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微创针刀镜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论文

微创针刀镜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论文

1

2023-10-21 17:21:08    来源:    作者:yeyuankang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针刀镜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疾病活动情况、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大庆油田总医院2021年7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RA患者10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52例)患者塞来昔布胶囊、甲氨蝶呤片、硫酸羟氯喹片药物治疗4周,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52例)患者微创针刀镜治疗1次。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28处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定量表(LKSS)评分及血清白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针刀镜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疾病活动情况、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大庆油田总医院2021年7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RA患者10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52例)患者塞来昔布胶囊、甲氨蝶呤片、硫酸羟氯喹片药物治疗4周,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52例)患者微创针刀镜治疗1次。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28处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定量表(LKSS)评分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sTNFRⅡ)、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DAS28、VAS评分,血清TNF-α、IL-6、sTNFRⅡ、CRP、RF及ESR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LKSS评分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联合应用微创针刀镜治疗RA,可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减轻疼痛,控制病情进展,同时还可抑制炎症反应,有效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针刀镜;炎症因子;膝关节功能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作为较为常见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临床常表现为关节毁损、肿痛等,若未及时给予治疗,可随病情进展导致关节畸形、残疾等。临床对于此类患者常见的保守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其中药物包含塞来昔布胶囊、甲氨蝶呤片、硫酸羟氯喹片等,可降低患者机体炎症反应,缓解骨关节的侵蚀,控制病情进展,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但诸多西药联用会存在禁忌证,且会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受限。中医认为,RA属于“顽痹”“痹病”等范畴,此病多因正气不足,受风寒湿热之邪气,致使患者气血不畅,经络、关节不通,治疗应以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等为主[1]。微创针刀镜是将中医“经筋理论”与现代微创外科技术结合起来的新型治疗手段,其可直接作用于患处,清除关节滑液中的炎症因子、免疫复合物等,解除组织粘连,减轻骨质破坏,临床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等特点,因此在风湿免疫性疾病中逐步广泛开展[2]。故本研究旨在探讨微创针刀镜对RA患者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大庆油田总医院2021年7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RA患者10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2例)患者年龄47~65岁,平均(60.05±4.15)岁;男性16例,女性36例;病程4~20年,平均(14.29±4.21)年。观察组(52例)患者年龄46~68岁,平均(60.07±4.12)岁;男性18例,女性34例;病程6~23年,平均(14.32±4.2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照《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3]中关于RA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参照《风湿病中医诊疗思维》[4]中“顽痹”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与上述中西医相关诊断标准相符,且经医学影像学检查确诊者;晨僵持续时间<30 min者;关节压痛<8个关节者等。排除标准:有其他风湿疾病者;心、肝、肾等功能不全者;对本研究治疗方法不耐受者;精神异常无法进行此研究相关指标评价者等。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手术与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口服塞来昔布胶囊(北大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13717,规格:0.2 g/粒),0.2 g/次,2次/d;甲氨蝶呤片(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644,规格:2.5 mg/片),10 mg/次,1次/周;硫酸羟氯喹片(上海上药中西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264,规格:0.2 g/片),0.2 g/次,2次/d,共治疗4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微创针刀镜(江西择高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型号:ZDJ-06I)治疗1次,术前对患者的手术部位常规备皮,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对各项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麻醉,选择膝关节前内侧和前外侧入路切口,膝关节屈曲90°穿刺点麻醉后,使用小尖刀纵行切开1~1.5 cm皮肤,使用平刀锐性穿刺针将深筋膜刺破,直至关节腔处,而后使用钝性穿刺针穿刺至关节腔,将组织分离便于进镜,取外侧入口置镜,依次探查伸膝位-髌上囊-髌骨关节面-髁间窝(内侧室)-外侧隐窝,然后更换为前内侧入口置镜,检查外侧室和内侧隐窝,探查结束后松懈并剥离粘连组织,完成后,常规冲洗关节腔,对手术切口消毒、包扎。患者回病房后需保持平卧24 h,并对其下肢情况进行密切观察,于术后第2天进行关节恢复训练。

  1.3观察指标①治疗效果。治疗结束后采用《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3]评估治疗效果,显效:晨僵时间<5min,关节疼痛、肿胀、疲劳无力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关节活动恢复正常;有效:晨僵时间为5~30 min,关节疼痛、肿胀、疲劳无力等临床症状和关节活动明显改善;无效:晨僵时间<30 min,临床症状、关节活动均未发生变化,病情甚至出现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疾病活动程度、疼痛情况及膝关节功能评分。采用28处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5]、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6]、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定量表(LKSS)[7]分别对患者疾病活动程度、疼痛情况、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DAS28、VAS评分总分均为10分,分值越高病情、疼痛越严重;LKSS评分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膝关节功能恢复越好。③炎症因子。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转速3 500r/min,时间15 min)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sTNFRⅡ)、C-反应蛋白(CRP)水平。④血清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水平。采血方法同③,一部分血样离心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RF水平,另一部分血样采用魏氏法检测ESR。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治疗总有效率)以[例(%)]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DAS28、VAS、LKSS评分,炎症因子,RF、ESR水平)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以(x±s)表示,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82.69%vs 96.15%),观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截图20231021171941.png

  2.2两组患者疾病活动程度、疼痛情况及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相比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DAS28、VAS评分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LKSS评分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相比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CRP、sTNFRⅡ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截图20231021171950.png

  2.4两组患者血清RF、ESR水平比较相比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RF、ESR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截图20231021172003.png

  3讨论

  RA在发病早期,症状不明显,仅出现关节红肿、热痛等,晚期会伴有关节僵硬、畸形等症状。临床对于RA患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可在一定程度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抑制病情的进展,其中塞来昔布胶囊的消炎、镇痛作用较为明显;甲氨蝶呤片可抑制风湿滑膜组织中炎症反应,控制病情发展;硫酸羟氯喹片可阻碍DNA、前列腺素合成,也具有抑制患者炎症反应的作用,上述药物合用,有利于对局部微循环进行改善,同时降低炎症反应,帮助患者恢复病情,但长期的西药治疗,会增加患者耐药性和痛苦,且消化性溃疡、腹泻、呕吐等不良反应较多,导致其治疗效果欠佳。

  中医认为,RA发病与脏腑虚弱、饮食不节、卫气不足、过度劳累等有关,病因病机为气血运行受阻,邪气阻塞经络,经脉失养,偶感风寒,致瘀血阻滞、经络不通顽痹之症也,正如《伤寒论》中“风湿相搏,骨节疼烦”,风、湿两邪相互交结,导致“痹病”发生,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以活血化瘀、疏风散结、除湿驱寒为主。微创针刀镜可适用于各种局部难治性与顽固性肌肉、神经病变中,其见效快、出血少、切口小、时间短,通过采用针具和针刀镜在可视下准确地将病变组织、关节进行剥离和疏通,对关节腔进行灌洗,可将关节的粘连组织进行松懈,清除增生的滑膜,修复关节面,进而减轻机体的疼痛症状,改善关节功能,抑制病情的进展,提升临床治疗的效果[8]。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LKSS评分高于对照组,DAS28、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RA患者采用针刀镜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控制病情进展,减轻疼痛,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血清TNF-α、IL-6、CRP是常见的炎症因子,而血清sTNFRⅡ属于TNF-α受体,上述因子均可对RA的病情发展起到调控的作用,就RA患者而言,当关节受损,关节内滑膜组织发生病变时,可使得机体内的炎症因子大量分泌,致使关节内滑膜组织出现炎症浸润,加重患者炎症反应,而过多的炎症因子会刺激B细胞产生RF,诱导破骨细胞活化,使ESR加快,加剧患者病情[9]。微创针刀镜作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法,可直接清除关节中的致病和炎症物质,抑制其分泌,改善关节的炎症浸润状态,进而缓解患者临床上关节肿痛、晨僵等症状;此外,微创针刀镜根据经筋理论,在可视条件下进行手术,通过针具运行气血,疏通关节内经筋,去除关节中形成的横络病变,再通过关节灌洗,清除滑液组织中产生的致炎因子,消除炎症,修复关节,在一定程度上延缓骨质破坏,有助于提升临床治疗效果[10]。本研究结果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IL-6、CRP、sTNFRⅡ、RF及ESR均低于对照组,提示采用微创针刀镜治疗RA患者,可抑制其炎症反应。

  综上,微创针刀镜治疗RA患者,可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减轻疼痛,控制病情进展,同时还可抑制炎症反应,有效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欧慧萍,吴趋荟,沈枭,等.中医药防治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吉林中医药,2021,41(12):1685-1688.

  [2]张勇,伍伟,张梦云,等.微创针刀镜联合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0例[J].医药导报,2021,40(6):782-786.

  [3]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2018,57(4):242-251.

  [4]刘健.风湿病中医诊疗思维[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92-95.

  [5]徐霄,闫凯欣,张浩沙强,等.不同病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与28处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变化[J].临床军医杂志,2022,50(3):292-294.

  [6]张端香.改良视觉模拟评分法在中医护理方案临床效果评价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7,15(27):3377-3378.

  [7]林建宁,孙笑非,阮狄克.膝关节lysholms评分等级评价膝关节功能[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8,23(3):230-231.

  [8]王舒婷,韦嵩,陈志煌,等.微创针刀镜联合药物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8,24(5):666-668,674.

  [9]袁毅,左芳芳,陈恩生,等.微创针刀镜治疗难治性膝关节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8,46(5):51-54.[10]邓伟哲,王宏晶,王宇恒,等.微创针刀镜治疗难治性膝关节类风湿关节炎[J].中医正骨,2015,27(11):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