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前牙美学区种植修复的效果探讨论文

2024-01-12 14:24:20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目的 研究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前牙美学区种植修复的效果, 以及对患者咀嚼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重庆牙科医院 2017 年 6 月至 2020 年 6 月期间收治的 72 例前牙美学区种植修复
【摘要】目的 研究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前牙美学区种植修复的效果, 以及对患者咀嚼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重庆牙科医院 2017 年 6 月至 2020 年 6 月期间收治的 72 例前牙美学区种植修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6 例, 36 个种植体) 和观察组(36 例, 36 个种植体)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种植修复治疗, 观察组患者进行数字化技术辅助种植修复治疗, 两组患者均于全 瓷冠修复完成后随访 1 年。比较两组患者随访 1 年后的修复效果,初戴时每单位修复体调改时间,种植体植入位置的偏差,术后 1 周、 6 个月、 1 年红色美学指数(PES )、白色美学指数(WES )评分及咀嚼功能。结果 术后 1 年,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初戴 时每单位修复体调改时间短于对照组, 颈部距离偏差、根尖部距离偏差、深度偏差、角度偏差均小于对照组;术后 1 周~1 年, 两组患者 PES 、WES 评分及咀嚼效率、咬合力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5 )。结论 数字化技术应用 于前牙美学区种植修复可有效降低种植体与邻牙的位置偏差,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及美学效果,提高修复效果。
【关键词】前牙,美学区,种植,数字化技术,修复效果
前牙美学区是较为常见的牙齿缺损部位,且患者对修复效果要求较高,因此上前牙区的种植修复一直是难点。 现阶段,常规种植修复是临床种植修复前牙美学区较为 常见的方式之一,其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牙齿功 能,但由于常规种植修复中种植体位置和方向的精确度较 低,使得整体效果尚不理想 [1] 。数字化技术是一种新兴的 医学手段,其可通过口腔扫描技术进行植入种植体,以达 到种植修复的目的,且其具有定位精确的优势,临床常用 于牙颌面畸形、牙髓病等疾病的治疗中,现已取得了良好 的临床效果 [2] 。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数字化技术应用 于前牙美学区种植修复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重庆牙科医院 2017 年 6 月至 2020 年 6 月期间收治的 72 例前牙美学区种植修复患者作为 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6 例, 36 个种植体)和观察组(36 例,36 个种植体)。对照 组患者中男性 19 例,女性 17 例;年龄 25~56 岁,平 均(35.36±6.47 )岁;门牙 20 例,尖牙 16 例;体质量 51~80 kg,平均(62.52±7.65 )kg。观察组患者中男性 18 例,女性 18 例;年龄 24~56 岁,平均(35.42±6.56 ) 岁;门牙 21 例,尖牙 15 例;体质量 51~81 kg,平均(62.48±7.73)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0.05),组间有可比性。诊断标准:参照《口 腔修复学》 [3] 中牙体缺损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上 述诊断标准,且经临床检查确诊为单牙缺损;前牙无法保 留并有种植修复意向;种植位点的牙槽嵴水平及垂直骨 量充足,唇侧骨板完整,拔牙窝底部可用骨高度≥4 mm; 咬合关系稳定,覆牙合覆盖基本正常。排除标准:患牙根 尖感染处于急性活动期;具有严重张口受限、咬合关系不 稳定、覆牙合覆盖异常等口腔情况;口腔卫生状况维护不 佳。本研究已经重庆牙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 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准备:全面检查口腔情况, 如缺牙数、龈距、缺牙区位置等,并予以常规洁治术。同 时予以传染病筛查、凝血功能、血常规等检查。
Ⅰ期种植术:观察组患者进行数字化技术辅助种植修 复,治疗步骤:①设计与制作数字化导板。获得相关数据 使用锥形束X 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CBCT,德国卡瓦 集团,型号:KaVo3DeXam ),同时结合硅橡胶印模材料 (温州市康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型号:NewSil KY-P ), 建立三维立体模型,并应用种植设计软件进行种植修复方 案确定,依据患者具体条件(颌骨、黏膜等)确定合适的 三维位置,并进行虚拟放置种植体,确立导板设计方案,最后使用 3D 打印技术制备数字化导板。②种植体植入。患 者先试戴导板,待确保无误后进行手术。局部浸润麻醉, 常规消毒铺巾,经缺牙区牙槽嵴顶偏腭侧将黏骨膜切开, 翻瓣、修整,而后戴入种植导板,进行定点、定位。根据 患者需要的深度和直径,逐级备洞,去除导板,植入人工 牙种植体(Anthogyr SAS,型号:Axiom BL REG),同期 实施引导性骨组织再生(GBR)术, 将骨粉和/ 或覆盖骨膜 植入其中, 选择骨填充材料(Geistlich Pharma AG,型号: 100 mg )为植骨材料,胶原生物膜和 / 或钛膜作为屏障骨 膜。对其进行减张后对位并严密缝合。予以对照组患者常 规种植修复:根据患者术前检查情况确定种植体位置,局 部浸润麻醉,常规消毒铺巾、备洞、冲洗等处理后,将种 植体植入, 而后根据术前、术中评估情况, 同期行 GBR 术 治疗,方法与观察组一致。
两组患者均给予Ⅱ期种植手术及修复种植体:于植入 种植体 4~5 个月后,予以Ⅱ期手术,局部麻醉,将牙龈切 开、翻瓣,将种植体颈部暴露,并取下封闭螺丝,植入愈 合基台(合适穿龈高度)。术后 1 个月,制作修复体(取 硅橡胶印模),修复体制作完成后进行常规戴牙。两组患 者均定期随访 1 年。
1.3观察指标 ①修复效果、初戴时每单位修复体调改 时间。术后 1 年,依据《口腔修复学》 [3] 的相关标准评价 两组患者的修复效果,其中显效:上颌前牙美学区解剖结 构正常,可正常咀嚼食物,牙龈炎症消失;有效:上颌前 牙美学区解剖结构基本接近正常,牙龈充血程度较轻,仅 可咀嚼中硬度食物;无效:上颌前牙美学区解剖结构无变 化,牙龈充血、炎症严重,仅可咀嚼低硬度食物。总有效 率 = 显效率 + 有效率。同时统计两组初戴时每单位修复 体调改时间。②种植体植入位置的偏差。使用 CBCT 检 测两组植入体实际植入位置与术前虚拟设计位置的根尖部 距离偏差、颈部距离偏差、深度偏差、角度偏差。③红色 美学指数(PES)[4] 、白色美学指数(WES)[5] 评分。术后 1 周、6 个月、1 年,使用 PES、WES 评分评估两组种植体 的美学效果,其中 PES 评分主要包括 7 个指标:远中龈 乳头、软组织形态、近中龈乳头、牙槽嵴缺损、软组织质 地、软组织颜色、边缘龈水平,每个指标 0~2 分,得分越 高表明患者种植体与邻牙的差异越小;WES 评分主要包括 5 个指标:牙冠质地、形态、颜色、透明度、外形轮廓, 每个指标 0~2 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种植体修复美学效果 越好。④咀嚼功能。使用咬合力测试仪(南京数智微传感 科科技有限公司,型号:D1200B)检测患者术后 1 周、6 个 月、1 年的咬合力,以称重法检测患者的咀嚼效率,其中 咀嚼效率是指机体在一定时间内,对定量食物嚼细的程 度,咀嚼效率 =(总量-余量)/ 总量 × 100%,数值越高提示患者的咬合力、咀嚼效率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采用χ2 检验;计量资料经 K-S 检验证实均符合正态分布,以 (x ±s) 表示,两组间比较行 t 检验,多时间点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两比 较采用 SNK-q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修复效果、初戴时每单位修复体调改时间 比较 术后 1 年,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初戴 时每单位修复体调改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1.
2.2两组患者种植体植入位置的偏差比较 观察组患者 种植体颈部距离偏差、根尖部距离偏差、深度偏差、角度 偏差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 见表 2.
2.3两组患者 PES、WES评分比较 术后 1 周~1 年两组 患者 PES、WES 评分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且观察组均高 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3.
2.4两组患者咀嚼功能比较 术后 1 周~1 年两组患者咀 嚼效率、咬合力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且观察组均高于对 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4.
3 讨论
美学区主要是人微笑时可见的牙齿区域,多指上颌前 牙区,该区域种植不仅有较高的美观需求,且多伴有牙槽 骨的吸收,从而易影响种植体植入的位置。常规种植修复 主要是通过传统印模材料取模、制作种植体模型,以种植 修复,进而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其在应用中种植体植入位置的偏差较大,修复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6]。
数字化技术辅助种植修复主要是通过应用数字化导板 (牙种植导向模板)得到精确化印模、修复体,有利于医 师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制定个性化种植手术方案达到精确化 种植的目的,从而缩短初戴时每单位修复体调改时间,提 高临床修复效果 [7] 。颈部距离偏差、根尖部距离偏差、深 度偏差、角度偏差水平升高,提示种植体与邻牙的差异增 大,不利于种植修复效果的提高。而数字化技术辅助种植 修复能够通过有效的术前评估实现精确测量牙槽骨宽度、 角度、高度及各种距离等信息,以有助于精准种植修复设 计,选择合适的种植体,精确完成种植体的植入,降低种 植体与邻牙的位置偏差,保护重要解剖结构,提高手术质 量, 促进患者恢复 [8]。PES 和 WES 是用于评估种植修复体 的最终美学效果,不受观察者的影响;数字化技术具有三 维形态精确、无明显盲区等优势,可精确地协助医师达到 术前所设计的种植位点、深度及角度,改善修复体的长期 密合性和稳定性, 进而提高 PES、WES 评分, 达到较高的 美学效果 [9] 。本研究中,术后 1 年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 于对照组,初戴时每单位修复体调改时间短于对照组,种 植体颈部距离偏差、根尖部距离偏差、深度偏差、角度偏 差均小于对照组, 术后 1 周~1 年观察组患者 PES、WES 评 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前牙美学区种植 修复可改善患者的美学效果,缩短初戴时每单位修复体调 改时间,降低种植体与邻牙的位置偏差,提高修复效果。
数字化技术在计算机数据分析的辅助下,能够得到较 为直观的三维立体图像,并提升修复体在患者口腔内部的 黏合强度,所使用的种植体能够直接传导咀嚼力,并将其 分散至周围颌骨,进而提升咬合力及咀嚼效率,利于患者 咀嚼功能的恢复 [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1 周 ~1 年的咬合力及咀嚼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表明数字化 技术应用于前牙美学区种植修复可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
综上,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前牙美学区种植修复,可有 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种植体与邻牙的位置偏差,改 善美学效果及患者的咀嚼功能,值得临床后期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柳清华 . 前牙美学区种植修复的病例报告 10 例 [D]. 大连 : 大连 医科大学 , 2021.
[2] 王佐君 , 邹廷前 , 李国虎 . 数字化导板在上颌前牙美学区种植中 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 2022. 38(9):545-548.
[3] 吴世莲 , 刘金保 , 巨云 . 口腔修复学 [M].天津 : 天津科学技术出 版社 , 2016: 16-17.
[4] 周麟 , 李戎 . 改良盾构术在前牙美学区即刻种植中的应用效果 及对红色美学指数的影响 [J]. 中国美容医学 , 2023. 32(3): 120-123.
[5] 牛璐 , 张庆福 , 符国才 , 等 . 微创牙体调磨改善上颌前牙白色美 学的临床效果 [J]. 海军医学杂志 , 2018. 39(6): 560-562.
[6] 姚晨阳 . 上颌前牙区根盾术即刻种植与常规即刻种植的临床效 果评价 [D].青岛 : 青岛大学 , 2022.
[7] 刘云松 , 叶红强 , 谷明 , 等 . 患者参与的数字化设计在前牙美学 修复中的应用 [J]. 北京大学学报 ( 医学版 ), 2014. 46(1): 90-94.
[8] 关廉 . 全程数字化技术在美学区即刻种植即刻修复中的临床应 用 [D].北京 : 解放军医学院 , 2020.
[9] 范亚伟 , 孙福星 , 张鹏飞 . 数字化技术在口腔上前牙区种植修复 中的临床研究 [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 2018. 49(7): 870-873.
[10] 魏翔 , 张善勇 , 赵华强 . 数字化技术在前牙区种植美学中的应用 进展 [J].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 2018. 14(2): 105-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