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亚砷酸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研究论文

亚砷酸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研究论文

5

2024-01-15 10:02:44    来源:    作者:liyuan

摘要:目的 探讨亚砷酸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白细胞计数、早幼粒细胞百分比、凝血功能指标的 影响。方法 选取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 2020 年 5 月至 2021 年 10 月收治的 56 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 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 28 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全反式维甲酸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亚砷酸治 疗, 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 4 周后评估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早幼粒细胞百分比、纤维蛋白原(FIB )、凝血

  【摘要】目的   探讨亚砷酸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白细胞计数、早幼粒细胞百分比、凝血功能指标的 影响。方法   选取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 2020 年 5 月至 2021 年 10 月收治的 56 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 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 28 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全反式维甲酸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亚砷酸治 疗, 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 4 周后评估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早幼粒细胞百分比、纤维蛋白原(FIB )、凝血酶原时间 (PT )、凝血酶时间( TT )及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 )评分。结果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早幼粒细胞百分比 及 FIB 水平均降低, 且试验组降低幅度更大, PT 、TT 缩短, 且试验组缩短幅度更大;与治疗前比, 治疗后两组患者 SF-36 各项评分均升 高,且试验组患者升高幅度更大(均 P<0.05 )。 结论   亚砷酸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降低患者白细胞、 早幼粒细胞占比,有效恢复患者凝血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亚砷酸;  维甲酸;  化疗;  凝血功能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一个亚 型,是一种常见的恶性疾病,存在发病急、出血率较高、 病情危重等特点,主要症状表现为凝血功能异常、早幼粒  细胞急性增加, 一旦确诊,需要尽早实施治疗措施。化疗  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机制为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但其针对性不强,在杀灭早幼粒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  组织及机体免疫功能也造成严重损害。研究报道,急性早  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病机制为染色体异位形成融合基因, 干扰全反式维甲酸的信号通路,继而影响了全反式维甲酸  的活性,因此临床需给予维甲酸维持治疗 [1] 。维甲酸用于  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能够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但无法获得根治的效果,维持时间短且易复发,还易出现  耐药性,因此需要联合更加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亚砷酸是一种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新型药物,也是一种  有毒化合物,对体内多种氨基酸及蛋白质均具有较强的亲  和力,能结合多种巯基酶,形成巯基化合物,影响线粒体  酶功能,从而降低细胞的呼吸与氧化过程,引起细胞代谢异常,抑制三磷酸腺苷(ATP)产生氧化磷酸化障碍,从而促使肿瘤细胞死亡,达到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  目的 [2] 。但目前关于维甲酸与亚砷酸联合治疗急性早幼粒  细胞白血病的有效性尚不确切,因此开展本研究旨在探讨  维甲酸联合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 2020 年 5 月 至 2021 年 10 月收治的 56 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 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 28 例。对照组 中男、女患者分别为 10、18 例;年龄 28——45 岁,平均 (37.21±0.32 )岁;病程 1——4 年,平均(2.51±0.12 )年; 低危 11 例,中危 9 例,高危 8 例。试验组中男、女患者 分别为 9、19 例;年龄 28——46 岁,平均(37.52±1.14 )岁; 病程 1——5 年,平均(2.64±0.41)年;低危 12 例,中危 10  例,高危 6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血液 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 3 版)》[3]   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 病的相关诊断标准;经外周血象、骨髓细胞学涂片、染色 体等检查确诊;采用相同的化疗方案。排除标准:有其他 免疫系统或血液系统疾病;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有其 他部位炎症可对本研究结果产生影响;对本研究所用药 物过敏;妊娠或哺乳期妇女。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已审 核并批准本研究的开展,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 意书。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均进行血常规、染色体 等检查,于治疗过程中监测血常规、血生化指标及心电 图等,治疗后血象恢复正常后复查骨髓。同时对照组患 者应用维 A 酸片(山东良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3494,规格: 10 mg/ 片)口服治疗,10——20 mg/ 次, 3 次 /d。待初始白细胞升高至正常或凝血异常改善后进行 化疗,化疗方式如下:选择注射用盐酸柔红霉素(瀚晖制 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33020925,规格: 20 mg/ 支)静 脉滴注,剂量 0.4——1.0 mg/kg 体质量,1 次 /d,用药 3 d,停 药 1 周后重复应用;或选择注射用盐酸阿糖胞苷(哈尔 滨莱博通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3021805,规格: 0.1 g/ 支)静脉滴注,2 mg/kg 体质量,1 次 /d。试验组患者在 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注射用三氧化二砷(北京双鹭药业股 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80665,规格: 10 mg/ 支)治 疗,将 10 mg 的注射用三氧化二砷与 250 mL 生理盐水混 合,进行静脉滴注治疗,使用剂量 6 mg/m2 ,滴注时间为 4 h,1 次 /d,之后对患者实施血液学检查,待各项结果恢 复正常后,对患者实施巩固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 4 周后评价疗效。

  1.3    观察指标  ①白细胞计数、早幼粒细胞百分比。于  治疗前后采集两组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 5 mL,选择血液  细胞分析仪(上海沫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DxH800) 对患者白细胞计数、早幼粒细胞百分比进行测定并比较。 ②凝血功能指标。采血方式同①,选择全自动凝血测试仪  (上海涵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XL1000 型)对患者治  疗前后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  时间(TT)进行测定并比较。③生活质量评分。依据简明  健康状况量表(SF-36)[4] 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分  为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功能、社会功能 4 个维度, 满分均为 100 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经 S-W 法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以 (x ±s)表示,采用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早幼粒细胞百分比比较  与 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早幼粒细胞百分 比均降低,且试验组降低幅度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 P<0.05),见表 1。

image.png

  2.2    两组患者 FIB、PT、TT 水平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疗 后两组患者 FIB 降低,且试验组降低幅度更大,PT、TT 缩 短,且试验组缩短幅度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2。

image.png

  2.3    两组患者 SF-36 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 组患者 SF-36 各项评分均升高, 且试验组患者升高幅度更 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3。

image.png

  3  讨论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较为特殊类型的白血 病,目前临床中关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病因尚未明 确,且存在治疗预后性不佳的特点。以往临床中多使用全 反式维甲酸联合蒽环类药物化疗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该 种治疗方案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缓解效果,但会使患者产 生较多的不良反应,且在治疗早期患者病死率较高;此 外,由于患者长时间的受病痛折磨,机体各项机能出现退 化现象,单纯使用全反式维甲酸进行治疗较易导致患者出 现耐药性与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且较易 复发 [5]。

  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骨髓中早幼粒细胞的发育出现 异常,其不经过正常的成熟进程并迅速增殖,形成白血病细胞,导致白细胞计数、早幼粒细胞百分比升高。亚砷酸 中三氧化二砷可发挥剂量依赖双重活性作用,若浓度较高 时会导致细胞凋亡,浓度过低时将对白血病的细胞分化起 到诱导作用,该药物和维甲酸通过不同机制诱导早幼粒白 血病细胞凋亡及分化,且结合化疗可发挥协同作用,从而 降低白细胞计数、早幼粒细胞百分比 [6-7]。本研究中, 与治 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早幼粒细胞百分比 均降低,且试验组上述指标变化幅度更大,说明亚砷酸在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凝血功能异常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最常见的病 理现象,肿瘤细胞释放的相关细胞因子能够激活凝血因子 Ⅹ、Ⅺ,并加速纤维蛋白的降解,导致患者出现凝血和纤 溶系统异常,主要表现为 PT、TT 延长。 FIB 是一种急性 时相反应蛋白,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常发生急性期 反应,因此 FIB 呈现出非特异性升高的趋势 [8] 。亚砷酸治 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时,其治疗机制在于促进骨 髓红系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增加血小板数量,从而改 善凝血功能 [9] 。此外,亚坤酸还能调控机体炎症因子,抑 制血管新生,恢复毛细血管壁通透性,使血小板数量和功 能正常,从而促使凝血因子恢复正常,进一步改善患者凝 血功能 [10]。本研究结果显示, 与治疗前比, 治疗后两组患 者 FIB 降低, PT、TT 缩短,且试验组患者上述指标变化 幅度更大,说明亚砷酸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 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究其原因, 可能与遗传、环境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急性早幼粒细胞 白血病会引起骨髓中的早幼粒细胞分化异常,在应用亚砷 酸治疗后,会产生一定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使人体的 凝血机制被激活,FIB 会形成纤维蛋白单体,使得 FIB 降 低;同时使用亚砷酸进行治疗,能够诱导具有急性早幼粒 细胞特征的细胞株凋亡,促进凝血因子异常情况的改善, 使血液的凝血功能增强,从而缩短 PT、TT。

  亚砷酸能够与红细胞珠蛋白进行有效结合,经肾脏排 出,不会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因 而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11]。本研究结果显示, 与治 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 SF-36 各项评分均升高,试验组高于对照组,说明亚砷酸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中 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亚砷酸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 效果较好, 能够降低患者白细胞计数、早幼粒细胞百分比, 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但本 研究存在样本量偏少的不足,后期需要扩大样本量深入研 究,以证实本研究结果。

  参考文献

  [1]    邱瑞萍 , 朱童 , 张含花 , 等 .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亚砷酸治疗急性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效果分析 [J]. 血栓与止血学 , 2020, 26(6):1000-1001.

  [2]    陈慧 , 程月新 , 陈天荣 , 等 . 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分析 [J]. 现代诊断与治疗 , 2015, 26(22):5122-5123.

  [3]    张之南 , 沈悌 . 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 [M]. 3 版 . 北京 : 科学出 版社 , 2007: 106-116.

  [4]    靳文正 , 虞慧婷 . SF-36 量表应用于居民自我健康测评的信度和 效度研究 [J]. 中国卫生资源 , 2012, 15(3): 265-267.

  [5]   谢伟成 , 程淑琴 , 谢碧霞 , 等 . 亚砷酸联合维甲酸治疗急性早 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和观察 [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 2013,12(9): 668-669.

  [6]   段丽娟 , 李超 , 杨如玉 . 亚砷酸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 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 2015, 23(4): 994-998.

  [7]   腾果 . 亚砷酸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 究 [J]. 中国医药指南 , 2019, 17(35): 145-146.

  [8]    唐广 , 孟君霞 , 陈杰甫 , 等 . 亚砷酸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 疗中的效果分析 [J]. 海峡药学 , 2017, 29(8): 152-153.

  [9]   余为旺 , 杨军 , 许惠 . 亚砷酸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 效果分析 [J]. 中国医学创新 , 2013, 10(31): 24-26.

  [10]  刁连君 .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的效果观察 [J]. 中国实用医刊 , 2019, 46(9): 99-101.

  [11]  卢红 , 陈娟 . 亚砷酸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 病的疗效观察 [J]. 西部医学 , 2015, 27(4): 536-537, 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