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联合脉冲磁疗与运动康复训练在肩袖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联合脉冲磁疗与运动康复训练在肩袖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3

2023-12-21 15:15:59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目的: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联合脉冲磁疗与运动康复训练在肩袖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该院收治的 91 例肩袖损伤患者

  【摘要】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联合脉冲磁疗与运动康复训练在肩袖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该院收治的 91 例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按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 46 例和观察组 45 例。对照组行脉 冲磁疗与运动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治疗,两组均治疗 2 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 [ 视觉模拟 评分法(VAS)] 评分、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 肩关节评分系统)评分、自理能力 [ 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 评分、肩关节活 动度, 以及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 两组 VA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5); 治疗后, 两组 Constant-Murley 和 FIM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5); 治疗后, 两组前屈、外展、 外旋等肩关节活动度均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事件。结论: 本体 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联合脉冲磁疗与运动康复训练可减轻肩袖损伤患者的疼痛,提高肩关节功能和自理能力,改善肩关节活动度,效果优 于脉冲磁疗与运动康复训练。

  【关键词】 肩袖损伤,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脉冲磁疗,运动康复训练,疼痛,肩关节功能,自理能力,活动度

  Application effects of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combined with pulsed magnetic field therapy and exercise rehabilitationtraining inpatients with rotator cuff injury

  ZHANG Guangli, LI Yun, WU Ning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of Xinyang People’s Hospital,Xinyang 464000 Henan,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combined with pulsed magnetic field therapy and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patients with rotator cuff injury. 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91 patients with rotator cuff injury admitted to thi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1 to January 2022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 option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46 cases) and observation group (45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ulsed magnetic field therapy and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on the basis of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for 2 months. The pain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score, the shoulder joint function (Constant-Murley shoulder scoring system) score, the self-care ability [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 (FIM)] score, the shoulder joint range of motion,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during the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Results:After the treatment, the VAS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treatment, tha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0.05).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Constant-Murley and FIM in the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treatment,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0.05).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shoulder joint ranges of motion of flexion, abduction and external rotation in the two groups was great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treatment,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rea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0.05). However, there were no adverse events during the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s: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combined with pulsed magnetic field therapy and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can reduce the pain in the patients with rotator cuff injury, improve the shoulder joint function and self-care ability, and improve the shoulder joint range of motion. Moreover, it is superior to pulse magnetic field therapy and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Keywords】 Rotator cuff injury; 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method; Pulsed magnetic field therapy;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Pain; Shoulder joint function; Self-care ability; Rang of motion

  肩袖损伤患者多表现为肩部疼痛、肩关节肿胀、肩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可影响日常生活 [1] 。运动 康复训练可增强肩关节肌群肌力、改善关节活动度, 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 [2-3] ;脉冲磁疗可改善血液循 环、消除炎症、缓解疼痛, 进而促进损伤组织修复[4]。但肩袖损伤在影响患者肩关节功能的同时还会造成 肩部本体感觉减退,导致患者治疗过程中无法精准 控制肌肉运动,影响治疗效果。本体感觉神经肌肉 促进法可刺激本体感受器,增强肌肉收缩,用于损 伤修复患者效果显著 [5]。本文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 肉促进法联合脉冲磁疗与运动康复训练在肩袖损伤 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本院收治的 91 例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纳入标准:符合《实用骨科学》中肩袖损伤的诊断 标准 [6] ,并经 X 线、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确 诊;部分损伤(组成肩袖的肌腱出现损伤,但是为 部分撕裂,未出现完全断裂的情况) ,无需实施手 术治疗;临床资料完整;单侧患病。排除标准:既 往存在肩袖损伤或接受过肩关节手术治疗;肩关节 存在先天性畸形;安有心脏起搏器、金属支架等; 处于妊娠或哺乳期;存在活动性肺结核或其他脉冲 磁疗禁忌证;合并精神疾病、认知功能障碍;合并 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及家属均知情本研究内容并 签署知情同意书。按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 组 46 例和观察组 45 例。对照组:男 21 例, 女 25 例;年 龄 43~65 岁, 平 均(54.22±9.46)岁; 病 程 10~15 周, 平均(12.72±2.16)周;左侧 16 例, 右侧 30 例。观察组:男 22 例, 女 23 例;年龄 46~65 岁, 平均(56.04±8.39)岁;病程 10~15 周, 平均(12.31±2.11)周;左侧 10 例,右侧 35 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05), 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脉冲磁疗与运动康复训练。

  ( 1)脉冲磁疗。采用 ZM-CLJ- Ⅰ型低频脉冲磁 疗机(南京仙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苏械注准 20152091062)治疗,暴露患侧肩关节皮肤,常规 清洁消毒, 将磁头放置于患侧肩关节前后(对置), 磁场强度 0.8 T,20 min/ 次, 1 次 /2 d。

  ( 2)运动 康复训练。①第一阶段,疼痛急性发作期需保持患 者肩关节制动,可通过前臂吊带减轻疼痛。②第二 阶段,待疼痛有所缓解后,在无痛范围内被动活 动肩关节:a. 治疗师辅助患肩进行前屈、后伸、外 展、内收等关节活动, 出现强烈不适时需立即停止; b. 患者面向爬梯架,健侧手托举患侧肘关节,患侧手扶梯向上,在最高点停留 5~8 s 后缓慢放下,期 间健侧手不得离开患侧手肘;c.患者仰卧于治疗床, 患侧肩关节稍伸, 治疗师坐于患侧, 与治疗床平齐, 对患者进行肩关节外展、外旋等被动牵伸,在稍疼 痛处停留 30 s 左右,各个方向牵伸结束后冰袋冷敷 15 min。③第三阶段,在增加肩关节活动度的基础 上联合实施肩部肌群力量训练:a. Bobath 球活动, 患者跪立于治疗床上,双手交叉相握,Bobath 球放 置于患者前侧, 双手放于球面上, 主动向前、向左、 向右,画圈式推动球体。训练期间,不得移动膝关 节。b. 患者取坐位,治疗师站立于患侧,患者前屈 肩关节, 治疗师面对患者, 将一手放置于桡骨远端, 施加向下外力,帮患者进行前屈抗阻训练,后依次 实施其他方向抗阻训练,外展体位同前屈,后伸、 内收、外旋、内旋取站立位,治疗师施加力的方 向均与患者活动方向相反,15 次 / 组, 4 组 /d。训 练 2 周后使用哑铃抗阻,体位同上,阻力源于患侧 手握哑铃,起始重量为 1 kg,隔 2 周增加 0.5 kg, 15 次 / 组, 4 组 /d。c. 作业训练,增强患者对肩关 节的控制能力,从移动物品、主动升降肩胛骨等大 运动活动逐渐过渡到绘画、写字等精细运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本体感觉神经肌肉 促进法治疗。(1)体感刺激训练:指导患者患侧 手紧握振颤棒中点,在肩关节前屈、外展等关节运 动时抖动振颤棒,激活本体感受器,抖动幅度循序 增大。(2)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指导患者 实施屈曲与伸展训练,主要运动模式有 D1 屈曲、 D1 伸展、 D2 屈曲、 D2 伸展。 D1 屈曲模式:患者 取坐位,起始位为 D1 伸展位,即伸展—外展—内 旋,治疗师站立或跪立于患者身后,对侧手握住患 者患侧桡骨远端,指导患者向上、向对侧推治疗师 的手,直至所有协同肌均充分收缩为止,终止位 为 D1 屈曲模式, 即屈曲—内收—外旋。活动期间, 治疗师可通过另一只手触碰患者的肌肉表面以增 强患者本体感觉输入。D1 伸展模式:患者取坐位, 起始位为屈曲—内收—外旋, 治疗师位于患者头端, 双手握住患者前臂远端,指导患者双手分别向下、 向对侧推治疗师的手,直至所有协同肌均充分收缩 为止,终止位为 D1 伸展模式,即伸展—外展—内 旋。 D2 屈曲模式:训练方法同 D1 屈曲,起始位为 伸展—内收—内旋,终止位为 D2 屈曲模式,即屈曲—外展—外旋。D2伸展模式:训练方法同D1伸展, 起始位为屈曲—外展—外旋,终止位为伸展—内 收—内旋。训练期间,治疗师可通过言语鼓励的方 式激励患者坚持完成训练, 30~40 min/ 次, 1 次 /d, 6 次 / 周。两组均连续训练 2 个月。

  1.3 观察指标

  ( 1)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 2 个 月后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7], 总分 10 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

  (2)比较 两组治疗前和治疗 2 个月后肩关节功能和自理能力 评分。采用 Constant-Murley 肩关节评分系统评估 肩关节功能 [8],包括疼痛(15 分)、肩关节活动度 (40 分)、肌力(25 分)及日常生活活动(20 分) 等 4 个维度,总分 100 分,分值越高表示肩关节功 能越好;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估自 理能力 [9] ,包括进食、梳洗修饰、洗澡、穿裤子、 穿上衣及上厕所等 6 个项目,各项目 1~7 分,总分 42 分,分值越高表示自理能力越强。

  (3)比较两 组治疗前和治疗 2 个月后肩关节活动度。采用关节 量角器测量患者肩关节外展、前屈、外旋的活动度, 由 3 位医师独立测量并记录,取平均值。

  (4)比 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处理 数据,计量资料经 Shapiro-Wilk 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x(—)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 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 VAS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 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 疗后,两组 VA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 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1.png

  2.2 两组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和自理能力评分比 较 治疗前,两组 Constant-Murley 和 FIM 评分比 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 组 Constant-Murley 和 FIM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2.png

  2.3 两组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比较 治疗前, 两组前屈、外展、外旋等肩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 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前屈、 外展、外旋等肩关节活动度均大于治疗前,且观 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3.png

  2.4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事件。

  3 讨论

  肩关节是连接躯干与上肢的重要关节,具有前 屈、外旋等功能,一旦损伤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 常生活活动。脉冲磁疗与运动康复训练是临床治疗 肩袖损伤的常用手段,虽可增强肌力、促进损伤修 复,但其侧重于改善运动功能,难以促进患者本体 感觉恢复。

  肩袖损伤会使炎性因子在肩关节周围异常集 聚,刺激痛觉神经,进而导致疼痛。本研究结果显 示,治疗后,观察组 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分析 原因为脉冲磁疗通过磁场刺激机体神经和肌肉来促 进血液循环、消除局部炎症,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 环不畅的情况,并缓解炎症引起的疼痛、肿胀等不 适症状 [10]。运动康复训练通过施加阻力的方式迫使 肩袖肌群产生主动性收缩与放松,从而加速局部血 液循环,进一步提高机体致痛因子的代谢,减轻患 者疼痛 [11]。此外,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通过多 方向复合性运动,增强所有协同肌群的肌力,全面 提升患者对肩关节的控制能力,进一步缓解因关节 不稳而造成的疼痛 [12]。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 Constant-Murley 和 FIM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前屈、 外展、外旋等肩关节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分析原 因为患者手握振颤棒中点,持续性输入本体感觉刺 激,可有效激活肌肉群, 提升对目标肌群的感知力、 本体感觉,从而进行精准、有效的收缩,改善训练 效果。振动会予以目标肌群间断式阻力,提升目标 肌群的反应性,增强患者对肩关节的控制能力。且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中 D1 屈曲、伸展和 D2 屈曲、伸展等训练是多中心、多轴线的复合运动模 式,在一次训练过程中同时激活所有协同肌肉,全 面增强肌肉肌力,同时还有助于神经—肌肉反馈系 统的重建与恢复, 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肩关节功能[13]。 此外,在施加阻力的过程中,治疗师会感知患者各 个方向力量的强弱,针对性机动调节阻力的方向和力度,保证各个肌群均能得到有效训练,从而改善 肩关节功能和肩关节活动度,提高自理能力。本研 究结果还显示,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事件。 提示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治疗未增加安全 风险。

  综上所述,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联合脉冲 磁疗与运动康复训练可减轻肩袖损伤患者疼痛,提 高肩关节功能和自理能力,改善肩关节活动度,效 果优于脉冲磁疗与运动康复训练。


参考文献

  [1] 季伟,董志辉,徐建杰,等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对肩袖 损伤关节镜修复术患者康复的影响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31( 10): 1423-1427.

  [2] 李伟,黄肖群,汪道明,等 . 桃红四物汤加味联合运动疗法 对肩袖损伤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 [J]. 吉林中医药,2022.42 (6): 699-702.

  [3] 温坚,刘卫东,田正奎,等 . 运动康复联合物理疗法对体育 院校大学生急性肩袖损伤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以德州学 院体育学院大学生为例 [J].青少年体育, 2022( 11): 58-60.

  [4] 李圣节,张旭,赵晨钰,等 . 脉冲磁疗配合康复训练辅助肩 袖损伤患者关节镜术后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J]. 解放军医学 院学报, 2019.40( 10): 947-949.

  [5] 张敬之 .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在肩袖损伤治疗中的应 用研究 [J]. 当代体育科技, 2020.10(3): 16-17.

  [6]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 . 实用骨科学 [M]. 4 版 . 北京:人民 军医出版社, 2012:528-529.

  [7] 孙兵, 车晓明.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2.28(6): 645.

  [8] 查晓亮,王进,罗奇,等 . 超声引导肩关节腔灌注联合肩峰 下滑囊注射治疗肩袖损伤的中短期疗效分析 [J]. 广东医学, 2022.43(6): 735-739.

  [9] 邱纪方,张天友,李建华,等 . 功能独立性测量的信度与效度研究 [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1998.13(2): 54-57.

  [10] 黄玲颖,朱琳怡,华雍 . 脉冲磁疗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袖 损伤的疗效观察 [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36( 12): 1266-1268.

  [11] 陈俊吉,高田糈,刘晓龙,等 .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易化训练 对运动性肩袖损伤功能恢复的影响 [J]. 医用生物力学,2022. 37( 1): 174-179.

  [12] 徐付国,姜效韦,张明,等 . 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技术在肩袖 损伤术后康复疗效观察 [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2. 37(7): 740-742.

  [13] 钟琦,刘云 . 本体感觉训练方式在肩袖损伤修补术后康复中 的研究进展 [J]. 中国康复, 2020.35(8): 43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