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孔胸腔镜与多孔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效果对比论文

2023-12-26 14:57:30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目的 探究单孔胸腔镜手术与多孔胸腔镜手术治疗对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手术情况、炎症因子、生活质量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摘要】目的 探究单孔胸腔镜手术与多孔胸腔镜手术治疗对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手术情况、炎症因子、生活质量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17 年 10 月至 2022 年 10 月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 80 例自发性气胸患者, 按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0 例) 和观察组(40 例)进行前瞻性研究, 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三孔胸腔镜手术治疗, 观察组患者接受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 术后均对两组患者 进行 3 个月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 术后 3 d 与术后 1、3 个月的疼痛程度, 术后 3 个月炎症因子水平、生活质量变化。结果 与 对照组患者比,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均更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与术后 3 d 比,术后 1 、3 个月两组患者视 觉模拟疼痛量表(VAS )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 3 d 两组患者血清 C- 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 -1 、白细胞计 数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 3 个月两组患者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职能、活动、躯体疼痛、生理功能、 生理职能、总体健康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 P<0.05 )。 结论 与多孔胸腔镜手术相比,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 患者在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疼痛,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更具优势。
【关键词】 自发性气胸,单孔胸腔镜手术,多孔胸腔镜手术,疼痛程度,炎症因子,生活质量
自发性气胸属于一种常见的胸外科急症,是由胸膜 下肺大疱或肺小疱破裂导致的,临床症状多为胸闷、呼吸 困难、胸痛等,甚至出现呼吸循环衰竭,严重危害患者 生命安全。临床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常用电视胸腔镜,其 中使用最多为三孔胸腔镜手术,三孔包括一个观察孔和两 个操作孔,通常副操作孔的开口部位处于血液供应充足的 部位,使得手术过程中出血量较大,并且还可能会压迫神 经,造成神经功能的损伤 [1] 。近年来,随着胸腔镜技术的 不断发展,单孔胸腔镜手术也逐渐被应用在治疗自发性气 胸中,单孔胸腔镜手术是在传统微创手术基础上发展而 来,具有切口小、创伤小等优势,能减少手术对患者的肋 根部神经造成的损伤 [2-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单孔 胸腔镜手术与多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对患者围术 期指标、炎症因子、生活质量及术后不同时期疼痛程度的 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2017 年 10 月至 2022 年 10 月收治的 80 例自发性气胸患者,按 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进行前瞻性研究, 每组 40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 22~50 岁,平均(35.34±2.79 ) 岁;有吸烟史 21 例,无吸烟史 19 例;病变位置:左 侧 21 例,右侧 19 例。观察组患者年龄 23~49 岁,平 均(35.41±2.71 )岁;有吸烟史 20 例,无吸烟史 20例;病变位置:左侧 22 例,右侧 18 例。比较对照组 和观察组患者年龄 、是否有吸烟史 、病变位置等一 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 05 ),组间有可比 性。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诊疗指南 ·呼吸病学分 册》[4] 中自发性气胸的诊断标准者,且经胸部影像学检查 确诊为自发性气胸者;②伴有巨型肺大疱者;③凝血功 能正常者;④无精神疾病且认知功能正常者。排除标准: ①恶性肿瘤者;②胸腔明显粘连、增厚者;③合并肺结 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者;④既往有开胸手术史者。苏 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详细审核本研究是 否合乎规范后批准开展,患者及其家属均充分知晓本研究 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全身麻醉,取侧卧位, 在单侧通气状态下进行手术。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三孔胸 腔镜手术治疗:在腋前线第 4 或第 5 肋间作一切口为主操 作孔,在腋后线第 6 肋间作一切口为辅助操作孔,在腋中 线第 7 或第 8 肋间位置处作一切口为观察孔,3 个孔的切 口长度均为 2.0 cm 左右,且切口之间呈三角形分布。将 5 mm 的 30° 胸腔镜置入观察孔,按照由肺尖到肺底、从 后纵膈至隔面、前纵膈的顺序对胸腔进行探查,重点探查 肺尖、叶间裂、肺缘等部位,当发现患者胸腔粘连明显, 应用电凝钩分离粘连部分,明确肺大疱位置后使用双关节 卵圆钳固定,在其基底部使用腔镜下切割缝合器,紧贴卵 圆钳下方将肺组织夹闭并切除肺大疱,使用 4-0 prolene 线间断缝针进行加固。使用纱布球对第 4 肋间以上壁层胸膜 进行摩擦,以其轻度渗血为宜,有利于促进粘连,进行止 血处理后使用温盐水对胸腔进行清洗,待确认膨肺无漏气 后,于切口中部留置 1 根胸腔引流管至胸腔顶部。给予观 察组患者单孔胸腔镜手术:在腋前线第 4 或第 5 肋间作切 口,切口长度为 3.0 cm左右,逐层切开皮肤进入腹腔,并 将 30° 胸腔镜(5 mm)置入,按照由肺尖到肺底、从后纵 膈至隔面、前纵膈的顺序对胸腔进行探查,将肺尖、叶间 裂、肺缘等作为重点探查部。探查后手术操作方法同上述 对照组,手术结束后在观察孔留置 1 根胸腔引流管至胸腔 顶部。术后均对两组患者进行 3 个月随访。
1.3观察指标 ①手术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 包括: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 间。②疼痛程度。术后 3 d 与术后 1、3 个月时使用视觉模 拟疼痛量表(VAS)[5] 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范 围 0~10 分,分值越高则痛感越强。③炎症因子。收集两 组患者术前、术后 3 d 空腹静脉血 3~5 mL,静置 30 min 后离心处理,转速为 3 500 r/min,时间为 15 min,取上 清液,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 C-反应蛋白、白细 胞介素 -1 水平,使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深圳迈瑞 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粤械注准 20152220358.型 号:BC-5380)检测白细胞计数。④健康状况。分别在术 前、术后 3 个月使用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 )[6] 对两 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包括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 会职能、活动、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 康,每项 0~100 分,分数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围术期指标、VAS 评分、炎症因子水平、健康 状况评分)经 S-W 法检验证实符合正态分布,以 ( x ±s) 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多时间点比较采用重复测 量方差分析, 两两比较采用 SNK-q 检验。以P<0.05 为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患者比,观察组 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均更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1.
2.2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 与术后 3 d 比,术后 1、3 个 月两组患者 VAS 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 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2.
2.3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与术前比,术后 3 d 两 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升高的幅度小于对 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3.
2.4两组患者健康状况评分比较 与术前比,术后 3 个 月两组患者健康状况各项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 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4.
3 讨论
自发性气胸是指在没有外伤或其他人为等明显外因情 况下,肺实质或脏层胸膜出现破裂,导致空气从肺经脏层 胸膜进入胸膜腔内引起胸膜腔积气,进而导致肺脏塌陷, 并引起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近年来,电视胸腔 镜手术逐渐成为自发性气胸的标准治疗方法,根据切口数 量分为单孔法、双孔法及三孔法。其中传统三孔胸腔镜手 术操作孔多,切口大,在临床操作过程中易损伤患者肋间 神经,术后切口恢复慢,术后疼痛感觉较为明显,不利于 患者术后恢复 [7] 。单孔胸腔镜手术是由传统电视胸腔镜手术改良而来,具有切口小、痛感轻微、美观等优势,其手 术操作切口位于锁骨中线与腋前线间第 5 肋间,此部位胸 壁肌肉薄弱,肋间相对较宽,可以容纳更多的器械进入, 避免手术过程中器械间互相影响操作,且对胸壁组织的破 坏相对较小,因此肋间神经不易受到损伤,有利于减少 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用时,且有利于术后肺部舒张,减 少渗出液,降低术后引流量,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恢 复 [8] 。本研究中,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 术后胸腔引流量均更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与术 后 3 d 比,术后 1、3 个月两组患者 VAS 评分均降低,且 观察组患者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提示单孔胸腔镜手术能 减少自发性气胸患者术中创伤,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缓解 术后疼痛。
手术与疼痛均会造成机体的应激状态,引起交感神 经紊乱,且手术后可能会合并感染,加剧炎症反应。血清 C- 反应蛋白属于非特异性炎症标志物,具有激活补体, 清除损伤、坏死组织及外来病原体作用,当机体受到损伤 时,其水平会异常升高;白细胞的作用主要是抵抗外来病 原体,可以帮助吞噬和消化侵入的微生物和机体内存在的 坏死细胞和异物,在免疫方面有重要作用。当机体发生炎 症或其他疾病都可引起白细胞水平发生变化,因此白细胞 计数升高, 反映患者肺部炎症反应加剧;白细胞介素 -1 是 启动机体炎症反应的关键物质,能通过改变内皮细胞膜上 蛋白分布,使血管通透性改变,利于白细胞的渗出并引导 其趋化作用 [9] 。传统三孔胸腔镜手术过程中由于后肋间隙 狭窄,辅助操作孔易损伤肋间神经及血管,且手术切口较 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加剧机体炎症反应。与传 统三孔胸腔镜手术相比,单孔胸腔镜手术在操作过程中只 需做一个切口即可开展手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肋间神 经损伤概率,减少受损范围,且扩大腔镜手术视野范围, 可有效降低手术器械对患者肋骨骨膜的损伤,从而缓解机体应激反应与炎症反应 [10]。本研究结果显示, 与术前比, 术后 3 d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升高的 幅度小于对照组,表示单孔胸腔镜手术与多孔胸腔镜手术 均给患者带来了损伤,但接受单孔胸腔镜手术患者创伤性 应激较轻,术后患者炎症反应较弱。
SF-36 是一个多目的、简短形式的健康调查量表, 分别 对生理和心理进行综合测量, 多用于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本研究中, 与术前比,术后3 个月两组患者健康状况各项评 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提示与多孔胸 腔镜手术相比,单孔胸腔镜手术能有效改善自发性气胸患 者的健康状况。单孔胸腔镜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炎症 反应的改善有利于患者预后,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相比于多孔胸腔镜手术, 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自 发性气胸患者在减少患者术中创伤、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 后疼痛、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更具优势。但本研究样本量较 少,研究时间较短,需进一步完善研究设计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 李金友, 孙振宇, 顾敏威. 单孔法、双孔法及三孔法胸腔镜手术治 疗青年人自发性气胸的对比研究 [J].实用医学杂志 , 2017. 33(1):99-101.
[2] 冯征 , 周勇安 , 张天意 , 等 . 全肌肉分离单孔胸腔镜治疗自发 性气胸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氧化应激反应与疼痛介质分泌的影 响 [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 2022. 21(4): 378-381.
[3] 陈岳威 , 付兵 , 曹怡 . 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及 对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及血清 NPY、SP、PGE2 水平的影响 [J].海 南医学 , 2021. 32(7): 855-859.
[4] 中华医学会 . 临床诊疗指南 ·呼吸病学分册 [M].北京 : 人民卫生 出版社 , 2012: 12.
[5] 刘明娟 , 姚明 , 黄兵 , 等 . 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和视觉模拟量表用 于术后疼痛评估的比较 [J].实用医学杂志 , 2013. 29(6): 948-950.
[6] 王坤 . 健康状况调查简表 (SF-36)[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2012.28(6): 571.
[7] 杨震 , 闫天生 , 彭京平 . 自发性气胸的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进 展 [J].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 2018. 25(8): 724-727.
[8] 吴喜燕 , 杜春明 , 周冬冬 . 单孔 VATS 手术治疗青年自发性气 胸合并肺大疱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 19(20): 2206-2208.
[9] 冯喆 , 高继东 , 郑明非 , 等 . 电视胸腔镜不同操作法治疗老年自 发性气胸合并肺大疱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J]. 国际老年 医学杂志 , 2022. 43(3): 273-277.
[10] 李立彬 , 高妍 , 李栋 , 等 . 单孔与三孔VATS 在老年自发性气胸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J]. 检验医学与临床 , 2018. 15(6): 882-8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