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早发型子痫前期孕妇发病的危险因素及干预对策论文

早发型子痫前期孕妇发病的危险因素及干预对策论文

6

2023-10-21 15:58:12    来源:SCI论文网    作者:wangye

摘要:目的研究影响早发型子痫前期孕妇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干预对策,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苏州市立医院收治的62例早发型子痫前期孕妇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子痫前期组,并回顾性分析同期78例健康孕妇的临床资料,作为健康对照组。对两组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早发型子痫前期孕妇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子痫前期组孕妇年龄≥35岁、多胎、BMI异常升高、合并内科疾病、

  【摘要】目的研究影响早发型子痫前期孕妇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干预对策,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苏州市立医院收治的62例早发型子痫前期孕妇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子痫前期组,并回顾性分析同期78例健康孕妇的临床资料,作为健康对照组。对两组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早发型子痫前期孕妇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子痫前期组孕妇年龄≥35岁、多胎、BMI异常升高、合并内科疾病、缺乏维生素E的占比及收缩压、舒张压、辅助性T淋巴细胞1(Th1)百分比、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辅助性T淋巴细胞2(Th2)百分比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岁、多胎、BMI异常升高、合并内科疾病、高收缩压、高舒张压、缺乏维生素E、血清Lp(a)水平较高均为早发型子痫前期孕妇发病的危险因素(OR=1.802、1.772、1.846、1.863、1.740、1.766、1.964、1.815,均P<0.05)。结论年龄≥35岁、多胎、BMI异常升高、合并内科疾病、高收缩压、高舒张压、缺乏维生素E、血清Lp(a)水平较高均为影响早发型子痫前期孕妇发病的危险因素,临床可对高危人群实施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以降低早发型子痫前期的发生率。

  【关键词】早发型子痫前期;收缩压;舒张压;危险因素;干预对策

  子痫前期是临床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亚型,是目前导致胎儿和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子宫胎盘缺血、滋养层细胞功能异常、免疫功能紊乱、遗传因素、氧化应激指标异常等多种因素具有一定的关系[1]。子痫前期孕妇常伴有蛋白尿、高血压、水肿等症状表现,随着病情的加重可能出现视力障碍、呼吸困难、剧烈疼痛等症状。若孕妇发病时孕周小于34周则称之为早发型子痫前期,发病时以血压和蛋白尿迅速升高且难以控制为特点,可损伤心脏、大脑等器官,显著增加母婴死亡率[2]。本研究旨在探讨早发型子痫前期孕妇发病的危险因素及干预对策,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该疾病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苏州市立医院收治的62例早发型子痫前期孕妇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子痫前期组,并回顾性分析同期78例健康孕妇的临床资料,作为健康对照组。纳入标准:子痫前期组参照《妇产科学(第9版)》[3]中关于早发型子痫前期的诊断标准,舒张压≥90 mmHg(1 mmHg=0.133 kPa),收缩压≥140 mmHg,且随机尿蛋白(+)或伴尿蛋白含量≥0.3 g/24 h;孕周为20~34周:具有完整分娩记录等。排除标准:近半年内服用可能对脂质代谢造成影响的相关药物者;围产期胎儿死亡、早产、流产者;既往有子痫前期病史等。本研究已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研究方法采用电子血压计(江苏金吉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型号:BP-801)测量孕妇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采集所有孕妇5 mL的空腹静脉血,其中2 mL采用流式细胞仪[碧迪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型号:BD FACS Canto II]检测辅助性T淋巴细胞1(Th1)和辅助性T淋巴细胞2(Th2)细胞百分比;剩余3 mL经离心(3 000 r/min,15 min)分离血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E含量,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立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型号:日立LABOSPECT 006]检测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

  1.3观察指标①统计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孕周、妊娠胎数、BMI是否异常升高(BMI高于24.9kg/m2)、是否合并内科疾病(包括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肾病、心脏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收缩压、舒张压、Th1细胞百分比、Th2细胞百分比、是否缺乏维生素A(血清维生素A含量低于0.3 mg/L为缺乏)、是否缺乏维生素E(血清维生素E含量低于5 mg/L为缺乏)、Lp(a)、LDL-C、HDL-C水平,并进行单因素分析。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早发型子痫前期孕妇发病的危险因素。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用S-W法检验证实计量资料均服从正态分布,以(x±s)表示,采用t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早发型子痫前期孕妇发病的危险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影响早发型子痫前期发病的单因素分析子痫前期组孕妇年龄≥35岁、多胎、BMI异常升高、合并内科疾病、缺乏维生素E的占比及收缩压、舒张压、Th1细胞百分比、血清Lp(a)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h2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Dingtalk_20231021155248.jpg

Dingtalk_20231021155306.jpg

  2.2影响早发型子痫前期发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早发型子痫前期孕妇发病作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多胎、BMI异常升高、合并内科疾病、高收缩压、高舒张压、缺乏维生素E、血清Lp(a)水平较高均为影响早发型子痫前期孕妇发病的危险因素(OR=1.802、1.772、1.846、1.863、1.740、1.766、1.964、1.8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Dingtalk_20231021155330.jpg

  3讨论

  有研究表明,早发型子痫前期发病可能与异常氧化应激反应、血管痉挛、血管内皮损伤有关[4]。胎盘浅着床可引起胚胎血供不足及胎盘缺氧再灌注损伤,刺激胎源性不良细胞因子和氧化应激相关因子大量释放,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加重局部炎症反应,最终导致早发型子痫前期。早发型子痫前期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发病的时间较早、病情较为严重、母婴的预后相对较差且再次妊娠时复发的风险显著增加,对于孕妇及胎儿均可能造成较严重的影响。因此,在早期对可能导致早发型子痫前期发病的高危因素进行探讨和分析,有利于预防和控制疾病。

  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多胎、BMI异常升高、合并内科疾病、高收缩压、高舒张压、缺乏维生素E、血清Lp(a)水平较高均为影响早发型子痫前期孕妇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其原因为,高龄孕妇极易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脂质代谢紊乱及氧化应激反应异常等合并症;同时受到心理和精神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引起体内调节系统变化,血压升高,致使早发型子痫前期的发生[5]。多胎妊娠时子宫压力过大及胎盘缺血、缺氧,均造成绒毛间隙白细胞活化和脂质过氧化,可加重免疫损伤与氧化应激,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结构损伤与功能障碍等,因此多胎妊娠的孕妇发生早发型子痫前期的风险较高[6];妊娠期孕妇极易摄入过多热量,因为营养过剩而出现肥胖或超重的现象,导致BMI增加,孕妇血脂水平随之异常升高,从而增加血液黏稠度,提高外周阻力,易发生小动脉粥样硬化内皮损伤、炎症反应,增加早发型子痫前期的发病风险[7]。合并糖尿病、心脏病等内科疾病或血压水平明显较高的孕妇通常会出现一定的血管疾病或内皮功能障碍,致使早发型子痫前期的发生[8]。维生素E是机体内较为重要的一种抗氧化剂,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抗氧化等作用,可通过对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产生调节作用,进而增强人体的抗氧化能力,以降低血管内皮损伤,若孕妇缺乏维生素E可能增加早发型子痫前期或流产等发生风险[9]。Lp(a)可对纤维蛋白原的溶解产生影响,发挥抑制纤溶的效果,其水平升高可能致使胎盘血管壁上出现纤维蛋白沉淀,逐渐形成血栓,减少胎盘血流灌注,出现胎盘缺氧的情况,增加早发型子痫前期的发病风险[10]。

  Th1细胞因子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有关,表现为免疫杀伤,而Th2细胞因子可促进胚胎发育,有利于妊娠的顺利完成,正常妊娠时母体内Th2细胞占优势,而Th1/Th2平衡状态被打破时,Th1细胞因子水平过高则孕妇免疫功能受到影响,致使机体发生过高的炎症应答水平,导致血管损伤,从而增加早发型子痫前期的发生风险[11]。但本研究中Th1/Th2失衡不是早发型子痫前期孕妇发病的危险因素,可能与早发型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是个复杂的过程、引起血管损伤的因素较多、Th1/Th2失衡仅是导致血管损伤的一个方面有关;同时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少,且属于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无法完全排除混杂因素的影响有关。

  因此,临床可对高龄孕妇或双胎妊娠的孕妇加强妊娠监督并实施一定的心理干预措施,使孕妇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减少早发型子痫前期的发生;孕期应严格控制饮食,注重营养搭配合理,并进行适当的运动,保持BMI正常;对于合并内科疾病、缺乏维生素E、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较高的孕妇,可针对性给予相应的治疗和调整措施,对疾病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控制,维持正常血压水平,补充维生素E,并注意检测孕妇生命体征,预防早发型子痫前期的发生;对于血清Lp(a)水平较高的孕妇及时通过饮食、运动、药物等方式进行干预,调节Lp(a)水平,以降低早发型子痫前期的发病率。

  综上,年龄≥35岁、多胎、BMI异常升高、合并内科疾病、高收缩压、高舒张压、缺乏维生素E、血清Lp(a)水平较高均为影响早发型子痫前期孕妇发病的危险因素,临床可对高危人群实施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以降低早发型子痫前期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1]段杨平,田兆华,李梅,等.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终止妊娠方式、时机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9,27(2):202-205.

  [2]庄彩霞,刘俊涛,高劲松.中国人群子痫前期发病率和临床危险因素分析[J].生殖医学杂志,2019,28(4):336-341.

  [3]谢幸,孔北华,段涛.妇产科学[M].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14-115.

  [4]倪琰琰,程蔚蔚.早发型子痫前期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6,56(8):101-104.

  [5]陈自力,杨莉莉,魏凤江,等.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早期预警因素研究[J].现代妇产科进展,2022,31(11):854-857.

  [6]陈维,王子莲.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的发病趋势、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21,42(1):145-153.

  [7]史春,张美龄,韩燕媚,等.早发型子痫前期发病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21,49(6):666-667,670.

  [8]杨佳,吴朝勇.早发型子痫前期发病的危险因素及对分娩结局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5):81-84.

  [9]杨彩梅,郭冰杰,王琳琳.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维生素A、维生素E、辅助性T细胞水平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0,28(4):546-549.

  [10]杨文蔚,岳朝艳.子痫前期孕妇孕中期血脂水平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检验医学,2017,32(5):378-381.

  [11]吴淋淋,徐浩,朱敏.辅助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子痫前期女性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7,27(6):824-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