及沟通障碍;心、肺功能不全;中  途退出研究;同时参与其他研究。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  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20201034)。按  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54 例。 对照组年龄 18——34 岁, 平均(26.36±3.76) 岁; 孕 周 22——31 周, 平均(26.38±2.05)周;孕前体质量指 数(BMI)17——25 kg/m2 ,平均(20.93±1.56)kg/m2; 产妇类型:经产妇 28 例,初产妇 26 例。研究组年  龄 19——35岁,平均(27.01±3.81)岁;孕周22——31周, 平均(26.54±2.01) 周;孕前 BMI 18——26 kg/m2 ,平  均(21.05±1.47) kg/m2;产妇类型:经产妇 30 例, 初产妇 24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营养干预,包括产前  血糖、血常规、腹围等检查;并给予孕期营养与保  健、疾病筛查、体质量管理、饮食干预的重要性、 孕期营养需求及饮食注意事项等健康宣教。

  观察组实施个体化营养干预。(1)成立小 组。成立个体化营养干预小组,包括 3 名主治医生 、1 名护士长、2 名营养师、2 名责任护士;由营养 师和护士长对责任护士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个  体化营养护理、GDM 孕妇饮食、护理标准等, 并根 据患者实际情况制订个体化营养干预方案。(2)健 康宣教。责任护士通过发放健康手册、播放视频、 一对一等形式讲解 GDM 病因、治疗方法、饮食、 心理、并发症等内容,结合日常饮食进行健康宣  教, 提高合理饮食正确意识。(3)个体化营养干预。 根据孕妇产检结果对孕妇所需的能量情况进行评 估、核算,营养师对其能量及营养物质等的摄入量  进行调整和搭配。①血糖控制不佳、孕前 BMI 17—— 23.9 kg/m2、孕 20 周后每周体质量增长量≤ 0.4 kg, 每天摄入总能量为 2000——2400 kcal, 摄入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脂肪配比为 2 ∶ 5 ∶ 3;应选择能提  供足够纤维和其他营养物质的低血糖指数(GI)食  物,如全谷类馒头或面包、红薯等,并增加优质  蛋白质的摄入;指导其进行低强度训练,如慢走、 做家务等运动,20 min/ 次,1 次 /d。②血糖控制  良好、孕前 BMI 为 18.5——23.9 kg/m2、孕 20 周后每 周体质量增加 <0.4 kg 的孕妇,每天摄入总能量为  2000——2500 kcal,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配比 为 2 ∶ 5 ∶ 3;宜多食低 GI 的食物, 如全谷物、全 麦面包、糙米等,并适量摄入新鲜果蔬、鱼类、豆  类、瘦肉等, 摄入脂肪应以植物油为主, 如橄榄油、 坚果等;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10 min/ 次,1 次 /d。 ③血糖控制良好、孕前 BMI 24——26 kg/m2、孕 20 周后每周体质量增加 <0.3 kg 的孕妇,每天摄入总能量为 2000——2200 kcal,蛋白  质、碳水化合物、脂肪配比为 4 ∶ 4 ∶ 2;饮食应  适当减少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增加蛋白质的  摄入,如鱼、虾、豆类等;多食富含膳食纤维的食  物,如燕麦、杂粮等,并指导孕妇进行 30 min 孕 妇瑜伽、普拉提等中强度训练,1 次 /d。④血糖 控制良好、孕前 BMI 24——26 kg/m2、孕 20 周后每周 体质量增加≥ 0.3 kg 的孕妇,每天摄入总能量为  1800——2200 kcal, 摄入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配 比为 4 ∶ 4 ∶ 2;饮食应避免高糖食品,增加全谷  物和高纤维食品摄入,且每餐应包含适量的蛋白质  来源,如鱼、瘦肉、豆类、奶制品等,并限制脂肪 摄入;并指导孕妇进行 20 min 中强度运动, 2 次 /d。 ⑤血糖控制不佳、孕前 BMI 24——26 kg/m2、孕 20 周 后每周体质量增加 >0.3 kg 的孕妇,每天摄入总能  量为 1600——1800 kcal, 摄入蛋白质、碳水化合物、 脂肪配比为 4 ∶ 3 ∶ 3;饮食应选择能提供足够纤 维的低 GI 食物,并指导孕妇进行 20 min 中强度运 动, 3 次 /d。(4)嘱咐并指导孕妇定期记录、监  测每日饮食、血糖水平和体质量变化,并根据医生  建议及时调整饮食和运动计划。

  两组均干预至分娩。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指标  水平。采集患者指尖血,采用血糖测试仪(三诺 生物传感股份有限公司,EA-12)测定空腹血糖 (FPG)、餐后 1 h 血糖(1hPG)、餐后 2 h 血糖 (2hPG)水平。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 2 mL,采用  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 (2)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营养指标水平。采用全自  动生化分析仪(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  司,粤械注准 20192220492,BS220) 检测白蛋白、 血清总蛋白水平。(3)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应对方  式评分。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评估,共包含积极  应对、消极应对 2 个部分,共 20 个条目,其中积 极应对 12 个条目,总分 0——36 分,消极应对 8 个条 目,总分为0——24分;积极应对评分越高态度越积极; 消极应对评分越高态度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指标水平比较  干预前, 两组 FPG、1hPG、2hPG 及 HbA1c 水平比较, 差异 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 FPG、1hPG、2hPG 及 HbA1c 水平均低于干预前, 且研 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image.png

  2.2  两组干预前后营养指标水平比较  干预前, 两组白蛋白、血清总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 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白蛋白、血清总 蛋白水平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image.png

  2.3  两组干预前后应对方式评分比较  干预前, 两组积极应对评分、消极应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 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积极应对评 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消极应对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image.png

  3  讨论

  已知孕期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与 GDM 发生 密切相关,GDM 可增高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若 未及时控制,可威胁母婴安全 [7-8]。临床多予以降 糖药物治疗为主,但整体疗效易受孕妇应对方式的 影响,且在降糖期间易出现低血糖 [9-10]。因此,给 予必要饮食干预对控制 GDM 孕妇血糖及营养状况 具有重要意义。常规营养干预虽能取得一定效果, 但整体干预效果欠佳。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 FPG、1hPG、2hPG 及 HbA1c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白蛋白、血清总蛋 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对照组, 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这一结果与既往文献 报道相似 [11]。分析原因为个体化营养干预是基于 GDM 孕妇实际营养及血糖等情况制订的饮食方案, 包括能量的每日摄入比和食物种类,并配合相应的 运动训练,满足孕妇及胎儿生长需求的同时提升脂肪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孕妇血糖水平 [12]。 此外,个体化营养干预通过嘱咐并指导 GDM 孕妇 定期记录、监测每日饮食、血糖水平和体质量变 化,使其能够更直观的感受到血糖水平下降,可在  一定程度上加强其对饮食控制的依从性,进而改善  对血糖、饮食控制的重视程度,促进其积极应对 疾病。

  综上所述,个体化营养干预应用于 GDM 患者, 可降低血糖水平,提高营养指标水平,改善疾病应 对方式,效果优于常规营养干预。

  参考文献

  [1]   赵敏 ,韩星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与产后血糖及妊娠 结局的关系 [J]. 临床内科杂志 ,2019 ,36(9):621-623.

  [2]   Szmuilowicz ED, Josefson JL, Metzger BE.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J]. Endocrinol Metab Clin North Am,2019,48(3): 479-493.

  [3]   王笑笑,刘情,张英奎,等 . 2016 年河北省妊娠期糖尿病患 病率和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J]. 中国全科医学, 2018, 21(21): 2592-2596.

  [4]  缪添义,周颖,阮晓宇 . 孕妇肥胖及妊娠期糖尿病与新生儿 低血糖风险的关系 [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9,21(2):224-228.

  [5]  杨蓓,魏华莉,李小娟 . 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及营养干 预效果 [J]. 贵阳医学院学报,2020,45(9):1042-1046.

  [6]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中华医学会围产医 学分会妊娠合并糖尿病协作组 . 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 (2014)[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49(8):561-569.

  [7]   邱淑芬,姜云 . 妊娠期糖尿病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和预防 措施分析 [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9,20(5):451-454.

  [8]  杨淑云,范玲,尹燕萍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合并子痫前期的 高发风险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J]. 中国妇幼保健,2021,22 (36):12-15.

  [9]   Ning MA,Zhu YN. Pathogenesis and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J]. Smart Healthcare,2019,12(7): 433-435.

  [10] 袁宁霞,翟罕,杜冬青,等 . 妊娠期糖尿病发病机制研究进 展 [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9,36(2):321-324.

  [11] 刘桂阳,郭进华 . 个体化营养干预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 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J]. 糖尿病新世界,2021,24(19): 174-182.

  [12] 张海兰 . 关于孕期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和运动干预对妊娠期 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 [J]. 中国保健营养, 2020,30(17):334-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