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丁螺环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血清学指标的影响论文

丁螺环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血清学指标的影响论文

9

2024-01-09 09:21:11    来源:    作者:liyuan

摘要:目的 探讨丁螺环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对其认知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衡水市第七人民医院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 150 例,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75 例)患者仅接受利培酮治疗, 在此基础上, 观 察组(75 例)患者联合使用丁螺环酮治疗, 两组患者均治疗 3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 3 个月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 ) 评分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 )、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 )、简明

  【摘要】目的   探讨丁螺环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对其认知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衡水市第七人民医院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 150 例,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75 例)患者仅接受利培酮治疗, 在此基础上, 观  察组(75 例)患者联合使用丁螺环酮治疗, 两组患者均治疗 3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 3 个月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 ) 评分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 )、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 )、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 )评分,治疗前与治疗  2 周后神经功能指标, 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相比治疗前, 治疗 3 个月后两组患者各项 PANSS 评分均显著降低, 且观察  组更低;MoCA、MMSE、SF-36 评分均显著升高, 且观察组更高;相比治疗前, 治疗 2 周后两组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 )、 5- 羟色胺(5-HT )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更高,而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 β(S100β)水平显  著降低,且观察组更低(均 P<0.0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结论   联合应用丁螺环酮治疗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可缓解认知功能障碍,改善神经功能,还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且不会增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首发精神分裂症;  丁螺环酮;  认知功能;  神经功能

  精神分裂症属于慢性精神疾病的一种,会引起患者情 感、思维、认知、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也会严重影响患 者日常生活及社会活动。近年来,利培酮在精神分裂症临 床治疗中作用明显,该药属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能对 患者脑内多巴胺神经递质起到竞争性拮抗作用,从而对其 受体与多巴胺神经递质的结合进行抑制,可改善患者异常 的精神状态,而精神分裂症具有病程迁移、易反复发作等 特点,通常需要长期治疗,而利培酮长时间用药会发生体 质量增加、流口水、动作迟缓等不良反应,影响预后 [1]。 丁螺环酮属于 5- 羟色胺 1A(5-HT 1A)受体部分激动剂的 一种,能对患者大脑前额叶进行刺激,促进多巴胺释放, 使脑神经兴奋,从而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改善,且丁螺环 酮具有不良反应小、对记忆力影响小等优势,患者长期服 用不会对其产生过度依赖性 [2] 。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 丁螺环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以及对患者认 知功能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详细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衡水市第七人民医院 2021 年 1 月 至 2022 年 12 月收治的 150 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以 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75 例)患者中男性 38  例,女性 37 例;病程 1——8 个月,平均(5.32±1.46)个 月;年龄 20——63 岁,平均(42.31±3.27)岁;疾病类型: 残留型 16 例,单纯型 30 例,偏执型 29 例。观察组(75例)患者中男性 39 例,女性 36例;病程 2——9 个月,平均  (5.41±1.49 )个月;年龄 21——65 岁,平均(42.45±3.31 ) 岁;疾病类型:残留型 14 例,单纯型 31 例,偏执  型 30 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组间可比。纳入标准:符合《抗精神病药长效  针剂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专家共识》 [3]  中关于精神分裂症的  相关诊断标准;均为首发典型精神分裂症;对研究使用药  品无过敏反应;年龄 18——60 岁。排除标准:长期服用镇  静、安眠类药物;脑部器质病变;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衡水市第七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批准研究的实施, 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利培酮片(常州四药制 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50410,规格: 1 mg/ 片)治 疗,饭后口服,用药剂量在初始时为 1 mg/ 次,1 次 /d,服 药 1——2 周后依据患者病情和耐药性调整用药剂量,遵医 嘱第 1 周用药剂量逐渐增加至 2——4 mg,1 次 /d,第 2 周增 加到 4——6 mg,1 次 /d。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联合盐 酸丁螺环酮片(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19991024,规格: 5 mg/ 片)治疗,饭后口服,第 1 周用 药剂量为 5 mg/ 次,2——3 次 /d,第 2 周依据患者病情和耐药 性,将用药剂量调整为 10 mg/ 次,2——3 次 /d。两组患者均 治疗 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精神分裂症症状。分别于治疗前、治 疗 3 个月后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 )[4]  对患者症状进行评估,PANSS 评分包含阳性症状(49 分)、阴 性症状(49 分)及一般神经病理症状(112 分),总分 210 分,精神分裂症状越轻,得分越低。②认知功能和 生活能力。分别于治疗前、治疗 3 个月后采用简易智能 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5]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MoCA )[6]  评估认知功能,MMSE、MoCA 评分满分均为 30 分,认知障碍程度越轻,得分就越高。用简明健康状 况量表(SF-36)[7] 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总分为 100  分,生活质量越高,得分就越高。③神经功能。采集患者 治疗前与治疗 2 周后 5 mL 静脉血,转速 3 000 r/min、离  心时间 10 min,取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血清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 β  ( S100β)水平进行检测,使用化学发光法对血清胶质细 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 )、5-HT 水平进行检测,所 用检测试剂盒均来自广州康立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④不良反应。对治疗期间两组患者恶心呕吐、胃肠功能紊 乱、迟发性运动障碍、失眠等情况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 析,计量资料(PANSS 评分、认知功能评分、神经功能 指标)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以 (x ±s) 表示,两组间比较行独立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计 数资料(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以 [ 例 (%)] 表示,采用χ2  检 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 PANSS 评分比较  治疗 3 个月后两组患者 各项 PANSS 评分相比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更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1。

Y1.png

  2.2    两组患者 MoCA、MMSE、SF-36 评分比较  治疗 3 个月后患者 MoCA、MMSE、SF-36 评分相比治疗前均 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2。

Y2.png

  2.3    两组患者血清 BDNF、S100β、GDNF、5-HT 水平比 较  治疗 2 周后患者血清 BDNF、GDNF、5-HT 水平相比 治疗前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更高; S100β 均显著降低, 且观察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 表 3。

Y3.png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恶心呕吐、 胃肠功能紊乱、迟发性运动障碍、失眠等不良反应总发生 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Y4.png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属于精神障碍性疾病的一种,会导致患者 出现行为紊乱、妄想、情感平淡、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 且患者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行动能力、记忆力、注意力损伤, 不仅对患者工作、社交产生障碍,还会严重影响患者预 后。临床上对于精神分裂症多采用药物治疗,其中利培酮 属于异恶唑衍生物,多用于治疗阳性和阴性病症等一系列 情感症状,能有效拮抗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枢系统的多巴胺 受体,虽对改善患者幻觉、消极等症状具有一定的效果, 但单独使用该药在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方面作用欠佳,往往 需要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 [8]。

  丁螺环酮是非苯二氮䓬类的一种药物,进入精神分 裂症患者体内后,可对多巴胺受体进行阻断,刺激大脑中 的神经突触可以促进突触后膜的活化,从而提高精神分裂 症患者神经元之间的连续性,促进患者神经传导,减缓内 侧前额叶皮层能量代谢,可进一步对认知功能障碍进行改 善,也有利于减轻患者紊乱、妄想、情感平淡、认知功能 障碍等临床症状,从而提升生活质量,调节智力状态;且 丁螺环酮长期服用患者不会对其产生依赖性,不会增加患 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更不会影响患者行动力、记 忆力,安全性良好 [9]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观 察组患者治疗后 PANSS 评分更低, MoCA、MMSE、SF-36 评分更高。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也较低,但组间比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表示首发精神分裂症经丁螺环酮治疗, 能改善其认知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智力状态,且药 物安全性良好。

  精神分裂症患者通常神经发育会存在异常,而神经 营养因子对患者中枢神经发育有促进作用,血清 BDNF、 GDNF 属于神经营养因子,能对患者脑神经损伤程度进行 反映,促进神经元生长、发育,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元、 神经系统会受损,导致血清 BDNF、GDNF 水平下降; S100β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枢神经元受损后,会进入血液 循环中,导致其水平升高,当神经元损伤被修复后,其水 平会下降到正常值 [10]。5-HT 作用于患者多巴胺、肾上腺素 能神经末梢,保持患者神经兴奋性,当神经分裂症患者神 经元损伤时, 其呈下降趋势, 使患者病情加重 [11]。丁螺环酮可刺激脑通路末端活化,促进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释 放,从而对脑神经兴奋与神经元再生起到促进作用,促使 神经功能恢复;此外,丁螺环酮对 5-HT 的亲和力较强, 能对 5-HT 进行刺激,进而改善神经递质水平,增强大脑 与外界互动, 促使神经功能恢复 [12]。本研究结果显示, 与 对照组比,治疗 2 周后观察组患者 BDNF、GDNF、5-HT 更高, S100β 更低,表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丁螺环 酮治疗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可促进病情好转。

  综上,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经丁螺环酮治疗,能改善 认知功能,恢复神经功能,同时还会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冯丽 , 林辉 , 黄鑫 , 等 .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J]. 中外医学研究 , 2023, 21(16): 1-5.

  [2]    张长春 , 王绍礼 , 程伟 , 等 . 丁螺环酮、阿立哌唑合并利培酮治疗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分析 [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 2019, 46(3):460-462.

  [3]    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精神分裂症协作组 . 抗精神病药长 效针剂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专家共识 [J]. 中华精神科杂志 , 2020,53(2): 99-110.

  [4]    汪卫东 , 刘寰忠 , 李文正 , 等 . 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前后饮酒行 为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的关联性研究 [J]. 中国全科医学 ,2020, 23(20): 2514-2519.

  [5]    郭莉莉 , 殷冬生 . 奥氮平联合富马酸喹硫平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 者MMSE 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影响研究[J]. 云南医药, 2021, 42(5):466-467.

  [6]    钱忠立 , 缪建良 , 陈旭 , 等 . 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价睡 眠剥夺对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 [J]. 中国疗养医学 , 2023, 32(7):721-724.

  [7]    张磊 , 徐德忠 , 黄久仪 , 等 . SF-36 量表中文版的应用及分级截断 点选择的研究 [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2004, 25(1): 69-73.

  [8]    金晓燕 , 赵菊新 . 阿立哌唑和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 作用的比较 [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 2021, 31(4): 305.

  [9]    宋高峰 , 张成珍 , 姬祥利 . 丁螺环酮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效 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J]. 中国医药导报 , 2022, 19(16): 161-164.

  [10]  蒲新 , 王应 , 凡唐 , 等 . 利培酮联合丁螺环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 症患者疗效及对血清 BDNF、S100β 、IL-6 水平和认知功能的影 响 [J]. 西部医学 , 2022, 34(4): 585-589.

  [11]  韩超 . 血清神经相关因子与 5-HT 水平变化与精神分裂症患者 PANSS 评分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J]. 医学理论与实践 , 2023,36(6): 1008-1010.

  [12]  董男 , 孟军勤 . 丁螺环酮联合哌罗匹隆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观 察 [J]. 新乡医学院学报 , 2023, 40(3): 257-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