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CD - CPR 在窒息性心脏停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2023-10-24 15:35:34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目的:观察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AACD-CPR)在窒息性心脏停搏(AC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3 月至 2022 年 5 月
【摘要】 目的:观察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AACD-CPR)在窒息性心脏停搏(AC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3 月至 2022 年 5 月该院收治的 122 例 ACA 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心肺复苏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61 例。对照组给予标 准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术(STD-CPR) ,观察组给予 AACD-CPR,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和 24 h 存活率,持续心肺复苏 30 min 后血流动力学 指标和呼吸功能指标 [ 心率、平均动脉压(MAP) 、动脉血氧分压(PaO2 ) 、潮气量、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 ] 水平,以及自主呼 吸循环恢复(ROSC)后 12、48 h 神经功能指标 [ 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 水平。结果: 观察组抢 救成功率为 73.77%, 高于对照组的 55.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 24 h 存活率为 68.85%, 高于对照组的 50.82%, 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5); 持续心肺复苏 30 min 后, 观察组心率、MAP、PaO2 及潮气量水平高于对照组, PaCO2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 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SC 后 12、48 h, 观察组 S100β、NSE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AACD-CPR 应用于 ACA 患者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和 24 h 存活率,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呼吸功能指标水平,降低神经功能指标水平,效果优于 STD-CPR。
【关键词】 标准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术,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窒息性心脏停搏,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
Application effects of AACD-CPR in patients with asphyxial cardiac arrest
ZHANG Yue, HOU Xuekai, TANG Su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yang Medical College, Nanyang 473000 Henan, China)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observ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abdominal lifting and compression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ACD-CPR) in patients with asphyxial cardiac arrest (ACA).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22 patients with ACA admitted to this hospital from March 2020 to May 2022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method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61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standard chest compression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STD-CPR),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AACD-CPR. The rescue success rate and the 24 h survival rate, the hemodynamic indexes and respiratory function indexes levels [heart rate, 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 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PaO2), tidal volume, 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PaCO2)] 30 min after continuous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index levels [central nervous system specific protein (S100β), neuron specific enolase (NSE)] 12 and 48 h after ROSC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rescue success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73.77%, which was higher than 55.74%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24 h survival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68.85%, which was higher than 50.82%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30 min of continuous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the levels of HR, MAP, PaO2 and tidal volu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level of PaCO2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Further, 12 and 48 h after ROSC, the levels of S100β and N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s: AACD-CPR for the ACA patients can improve the rescue success rate and the 24 h survival rate, improve the levels of hemodynamic indexes and respiratory function indexes, and reduce the levels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indexes. Moreover, it is superior to STD-CPR.
【Keywords】 Standard chest compression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bdominal lifting and compression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sphyxial cardiac arrest; Hemodynamics; Neurological function
窒息性心脏停搏(ACA)是由窒息引发的心脏停搏 [1] 。临床多采用心肺复苏术挽救 ACA 患者的生命,其中应用较广泛的是标准胸外按压心肺复苏 术(STD-CPR) ,但无法较好地控制按压力度,易 造成肋骨或胸骨骨折、骨软骨交界分离导致肺、胸 膜及心脏损伤,且口对口人工呼吸可增加疾病传播 风险,影响心肺复苏质量。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 (AACD-CPR) 可同时兼顾呼吸及循环指标, 提高抢救成功率 [2]。本文观察 AACD-CPR 在 ACA 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 般 资 料 回 顾 性 分 析 2020 年 3 月 至 2022年 5 月收治的 122 例 ACA 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心肺复苏的适应证 [3] ;心脏停搏时间 <0.5 h。排除标准:存在明显胸、腹外伤;合并严重神经系统疾病;存在胸外按压禁忌证;家属放弃抢救。患者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不同心肺复苏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61 例。对照组男 27 例, 女 34 例; 年龄 42~56 岁, 平均(49.15±4.11) 岁; 心脏停搏时间 3~5 min, 平均(4.17±0.12)min。观察组男 25例, 女 36 例; 年龄 45~57 岁, 平均(51 .24±3.22)岁;心脏停搏时间 3~5 min, 平均(4.13±0.11)min。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 STD-CPR。依据 2015 版《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更新指南》行 STD-CPR[4] ,由经验丰富的专业医师对患者实施徒手胸外按压,于患者的胸骨中下 1/3 处,用左手掌跟紧贴其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伸直,用上身力量连续用力按压 30 次, 按压频率为 100~120 次 /min,按压深度为胸骨下陷 5~6 cm;另 1 位专业医师利用复苏球囊以 480 mL 左右的潮气量、约 9 次 /min的频率对患者行人工通气,并对 STD-CPR 行效果评估。
观察组实施 AACD-CPR。操作者经过专业化腹部提压装置相关培训,选取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北京德海尔医疗技术有限公司,京械注准20152081263.CPR-LW1000), 操 作 者 跪 于 患 者的一侧, 使患者脐部与剑突中点和操作者中线一致,在患者腹部中上区域平放提压板,打开开关利用负压吸紧腹部,握住提压手柄持续交替进行按压提拉,100 次 /min, 上下提压距离约 4 cm, 下压力度40~50 kg, 提拉力度 10~30 kg, 且提压时面板与患者应处于垂直平行状态,持续抢救 0.5 h 以上,待完成操作移除仪器。两组对于通过规范且持续抢救 0.5 h 以上,确定无自主呼吸及心搏的患者,于患者家属充分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停止救治。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和 24 h存 活 率。 依 据《2015 年 AHA 心 肺 复 苏 指 南》,心肺复苏抢救成功标准 [4] 为自主呼吸循环恢复(ROSC) 超过 30 min。(2) 比较两组持续心肺复苏 30 min 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呼吸功能指标水平。 采 用 自 动 心 肺 复 苏 系 统(ZOLL Circulation,Inc., 国械注进 20142085483) 测定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分压(PaO2 )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及潮气量水平。(3)比较两组 ROSC 后 12、48 h 神经功能指标水平。于 ROSC后 12、48 h, 抽取肘静脉血 2 mL,2600 r/min 离心7 min,离心半径为 13.5 cm,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 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6.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 x()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抢救成功率和 24 h 存活率比较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 73.77%(45/61),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55.74%(34/6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 察 组 24 h 存 活 率 为 68.85%(42/61), 明 显高于对照组的 50.82%(31/61)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2.2 两组持续心肺复苏 30 min 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呼吸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持续心肺复苏 30 min后, 观察组 HR、MAP、PaO2 及潮气量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aCO2 水平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 ROSC 后 12、48 h 神经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ROSC 后 12、48 h, 观察组 S100β、NSE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3 讨论
ACA 多因呼吸骤停、缺氧等引起 [5] 。现临床上多采用 STD-CPR 对 ACA 患者进行急救,可改善其神经功能相关因子水平,但 STD-CPR 为人工徒手胸外按压,按压过深易导致胸肋骨骨折;对于存在外伤性血气胸、肋骨骨折等情况的患者存在局限性。且人工徒手按压后期可能无法达到有效深度 [6]。 STD-CPR 人工通气与胸外按压处于相对独立状态, 无法兼顾循环呼吸,复苏效果不理想 [7-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抢救成功率、24 h 存活率高于对照组;持续心肺复苏 30 min 后,观 察组心率、MAP、PaO2 及潮气量水平高于对照组, PaCO2 水平低于对照组;ROSC 后 12、48 h, 观察组 S100β、NSE 水平低于对照组,这一结果与文献报 道相似 [9] 。分析原因为 AACD-CPR 按压腹部时腹腔 内压力上升致膈肌上移,可增大胸腔内压力,挤压 心脏,促使血流向前,提升心排血量 [10] 。且按压腹 部时气道压力瞬间增大,迅速产生较高的呼气流速 排出气道和肺内潴留的异物,产生海姆立克效应, 帮助患者清除口腔异物,畅通上下呼吸道,促使循 环与呼吸同步复苏,提高血氧水平,缓解脑组织缺 血缺氧状态,改善神经功能因子水平 [11-12]。此外, 借助腹部提压装置进行心肺复苏,可避免 STD- CPR 禁忌证和肋骨骨折的局限性,且腹部提压操作 不受除颤操作的影响,进而提高抢救成功率 [13]。
综上所述,AACD-CPR 应用于 ACA 患者可提 高抢救成功率和 24 h 存活率,改善血流动力学指 标和呼吸功能指标水平, 降低神经功能指标水平, 效果优于 STD-CPR。
参考文献
[1] 潘晓枫 . 探讨自动心肺复苏仪在急诊成人心跳骤停患者 CPR抢救中的效果 [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2.28(4):146-148.
[2]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卫生应急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河南省医院协会心肺复苏专业分会,等 . 创伤性休克与心搏骤停急救复苏创新技术临床 应用专家共识(2020 版)[J].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0. 26(6):1-11.
[3]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卫生应急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河南省医院协会心肺复苏专 业委员会 .2019 创伤性休克急救复苏创新技术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J]. 河南医学研究,2019.28(1):1-7.
[4] Neumar RW, Shuster M, Callaway CW, et al. Part 1: Executive Summary: 2015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Update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J]. Circulation, 2015. 132 ( 18 ): 315-367.
[5] 孙玉红 . 院前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效果及其成功影响因素分析 [J]. 中国实用医药,2022.17(11): 86-88.
[6] 张开,杨春杰,张思森 .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效果 [J].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31):5839-5841.
[7] 雍辉,严专,刘海浪,等 . 不同 CPR 在严重胸部外伤致呼吸、心搏骤停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 害医学杂志,2020.15(7):772-774.
[8] 曾涌,唐国强,赵金川 . 不同心肺复苏术对院前心搏骤停患者心功能, 血气指标, 神经功能以及预后的影响 [J]. 临床急 诊杂志,2020.21(12):969-973.
[9] 孙牧,赵家骏 . 腹部提压装置联合徒手胸部按压进行院前心肺复苏的效果 [J]. 医学临床研究,2021.38(10):1530-1532.
[10] 沈君华,陈建荣,任玉琴,等 . 胸外按压联合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的临床应用 [J]. 交通医学,2021.35(3):247-249.
[11] 王建平,张雅敏,杨蓉佳,等 .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在急救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J]. 医药前沿,2020.10(31):101-102.
[12] 刘晓鹏,张思森 . 心搏骤停后血液生物标志物对于脑损伤的预测价值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2.26(2):302-307.
[13] 李从圣,杨静,王勇,等 .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在心搏骤停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J].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21. 7 (5):269-2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