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效果及对不良反应和肺功能的影响论文

2024-01-19 09:30:28 来源: 作者:heting
摘要: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效果,以及对其肺功能和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嗜酸性粒细胞(EOS)、支气管激发试验(BPT)结果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北京丰台医院收治的8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西药治疗方法(口服孟鲁司特钠片与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粉雾剂),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均用药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哮喘控制测试评分,治疗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值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PEF
【摘要】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效果,以及对其肺功能和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嗜酸性粒细胞(EOS)、支气管激发试验(BPT)结果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北京丰台医院收治的8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西药治疗方法(口服孟鲁司特钠片与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粉雾剂),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均用药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哮喘控制测试评分,治疗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值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PEF%)、最大自主通气量(MVV)、FeNO、EOS水平及BPT转阴率,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及哮喘控制测试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PEF%、MVV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更大;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FeNO、EOS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PT转阴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抑制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咳嗽变异性哮喘,中西医结合,肺功能,一氧化氮,嗜酸性粒细胞,支气管激发试验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慢性咳嗽常见的病因之一,以反复性或持续性咳嗽为主要症状,夜间还会加重,部分患者的呼吸道还会出现高反应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咳嗽变异性哮喘是由慢性气道非特异性炎症所引起的,治疗原则与典型哮喘基本相同,临床多采用西药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主要目的是缓解支气管痉挛、减轻气道炎症、降低气道的高反应性,虽然西药缓解作用比较强,但不良反应及耐药性较大,整体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局限性[1]。目前中医认为咳嗽变异性哮喘与哮喘机制趋同,将其归属于“咳嗽”范畴。本研究中杏仁、射干等中药材具有止咳平喘功效,并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病情好转[2]。为进一步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优势,开展本研究,旨在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北京丰台医院收治的8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分两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女性患者均为20例;病程1~2年,平均(1.50±0.11)年;年龄20~75岁,平均(47.12±5.42)岁。观察组中男、女性患者分别为22、18例;病程2~4年,平均(1.53±0.13)年;年龄21~76岁,平均(47.57±5.48)岁。上述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3]中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相关诊断标准,同时符合中医《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治疗》[4]中“咳嗽”的诊断标准;②通过肺功能检查、胸部X线检查等确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且支气管激发试验(BPT)为阳性;③均伴有明显夜间刺激性咳嗽。排除标准:①伴有重要器官衰竭;②合并精神疾病及认知功能障碍;③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研究经北京丰台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进行审核,并批准实施,且患者对本研究用药及相关不良反应均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予以单一西医治疗方法,口服孟鲁司特钠片[Organon Pharma(UK)Limited,注册证号HJ20181187,规格:10 mg/片]治疗,10 mg/次,1次/d,睡前服用;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粉雾剂(Laboratoire GlaxoSmithKline,注册证号H20150324,规格:50μg∶250μg/泡)吸入治疗,1吸/次,2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医方法,中药组方为杏仁、射干、苏叶、葛根、白前、紫菀、灸百部、五味子、苏子各10 g,灸麻黄、乌梅各6 g,玄参、黄芩、连翘、灸杷叶各15 g,将该所有药材加水浸泡30~60 min,小火慢熬,待药液沸腾后,再温火持续加热30 min后将药液过滤得到300 mL药液,100 mL/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
1.3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及哮喘控制情况。显效:患者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均消失,病情恢复;有效:患者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有明显改善,但未消失;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任何缓解,且出现夜间憋醒情况[3]。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采用哮喘控制测试[5]评估患者临床症状,包括日间症状、夜间症状,缓解药物应用情况,以及对控制情况的自我评价,满分为25分,分值越高则病情恢复越好,20~25分代表疾病症状得到显著的控制,16~19分代表疾病症状控制效果较差,5~15分则代表疾病症状无任何变化。②肺功能指标。于治疗前后采用肺功能仪(伟亚安医疗器械公司Vyaire Medical GmBH,型号:MasterScreen SeS)检测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值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PEF%)、最大自主通气量(MVV)。③一氧化氮(FeNO)、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及BPT转阴率。于治疗前后采用纳库仑呼气分析仪(无锡市尚沃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型号:Sunvou-P100)检测患者FeNO;采用痰涂片瑞氏-姬姆萨染色后显微镜下计数200个白细胞,进行详细分类,统计痰液中EOS;并记录BPT转阴率,BPT阴性即评估为转阴。④不良反应。包括咽喉不适、胃肠不适、腹泻、恶心呕吐等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均经K-S法检验证实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以<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哮喘控制测试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及哮喘控制测试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均升高,且观察组肺功能指标升高幅度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FeNO、EOS水平及BPT转阴率比较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FeNO、EOS水平均降低,观察组FeNO、EOS降低幅度更大;观察组患者BPT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见表3。
2.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25.00%vs 7.50%),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4。
3讨论
咳嗽变异性哮喘属于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咳嗽症状持续、顽固,以夜间咳嗽加重为主要特征,严重影响患者日常工作与生活,且可造成失眠、焦虑、尿失禁等并发症,严重时易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西药治疗该疾病能够直接作用于咳嗽神经中枢,对咳嗽反射产生选择性抑制作用,能够对变异性咳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虽然西药治疗能够较快地控制症状,但是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很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和耐药性,对于患者的病情康复造成不良影响[6]。
近年来,中医药疗法在哮喘的治疗中已有了广泛的应用,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病机制复杂,其病机在于肺失宣降、风邪犯肺,从而造成气机上逆,导致咳嗽,因此,治疗时应以止咳平喘、疏风宣肺为治疗原则[7]。本研究中药组方中杏仁、白前、紫菀、苏子止咳平喘、宣肺下气;射干消痰利咽;苏叶、葛根行气化痰;灸百部温润肺气;五味子、乌梅敛肺止咳;灸麻黄祛风散寒、宣肺止咳;玄参、黄芩、连翘泻火解毒、清热燥湿;灸杷叶具有清肺止咳、和胃利尿的功效,诸药合用共奏止咳补虚、润肺息风、祛痰平喘的功效。相关研究显示,中医药治疗有助于改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症状表现,能够调节免疫球蛋白和T淋巴细胞亚群,促进患者肺功能恢复[8]。BPT转阴率能够判断气道高反应性的程度,反映出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刺激性反应的程度。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五味子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能够调节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增加机体对非特异性刺激的防御能力[9];杏仁具有止咳、抗炎等作用,且能够保护咽喉和气管黏膜[10],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改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肺功能,提高免疫力,进而提高临床疗效。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及哮喘控制测试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EV1、PEF%、MVV水平及BPT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
FeNO指标作为呼吸系统疾病诊断的依据之一,是检测气道高反应性、嗜酸粒细胞性炎症的有效指标,检测FeNO指标有助于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EOS在哮喘气道炎症反应中有着关键意义,EOS能够作为一个独立指标来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和衡量病情的严重程度[11]。本研究中,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FeNO、EOS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效果较好,且能够抑制机体炎症反应。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本研究药方中黄芩、乌梅等药材,能够起到抑制机体炎症反应的作用,并能够抑制呼吸中枢起到止咳作用,还能够松弛支气管平滑肌,进而有利于控制患者的症状[12-13]。
另外,本研究中,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25.00%vs 7.50%),观察组更低,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安全性较高。其原因在于,单纯使用西药对咳嗽变异性哮喘进行治疗会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而中医能够将维持人体机能活动及抵抗、清除各种有害因素,提高机体免疫力,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西药不良反应,安全性相对较高。
综上,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抑制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夏玉玺.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9(6):27-29.
[2]王永健,宋晓琼.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肾阳虚型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1(13):52-53.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6,39(5):323-354.
[4]邓屹琪,徐慧聪,张瑜,等.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治疗[J].河南中医,2006,26(12):31.
[5]乌日娜,杨敬平,徐喜媛.肺功能及哮喘控制测试(ACT)在哮喘患者管理中的价值[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7):1232-1233.
[6]吴昀蓉.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52例疗效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7,30(3):102-104.
[7]史虎强,张林芳,杨慧玲,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观察[J/CD].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32):166-167.
[8]杨丽青,杨小东,籍佳琪,等.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AHR与BPT转阴率及LCQ评分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7,29(8):1115-1117,1121.
[9]许月本.五味子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15,21(17):104-106.
[10]王康,孟泳,芦晓帆,等.麻黄-苦杏仁药对治疗支气管哮喘机制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3(6):205-212.
[11]李会义,赵立爽,周成章.中医内外合治治疗慢性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19):184-186.
[12]张瑜,武斌,许建卫.黄芩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3,19(6):1091-1093.
[13]朱月,袁静,孙文波,等.乌梅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24(7):155-1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