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无创呼吸机配合重症护理对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的效果分析论文

无创呼吸机配合重症护理对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的效果分析论文

1

2023-11-24 14:54:12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目的 分析无创呼吸机配合重症护理对 ICU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及负面情绪评分的影 响。 方法 选取广安市人民医院 2020 年 1 月

  【摘要】目的 分析无创呼吸机配合重症护理对 ICU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及负面情绪评分的影 响。 方法 选取广安市人民医院 2020 年 1 月至 12 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 80 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40 例,有创呼吸机配合重症护理)和观察组(40 例,无创呼吸机配合重症护理) ,两组患者均观察至出院并于出院后随访 1 个月。对比两 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机械通气时长、 ICU 住院时长、住院总时长, 以及治疗前与治疗 1 周后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 )、动脉 血氧分压(PaO2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二氧化碳总量(TCO2 )、潮气量( VT )、呼吸频率( RR ); 随访 1 个月评估患者 治疗前及治疗后 1 个月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长、ICU 住 院时长、住院总时长均显著短于常规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 SaO2 、PaO2 、VT 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常规组; PaCO2 、TCO2 、RR 水平均显著降低, 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常规组;与治疗前比, 治疗后两组患者 HAMA 评分、 HAMD 评分均显著降低, 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常规组(均 P<0.05 );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常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结论 使用无 创呼吸机配合重症护理,有利于改善 ICU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气指标和肺功能,减少负面情绪,有利于提高预后。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创呼吸机,重症护理,血气指标,负性情绪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会因呼吸道感染、劳累等因素而导致急性发作,氧疗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 者的首选措施,传统的呼吸机氧疗虽有一定应用价值,但 其需要建立人工气道(经口、鼻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具 有一定的创伤性,存在较高的感染性风险。随着医疗科技 的不断发展,无创呼吸机作为有创呼吸机衍生出的新型呼 吸治疗手段,通过连接面罩与呼吸机,在保障呼吸支持治 疗的基础上,可有效规避有创呼吸机的创伤性,保障患者 使用安全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病情危重, 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通过评估患者实际情 况,可对其实施重症护理干预,以达到改善负性情绪,减 少感染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及提升治疗效果的目的 [2] 。基于 此,本研究旨在分析使用无创呼吸机配合重症护理对 ICU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广安市人民医院 2020 年 1 月至 12 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 80 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40 例)和观察组(40 例)。常规 组患者中男性 21 例,女性 19 例;年龄 42~85 岁,平均 (69.86±7.85 )岁;病程 6~17 年, 平均(12.26±3.01)年。 观察组患者中男性 22 例,女性 18例;年龄 42~85 岁,平 均(70.12±7.82 )岁;病程 6~16 年,平均(12.22±2.89 ) 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组间可比。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阻塞性 肺疾病》 [3] 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者;②存在咳嗽、气喘、胸 闷、呼吸困难、高碳酸血症及低氧血症等症状者;③入住 ICU 病房者;④出现呼吸衰竭者。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 肺部感染、肺大泡、气胸、肺结核、肺肿瘤等重大肺系统 疾病者;②合并肝、肾功能不全、免疫系统疾病等其他重 大疾病者;③无自主咳痰能力者等。所有患者或家属均签 署知情同意书,且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治疗与护理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常规组患者给予有创呼吸机治疗:将患 者头后仰,注射肌松剂并放置防咬垫,通过口腔插入呼吸 管道(若口腔插管不顺利,则进行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江苏奥凯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型号:AV-2000B3),设置参 数:呼吸频率为 10~12 次 /min,潮气量 6~8 mL/kg 体质量, 吸气压力为 8~20 cmH2O( 1 cmH2O=0.098 kPa)。治疗期间 观察患者呼吸情况,若恢复自主呼吸功能,各项生命体征 及血气指标恢复稳定后,拔除呼吸管道。观察组患者接受 无创呼吸机治疗:患者半卧位,选取适合患者的鼻面罩, 且连接呼吸机 [ 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型号:V60], 模式设置为自主呼吸定时,呼吸频率 15 次 /min,呼吸比为 1 ∶ 1.5.吸气压为 8~15 cmH2O,呼气压为 2~8 cmH2O,氧 气浓度 35%~80%。待自主呼吸频率 <30 次 /min;自主呼吸 潮气量 >5 mL/kg;氧合指数>200 mmHg;吸氧浓度 <50%; 呼气末正压 <5 cmH2O 时即可撤机。两组患者均观察至出 院,并于出院后随访 1 个月。

  1.2.2 护理方法 在治疗期间接受重症护理:①加强对患 者生命体征的监护,包括体温、呼吸、血压等,了解患者 的病因、病理生理特点、判断肺部感染时间窗的标准、机 械通气指征及参数设置、呼吸道管理措施、吸痰排痰方法 等;②观察患者的咳嗽咳痰情况,对于对痰液浓稠、排痰 无力者,定期给予吸痰、雾化吸入操作,及时清除呼吸道 内分泌物,保持通气顺畅;③在对患者开展护理操作时, 严格遵守无菌原则;④加强心理护理,及时关心、安抚患 者,和患者的家属做好沟通,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1.3观察指标 ①临床指标:对比两组患者呼吸机相 关性肺炎发生率及机械通气时长、ICU 住院时长、住院 总时长。②血气指标:于治疗前及治疗 1 周后使用血气 分析仪 [ 雷度米特医疗设备(上海)有限公司,型号: ABL90 FLEX] 检测两组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 )、动 脉血氧分压(PaO2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二 氧化碳总量(TCO2 )水平。③使用肺功能仪(深圳麦科 田生物医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型号:VC-10)检测两组 患者治疗前后的潮气量(VT)及呼吸频率(RR)。④于 治疗前及治疗后 1个月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 ) 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 负面情绪,HAMA 量表包括 14 项内容, 每项 0~4 分,分 值越高,焦虑情绪越重;HAMD 量表包括 7 项内容,每项0~4 分,分值越高,抑郁情绪越重 [4]。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采用 χ2 检验;计量资料经 S-W 法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 (x ±s) 表示,采用t 检验。 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长、ICU 住院时长、住院总时长均显著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1.png

  2.2两组患者血气指标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 组患者 SaO2、PaO2 水平均显著升高,PaCO2、TCO2 水平均 显著降低,且观察组 SaO2、PaO2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aCO2、TCO2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 P<0.05),见表 2.

2.png

  2.3两组患者 VT、RR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 患者 RR水平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常规组;VT 水 平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 意义(均P<0.05),见表 3.

3.png

  2.4两组患者负面情绪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 1 个月两组患者 HAMA、HAMD 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 组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 见表 4.

4.png

  3 讨论

  通气治疗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的重要 手段,临床应用的机械通气包括有创通气和无创通气,有 创通气为患者提供呼气、通气压力,增强肺泡内压,恢复 通气功能,但因其属于开创操作可能会使患者产生应激反 应,且所产生的疼痛感与不适感一定程度上会加重患者的 心理负担,进而影响治疗效果 [5] 。无创通气是通过面罩与 呼吸机相连,无需开创置管,在气道口、肺泡两者间构造 压力差,产生肺泡通气的动力,提供呼吸支持进而改善呼 吸功能的通气疗法 [6]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 长、 ICU 住院时长、住院总时长均显著短于常规组,提示 无创呼吸机对ICU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机体 损伤小,有利于患者预后。

  SaO2 为血液中血氧的浓度;TCO2 是指血浆中所有以 各种形式存在的 CO2 的总含量;PaO2 、PaCO2 也是临床常 见的血气指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时,肺通气障 碍, 导致 SaO2、PaO2 降低, PaCO2、TCO2 升高 [7]。无创呼 吸机是一种人工机械通气装置,其在患者吸气时提供一个 较高的压力支持,呼气时提供一个较低的压力支持,可通 过追踪患者的吸气、呼气,来配合患者的自主呼吸频率, 从而提供合适的压力水平,恢复患者呼吸功能,缓解机体 缺氧状态。本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 SaO2、PaO2 水平均显著 高于常规组;PaCO2 、TCO2 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组。提示 使用无创呼吸机有利于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 患者血气指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时会阻塞患者 气道,导致患者呼吸困难,患者为了代偿就会出现呼吸速 度加快, RR 增加, VT 减少的情况。操作者可通过无创呼 吸机设置相应的 RR,调整吸气、呼气压力及理想的潮气 量,来降低患者气道压,减轻其呼吸阻力,减少呼吸肌与 膈肌做功,进而达到迅速改善气体交换、增加潮气量、降低 RR 的目的 [8]。本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 RR 水平显著低于 常规组;VT 显著高于常规组, 提示使用无创呼吸机有利于 增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肺通气及肺换气, 改善肺功能。

  无创呼吸机应用口鼻面罩进行通气,具有灵活性,不 影响患者说话和进食,痛苦小,有利于保留患者正常生理 功能,因此,可进一步减轻患者对治疗的焦虑、抑郁等不 良情绪 [9] ;同时辅以重症护理, 通过规范的操作以及针对 性的护理计划,强调了以患者为核心的质量管理模式,使患 者获得了全方位的护理及人文关怀,缓解了患者紧张、焦虑 的情绪 [10]。本研究中, 治疗后 1 个月观察组患者 HAMA、 HAMD 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 提示使用无创呼吸机有利 于改善患者悲观情绪,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综上,应用无创呼吸机配合重症护理治疗慢性阻塞性 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可有效保障治疗效果,调节血气 指标,改善肺功能,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促进患者病情 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翟武杰 .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不同通气模式治疗 COPD 急性加重 期呼吸衰竭的疗效对比 [J]. 医药论坛杂志 , 2020. 41(1): 99-101.

  [2] 韩海霞 . 危重症专职护理对慢阻肺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肺功 能的影响 [J]. 现代医用影像学 , 2018. 27(8): 2772-2773.

  [3] 陈亚红 , 杨汀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M].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30.

  [4] 侍成栋 , 潘永良 . 汉密尔顿抑郁及焦虑量表与正性负性情绪量表 的相关性研究 [J]. 全科护理 , 2019. 17(2): 140-142.

  [5] 李旺龙 , 黄跃清 , 李鹤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 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J]. 中国实用医药 , 2018.13(16): 54-55.

  [6] 崔悦 .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 床研究进展 [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 2020. 26(4): 15. 44.

  [7] 方金林 . 呼吸机序贯治疗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 竭患者的有效性及对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 [J]. 医疗装备 , 2021.34(24): 68-69.

  [8] 粟玲 , 沈瑶 , 杨叶梦 , 等 . 无创机械通气串联雾化吸入治疗老 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观 察 [J]. 老年医学与保健 , 2020. 26(2): 245-249.

  [9] 刘艳 , 向燕军 , 陈小静 . 危重症专职护理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 病呼吸衰竭患者序贯机械通气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J]. 中外医疗 ,2021. 40(11): 126-128.

  [10] 范兰兰 , 梁梅芳 . 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 病伴呼吸衰竭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 [J]. 中国药物与临床 , 2021.21(12): 2207-2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