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馈控制管理在血液样本采集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2023-12-02 15:24:50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 目的:观察前馈控制管理在血液样本采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 月该院采取常规管理期间收 治的 168 例住院患者及同期 24 名护理人员
【摘要】 目的:观察前馈控制管理在血液样本采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 月该院采取常规管理期间收 治的 168 例住院患者及同期 24 名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另选取 2021 年 2 月至 2022 年 2 月该院采取前馈控制管理期间收治的 168 例住院 患者及同期 24 名护理人员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管理前后血液采集相关知识评分、抽血时间、血液标本送检时间、交接时间、血液标本 不合格率、护理人员工作能力评分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管理后,两组采血目的、采血准备、采血时间和注意事项等血液采集相关知识评 分均高于管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5);观察组抽血时间、血液标本送检时间、交接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5);观察组血液标本不合格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5);观察组团队精神、沟通协调、责任 感、解决问题能力、工作积极性和自我表现能力等工作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5);观察组操作技术、沟通态度、 健康教育、安全管理、管理方式、管理效果等患者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5)。 结论: 前馈控制管理应用于 血液样本采集中可提高患者血液采集相关知识评分,缩短抽血时间、血液标本送检时间和交接时间,降低血液标本不合格率,提高护理人 员工作能力和患者满意度评分,其效果优于常规管理。
【关键词】 前馈控制,管理,血液标本,采血时间,血液标本不合格率,满意度
Application effects of feedforward control management in blood sample collection
LENG Qiwei, LIU Yashi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of Children’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Zhengzhou University, Henan Children’s Hospital,
Zhengzhou Children’s Hospital, Zhengzhou 450018 Henan,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feedforward control management in blood sample collection. Methods:168 in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0 to January 2021 during the period of routine management and 24 nursing staff in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in addition, 168 inpatients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21 to February 2022 during the feedforward control management period and 24 nursing staff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 The blood collection related knowledge score, the blood collection time, the blood sample submission time, the handover time, the unqualified rate of blood sample, the nursing staff working ability score, and the patient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management. Results:After the management, the scores of blood collection related knowledge such as blood collection purpose, blood collection preparation, blood collection time and precaution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management, and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0.05). The blood sampling time, the blood sample submission time and the handover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0.05). The unqualified rate of blood sampl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0.05). The scores of team spirit, communication and coordination, responsibility, problem-solving ability, work enthusiasm and self-expression abilit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0.05). Further, 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with operation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 attitude, health education, safety management, management mode and management effec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0.05). Conclusions:The feedforward control management in the blood sample collection can improve the blood collection related knowledge scores of the patient, shorten the blood collection time, the blood sample submission time and the handover time, reduce the unqualified rate of blood sample, and improve the work ability scores of the nursing staff and the patient satisfaction. Moreover, it is superior to the conventional management.
【Keywords】 Feedforward control; Management; Blood sample; Blood collection time; Unqualified rate of blood samples; Satisfaction
静脉采血是临床常用技术操作之一,血液标本 采集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1-2]。 但由于患者血管弹性差、护理人员采血技术不熟练等各种原因,常导致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 [3-4]。因 此,采取积极合理的干预措施以降低血液标本不合 格率对于患者疾病治疗尤为重要。前馈控制管理是 一种具有针对性、预防性的控制方式,通过观察情 况、收集整理信息,能够预算可能出现的问题,并 提前采取措施,将可能发生的偏差消除在萌芽状态中。本文观察前馈控制管理在血液样本采集中的应 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 月本 院采取常规管理期间收治的 168 例住院患者及同期 24 名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另选取 2021 年 2 月至 2022 年 2 月本院采取前馈控制管理期间收治的 168 例住院患者及同期 24 名护理人员作为观察组。两 组所涉及护理人员均为女性。观察组住院患者:男 98例,女70例;年龄21~69岁,平均(50.75±2.32) 岁;住院科室:消化内科 32 例,骨科 39 例,妇产 科 28 例,普外科 27 例,心内科 22 例,呼吸内科 18 例,其他 2 例;文化水平:小学 29 例,初中 47 例,高中 69 例,专科及以上 23 例。护理人员:年 龄 23~46 岁, 平均(30.62±3.19) 岁; 学历: 大专 13 名,本科及以上 11 名。对照组住院患者:男 97 例, 女 71 例;年龄 21~69 岁, 平均(50.71±2.30) 岁;住院科室:消化内科 33 例,骨科 40 例,妇产 科 29 例,普外科 26 例,心内科 22 例,呼吸内科 16 例,其他 2 例;文化水平:小学 27 例,初中 46 例,高中 70 例,专科及以上 25 例。护理人员:年 龄 23~45 岁, 平均(30.64±3.16) 岁; 学历: 大专 14 名,本科及以上 10 名。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r>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采血前向患者 讲解采血相关知识,依照血液采集流程进行血液样 本采集,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流程,保证一人一针一 管,禁止拍打手臂、反复握拳等,避免在输液侧手 臂采集标本;采集多管血液标本时需注意正确的采 血顺序为先注入血培养瓶,之后再注入抗凝管,最 后再注入非抗凝管,在无血培养瓶的情况下,依照 蓝管、红管、绿管、紫管和灰管顺序注入,采血后 沿试管壁缓慢注入试管, 采入抗凝管中的血液标本, 应将试管上下轻轻摇晃 2 次,保证抗凝剂与血液充 分混匀,切勿摇摆剧烈;采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 反应,发现异常立即处理。
观察组采用前馈控制管理。(1)组建前馈控 制管理小组。由 1 名护士长、5 名责任护士组成, 对本院以往检验标本进行调查分析,追踪检验科不 合格标本登记,全面分析影响采血标本质量的相关 因素,主要包括健康宣教不到位、采血人员因素、 血液标本采集流程不规范、血标本送检过程不规 范、标本交接过程不规范等,依据分析结果制订针对性管理措施。(2)加强健康宣教。护理人员依 据医嘱单,提前口头或书面告知患者检查前的注意 事项,向患者交代禁食水时间,采血前一晚禁食至 少 8 h,询问其服用食物、药物等情况,嘱其采血 前饮食清淡,24 h 内忌烟酒、辛辣刺激性食物,采 血前 30 min 禁止跑步、爬楼等剧烈活动。(3)加 强护理人员培训及考核。细化血液样本采集各环节 操作流程,制作成宣传板、手册等形式,供护理 人员学习,每月组织 1 次学习讲座,邀请检验科主 任对护理人员进行血液样本采集知识培训,讲解 标本采集要点、注意事项,重点介绍血液标本溶 血、凝血的原因, 培训结束后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 (4)规范采血流程。选择采集血标本时间为早上 7:00—8:00;采血姿势以坐位或卧位姿势为主,选 择弹性较好的血管,消毒 2~3 次,止血带束缚时间 不宜过长、过紧,压迫时间≤ 30 s,穿刺针与血管 呈 30°夹角斜进针后再平行血管进针 1~2 cm, 穿 刺针的末端立刻接入抽血试管, 留取相应血液量后, 快速拔出穿刺针,棉签局部加压穿刺点 3~5 min, 避免局部揉捏;并对试管架进行改良, 红 A 表示优 先注血,黄 B 表示其次注血,绿 C 表示最后注血, 用于血常规、血药浓度项目的检查,抽取血量为 2 mL;用于生化项目的检查,抽取血量为 2 mL; 用于血沉项目的检查,抽取血量为 1.6 mL;用于免 疫系统项目的检查,抽取血量为 5 mL。(5) 规范 送检血标本。对运送工人进行培训,标本在运送时 必须使用专用抽血架,避免用力摇晃、标本倾倒、 剧烈震荡等情况发生,及时将血标本送至实验室检 查,时间≤ 2 h,血沉应于 2 h 内测定完毕,血气 分析、细菌培养标本应在 30 min 内测定,心肌损 伤标志物检验要求总时间 <1 h,送检过程中避免阳 光照射,血气分析标本应严密封闭防止接触空气, 需送至院外检验的血标本,应分离出血清或血浆, 保存温度 2~6 ℃。(6)规范交接。将血标本送至 检验科后,与接收人员进行交接,查看标本是否符 合规定要求,及时退回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检 验人员核对无误后方可离开。
1.3 观察指标 (1) 比较两组管理前后血液采集 相关知识评分。发放本院自行编制的血液采集相关 知识掌握调查表,从采血目的、采血准备、采血 时间和注意事项 4 个项目,调查患者对血液采集相 关知识掌握情况,该调查表 Cronbach's α 系数为 0.859. 重测效度为 0.867. 各项满分 100 分, 得分高表明患者对血液采集相关知识掌握越好。(2) 比较两组抽血时间、血液标本送检时间以及交接时 间。(3)比较两组血液标本不合格率。(4)比较 两组护理人员工作能力评分。由护理部负责人对护 理人员工作能力进行评价,包括团队精神、沟通协 调、责任感、解决问题能力、工作积极性和自我表 现能力 6 个方面,各项满分 100 分,得分高表明护 理人员工作能力越强。(5)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 发放本院自制患者满意度调查表,从操作技术、沟 通态度、健康教育、安全管理、管理方式、管理效 果 6 个项目,调查患者满意度,向患者解释调查的 目的,并指导其填写调查表,该调查表 Cronbach's α 系数为 0.858. 重测效度为 0.868. 各项满分 100 分,得分高表明患者越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 管理前后血 液采集相关 知识评分 比 较 管理前,两组采血目的、采血准备、采血时间 和注意事项等血液采集相关知识评分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两组采血目的、 采血准备、采血时间和注意事项等血液采集相关知 识评分均高于管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抽血时间、血液标本送检时间、交接时间 比较 观察组抽血时间、血液标本送检时间、交接 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2.3 两组血液标本不合格率比较 观察组血液标 本不合格率为 1.79%,低于对照组的 5.95%,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2.4 两组护理人员工作能力评分比较 观察组团 队精神、沟通协调、责任感、解决问题能力、工作 积极性和自我表现能力等工作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2.5 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操作技术、 沟通态度、健康教育、安全管理、管理方式、管理 效果等患者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05)。见表 5.
3 讨论
血液标本检验结果是临床医生诊疗疾病的重要 依据 [5-6]。常规管理因缺乏预见性、针对性,管理 效果较不理想 [7-8]。而前馈控制管理通过分析预测 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消 除可能引起问题发生的隐患,从而有效预防问题 发生 [9]。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抽血时间、血液标本 送检时间、交接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血液标本不合 格率低于对照组,血液采集相关知识、护理人员工 作能力和患者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 在于前馈控制管理中组建前馈控制管理小组,通过 对血液采集过程进行全面评估、分析,依据评估结 果采取相应预防应对措施,使得采集工作更具科学 性和系统性。采血前加强对患者全面健康宣教,向 其传授采血相关注意事项,能够提高患者对血液采 集相关知识的了解, 促使其积极主动配合血液采集, 有助于提高血液采集效率 [10-11]。加强护理人员的学 习和培训, 可提升护理人员标本采集的规范化意识,从而为患者提供高效的采血服务。且前馈控制管理 中进一步规范静脉标本采集流程,通过规范采血顺 序、选择合适采血体位等一系列管理措施,有效保 障血液标本采集质量,有助于减少血液标本的二次 采集,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综上所述,前馈控制管理应用于血液样本采集 中可提高患者血液采集相关知识评分,缩短抽血时 间、血液标本送检时间和交接时间,降低血液标本 不合格率,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能力和患者满意度评 分,其效果优于常规管理。
参考文献
[1] 张瑞娜,魏利军,刘春子 . 血液标本采集位置和放置时间对 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 [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 37(7): 22-23.
[2] 王辉,张俊丽,蔡卫新 . 标准作业程序在静脉血标本实验室 前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9.35(20): 1567-1570.
[3] 陈兵华,周世平,王刚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检验前血液标本 不合格率中的应用 [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1.31( 10): 1276-1278.
[4] 郑翠玲,阳振曦,杨静,等 . 肿瘤患者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分 析及对策 [J].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20.27(5): 882- 885.
[5] 盛孝敏,彭菲,邓昆 . 护理信息化监控在检验标本分析前质 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2): 285-286.
[6] 韦晓强,刘丽娟,刘曼娇,等 . 运用品管圈方法降低血标本 不合格率的研究 [J]. 海军医学杂志,2019.40(5): 433- 435.
[7] 梁晓峰,王坤,宋增武,等 . 血液标本保存时间,存放条件 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研究 [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0.17(3): 414-416.
[8] 肖成锋,朱东安,吴平,等 . 检验前标本不合格率析因分析 及持续改进 [J]. 检验医学, 2020.35(7): 734-735.
[9] 唐蕊,金珊珊,陈芬 . 前馈控制对血液标本质量的影响 [J]. 检 验医学, 2020.35(8): 823-824.
[10] 于志强, 张波 . 分析前质量控制中静脉采血标本不合格情况 及原因调查分析 [J].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20.42(2): 145-147.
[11] 傅钰斌,汪传喜,张伟东,等 . 不同检测模式下无偿献血 者血液标本检测不合格情况对照分析 [J].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9.21(2): 159-1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