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FAR、FPR水平检测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后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论文

FAR、FPR水平检测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后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论文

8

2023-11-09 14:24:53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目的:探究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FAR)、纤维蛋白原与前白蛋白比值(FPR)水平检测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急 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摘要】 目的:探究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FAR)、纤维蛋白原与前白蛋白比值(FPR)水平检测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急 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后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 2019 年 7 月至 2021 年 7 月该院收治的 105 例拟行急诊 PCI 的 AMI 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术前检查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计算 FIB/ALB(FAR)、FIB/PA(FPR),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将其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比较两组术前 FAR、FPR 水平, 分析 FAR、FPR 水平与 AMI 急诊 PCI 后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相关性, 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 曲线, 计算曲线下面积(AUC), 分析 FAR、FPR 对 AMI 急诊 PCI 后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 随访期间有 3 例患者中途退出,其余 102 例患者中 21 例 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 占 20.59%(21/102),81 例未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 占 79.41%(81/102); 发生组术前 FAR、FPR 水平均高于未 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5);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AR、FPR 水平与 AMI 急诊 PCI 后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均呈 正相关(r>0. r<0.05);ROC 曲线结果显示,术前 FAR、FPR 水平单项及联合检测预测 AMI 急诊 PCI 后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 AUC 分别为 0.820、0.866、0.903.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联合检测预测价值最高。结论: FAR、FPR 水平检测与 AMI 急诊 PCI 后患者发生心 血管不良事件均呈正相关,且联合检测预测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价值高于二者单项检测。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心血管不良事件,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纤维蛋白原与前白蛋白比值,检测,相关性

  Correlations and predictive value of

  CHAI Zhenwei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Yucheng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Shangqiu 476300 Henan,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correlations and predictive value of fibrinogen to albumin ratio (FAR) and fibrinogen to prealbumin ratio (FPR) level detec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after emergenc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Methods:A p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on 105 patients with AMI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or emergency PCI from July 2019 to July 2021. The levels of plasma fibrinogen (FIB), serum albumin (ALB) and prealbumin (PA) were examined before the surgery. The FIB/ALB (FAR) and FIB/ PA (FPR) values were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 cardiovascular adverse events occurred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ccurrence group and non-occurrence group. The preoperative FAR and FPR level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correlations among the FAR and FPR levels and the cardiovascular adverse events in the patients with AMI after emergency PCI were analyzed.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curve was drawn and the area under the curve (AUC) was calculated. Then,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FAR and FPR for the cardiovascular adverse events in the patients with AMI after emergency PCI was analyzed. Results: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3 patients dropped out; 21 cases of cardiovascular adverse events occurred in the remaining 102 patients, accounting for 20.59% (21/102), and 81 cases did not occur cardiovascular adverse events, accounting for 79.41% (81/102). The preoperative FAR and FPR levels in the occurrence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non-occurrence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0.05).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FAR and FPR level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ardiovascular adverse events in the patients with AMI after emergency PCI (r>0; r<0.05. ROC curv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UCs of single and combined detection of preoperative FAR and FPR levels in the prediction of the cardiovascular adverse events in the patients with AMI after emergency PCI were 0.820. 0.866 and 0.903. respectively, which had certain predictive value, and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the combined detection was the highest. Conclusions:The of FAR and FPR level detection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occurrence of the cardiovascular adverse events in the patients with AMI after emergency PCI, and the value of combined detection in the prediction of the cardiovascular adverse event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single detection.

  【Keyword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Cardiovascular adverse events; Fibrinogen to albumin ratio; Fibrinogen to prealbumin ratio; Detection; Correlation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 是由于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继发血栓堵塞冠状 动脉,引起心肌持续性缺血缺氧所致 [1]。经皮冠 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是 AMI 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术后患者易并发 心血管不良事件,导致预后不良 [2]。已知纤维蛋 白原(fibrinogen,FIB)、 血 清 白蛋 白(albumin, 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 水平与心血 管疾病患者不良预后关系密切, 且FIB/ALB(FAR)、 FIB/PA(FPR)水平联合检测评估患者病情的敏感 性高于单项评估 [3-4]。本文探究 FAR、FPR 水平检 测与 AMI 急诊 PCI 后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 相关性及预测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9 年 7 月至 2021 年 7 月 本院收治的 175 例拟行 PCI 的 AMI 患者进行前瞻 性研究。纳入标准:符合《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 合诊疗指南》中 AMI 的诊断标准 [5],且经体格检查、 影像学检查确诊;首次发病;AMI 发病至 PCI 时 间≤ 6 h。排除标准:入院前 6 个月内接受过冠状 动脉搭桥或支架植入;合并扩张型心肌炎、肥厚型 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其他心脏疾病;伴凝血功能 障碍,有严重出血倾向;罹患恶性肿瘤;合并全身 传染性疾病;伴有严重精神障碍或精神疾病;入院 前服用抗血栓药物、糖皮质激素、细胞毒性药物。

  1.2 方法 (1)PCI 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判定:PCI 后门诊复查或电话随访 12 个月,统计患者再发非 致死性或致死性心肌梗死、新发心力衰竭、心源性 死亡的发生率。并将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患者纳 入发生组,将未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患者纳入未 发生组。(2)FAR 及 FPR 水平检测: 于术前采集 患者空腹外周肘静脉血 5 mL ,以 4000 r/min 转速 离心 10 min, 离心半径 15 cm, 分离血清、血浆, 以半自动凝血分析仪(济南爱来宝仪器设备有限公 司, 型号:HF6000-4) 检测血浆 FIB 水平, 以免 疫比浊法检测血清 ALB、PA 水平,并计算 FAR、 FPR。试剂盒均购自北京百奥莱博科技有限公司, 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3 观察指标 (1)AMI 急诊 PCI 后患者心血 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2)比较两组术前 FAR、 FPR 水平。(3) 分析 FAR、FPR 水平与 AMI 急诊 PCI 后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相关性。(4) 分析 FAR、FPR 水平检测对 AMI 急诊 PCI 后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5.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 x(—)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相关性 分析采用 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 特 征(ROC) 曲线, 计算 曲线下 面 积(AUC), AUC<0.5 表示无价值,0.5 ≤ AUC<0.7 价值较低, 0.7 ≤ AUC<0.9 价值中等,AUC ≥ 0.9 价值高,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MI 急诊 PCI 后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 况 随访期间有 3 例患者中途退出,其余 102 例患 者中21例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 占20.59%(21/102), 81 例未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 占 79.41%(81/102)。 2.2 两组术前 FAR、FPR 水平比较 发生组术前 FAR、FPR 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见表 1.

1.png

  2.3 FAR、FPR 水平与 AMI 急诊 PCI 后患者发生 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相关性分析 Pearson 相关性分 析结果显示,FAR、FPR 水平与 AMI 急诊 PCI 后 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均呈正相关(r=0.368、 0.421. P=0.000、0.000)。

  2.4 FAR、FPR 水平检测对 AMI 急诊 PCI 后患者 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分析 以 AMI 急 诊 PCI 后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作为状态变 量(未发生 =0. 发生 =1), 患者术前 FAR、FPR 水平作为检验变量,绘制 ROC 曲线,见图 1.ROC 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术前 FAR、FPR 水平单项及 联合检测预测 AMI 急诊 PCI 后患者发生心血管不 良事件的 AUC 分别为 0.820、0.866、0.903. 均有 一定的预测价值,且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最高。见 表2.

2.png

  3 讨论

  AMI 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等特点, 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目前,该疾病的首选方 案为介入治疗,PCI 可及时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 状动脉,抢救存活的心肌细胞,较常规药物疗效显著,能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 [6]。但仍有部分患者 PCI 后会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血管不 良事件。

  本研究结果显示,102 例患者中 21 例发生心 血管不良事件, 占 20.59%(21/102)。 提示 AMI 急诊 PCI 后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较高。 早期评估 AMI 患者 PCI 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 险,并给予预防治疗和针对性护理,对改善患者预 后意义重大。现代医学研究指出,FIB、ALB、PA 与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相关的系统性炎症反应有关, 其水平异常会增高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即 FAR、FPR 与 AMI 发病及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7-8]。 本研究结果显示, 发生组术前 FAR、FPR 水平均高 于未发生组;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AR、 FPR 水平与 AMI 急诊 PCI 后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 事件均呈正相关。分析原因为局部血管存在炎症反 应是导致 AMI 患者 PCI 后并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 重要因素,可促进血小板大量聚集,形成血栓,从 而引起冠状动脉远端栓塞;同时过度的炎症反应会 加重氧化应激,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引起术后 血管平滑肌痉挛 [9]。FIB 是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 在组织和血管损伤期间会通过凝血酶转化为纤维蛋 白,再转化为基于纤维蛋白的血凝块,其水平异常 升高会增加血液黏滞性和外周阻力, 导致血栓形成, 增加 PCI 难度,难以完全疏通血管,同时 PCI 治疗 期间也易产生较多的脱落血栓,堵塞远端动脉,增加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10-11]。ALB 是肝 脏合成的蛋白质,具有抗氧化、抗炎作用,参与机 体细胞外抗氧化防御,可抑制肿瘤坏死因子 -α 诱 导的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1 的表达,从而减少内皮 细胞凋亡,其水平异常降低会加重血管内皮功能损 害,加快粥样硬化形成,增高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 发生率 [12]。PA 由肝脏合成,是一种半衰期短的负 性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参与 AMI 患者坏死心肌细 胞的清除,其合成减少、消耗过多提示 AMI 患者 冠状动脉病变严重,斑块稳定性差,此时行 PCI 球 囊扩张或支架释放易使血栓脱落增多,导致冠状动 脉微栓塞及远端动脉栓塞,造成 PCI 后冠状动脉供 血难以彻底恢复, 最终引起心血管不良事件 [13]。因 此,FAR、FPR 能有效反映 AMI 患者机体炎症反 应和血栓负荷状态,其水平越高提示 AMI 患者 PCI 后更易并发心血管不良事件。本研究 ROC 曲线分 析结果显示, 术前 FAR、FPR 水平单项及联合检测 预测 AMI 急诊 PCI 后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 AUC 分别为 0.820、0.866、0.903. 均有一定的预测 价值,且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最高。对此,建议在 AMI 患者行 PCI 前应检测 FIB、ALB、PA 水平, 计 算 FAR、FPR 以预测患者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 风险,及早予以预防治疗措施。

  综上所述,FAR、FPR 水平检测与 AMI 急诊 PCI 后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均呈正相关,且联 合检测预测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价值高于二者单项检测。


 参考文献

  [1] 陶馨馨,程瑾 . 超声测量参数水平对老年急性非 ST 段抬高心 肌梗死患者PCI治疗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2.42(16): 3888-3891.

  [2] 马秋恩,刘虹,王晓会 .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行 PCI 急性心 肌梗死病人血 EPCs 动员和 VEGF、TLR4 表达水平的影响 [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43(6): 745-748.

  [3] 熊国均,黄楷森,欧荣华,等 . 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对 多支血管病变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PCI 术后远期预后的预测 价值 [J]. 疑难病杂志, 2019.18( 12): 1212-1217.

  [4] 杨小平,王昆 . CT 血管造影联合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前白 蛋白水平对心肌梗死与心肌缺血的鉴别诊断价值 [J]. 实用心 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9.27(2): 77-81.

  [5] 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 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 会,等 . 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J]. 中国中西医结 合杂志, 2018.38(3): 272-284.

  [6] Turk J,Fourny M,Yayehd K,et al. Age-related differences in reperfusion therapy and outcomes for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J]. J Am Geriatr Soc,2021. 66(7): 1325-1331.

  [7] 侯清濒,靳春荣,白雪琦,等 . 纤维蛋白原与血清前白蛋白

  比值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院内并发症的预测价值 [J]. 中西医 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18( 19): 3258-3262.

  [8] 赵一品,季莹莹,王丰云,等 . 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预 测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价 值 [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9.47(2): 123-128.

  [9] 桑小闯,郭长青 . 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浓度预测急性心肌梗 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无复流发生的价值 [J]. 岭南 心血管病杂志, 2020.26(4): 395-399.

  [10] 苏文,李虹伟,李卫萍,等 . 纤维蛋白原水平对急性心肌梗 死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 [J]. 中国循环杂志,2021.36(9):858-862.

  [11] 蔡文灿,刘彦明,钱春艳,等 . 纤维蛋白原 / 白蛋白比值对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发生支架 内再狭窄的诊断价值 [J].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9. 17(11): 989-993.

  [12] 许亚平,吴静,唐晓磊 . 白细胞 / 平均血小板体积比值 (WMR)、纤维蛋白原 / 白蛋白比值(FAR)在预测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预后临床价值 [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 学版), 2022.19( 1): 7-11.

  [13] 吴述兵,卢程武 . 急性心肌梗死后血清前白蛋白及脂蛋白相 关磷脂酶 A2 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J]. 海南医学,2020.31 (8): 956-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