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自拟运脾散联合赖氨葡锌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评价论文

自拟运脾散联合赖氨葡锌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评价论文

7

2023-10-22 17:49:32    来源:SCI论文网    作者:wangye

摘要:目的探讨自拟运脾散联合赖氨葡锌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怀化市中医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100例小儿厌食症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患儿口服赖氨葡锌颗粒补充锌元素治疗,治疗组(50例)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自拟运脾散治疗,7 d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静脉血锌含量、营养指标清蛋白(ALB)与前清蛋白(PA)的水平;记录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摘要】目的探讨自拟运脾散联合赖氨葡锌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怀化市中医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100例小儿厌食症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患儿口服赖氨葡锌颗粒补充锌元素治疗,治疗组(50例)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自拟运脾散治疗,7 d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静脉血锌含量、营养指标清蛋白(ALB)与前清蛋白(PA)的水平;记录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儿食欲不振、不思饮食、厌恶进食等项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儿的静脉血锌含量、ALB、PA水平均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应用自拟运脾散联合赖氨葡锌颗粒治疗厌食症患儿,可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升高血清锌、营养指标含量,疗效确切。

  【关键词】自拟运脾散;小儿厌食症;锌元素;中医证候积分;营养指标

  小儿厌食症在儿科临床及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多发生在1~12岁的儿童中,临床常见症状为长时间的食欲不振、饮食量减少或者厌恶进食。小儿因长时间的进食量减少而导致生长发育迟缓、运动发育异常甚至发生心理疾患等一系列问题,进而导致患儿免疫力降低,致使反复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发生,影响患儿生命健康[1]。目前,西医治疗小儿厌食症多为对症治疗,主要治疗方法为补充各类维生素、含铁元素药物、含锌元素药物等,但临床治疗效果相当有限,往往治标而不治本[2]。中医对小儿厌食症的认识源远流长,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脾胃本虚,加之平素饮食护养不当所致,正如《黄帝内经》中写道“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幼科发挥》曰“脾胃虚弱,百病蜂起”。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为脾失健运,胃失受纳,目前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症可以从健脾助运方面入手,往往能取得较好疗效[3]。本证若失治误治,迁延不愈,可导致脾气损伤而发展成脾胃气虚证。自拟运脾散是怀化市中医医院院内制剂,有运脾开胃、消食和中等功效。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自拟运脾散联合赖氨葡锌颗粒对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怀化市中医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小儿厌食症患儿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患儿23例,女患儿27例;年龄1~12岁,平均(4.36±1.58)岁;病程21~35 d,平均(28.52±3.65)d;主要症状:食欲不振18例,不思饮食24例,厌恶进食8例。治疗组中男患儿26例,女患儿24例;年龄1~12岁,平均(4.10±1.22)岁;病程21~35 d,平均(29.16±3.12)d;主要症状:食欲不振16例,不思饮食22例,厌恶进食12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西医诊断标准:符合《儿科学(第8版)》[4]中厌食症的诊断标准;②中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医儿科学(第4版)》[5]中关于“哺露”的临床诊断标准,属脾失健运证;③食欲不振持续时间至少3个月;④治疗前2周未服用其他改善食欲的药物。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食欲不振表现的疾病者;②对自拟运脾散中部分中药过敏者;③兼有其他正在治疗的疾病者;④严重心、肺、肝、肾衰竭情况,器质性疾病者;⑤患儿及家属不能配合治疗,且无法判定疗效者等。所有患儿法定监护人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怀化市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儿予以赖氨葡锌颗粒(海南慧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3017,规格:盐酸赖氨酸125 mg和葡萄糖酸锌35 mg/包)口服补充锌元素,服用方法:1~10岁儿童2包/d;11~12岁儿童3包/d。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诊断标准,予以自拟运脾散口服,根据不同年龄组,调整相应剂量,方药组成:1~4岁,陈皮、法半夏、苍术、枳壳各3 g,佩兰、焦山楂各6 g,谷芽10 g;5~12岁,陈皮、法半夏、苍术各5 g,佩兰、焦山楂各10 g,谷芽15 g,经院内制剂室制成颗粒剂,用法:1剂/d,开水冲泡,分2次温服,7 d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

  1.3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治疗后参考《小儿厌食症的中西医诊疗解析》[6]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显效:食欲不振及不思饮食症状明显改善、饮食量增加或者时有饥饿感;有效:有自主进食要求,进食量较之前稍有增加;无效:食欲不振及不思饮食症状并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中医证候积分。主要中医临床表现及症状:主症:食欲不振,不思饮食,厌恶进食,主症按无、轻、中、重分别赋值0、2、4、6分,分数越高其临床症状越重,分数低者其临床症状轻[7]。③静脉血锌含量与营养指标水平。分别在治疗前后,抽取患儿晨起空腹静脉血5 mL,一部分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来测定静脉血锌的含量;另一部分经3 500 r/min离心5 min,分离血清,利用生化分析仪,分别采用溴甲酚绿法与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清蛋白(ALB)和前清蛋白(PA)的水平。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经S-W法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患儿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较对照组的52.00%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Dingtalk_20231021171527.jpg

  2.2两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儿食欲不振、不思饮食、厌恶进食等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Dingtalk_20231021171555.jpg

  2.3两组患儿静脉血锌含量与营养指标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儿的静脉血锌含量,血清ALB、PA水平均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3讨论

  小儿厌食症在中医临床中最早隶属于“哺露”的内容,临床症状常常表现为食欲不振,不思饮食,甚至厌恶进食等特征,并伴有食量减少、腹胀、神疲乏力、大便不调等临床表现。《诸病源候论·哺露候》详细地阐述了“哺露”的病因、病机、诊断、证候分析及治疗,与当代的小儿厌食症的中医诊疗相符合,提出了小儿脏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五脏娇嫩,易为外感、乳食等致病因素所伤,且小儿饮食不能自节,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导致脾胃运化失常而出现运化乏力,脾失健运则见食欲不振等。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中认识到小儿厌食症的发病原因为脾气亏虚、运化无力、胃气虚弱、摄纳无权、脾虚胃弱推动无力而造成的乳食积滞运化无力。在临床治疗中使用运脾散,能很好地改善脾虚胃弱的证候,从而达到缓解临床症状的目的。本研究应用自拟运脾散进行临床治疗,并结合患儿年龄进行适当调整,方中陈皮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两者相伍,行气、燥湿、醒脾共为君;方中佩兰芳香化湿、醒脾开胃,苍术燥湿健脾,两药相伍,能燥湿以行脾胃之气为臣;根据患儿临床表现,佐以焦山楂消食健胃,谷芽消食和中、健脾开胃,两药合用,以助胃之受纳,同时配伍枳壳理气宽中、行气消胀,防有形之邪影响胃气之升降,上三药共为佐药,上述诸药合用,共奏调和脾胃、运脾开胃之功[8]。

  本研究中对患儿连续进行了4个疗程的治疗,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儿的食欲不振、不思饮食、厌恶进食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此外,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均未发生不良反应,表明自拟运脾散联合赖氨葡锌颗粒口服可以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良好。有研究表明,佩兰、苍术、焦山楂能兴奋胃平滑肌,加速胃排空,形成饥饿感,促使患儿进食[9];枳壳对胃肠平滑肌有兴奋与抑制的双向调节作用,可增加胃肠道的蠕动,加速其胃肠的排空,增加患儿食欲,还可降低胃肠道平滑肌的张力,具有很好的解痉作用[10];谷芽能促进胃液的分泌,善于消米面类食积,善于消谷,从而改善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症状[11]。

  小儿缺锌若不及时加以干预,极易形成缺锌引起的厌食,而厌食又会阻碍食物中的锌元素进入人体,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锌是合成体内多种物质的重要酶,锌在体内是含锌金属酶的组成部分,比如碳酸酐酶、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等都离不开锌的参与,体内的各种代谢活动都有锌的参与。小儿生机蓬勃,发育旺盛,锌的代谢需求高,且小儿植物神经功能较差,平素出汗较多,体内锌的丢失亦较成人明显,因此小儿对于锌的需求量较成人更大,锌对小儿更重要;如果小儿长时间厌恶进食,更加容易导致体内锌缺乏。小儿缺锌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功能紊乱,食欲不振,不思饮食,生长发育落后,智力发育不良,味觉异常,频发口腔溃疡,消化液分泌减少,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厌食症;同时,锌能提高免疫力,保证胃肠菌群处于正常状态,维持味觉平衡[12-13]。基于上述种种原因,对小儿厌食症的临床治疗多采用补锌的方法,以改善患儿胃肠道的症状。本研究中,治疗后两组患儿的静脉血锌含量均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表明通过适量补锌可以治疗小儿厌食症,改善其临床症状,但是应用自拟运脾散联合赖氨葡锌颗粒口服治疗的小儿厌食症患儿,能更好地改善血液中锌的含量,恢复饮食,进而从食物中摄取微量元素,促进患儿生长发育。PA是由肝细胞合成的糖蛋白,是一种灵敏的营养蛋白质指标,当机体发生营养不良时,会造成负氮平衡,血清PA降低。ALB是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当机体内肝脏生理合成的ALB减少时,肠道屏障功能将会随之受损[14]。本研究中,治疗后两组患儿ALB、PA水平均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说明该治疗方法不仅具有治疗作用,还有利于改善患儿的营养状况,其原因主要在于自拟运脾散能调节胃肠道的蠕动,促进胃液的分泌与锌的吸收,改善代谢功能。

  综上,自拟运脾散能有效的改善小儿厌食症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升高血锌含量,改善患儿的营养状况,促进患儿生长发育,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1]陈鲜,李磊,王林.神曲消食口服液与甘草锌联合治疗小儿厌食症对食量、体质量、血红蛋白及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J].西部医学,2022,34(11):1669-1672,1678.

  [2]覃耀真,王丹宜.厌食康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脾失健运证的多中心临床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17(11):2211-2214.

  [3]褚艾妮,梁倩帆,张莉.健脾益气包温敷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9(6):632-633,637.

  [4]王卫平.儿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

  [5]马融.中医儿科学[M].4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8.[6]张朝霞.小儿厌食症的中西医诊疗解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3,5(20):43-44.

  [7]吴强,邵瑛,唐纯志,等.基于“健脾益气”思想运用小儿推拿及中药治疗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的随机多中心临床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5):834-838.

  [8]彭玉,邢凤玲,冷丽,等.运脾散干预脾运失健小儿厌食症的疗效评价[J].时珍国医国药,2015,26(5):1162-1164.

  [9]谢辉辉,祁波,袁丹,等.基于复杂网络分析汪受传教授治疗小儿厌食的用药规律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9):3075-3077.

  [10]李陈雪,杨玉赫,冷德生,等.枳壳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1(2):158-161.

  [11]谭金华.沈英森教授临证使用谷芽的经验[J].中医药导报,2015,21(23):101-102.

  [12]王子清.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7):62.

  [13]李绮玲.中医小儿推拿法治疗小儿厌食症对患儿血锌浓度及唾液淀粉酶含量的影响[J].疾病监测与控制,2021,15(3):197-200.

  [14]李林丽,余冰.耳穴贴压法对脾胃不和型厌食症患儿营养状态的改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34):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