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2023-12-05 15:26:26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 目的:分析早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6 年 6 月至 2021 年 5 月该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 95 例
【摘要】 目的:分析早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6 年 6 月至 2021 年 5 月该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 95 例早发 AMI 患者的临床资料, 患者均采用急诊 PCI 治疗, 随访 6 个月, 统计预后不良发生情况, 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 AMI 患者 PCI 术后预后相关因素进行 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95 例早发 AMI 患者中,PCI 后 预后不良发生率为 28.42%(27/95)。预后不良组中多支血管病变、有吸烟史、合并高尿酸血症、心肌肌钙蛋白Ⅰ(cTn Ⅰ)水平 >1.5 μg/L、 植入金属裸支架、首诊心率 >76 次 /min、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 患者占比高于预后良好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多支血管病变、有吸烟史、合并高尿酸血症、cTn Ⅰ水平 >1.5μg/L、支架类型为金属裸支架、首诊心 率 >76 次 /min、NSTEMI 均是导致 AMI 患者 PCI 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 P<0.05)。 结论: 多支血管病变、有吸烟史、合 并高尿酸血症、cTn Ⅰ水平 >1.5μg/L、金属裸支架、首诊心率 >76 次 /min、NSTEMI 均是导致 AMI 患者 PCI 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临床需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 早发心肌梗死,临床特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预后,多支血管病变,吸烟史,影响因素
Analysis ofprognostic influence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early-onset 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LIAO Jiayou1. XU Longxia2. LING Jiayuan1. LIU Xinqiang1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annan Medical College, 1. Vasculocardiology Department,
2. Anesthesiology Department, Ganzhou 341400 Jiangxi, 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prognostic influencing factors inpatients with early-onset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95 patients with early-onset AMI admitted to this hospital from June 2016 to May 2021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emergency PCI. Thes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6 months. The incidence of poor prognosis was statistically analyzed. The clinical data of the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prognosis were compared. Logistic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the prognostic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CI. Results:Among the 95 patients with early- onset AMI, the incidence of poor prognosis after PCI was 28.42% (27/95). The proportions of multivessel disease, smoking history, combined hyperuricemia, cardiac troponin I (cTn I) level >1.5 μg/L, implantation of bare metal stents, initial heart rate > 76 beats/min, and non-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NSTEMI) in the poor prognosis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good prognosis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Logistic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found that multivessel diseases, smoking history, combined hyperuricemia, cTn I level > 1.5 μg/L, metal bare stent type, initial heart rate > 76 beats/min, and NSTEMI were all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the poor prognosis after PCI (OR>1. P<0.05). Conclusions:Multivessel diseases, smoking history, combined hyperuricemia, cTn I level > 1.5 μg/L, metal bare stent type, initial heart rate > 76 beats/min, and NSTEMI a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the poor prognosis after PCI. Targeted intervention measures should betaken in clinical practice to improve the prognosis.
【Keywords】 Early-onset myocardial infarction;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rognosis; Multivessel diseases; Smoking history; Influence factor
急性心肌梗死(AMI)多发于老年群体,但随 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逐渐年轻化 [1] 。早 发 AMI 指的是发病年龄男性≤ 45 岁、女性≤ 50 岁的 AMI,其冠脉狭窄程度较低,单支病变发生率较高,但病情进展快,猝死率较高 [2] 。冠状动 脉介入术(PCI)是治疗 AMI 的首选方法,可使 缺血心肌恢复血流灌注,但仍有部分患者预后不 良,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问题。对患者 PCI 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有助于临床尽早 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3]。 本文探讨早发 AMI 患者 PCI 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16 年 6 月至 2021 年 5 月本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 95 例早发 AMI 患者 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急性心肌梗死中西 医结合诊疗指南》中 AMI 的诊断标准 [4] ;经冠脉造 影检查确诊;符合急诊 PCI 适应证;男性年龄 ≤ 45 岁,女性年龄≤ 50 岁;临床资料完整;首次发生 AMI。排除标准:合并急性心肌炎、心包炎等其他 心血管疾病;合并恶性肿瘤;精神异常。男 55 例, 女 40 例; 年龄 27~47 岁, 平均(39.62±5.31)岁; 发病至入院时间 1~20 h,平均(10.45±2.16)h。
1.2 方法
1.2.1 PCI 及预后观察 患者均采用急诊 PCI 治疗, 根据患者需要植入金属裸支架或药物涂层支架,经 股动脉置管,术后使用肝素抗凝,并口服阿司匹林 预防血栓。PCI 后随访观察 6 个月,统计预后不良 发生情况, 预后不良包括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 不稳定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再次接受 PCI, 无上述情况的患者视为预后良好。
1.2.2 资料收集 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 包括性别、 年龄、发病至入院时间、血管病变支数(单支、多 支)、吸烟史、合并高尿酸血症 [ 血尿酸( SUA ) 水平, 男性 >420 μmol/L, 女性 >360 μmol/L[5]] 情 况、心肌肌钙蛋白Ⅰ(cTn Ⅰ) 水平(<0.2μg/L 为 正常,>1.5μg/L 为心肌损伤,0.2~1.5 μg/L 为可能 存在心肌损伤 [6] )、支架类型、AMI 类型 [ 根据心 电图检查结果分为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和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 及首诊心 率等。
1.3 观察指标 ( 1)统计早发 AMI 患者 PCI 术后 预后情况,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 良好组。(2)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临床资料。(3) 对 AMI 患者 PCI 术后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处理 数据,计量资料以( x(—) ±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影 响因素分析采用 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 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早发 AMI 患者 PCI 术后预后情况 95 例患者 经 PCI 治疗后,预后良好 68 例(71.58%), 预后不 良 27 例(28.42%), 其中不稳定心绞痛 10 例、非 致死性心肌梗死 7 例、充血性心力衰竭 7 例、死亡 3例。
2.2 不同预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 预后不良组中 多支血管病变、有吸烟史、合并高尿酸血症、cTn Ⅰ 水平 >1.5 μg/L、植入金属裸支架、首诊心率 >76 次 /min、心肌梗死类型为 NSTEMI 的患者占比高 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2.3 早发 AMI 患者 PCI 术后预后不良的多因素回 归分析 以表 1 中 P<0.05 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赋 值见表 2) ,以预后情况(“预后良好”=0.“预 后不良”=1)作为因变量进行 Logistic 多因素回归 分析,结果发现多支血管病变、有吸烟史、合并 高尿酸血症、cTn Ⅰ水平 >1.5μg/L、支架类型为 金属裸支架、首诊心率 >76 次 /min、NSTEMI 均是 导致 AMI 患者 PCI 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 OR>1. P<0.05)。见表 3.
3 讨论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工作压力越 来越大,导致 AMI 发病趋于年轻化。早发 AMI 患 者基础疾病较少,远期预后较好,但年轻患者心肌 对缺血的适应性较老年患者差,接受再灌注治疗的 时间窗较窄 [7] 。急诊 PCI 是临床治疗 AMI 的首选方 法,其利用经皮穿刺技术将球囊导管、支架等器械 置入患者冠状动脉内,可解除血管阻塞,恢复心肌 供血, 但术后易发生再灌注损伤, 导致预后不良 [8]。 对早发 AMI 患者 PCI 后发生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 进行深入分析,有利于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预 后不良发生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95 例早发 AMI 患者中,PCI 后预后不良发生率为 28.42%( 27/95) ,发生率较 高。单因素及 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多支 血管病变、有吸烟史、合并高尿酸血症、cTn Ⅰ 水平 >1.5μg/L、支架类型为金属裸支架、首诊心 率 >76 次 /min、NSTEMI 均是导致 PCI 预后不良的 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多支血管病变:多支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病情较 为复杂,多表现为完全闭塞性病变或弥散性病变, 在接受 PCI 时,需要置入多个支架或进行分期手 术,手术创伤相对更重,易出现不良预后 [9] ;且此 类患者病情程度严重,心血管系统已经遭受较大破坏, 即使接受 PCI 治疗,出现不良预后的风险也较 高 [10]。
(2)有吸烟史:烟草中含有尼古丁、 一氧 化碳、焦油等物质,会加重 AMI 患者体内氧化应 激反应,引起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和局部炎症反应, 使血小板异常激活、血液黏稠度增加,增加动脉粥样硬化、血栓的发生风险,加重患者病情,影响预 后情况 [11] 。吸烟还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PCI 后易 出现血管痉挛,造成不良结局。对于存在吸烟史的 冠心病患者,需要叮嘱其提前戒烟,预防 AMI 的 发生;对已经发生 AMI 的患者,需嘱其出院后戒 烟,以改善预后 [12]。
(3)合并高尿酸血症:尿酸 是嘌呤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在正常情况下随尿液 排出体外,当人体出现缺氧、创伤等情况时,黄 嘌呤氧化酶活性升高,SUA 水平升高,可在血管 内膜沉积,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增加血栓形成和 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导致心肌梗死范围扩大,预 后不良率随之升高 [13] 。因此,应对早发 AMI 患者 SUA 进行检测,一旦发现 SUA 水平偏高,需及时 采取相应干预措施。
(4)cTn Ⅰ水平 >1.5μg/L: cTn Ⅰ是心肌损伤标志物, 与心肌损伤程度呈正比, cTn Ⅰ水平越高说明心肌损伤越重,预后不良的发 生率越高 [14]。
(5)支架类型:药物涂层支架上携 带有抑制血管内膜增生的药物,可有效阻止血管壁 重构,而金属裸支架缺乏此功能,更易出现血管再 狭窄 [15]。
(6)首诊心率 >76 次 /min:心率过快会 增加心肌耗氧量,加重心脏缺氧性损伤,加速心 肌细胞死亡,影响患者预后。
(7)心肌梗死类型: NSTEMI 患者多为多支病变,发病后侧支循环形成 不良,采用 PCI 治疗难度大,不良预后发生率更 高 [16]。临床应加强此类患者 PCI 后的抗栓治疗, 并 予以心肌保护药物,以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多支血管病变、有吸烟史、合并高 尿酸血症、cTn Ⅰ水平 >1.5μg/L、支架类型为金属 裸支架、首诊心率 >76 次 /min、NSTEMI 均是导致 AMI 患者 PCI 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 需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谭静,张迎花,司瑾,等 . 老年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 临床特征和治疗及院内结局的变化 [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 杂志, 2021 ,23( 10 ): 1039-1041.
[2] 韩永生,范西真,来佳成,等 . 早发与非早发 ST 段抬高型心 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对比分析 [J].安徽医学, 2021.42( 9 ):1003-1007.
[3] 陈宏,李璐,冯凯歌,等 . 女性首次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 死的临床特征及 PCI 预后因素分析 [J]. 实用医学杂志,2018. 34( 1 ): 111-114.
[4] 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 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 会,等 . 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J]. 中国中西医结 合杂志, 2018 ,38( 3 ): 272-284.
[5] 任飞,魏腾飞,涂胜 . 高尿酸血症在冠状动脉非阻塞型心肌 梗死预后中的预测价值 [J]. 中华全科医学,2023 ,21( 2 ): 255-258.
[6] 杨平,胡军辉,罗珊珊,等 . 血清 cTn Ⅰ、Hcy 水平与急性 心肌梗死患者 PCI 术后短期预后的相关性 [J]. 河南医学研究, 2022.31(15):2766-2769.
[7] 李东宝,陈文明,华琦,等 . 年轻患者发生急性 ST 段抬高 型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J]. 心脏杂志,2012.24(6): 719-722.
[8] 乐健,何胜虎,胡梦,等 . 老年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 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复流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 [J]. 中华 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 ,22( 12 ): 1263-1267.
[9] 郎勇,冉迅,汪林,等 . 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 PCI 术 后死亡危险因素分析及 CTRP-1 联合 GRACE 评分在预后评估 中的价值 [J].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50( 6 ): 941- 945.
[10] 王正龙,张巍,刘志江,等 . 经皮冠脉介入患者冠脉并发症 发病特征影响因素及对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 [J]. 中国急救医 学, 2020.40( 10 ): 926-932.
[11] 戴美凤,沈彬,陆传新,等 . 直接 PCI 治疗急性 ST 段抬高型 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预后及相关因素分析 [J]. 心血管康复医 学杂志,2017.26(3):273-276.
[12] 高凤玲 .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经 IABP 联 合 PCI 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J]. 青岛医药卫生,2021. 53(1):49-51.
[13] 邓焕堂,刘静,谢雄伟 . 分析影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 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 [J]. 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1):46-47.
[14] 王凯阳,闵轩,马依彤,等 .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 者 PCI 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影响因素的 Meta 分析 [J]. 中 国动脉硬化杂志,2022.30(9):778-786.
[15] 金杰,曾光豪,潘慧 . PCI 救治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 及近期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J]. 医学临床研究, 2017. 34(8) :1561-1564.
[16] 余征 . 急诊 PCI 术后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及 其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J]. 中国医学工程, 2022. 30(2):129-1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