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伴鼓膜穿孔患者的效果论文

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伴鼓膜穿孔患者的效果论文

4

2024-01-13 10:12:44    来源:    作者:heting

摘要:目的探究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伴鼓膜穿孔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听力恢复、耳鸣情况、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岳西县医院2020年7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56例慢性中耳炎伴有鼓膜穿孔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8例,显微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和试验组(28例,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术前与术后3个月听力恢复情况、耳鸣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气导听阈、骨导听阈、气骨导差水平均降

  【摘要】目的探究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伴鼓膜穿孔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听力恢复、耳鸣情况、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岳西县医院2020年7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56例慢性中耳炎伴有鼓膜穿孔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8例,显微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和试验组(28例,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术前与术后3个月听力恢复情况、耳鸣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气导听阈、骨导听阈、气骨导差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1、2、3个月耳鸣致残量表(THI)评分水平均呈降低趋势,且试验组降低幅度更大;与术前比,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活力、一般健康、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均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均<0.05)。结论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伴有鼓膜穿孔有助于促进患者听力恢复,缓解耳鸣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中耳炎,鼓膜穿孔,鼓室成形术,临床疗效,耳鸣,生活质量

  中耳炎主要是因中耳黏膜、鼓膜出现化脓性炎症反应,逐渐侵蚀中耳,进而对鼓窦、乳突、鼓管、鼓室等结构产生炎症浸润,个体耳内处于长期伴有脓性分泌物的状态,从而导致听力下降、耳鸣甚至穿孔。其中鼓膜穿孔是慢性中耳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耳闷、耳鸣、流脓及听力下降等,对患者日常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目前,对于合并鼓膜穿孔患者多采用鼓膜修补术治疗,其中显微镜下鼓膜修补术较为常见,其可有效清除耳内病灶,修复鼓膜组织,恢复患者中耳功能,改善听力水平,但显微镜下手术具有操作复杂、耗时长的缺点,容易引起术后并发症,临床应用受限[2]。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耳内镜因其具有多种视角,可为手术提供更为清晰的照明和高分辨率图像,实现对病灶的精准定位,对于微小或隐匿病灶的清除效果好,且能修复穿孔鼓膜、重建鼓室结构,达到提高听力、改善临床症状的效果[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伴有鼓膜穿孔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听力恢复情况、耳鸣情况、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岳西县医院2020年7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56例慢性中耳炎伴有鼓膜穿孔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1例;年龄29~68岁,平均(48.98±8.31)岁;病程1~12年,平均(6.31±2.49)年;左耳发病12例,右耳发病16例。试验组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28~69岁,平均(48.89±8.20)岁;病程1~13年,平均(6.22±2.36)年;左耳发病14例,右耳发病14例。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的上述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组间可比。纳入标准:①符合《中耳炎临床分类和手术分型指南(2012)》[4]中慢性中耳炎的诊断标准;②合并鼓膜穿孔;③无手术禁忌证;④单耳发病。排除标准:①出现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②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③处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女性;④鼓室粘连硬化。本研究已通过岳西县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且患者及其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手术方法两组患者全身麻醉后行气管插管,取仰卧位偏向健侧,并进行常规消毒。对照组患者采取显微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具体步骤如下:操作者于患者耳后位置作一切口(4 cm),轮廓化乳突,应用手术显微镜[卡尔蔡司医疗技术(德国)股份有限公司Carl Zeiss Meditec AG,国械注进20192060418,型号:KINEVO 900]探查内部病灶情况,并将鼓窦与乳突处病灶进行清除,然后探查中耳及听骨链情况,必要时行听骨链重建并修补鼓膜。乳突术腔采用明胶海绵及耳后肌骨膜瓣进行填充,术后应用药物预防感染。术后随访3个月。

  试验组患者采取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具体步骤如下:操作者于患者耳内作一切口(2~3 cm),翻起外耳道皮瓣,应用耳内窥镜(沈阳沈大内窥镜有限公司,辽械注准20172060065,型号:EJ-3)探查患者耳部情况,必要时自上鼓室入路磨除部分外耳道后壁,并仔细探查并清除上鼓室、后鼓室,鼓窦入口、咽鼓管鼓口、中鼓室及听骨链周围病灶,特别是中耳胆脂瘤上皮组织。根据患者鼓膜、听骨链等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听骨链重建及鼓膜修补等鼓室成形治疗,术后应用药物预防感染。术后随访3个月。

  1.3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术后3个月,若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听力已经恢复正常,即为痊愈;若患者临床症状、听力水平均有所改善,即为有效;若患者临床症状、听力水平均无改善,甚至出现病情加重,即为无效[5]。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②听力恢复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使用听力计和声阻抗仪(丹麦国际听力设备公司Interacoustics A/S,国械注进20162070757,型号:AA222)对患者进行纯音测听试验。患者依次佩戴气导耳机和骨导振子,操作医师在不同频率下播放由低到高的分贝声音,记录患者气导听阈和骨导听阈,并计算气骨导差值;检测时在健耳侧加55分贝噪音予以掩蔽。③生活质量。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使用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6]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选取活力、一般健康、社会功能及躯体功能4个维度,每项分值0~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高。④耳鸣状况。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2、3个月采用耳鸣致残量表(THI)[7]评估两组患者的耳鸣程度,THI分值为0~100分,分值越高,耳鸣程度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经S-W法检验证实符合正态分布,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多时间点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以<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111.jpg

      2.2两组患者听力水平比较与术前比,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气导听阈、骨导听阈、气骨导差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见表2。

222.jpg

  2.3两组患者THI评分比较与术前比,术后1、2、3个月两组患者THI评分水平均呈降低趋势,且试验组降低幅度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见表3。

333.jpg

      2.4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与术前比,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活力、一般健康、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均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见表4。

444.jpg

  3讨论

  中耳炎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常见疾病之一,是病灶侵犯中耳部分或全部结构的炎症疾病,多以慢性为主。慢性中耳炎易继发鼓膜穿孔,引起耳部闷胀感、耳鸣耳痛、听力下降、头晕等症状,甚至引发传导性耳聋及各种颅内外并发症。鼓室成形术是临床上治疗鼓膜穿孔的重要术式,通过切除中耳及周围骨质中病变组织藏匿的所有腔隙,最大程度减少了病灶的残留,并全面恢复听骨链的连续性,具有手术伤害小、并发症少、效果好的优点。传统的鼓室成形术往往借助显微镜进行,能有效放大病变,有利于医生进行各项精细操作,但显微镜下的视野只能覆盖手术医生前方直线的范围,一些隐蔽或被遮挡的结构较难观察到,增加了手术操作难度[8]。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逐步更新,耳内镜下手术可为操作者提供更为宽阔、清晰的视野,从而逐渐受到医师的青睐[9]。

  本研究显示,与术前比,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气导听阈、骨导听阈、气骨导差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1、2、3个月THI评分水平均呈降低趋势,且试验组降低幅度更大,说明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应用于慢性中耳炎伴有鼓膜穿孔中有助于促进患者听力恢复,改善其耳鸣状态。分析原因在于,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通过从多角度对鼓室进行探查,可将隐匿于前鼓室、鼓室窦、咽鼓管鼓室、鼓窦、后鼓室及上鼓室等部位的病变组织一览无余,相较于显微镜下手术,可在更大范围内清除病灶,有利于听骨链形成连续性恢复,进而达到根除病变的效果;除此之外,术中经过对听骨链的重建和对鼓膜进行修复,均对患者听力恢复发挥积极作用[10]。

  本研究显示,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活力、一般健康、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均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说明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应用于慢性中耳炎伴有鼓膜穿孔疗效确切,有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分析原因可能在于,在耳内镜开展鼓室成形术,能绕开弯曲的外耳道壁和上鼓室外侧壁盾板,直接抵达鼓室,可以清晰地观察到中鼓室、上鼓室和后鼓室内部的结构,使手术视野更加宽广,视线清晰,更易探查细节,降低操作者在术腔清理病灶的难度,从而缩短术耳暴露时间,缩减手术时间,而且耳内镜鼓室成形术是在耳内作切口,切口范围相对较小,可降低术中出血量,减轻对术耳外观的影响,有利于术后恢复[11]。

  综上,将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应用于慢性中耳炎伴有鼓膜穿孔患者,有助于促进其听力水平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改善其耳鸣状况,临床疗效更为显著。但本研究选取研究对象数量较少,在进行统计学分析时,可能致使试验结果出现偏倚,需要扩大样本量并完善研究设计,进一步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何珍,张滟,张晶,等.慢性中耳炎患者鼓室成形术后耳鸣、听力变化及影响耳鸣相关因素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8,47(12):1588-1590,1594.

  [2]OHKI M,KIKUCHI S,TANAKA S.End oscopic type I tympanoplasty in chronic otitis media:comparative study with a postauricular microscop approach[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19,161(2):315-323.

  [3]赵叶,韩耀忠.耳内镜视频下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炎的应用及围术期干预模式分析[J].河北医药,2020,42(24):3754-3757.

  [4]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耳科学组,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耳科组.中耳炎临床分类和手术分型指南(2012)[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志,2013,48(1):5.

  [5]龚树生,熊伟.慢性中耳炎的规范化诊治[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7,31(16):1221-1224.

  [6]王坤.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2,28(6):571.

  [7]曾汝嫣,庄惠文,孙启阳,等.中文版耳鸣致残量表和耳鸣功能指数的检验以及临床应用[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9,17(6):880-884.

  [8]胡若娟,韩耀忠.耳内镜视频下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炎的应用及围术期配合方法[J].河北医药,2021,43(7):1112-1115.

  [9]DEOSTHALE N,KHADAKKAR S P,DHOTE K S,et al.Comparison of surgical outcome of endoscopic with microscopic type I tympanoplasty in chronic otitis media: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Indian J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22,74(Suppl 3):4329-4335.

  [10]蒋劲松,黄辉,何苗,等.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对慢性中耳炎伴有鼓膜穿孔患者听力水平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2,21(17):1873-1876.

  [11]康尧杰,张路.耳内镜与显微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静止的单纯型慢性中耳炎效果比较[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20,20(4):305-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