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分析耳内镜与显微镜技术在中耳胆脂瘤手术中的应用论文

2024-01-08 09:53:14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目的研究耳内镜与显微镜技术在中耳胆脂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耳胆脂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清远市人民医院)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收治的66例耳胆脂瘤患者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显微镜进行中耳胆脂瘤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耳内镜进行中耳胆脂瘤手术。两组患者均于术后随访观察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气导平均听阈、骨导平均听阈、气骨导差,术前及术后12 d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
【摘要】目的研究耳内镜与显微镜技术在中耳胆脂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耳胆脂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清远市人民医院)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收治的66例耳胆脂瘤患者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显微镜进行中耳胆脂瘤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耳内镜进行中耳胆脂瘤手术。两组患者均于术后随访观察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气导平均听阈、骨导平均听阈、气骨导差,术前及术后12 d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术前及术后3个月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术后1、3个月复发情况。结果与术前比,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气导平均听阈、骨导平均听阈、气骨导差、VAS疼痛评分及SAS、SD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气导平均听阈、气骨导差、VAS疼痛评分及SAS、SDS评分降低幅度更大;与术前比,术后12 d两组患者血清hs-CRP、MDA水平均显著降低,SOD水平显著升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变化幅度更大;观察组术后3个月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骨导平均听阈和术后1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显微镜技术,耳内镜技术在中耳胆脂瘤手术治疗中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听力,减轻炎症应激反应,并能够缓解患者疼痛感,改善负面情绪,且安全性较高,术后复发的风险低。
【关键词】中耳胆脂瘤;耳内镜;显微镜;超敏-C反应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
中耳胆脂瘤主要指鳞状上皮聚集在中鼓室、上鼓室等部位的异常组织,对正常的听力结构和相邻颅骨等都造成伤害,导致患者的听力下降。传统显微镜手术是治疗该疾病常用的方法,显微镜下韧带、黏膜皱襞病变显示更加清晰,有利于医师进行精细操作,但在处理深度病变部位时,为获得更大的手术视野,术者需切开正常组织,导致手术时间延长,创面增加,影响美观,患者接受度不高[1]。相对于传统显微镜,耳内镜技术对周围组织产生的伤害更小,具有视野清晰、角度全面的特点,能通过自然孔道和腔隙观察耳内细微结构,有利于手术顺利开展,为术后恢复创造良好的条件[2]。故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耳胆脂瘤手术中耳内镜技术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清远市人民医院)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收治的66例耳胆脂瘤患者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中男、女性患者分别为17、16例;年龄15~66岁,平均(40.38±3.63)岁;病程1~11个月,平均(6.07±0.63)个月;患病部位:左耳18例,右耳15例。观察组中男、女性患者分别为18、15例;年龄13~68岁,平均(40.35±3.66)岁;病程1~11个月,平均(6.12±0.58)个月;患病部位:左耳20例,右耳1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纳入标准:均符合《2012耳鼻喉头颈部外科新进展》[3]中有关中耳胆脂瘤的诊断标准;均为单耳病变,有不同程度听力减退,符合手术治疗标准;病变范围局限于鼓室、上鼓室、鼓窦入口。排除标准:精神障碍;合并其他耳道疾病;合并免疫系统疾病。本研究已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手术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显微镜手术,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行全身麻醉,在耳后沟0.5 cm处作弧形切口,平行耳后沟,切开皮肤相关组织,显露出乳突外侧面、颞线等部位,掀开外耳道皮瓣,并分离颞肌筋膜,清除乳突皮质,打开乳突腔、鼓窦等部位,在手术显微镜(镇江亿华光学仪器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202060872,型号:YH-X-4A)下观察病变物质并全部清除,使用内贴法植入移植物,确认听骨链的情况,作好重建,鼓膜修补,明胶海绵固定,缝合切口并加压包扎。观察组患者实施耳内镜手术,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行全身麻醉,麻醉生效后在耳内位置作切口,显露外耳道,置入视频耳内镜(浙江优亿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浙械注准20172060511,型号:VES1-A),分离外耳道皮瓣并掀开鼓环,找到鼓室,使用骨凿工具将外耳道后上壁骨质污染物清除,开放上鼓室、鼓窦等,观察病变的情况,将其全部清理,根据听骨链的情况作好重建,取耳屏软骨-软骨膜修复鼓膜皮瓣,全部操作完成,缝合切口并加压包扎。两组患者术后均使用抗生素做好抗感染治疗,1周内清除碘伏纱条,并于术后随访观察3个月。
1.3观察指标①听力指标:记录气导平均听阈、骨导平均听阈、气骨导差,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进行纯音听阈测定,采用诊断型听力计电测听仪(武汉科尔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型号:AD104型)以0.5、1.0、2.0、4.0 kHz的平均听阈表示骨导及气导阈值,通过测听法测量气骨导差。②生化指标:抽取患者术前及术后12 d空腹静脉血5 mL,经3 000 r/min转速离心10 min取血清,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水平。③疼痛及情绪评分: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4]疼痛评分评估术前及术后3个月疼痛情况,总分10分,分值越高,疼痛越严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5]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焦虑、抑郁情况,总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负面情绪越明显。④复发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3个月复发情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均经K-S法检验证实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组内术前术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听力指标比较与术前比,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气导平均听阈、骨导平均听阈、气骨导差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气导平均听阈、气骨导差降低幅度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骨导平均听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生化指标比较与术前比,术后12 d两组患者血清hs-CRP、MDA水平均显著降低,SOD水平显著升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变化幅度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疼痛、负性情绪评分比较与术前比,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SAS、SD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2.4两组患者复发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中耳胆脂瘤是耳科的常见病,与鼓膜穿孔、炎症刺激等因素存在明显关联性,患者常伴有听力下降、耳内长期流脓且伴有恶臭、耳鸣等临床表现。针对该疾病的治疗以手术为主要方法,将病变组织全部清除,修复损伤区域,保留正常鼓室结构,加快听力的恢复。
显微镜手术是治疗中耳胆脂瘤的传统手术,能在一定程度上清除病变组织,但显微镜视野相对狭窄,部分位置无法观察,临床应用受限。耳内镜下手术具有较高的成像分辨率,能自由变换角度,视野范围更广,有效期清除乳突腔、鼓窦等部位的病变,调整上鼓室、鼓窦、乳突腔等结构,促进鼓室、鼓膜等组织修复,改善患者临床症状[6]。本研究中,与对照组比,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气导平均听阈、气骨导差均显著降低,提示与显微镜下手术比,耳内镜下手术可促进中耳胆脂瘤患者恢复听力。
手术属于侵袭性操作,能够导致不同程度炎症应激反应,hs-CRP可反映中耳胆脂瘤患者机体的炎症反应程度;MDA、SOD为临床评估应激反应的常用指标,其血清含量波动情况与中耳胆脂瘤手术过程中应激反应程度具有相关性[7]。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术后12 d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MDA水平显著降低,SOD水平显著升高,提示与显微镜下手术相比,耳内镜下手术可减轻中耳胆脂瘤患者炎症应激反应。分析原因为,耳内镜技术能观察到显微镜无法观察到的中耳结构中的隐匿部分,耳内镜技术通过外耳道直接观察精细的中耳结构,在耳内镜下进行操作,无需为了进入目的部位移除健康骨组织,创伤较小,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彻底清除病变组织[8]。
本研究中,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VAS疼痛评分,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提示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胆脂瘤可减轻疼痛,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分析原因为,耳内镜能清除上鼓室外侧壁及外耳道后壁等部位的骨质,显露出上鼓室及鼓窦等部位,提升病变组织的清除率,同时能修复听骨链等病变,且该手术操作比较细腻,对机体正常骨质的损伤较小。另外,中耳胆脂瘤会损害患者听力水平,部分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而耳内镜手术能快速清除耳内病变组织,改善患者听力,缓解患者因听力损伤出现的焦虑、抑郁情绪[9]。
另外,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3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提示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胆脂瘤可降低复发率。分析原因为,显微镜视野狭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需不断调整体位或移动显微镜来获取良好的视野,且术中需要大范围清除正常骨质,不利于患者恢复;而耳内镜能清晰显示中耳鼓室腔内结构,且能减轻对正常的骨质的损伤,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减少术后复发情况[10]。
综上,相比于传统显微镜技术,耳内镜技术在中耳胆脂瘤手术治疗中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听力,减轻炎症应激反应,并能够减轻患者疼痛感,改善负面情绪,且安全性较高,术后复发的风险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殷海.耳内镜联合显微镜上鼓室入路行中耳胆脂瘤切除的效果及耳道后壁重建方式的选择[J].广西医学,2020,42(17):2294-2296.
[2]刘冰,程良军,明昊,等.耳内镜下经外耳道切除上鼓室胆脂瘤35例疗效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8,24(6):571-574.
[3]韩德民.2012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新进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87-189.
[4]孙兵,车晓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2,28(6):645.
[5]梁倩清,莫志芳,李秋红.认知护理干预对改善耳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J].临床医学工程,2015,22(11):1511-1512.
[6]李美婧,张瑾,张文,等.耳内镜下中耳胆脂瘤手术的临床进展[J].中国医刊,2020,55(2):136-139.
[7]陈桂,刘卫兴,宋丽娟,等.中耳胆脂瘤耳内镜和显微镜手术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J].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21,27(2):156-161.
[8]杨海弟,高敏倩,郑亿庆,等.耳内镜下经耳道入路中耳胆脂瘤手术疗效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9,26(7):346-349.
[9]王洁,赵真,吴元庆,等.内镜与显微镜下鼓膜修补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21,28(11):694-696,704.
[10]吴南,汪照炎,虞幼军,等.242例耳内镜下中耳胆脂瘤处理及术后效果分析[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9,54(4):251-2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