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综合护理在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综合护理在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5

2023-11-08 15:35:17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在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0 年于济宁市中心血站初次机采血小板的 86 名献血者进行前瞻性研究

  【摘要】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在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0 年于济宁市中心血站初次机采血小板的 86 名献血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3 名。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 心理状态 [ 焦虑自评量表(SAS) 、抑郁自评量表(SDS) ] 评分、献血反应度、护理舒适度和疼痛程度 [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 评分。 结果: 机采后,两组 SAS、SDS 评分均低于机采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献血反应度和 VAS 评分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护理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综合护理应用于初 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可减轻其焦虑、抑郁情绪和献血反应度,提高护理舒适度,其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关键词】 综合护理,机采血小板,焦虑,抑郁,献血反应,舒适度

  Application effects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 first machine-collected platelet donors

  GUO Hui

  (Physical Examination Blood Collection Department of Jining City Blood Center, Jining 272000 Shandong, China)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observ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 first machine-collected platelet donors. Methods: 86 first machine-collected platelet donors in Jining Blood Center in 2020 were selected for the prospective study.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43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The scores of psychological state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the blood donation reaction, the nursing comfort degree, and the pain degree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he machine collection, the SAS and SDS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machine collection, thos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blood donation reaction degree and the VAS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Further, the nursing comfor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s: Comprehensive nursing for the first machine-collected platelet donors can reduce the patients’ anxiety, depression and blood donation reaction and improve the nursing comfort. Moreover, it is superior to the routine nursing.

  【Keywords】 Comprehensive nursing; Machine-collected platelet; Anxiety; Depression; Blood donation reaction; Comfort degree

  机采血小板为无偿献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机采血小板较全血献血所需时间长、循环血容量大, 会对首次献血者心理状态产生影响,增加不良献血 反应发生风险 [1-2] 。积极采取护理措施可改善献血 者生理及心理状态,优化献血者心理状态、减轻献 血反应。综合护理模式是以护理职责与评价、标准 化的护理计划、入院教育计划、出院计划、护理质 量控制等为框架,环环相扣,保证护理的整体协调 性,提升综合护理质量的护理方法 [3] 。本文观察综 合护理在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0 年于济宁市中心血站初 次机采血小板的 86 名献血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 符合《基础输血学》中献血小板相关要求 [4]; 自愿献血。排除标准:合并沟通障碍;献血前 3 d 有抗凝药物或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应用史。献血者 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 经本站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 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3 名。对照组:男 25 名, 女 18 名; 年龄 20~53 岁, 平均(35.78±5.07) 岁; 体质量指数(BMI)19.2~25.7 kg/m2. 平均(24.03± 1.26)kg/m2.观察组: 男 26 名, 女 17 名; 年龄 19~55 岁, 平均(36.02±5.01) 岁;BMI 19.0~25.9 kg/m2 ,平 均(24.06±1.21)kg/m2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评估献血者身 体状况,进行各项常规检查,并给予健康宣教;详 细讲解机采血小板的方法、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 不良反应等相关知识,并给予心理疏导。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模式。基于循证学分析、 采血经验总结,构建机采血小板系统性护理流程包 括:优化环境→认知重构→心理重构→规范化机采 血小板计划→实时监测→完善采集后护理等环节, 明确护士职责与责任, 分工协作。护理措施: (1) 优化环境。对血站进行环境改造,减少红色元素, 将环境背景、桌椅等更换成暖色,如粉色、黄色 等,保持站内温度、湿度适宜,同时播放舒缓音乐 使入站者感受到温馨、舒适及放松。(2)认知重 构。将机采血小板流程、操作原理、应用仪器、注 意事项、常见认识误区等内容制作成动画,安排献 血者观看,观看同时为献血者提供甜点、饮品等小 零食缓解其紧张情绪,帮助其完成认知重构,保证 献血者全面、正确的学习相关知识。(3)心理重构。 在采血小板前,首先指导其做冥想训练,保持内心 平静,重点通过表扬其献血行为使其认识到自身行 为的崇高性,以积极心态面对采血。(4)规范化 机采血小板操作。在机采血小板前让献血者口服 1.0 g 葡萄糖酸钙片以预防枸橼酸钠中毒,采血期 间观察枸橼酸钠抗凝剂滴速及用量;协助献血者以 舒适体位平躺, 若其衣服袖口过紧, 让其脱掉上衣, 并积极保暖;选择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等粗直饱 满的血管作为采血血管, 确定穿刺部位穿刺要轻柔、 精准,一针见血;规范化机采血小板环节,结合每 位献血者状况调整相关参数,提升采集效率,减轻 献血者焦虑情绪;采血期间需全程陪伴献血者,主 动同其聊天,若献血者聊天意愿不强可询问其喜欢 看的电视节目、音乐等,为其播放,减弱献血者不 适感及焦虑情绪。机采期间,注意观察献血者的情 绪及反应,如发现献血者有明显不适应终止献血。 (5)机采后护理:机采后以采血点为中心按压针 眼 5 min,适当包扎,叮嘱献血者于献血中心休息 30 min,详细讲解献血后的注意事项,休息结束后 叮嘱献血者缓慢起身;监测并评估献血者不良反应 发生情况及风险,予以针对性干预;叮嘱献血者当天避免淋雨、避免剧烈运动、预防感染。献血当晚 主动打电话询问献血者感受及健康状况,予以健 康指导,延续性追踪。(6)护理质量评估与优化: 每个星期对护理工作进行汇总,整理一周的护理工 作,并将其纳入护士考核当中,在此基础上制定护 理优化方案,不断完善和优化护理工作。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机采前后心理状 态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 、抑郁自评量 表(SDS)评价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心理状态。两 个量表均含有 20 条目,每个条目 1~4 分, 总分 20~80 分,评分越高心理状态越差。(2)比较两 组献血反应度。献血后, 献血者有焦虑、紧张、眩晕、 打哈欠等表现,面色苍白、心跳加快、少量出汗为 中度;献血后,献血者除轻度反应相关症状外,还 有恶心呕吐、心悸、血压下降、皮肤湿冷等表现为 重度;献血后,献血者除中度反应相关症状外,有 晕厥、抽搐、意识不清、心律不齐、惊厥等表现为 重度。(3)比较两组护理舒适度和疼痛程度评分。 献血后, 采用简化舒适状况量表(GCQ) 调查献血 者的护理舒适度,包括 30 个条目,每个条目 1~4 分总分共 30~120 分,<60 分为低舒适度,60~90 分 为中舒适度,评分 >90 分为高舒适度;采用视觉 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献血者的疼痛程度,总分 0~10 分,分数越高疼痛越剧烈。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6.0 软件进行统计学 分析,计量资料以( x(—)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 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机采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机采前, 两组 SAS、SD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机采后, 两组 SAS、SDS 评分均低于 机采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见表 1.

1.png

  2.2 两组献血反应度比较 观察组献血反应度低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png

  2.3 两组护理舒适度和疼痛程度评分比较 观察 组护理舒适度优于对照组, 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3.png

  3 讨论

  血小板是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浆脱落的小 块胞质,对机体的止血功能极为重要 [5] 。机采血小 板时间长,过程复杂,而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对 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较低,导致机采血小板过程中 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影响采血进程及采血 质量,进而增加献血反应发生风险 [6-7] 。常规护理模 式只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进行简单健康宣教,作用 效果有限,导致许多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担心机 采血小板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情绪状态差,并因 此影响献血者的生理状态、依从性,进而增加献血 反应发生风险 [8-9]。

  综合护理是以护理程序为核心、以献血者为主 体的人性化护理模式,通过为献血者提供程序化、 系统化、连续性的优质护理服务,进而提高献血者 感受的护理模式 [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 SAS 评分、SDS 评分、献血反应度和 VAS 评分均低于 对照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综合护理 将护理构建于规范化的护理程序上,注重环环相扣, 通过优化各个护理环节,提高献血者整体护理体验。 首先,构建系统性护理标准化流程,并在护理过程中 明确护理人员分工。其次,在此基础上打造人文服务 环境、认知重构、心理重构、规范化机采血小板操作、 优化采血后护理、定期进行护理质量评估与优化等方 式优化护理工作 [11-13] 。最后,以献血者为中心,注重 通过多途径护理满足献血者的各方面护理需求,使其 获得良好心理体验,改善心理状态,减轻疼痛,消 除不良心态对生理机能造成的不良影响,从而降低 献血反应发生率 [14-16]。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应用于初次机采血小板献 血者,可减轻其焦虑、抑郁情绪和献血反应度,提高护理舒适度,其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 吴洁玲 . 机采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和处理 [J]. 中国实用医药,2020.15(11):153-154.

  [2] 许虹, 张剑英, 张柳明, 等 . 无偿献血者参与机采血小板捐献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 19 (9):1534-1537.

  [3] 梁海燕,霍宝锋,李慧文,等 . 采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J]. 中国实用医药,2020.15(19):179-180.

  [4] 杨成昆,李家增 . 基础输血学 [M]. 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453-454.

  [5] 卢爽 . 系统性护理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心理状态及献血反应的影响分析 [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4):160-161.

  [6] 欠晓春 . 积极护理干预模式对降低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影响研究 [J]. 贵州医药,2021.45(3):503-504.

  [7] 张莉莉,李明穗 . 惠州市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流失因素分析与对策 [J]. 海南医学,2020.31(8):1035-1037.

  [8] 王峰 . 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对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 [J].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3):153-155.

  [9] 杜丽莉,魏延民 . 早期护理干预模式对降低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影响 [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0. 20(3) :495-496.

  [10] 陈滢芬 . 综合护理干预在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的应用效果 [J]. 当代临床医刊,2021.34(3):8-10.

  [11] 李娟,张小华,姚文雅 . “一对一”谈心模式在首次机采血小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0. 17(5) :700-702.

  [12] 杨晶 . 应对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观察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7):290.

  [13] 席珍 . 某血液中心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调查与护理对策 [J]. 中国医药指南,2021.19(8):13-15.

  [14] 严书梅,袁秀珍 . 延续性护理在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中的应用效果 [J]. 名医,2018(11):132-133.

  [15] 罗映霞,孙爱农,陈前英,等 . 综合护理对首次献血者采血成功率的影响 [J]. 全科护理,2020.18(24):3212-3213.

  [16] 常莉 . 综合护理模式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心理情绪和献血不良反应的影响 [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19):1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