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应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的可行性分析论文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应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的可行性分析论文

3

2024-01-17 09:21:11    来源:    作者:liyuan

摘要:目的 分析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 )对患者肺功能、肿瘤因子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方 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收治的 220 例早期 NSCLC 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胸 腔镜解剖性肺叶切除术治疗, 110 例) 和研究组(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 110 例) ,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 1 个月。对比两组患者 手术情况, 术前、术后 1 个月肺功能, 术前、术后 1 周血清肿瘤因子水平, 以及术后

  【摘要】目的   分析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 )对患者肺功能、肿瘤因子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方 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收治的 220 例早期 NSCLC 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胸 腔镜解剖性肺叶切除术治疗, 110 例) 和研究组(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 110 例) ,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 1 个月。对比两组患者 手术情况, 术前、术后 1 个月肺功能, 术前、术后 1 周血清肿瘤因子水平, 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 研究组患者 手术时间显著延长,拔管时间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减少;术后 1 个月两组患者最大通气量(MVV )、用力肺活量 (FVC )、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 )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但术后 1 个月研究组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 1 周 两组患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乳酸脱氢酶(LDH )水平均显著降低(均 P<0.05 );两组患 者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 1 周组间血清肿瘤因子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 结论   两种术 式治疗早期 NSCLC 患者效果相当, 相对于胸腔镜解剖性肺叶切除术, 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 NSCLC 患者虽然将延长患者手 术时间,但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减少,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轻肺组织的损伤。

  【关键词】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  胸腔镜解剖性肺叶切除术;  肺功能;  肿瘤因子

  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 常见的恶性肺癌类型,目前手术是提高早期 NSCLC 患者 生存质量的最佳方案。相比于传统手术方式,电视胸腔镜 手术具有切口更小、术后恢复更快的优势。胸腔镜解剖性 肺叶切除术是临床早期 NSCLC 患者的主要手术方案,通 过有效切除病变肺叶,全面预防癌组织扩散,但该术式是 将整个肺叶切除掉,会切除过多的健康肺组织,患者术后 肺功能恢复慢 [1] 。随着对 NSCLC 的深入研究,有学者提 出,通过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精准切除病变肺段,可有效保 留肺部健康组织,减少对肺组织的创伤 [2] ,但其治疗的疗 效及安全性仍需进行大量论证。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 早期 NSCLC 应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南京医  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收治的 220 例早期 NSCLC 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 110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  性 74 例,女性 36例;年龄 39——74 岁,平均(54.81±2.58) 岁;肿瘤临床分期 [3] : Ⅰ a 期 71 例、Ⅰ b 期 39例;肿瘤大小 0.5——1.8 cm,平均(1.32±0.08)cm 。研究组患者中男  性 73 例,女性 37例;年龄 38——69 岁,平均(54.77±2.68) 岁;肿瘤临床分期:Ⅰ a 期 68 例、Ⅰ b 期 42例;肿瘤大  小 0.8——1.9 cm,平均(1.31±0.07)cm。对比两组患者一般  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纳入标  准:符合《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19 版)》[4]     中早期 NSCLC 的诊断标准;经 CT 检查显示肺部结节直  径 <2 cm;经病理学检测证实。排除标准:既往有胸腹部  大型手术治疗史;癌灶转移;合并血液系统疾病。院内医  学伦理委员批准本研究,且早期 NSCLC 患者及其家属均  知晓手术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手术方法  患者均取卧位,采用双腔气管插管进行 全身复合麻醉,在胸腔镜辅助下进行切除手术,采用三 孔法进行操作(观察孔直径 1 cm,主操作孔长直径 2 cm, 辅助操作孔直径 1 cm),将患者健侧肺充分萎陷后再进行 单肺通气。对照组患者行胸腔镜解剖性肺叶切除术治疗: 行常规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病灶探寻及定位检查,确定切 除靶肺叶,若病灶位于肺下叶,则可在第 5——6 肋间置入胸 腔镜,若病灶位于中上肺叶,则可在第 3——4 肋间置入胸腔 镜,打开肺间裂后将肺叶支气管与肺间动脉干进行游离后切断,近端进行结扎,对局部肺叶病灶进行切除;单向式  肺叶切除后展开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将切除组织及淋  巴组织送至检验科进行检查,并对肺段进行膨胀,检查是  否出现漏气,经电凝止血后冲洗胸腔,留置引流管,术后  给予相应营养支持及抗感染治疗。研究组患者行胸腔镜解  剖性肺段切除术:行常规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病灶探寻及  定位检查,确定切除靶肺段,对肺裂发育良好患者,直接  打开肺裂,寻找并游离段门区动脉、支脉、肺段支气管、 肺段区间静脉,断离靶肺段动脉分支并对游离的段门区动  脉、支脉、肺段支气管、肺段区间静脉进行临时夹闭,通  过肺膨胀- 萎陷法确定靶肺段切除边界,保持切除肺段边  界与病灶距离为 2 cm,采用直线切割缝合器将预计肺段  切除;对肺裂发育不完全患者,尽可能保留其肺段区静 脉,沿着肺段区静脉远端走向进行段门区动脉、支脉、肺  段支气管的游离与断离,肺段边界切除与上述方法相同。 切除病灶后展开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将切除组织及淋  巴组织送至检验科进行检查,并对肺段进行膨胀,检查是  否出现漏气,经电凝止血后冲洗胸腔,留置引流管,给予  相应营养支持及抗感染治疗。均于术后 1 个月嘱患者入院  进行复诊。

  1.3    观察指标  ①手术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 手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引流量、拔管时 间。②肺功能:采用便携式肺功能仪(上海朗逸医疗器 械有限公司,型号:MicroLab)检测患者术前、术后 1 个 月最大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及第 1 秒用 力呼气容积(FEV1 )。③肿瘤因子水平:术前及术后 1 周  采集患者静脉血 5 mL,取血清(离心条件: 3 000 r/min, 10 min),采用全自动酶标分析仪 [ 科迪云享生物科技 (南京)有限公司,型号:KD-810A] 进行血清检测,其中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采 用速率法检测。④并发症:记录两组患者肺漏气、肺部感 染、切口感染、肺栓塞及心房颤动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7.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均证实符合正态分布,以 (x ±s) 表示,采用t 检 验;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采用χ2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 患者手术时间显著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显 著减少,拔管时间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1。

image.png

  2.2    两组患者肺功能比较  术后 1 个月两组患者 MVV、 FVC、FEV1 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但研究组显著高于对  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2。

image.png

  2.3    两组患者肿瘤因子水平比较  与术前比,术后 1 周 两组患者血清 ProGRP、NSE、LDH 水平均显著降低,但组 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3。

image.png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总发 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image.png

  3  讨论

  外科手术是治疗早期 NSCLC 的首选方法,与开胸根 治手术相比,胸腔镜解剖性肺叶切除术具有创面减少、术 后恢复加快、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等优势,但肺叶切除术后 机体肺功能的损失,需要同侧剩余肺叶代偿膨胀,此时患 侧可出现支气管扭曲、气道阻力上升等情况,不利于术后 肺功能的恢复,导致其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5]。

  解剖性肺段切除术通过单独处理病变肺段动脉、支气管及静脉,能够尽可能降低对肺部组织造成的解剖破坏, 减小创口面积,从而减少术中出血量,并且可以有效保障 肺部正常组织的运行,减少对肺功能的损伤,有助于机体 快速恢复,且适用于心、肺功能不全,不能耐受肺叶切除 术的患者,但对术者操作要求较高,需要熟悉不同肺段解 剖特点, 术中操作更为复杂, 因此手术时间相对较长 [6-7] 。 本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显 著延长,拔管时间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 显著减少,术后 1 个月研究组患者 MVV、FVC、FEV1  均 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与胸腔镜解剖性肺叶切除术相比, 肺段切除术虽延长了患者手术时间,但术中出血量、术后 引流量更少,拔管时间较短,可减轻对肺组织的损伤。

  ProGRP、NSE、LDH 是常见的肺癌标志物, 随着疾病 的进展,其水平也会呈现出升高趋势 [8] 。本研究中,术后 1 周两组间 ProGRP、NSE、LDH 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提示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对早期 NSCLC 患者 肿瘤因子水平改善效果相当。分析其原因为,肺叶切除将 一同切除肿瘤所在的肺叶连同周围的淋巴结,能彻底切除 肿瘤组织,而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是按照解剖学肺段位置决 定切除范围,往往切除病变所在肺段,能够保证足够的切 除范围,满足根治的要求,还能清除肺实质内的引流淋巴 组织,有效保障治疗效果 [9] 。相比于解剖性肺叶切除术, 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可以更多地保 留肺组织,减少了因开胸创伤大引起术后肺部感染、心房 颤动、肺不张等并发症的出现,利于早期 NSCLC 患者术 后恢复 [10]。本研究发现, 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提示肺段切除术不会增加早期NSCLC 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安全性及可行性。

  综上,相对于胸腔镜解剖性肺叶切除术,胸腔镜解剖 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 NSCLC 患者虽然延长患者手术时间,但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更少,可促进患者术 后恢复,拔管时间缩短,同时可减轻肺组织损伤程度,具 有一定的安全性,两种术式治疗效果相当。但本研究可再 深入观察肺段切除术的远期效果,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    张宁 , 朱晓明 , 徐磊 , 等 . 肺楔形切除术与解剖性肺叶切除术治 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分析 [J].癌症进展 , 2018, 16(2):233-235.

  [2]    杨勇坡 , 董小齐 , 陈洁 . 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ⅠA 期 NSCLC 临床疗效及远期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J]. 实用癌症杂志 ,2021, 36(6): 969-972.

  [3]    韩宝惠 , 孙加源 . 非小细胞肺癌新分期对临床实践的影响 [J]. 上 海交通大学学报 ( 医学版 ), 2011, 31(3): 253-255.

  [4]    中华医学会 ,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 ,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  中 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 (2019 版 )[J]. 中华肿瘤杂志 , 2020,42(4): 257-287.

  [5]    周研 , 张建平 , 耿仲伟 , 等 . 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 疗磨玻璃结节样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 [J].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2, 31(3): 198-201.

  [6]    张艳娇 , 高禹舜 , 毛友生 , 等 . 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ⅠA 期非小细胞肺癌对肺功能的影响 [J]. 肿瘤学杂志 , 2016, 22(5):389-393.

  [7]    庞文广 , 黄凤柳 , 叶敏 , 等 . 全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对比肺叶 切除术在治疗早期肺癌的前瞻性研究 [J]. 临床肺科杂志 , 2017,22(10): 1874-1878, 1883.

  [8]    张亚年 , 张璐 , 范心庭 . 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 临床效果及其对血清 LDH、ProGRP、NSE 的影响 [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 2022, 21(19): 2062-2066.

  [9]   刘彦军 .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单孔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 切除术治疗疗效评价 [J]. 中国药物与临床 , 2021, 21(11): 1921-1923.

  [10]  陈晓峰 , 王安 . 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的应用进展 [J].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 2018, 25(11):100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