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苷类药物用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的疗效分析论文

2024-01-31 10:41:11 来源: 作者:heting
摘要:目的探讨核苷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对患者肝功能、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3月吉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将单用阿德福韦酯治疗的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的3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应激指标、炎症因子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乙型肝炎e抗
【摘要】目的探讨核苷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对患者肝功能、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3月吉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将单用阿德福韦酯治疗的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的3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应激指标、炎症因子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血清丙二醛(MDA)、干扰素-γ(IFN-γ)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均<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观察组10.00%对比对照组16.67%),观察组更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针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在阿德福韦酯治疗的基础上添加恩替卡韦联合治疗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肝功能,减轻机体的应激与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乙型肝炎e抗原转阴率,肝功能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简称乙肝病毒)感染所致,病情有急慢性之分,临床表现为肝功能改变、恶心呕吐、乏力等。随着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还会出现肝细胞坏死,导致肝小叶结构被破坏,逐渐演变为肝硬化、肝癌等。药物治疗是目前临床针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的常用方案,其中核苷类药物被临床广泛应用。阿德福韦酯是临床常用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可以有效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控制疾病的进展,但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发现长期使用阿德福韦酯,会导致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和交叉耐药性,甚至部分患者的肾功能会出现异常,预后不佳[1]。恩替卡韦是一种核苷类似物,具有强效、低耐药性等特点,对乙肝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有效阻止乙肝病毒的逆转录,减轻肝脏的负担[2]。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发现在阿德福韦酯用药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恩替卡韦,可使两药发挥协同作用,抑制病毒复制的同时降低患者的耐药性,可以用于长期抗病毒治疗[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在阿德福韦酯治疗的基础上添加恩替卡韦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为提高临床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3月吉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25~55岁,平均(39.36±5.14)岁。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26~55岁,平均(38.63±5.7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组间可比。诊断标准:参照《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4]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判定标准:①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20 000 IU/mL;②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1 000 IU/mL;③经腹部彩超检查发现,患者肝脏回声明显增粗,脾脏有轻度增大。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且经临床与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②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时间超过半年;③首次发病;④对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药物无过敏史。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急慢性感染;②合并肝硬化或其他恶性肿瘤;③认知功能障碍且心理疾病严重。本研究经吉林市中心医院收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治疗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用阿德福韦酯胶囊(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666,规格:10 mg/粒)口服治疗,按照10 mg/次,1次/d的频率用药。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同时采用恩替卡韦片(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237,规格:0.5 mg/片)口服治疗,按照0.5 mg/次,1次/d的频率用药。两组均治疗6个月。
1.3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采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6 mL,离心(3 500 r/min,10 min)后取血清,取2 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型号:BS-350S)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水平,比较两组患者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及HBeAg转阴率。②肝功能。血液采集和血清制备同①,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③应激指标与炎症因子。血液采集和血清制备同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④不良反应。统计患者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皮疹等发生情况,以评估联合使用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治疗的安全性。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经S-W法检验证实均符合正态分布,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相比,观察组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肝功能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组间比较观察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应激指标与炎症因子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MDA、IFN-γ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组间比较观察组更低;血清SOD、IL-4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组间比较观察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见表3。
2.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00%(3/30),对比对照组16.67%(5/30),观察组更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见表4。
3讨论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在临床中是一种常见且典型的肝脏慢性病,治愈难度较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可通过血液、母婴传播,亦可借助性传播,发病后会导致患者出现腹胀、恶心、肝区疼痛等一系列症状,病情严重者甚至会诱发肝硬化,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若疾病控制效果欠佳则会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同时也会加大临床治疗难度。
目前对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多以西医方案为主,其中抗炎类、免疫调节类及抗病毒药物均被用于治疗该病[5]。多年临床研究证实,核苷类药物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中优势显著,因此该方案也成为临床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首选,早期给予积极、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肝脏功能,抑制肝硬化的同时降低肝癌发生率[6]。阿德福韦酯属于单磷酸腺苷的无环核苷类似物,被临床广泛用于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药物的使用可抑制病毒的复制,促进肝脏基质的降解,继而减轻肝脏炎症,但阿德福韦酯的抗病毒活性较低,起效较慢,单药治疗常不能强效抑制HBV[7]。恩替卡韦是优质的鸟嘌呤核苷酸类似物,可以通过和三磷酸脱氧鸟嘌呤核苷发生竞争作用,从而有效抑制HBV并削弱逆转录酶活性[8]。阿德福韦酯治疗期间,需对患者的肝功能严密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随时且适当地调整阿德福韦酯具体剂量。本研究中,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均更高,治疗后观察组肝功能指标水平更低,表明在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基础上添加恩替卡韦治疗的疗效显著,有助于减轻肝脏受损程度,改善肝功能。
氧化应激是促进肝损伤和肝纤维化的原因之一,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生,会导致机体内发生氧化反应,损伤肝细胞的同时大量复制病毒,释放炎症因子,加重肺纤维化的形成。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生和发展,会明显降低患者血清SOD水平,而病情有所控制后,MDA水平会呈不断降低状态[9]。而IFN-γ、IL-4是辅助性T细胞1(Th1)、辅助性T细胞2(Th2)的代表性细胞因子,IFN-γ可促进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分子的高表达,若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功能受损,其水平会表现为急剧增高,继而促进机体释放大量炎症因子进入血液循环;IL-4在抑制Th1发生免疫应答方面具有显著价值及作用,可有效减轻肝细胞损伤[10]。本研究中,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MDA、IFN-γ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更低,血清SOD、IL-4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更高,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更低,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在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基础上添加恩替卡韦治疗可显著抑制应激反应,减轻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良好。其原因在于,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可以有效抑制机体的应激与炎症反应,增强免疫功能,而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联合用药,确保两者发挥协同效应,恩替卡韦弥补了阿德福韦酯的不足,有效减少肝细胞的损伤确保疗效、保证了用药安全性[11]。
综上,在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基础上添加恩替卡韦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减轻机体的应激与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良好,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彭金林,吴继周,李国坚,等.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比较[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9,36(5):758-762.
[2]陈杰,高凌燕.软肝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临床观察[J].中国药业,2023,32(3):94-97.
[3]刁蔚欣,贺爱辉,李烨,等.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联合应用对乙型病毒性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9,19(3):299-300.
[4]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35(12):2648-2669.
[5]王茂军,罗卫国,陈志富.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血清TGF-β1、TNF-α水平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8,17(23):2504-2508.
[6]娜丽.恩替卡韦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8,35(1):75-77.
[7]邹东花,秘建威,李玉苓,等.阿德福韦酯分别联合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治疗rtA181V/T单位点突变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初步研究[J].实用肝脏病杂志,2022,25(3):331-334.
[8]孔洪彬,刘丽红,李友生,等.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8,40(7):990-993,998.
[9]董胜肖,刘惠敏,刘文格,等.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片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33):3671-3674.
[10]高鹏,雒艳萍,李俊峰.乙型肝炎病毒对不同ALT状态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46(2):359-364.
[11]陈海丽.恩替卡韦分散片联合阿德福韦酯片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HBV-DNA转阴率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20):3574-35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