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发生出血性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及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论文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发生出血性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及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论文

4

2023-10-11 14:54:45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分析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与中性粒细胞(NEUT)、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LY)、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收治的133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行静脉溶栓治疗,依据治疗后患者是否发生出血性转化分为转化组(40例)与无转化组(93例),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分析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与中性粒细胞(NEUT)、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LY)、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收治的133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行静脉溶栓治疗,依据治疗后患者是否发生出血性转化分为转化组(40例)与无转化组(93例),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mRS评分与WBC、NEUT、LY、NLR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转化组有房颤史患者占比及NEUT、WBC、NLR水平均显著高于无转化组,而LY水平、mRS评分<3分的患者占比均显著低于无转化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房颤病史、WBC、NEUT、NLR水平升高均为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466、3.615、3.141、2.055),而LY水平升高是其独立保护因素(OR=0.852);经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显示,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mRS评分与WBC、NEUT、NLR均呈负相关(r=-0.670、-0.715、-0.611),与LY呈正相关(r=0.645)(均P<0.05)。结论有房颤病史、WBC、NEUT、NLR水平升高为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LY水平升高是其保护因素,且上述独立影响因素均与患者mRS评分具有显著相关性,因此临床上可采取相应干预策略来预防患者出血性转化发生,以改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溶栓;中性粒细胞;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出血性转化;相关性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一旦发生出血性转化会进一步损伤神经功能,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1]。病灶炎症反应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重要机制,中性粒细胞

  (NEUT)会导致血脑屏障受到损伤,而淋巴细胞(LY)可加快炎症恢复与愈合速度。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脑屏障损害及脑卒中的发生存在明显关联[2]。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影响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并分析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与白细胞计数(WBC)、NEUT、LY、NLR之间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收治的133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行静脉溶栓治疗,依据患者是否发生出血性转化分为转化组(40例)与无转化组(93例)。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3]中关于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且经CT检查显示低密度病灶、脑血流量明显减低、低密度囊腔者;具备溶栓指征者:有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者;症状出现时间<3 h者;年龄≥60岁者等。排除标准:恶性肿瘤患者;重大脏器疾病患者;入院前3 d发生感染患者;近期应用免疫抑制剂者等。本次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研究方法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房颤史、脑卒中史、平均动脉压(MAP)、NEUT、WBC、LY、NLR、mRS评分。应用mRS评分[4]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总分0~5分,0分表示完全无症状;1分表轻微症状,但无任何功能障碍发生,患者可以独自完成日常生活活动;2分表示轻度残疾,有轻微功能障碍发生,但不需要他人帮助也可完成日常生活活动;3分表示中度残疾,可独自行走,但其他活动需要他人帮助;4分表示重度残疾,患者不能独自行走,无他人帮助不能行日常活动;5分表示患者严重残疾,卧床、失禁、需要不断进行护理和关注,统计mRS评分<3分患者占比。采用动态心电监护仪(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型号:iPM8)监测MAP;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采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型号:BC-6800Plus)监测NEUT、WBC、LY,并计算NLR。

  1.3观察指标①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②对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③以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mRS评分与WBC、NEUT、LY、NLR的相关性。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以(x±s)表示,行t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发生的影响因素;以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mRS评分与WBC、NEUT、LY、NLR的相关性。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发生的单因素分析转化组有房颤史患者占比及NEUT、WBC、NLR水平均显著高于无转化组,LY水平、mRS评分<3分患者占比均显著低于无转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360截图20230321163045713.jpg

360截图20230321164056885.jpg

  2.2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有房颤病史,WBC、NEUT、NLR水平升高均为其危险因素(OR=2.466、3.615、3.141、2.055),而LY水平升高是其保护因素(OR=0.8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360截图20230321164425995.jpg

  2.3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mRS评分和各项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经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显示,mRS评分与WBC、NEUT、NLR均呈负相关(r=-0.670、-0.715、-0.611),与LY呈正相关(r=0.6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3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为有效且首选方案,但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溶栓治疗取得的效果会逐渐降低,且易发生出血性转化,严重损伤机体神经功能,不利于患者康复,预后较差,因此对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转化进行早期预测非常必要[5]。本研究结果显示,有房颤病史为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其原因在于,患有房颤史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易发生血管栓塞,增加血管通透性,引发血管壁缺血性坏死,血管壁的血氧供给减少,故当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时,更容易发生渗血、出血现象[6]。因此,在对合并房颤史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时,要格外积极控制患者血压、心率的变化,避免对颅内动脉血管产生刺激,引发出血性转化。

  WBC参与出血性转化的发病机制可能与急性期蛋白、应激反应有关,由于老年患者年龄较大、机体状态较差,一旦发生脑细胞、神经细胞受损,会使各项功能发生障碍,导致WBC异常升高,引发出血性转化。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早期阶段,NEUT会出现聚集浸润,释放大量炎症细胞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氧自由基等,对神经元和血脑屏障的完整性产生破坏,导致血-脑积液屏障受损,由此引发出血性转化[7]。而LY可起到抗炎、内皮保护的作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疾病发生后,患者机体处于一种应激状态,会激活机体中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和交感神经系统,导致LY下降,而LY减少时会加重脑细胞功能损伤,引起出血性转化[8]。此外,mRS评分是评估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生活质量的有效指标;当WBC、NEUT、NLR水平升高时会损伤造成患者脑细胞受损,患者无法自主进行生活活动,因此生活质量下降,而LY水平升高会提高患者免疫力,使体内各项功能逐渐恢复,因此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9]。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WBC、NEUT、NLR水平升高均为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且3者均与mRS评分呈负相关;而LY水平升高是其保护因素,且与mRS评分呈正相关。

  NLR是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缺血性脑卒中早期NEUT会在梗死区募集,从而释放炎症介质,对血脑屏障产生破坏,LY在炎症损伤中起到修复组织的作用,当NEUT过高,LY过低时,即NLR升高,提示血脑屏障损伤严重,修复能力下降,不断增加血管通透性,因此更容易引发出血性转化[10-11]。因此NLR水平升高也是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故在进行溶栓治疗时,应及时检测上述指标,及早评估炎症反应状态,并判断对血脑屏障的破坏程度,进而预防出血性转化的发生。

  综上,房颤病史、WBC、NEUT、NLR水平升高均为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而LY水平升高是保护因素,且上述独立影响因素均与患者mRS评分具有显著相关性,临床上可采取相应干预策略来预防患者出血性转化发生,改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李洪杰,杜昌儒,邓博师,等.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20,19(10):740-744.

  [2]林胜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31(5):371-372.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9):666-682.

  [4]张世洪,吴波,谈颂.卒中登记研究中Barthel指数和改良的Rankin量表的适用性与相关性研究[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4,4(12):871-874.

  [5]李艳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危险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30):70-71.

  [6]凌芳,谢菊生,雷勇前,等.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出血转化及预后的影响因素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1,29(4):45-51.

  [7]伍小山,罗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出血性转化的预测价值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0,28(1):37-42.

  [8]陈敏,冯灵,汪锐,等.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22(5):639-643.

  [9]叶镱,刘之钰,吴国新,等.血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2,42(2):274-276.

  [10]杭小芳,丁立东,茆华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的影响因素分析[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0,15(12):735-736.

  [11]吴章松,陈然,徐菲,等.NLR、PLR、hs-CRP、Hb、D-D与急性脑梗死非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的相关性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1,20(1):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