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龈沟液 TNF - α 联合 IL - 23 水平检测在预测口腔种植 修复后发生种植体周围炎中的价值论文

龈沟液 TNF - α 联合 IL - 23 水平检测在预测口腔种植 修复后发生种植体周围炎中的价值论文

3

2023-09-28 15:30:11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目的:分析龈沟液肿瘤坏死因子 - α(TNF- α) 联合白细胞介素 -23(IL-23) 水平检测在预测口腔种植修复后发生种植 体周围炎中的价值。

  【摘要】 目的:分析龈沟液肿瘤坏死因子 - α(TNF- α) 联合白细胞介素 -23(IL-23) 水平检测在预测口腔种植修复后发生种植 体周围炎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 2018 年 11 月至 2021 年 10 月该院收治的 105 例接受口腔种植修复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于出院时检 测龈沟液中 TNF- α、IL-23 水平,并进行 4 个月随访,记录种植体周围炎发生情况,并依据是否发生种植体周围炎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 组;纳入同期 105 名健康体检者作为空白对照组,比较三组龈沟液 TNF- α、IL-23 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龈沟液 TNF- α、IL-23 水平单项及联合检测预测口腔种植修复后发生种植体周围炎的价值。结果: 经 4 个月随访后, 105 例口腔种植修复患者发 生种植体周围炎 16 例, 占 15.24%(16/105) , 未发生种植体周围炎 89 例, 占 84.76%(89/105) ; 未发生组与空白对照组龈沟液 TNF- α、 IL-23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发生组龈沟液 TNF- α、IL-23 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 ROC 曲线结果显示,龈沟液 TNF- α、IL-23 水平单项检测及联合检测预测口腔种植修复后患者发生种植体周围炎的曲线下 面积分别为 0.850、0.753、0.880. 且联合检测预测价值最高。 结论: 龈沟液 TNF- α 联合 IL-23 水平检测预测口腔种植修复后患者发生种 植体周围炎的价值高于两者单项检测。

  【关键词】 口腔种植修复,种植体周围炎,肿瘤坏死因子 - α,白细胞介素 -2,预测价值

  Value of combined detection of TNF-α and IL-23 levels in 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 in prediction of peri-implantitis after dental implant repair

  CHANG Xiue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of Sui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Sui County 476900 Henan, China)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analyze value of combined detection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 and interleukin-23 (IL-23) levels in 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 in prediction of peri-implantitis after dental implant repair. Methods: A p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on 105 patients who underwent dental implant repair from November 2018 to October 2021. The levels of TNF-α and IL-23 in the 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 were detected at discharge. Thes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4 months. The incidence of peri-implantitis was recorded. According to whether peri-implantitis occurre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ccurrence group and non-occurrence group. 105 healthy subjects were included as the blank control group. The levels of TNF-α and IL-23 in the 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 were compared among the three groups.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urve (ROC) was drawn to analyze the values of single and combined detection of TNF-α and IL-23 levels in the 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 in prediction of peri-implantitis after dental implant restoration. Results: After 4 months of follow-up, there were 16 cases of peri-implantitis in the 105 patients with dental implant repair, accounting for 15.24% (16/105), and 89 cases didn’t have peri-implantitis, accounting for 84.76% (89/105).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levels of TNF-α and IL-23 in the 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 between the blank control group and the non- occurrence group (P>0.05). The levels of TNF-α and IL-23 in the 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 in the occurrence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non- occurrence group and the blank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ROC curve showed that the areas under the curve of single and combined detection of TNF-α and IL-23 levels in the 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 in the prediction of peri-implantitis in the patients after dental implant restoration were 0.850.0.753 and 0.880. separately, and the combined detection had the highest predictive value. Conclusions: The value of combined detection of TNF-α and IL-23 levels in the 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 in the prediction of peri-implantitis in the patients after dental implant restoration is higher than the two single detections.

  【Keywords】 Dental implant repair; Peri-implantitis;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 Interleukin-23; Predictive value

  口腔种植修复术是临床治疗牙体缺损的常用技 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口腔功能和美观程度 [1] 。但 仍有部分患者在种植体骨结合已形成的情况下发生种植体周围炎,引起牙齿黏膜红肿、溢脓等情况, 影响种植效果 [2]。已知炎性因子参与种植体周围炎 发生过程,其中肿瘤坏死因子 - α(TNF- α) 起到 关键作用 [3] 。白细胞介素 -23(IL-23)是一种减轻 周围组织炎症的关键抗炎因子,与牙周炎症发展密 切相关 [4] 。本文观察龈沟液 TNF- α 联合 IL-23 水平检测在预测口腔种植修复后发生种植体周围炎中 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 年 11 月至 2021 年 10 月 本院收治的 105 例接受口腔种植修复的患者进行前 瞻性研究。纳入标准:于本院行口腔种植修复;术 后随访时间 >3 个月;种植体无咬合创伤;可正常 沟通交流,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合并血液系统 疾病; 近期服用过抗生素或含漱液; 合并恶性肿瘤; 伴有免疫系统疾病;孕妇及哺乳期;既往存在口腔 手术史。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 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批准文号:伦审 2017 第 60 号) 。其中男 63 例, 女 42 例; 年龄 38~55 岁, 平均(45.02±3.50) 岁。 纳入同期 105 名健康体检者作为空白对照组,男65 名,女40名;年龄35~56岁, 平均(45.17±2.96)岁。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全部患者随访 4 个月后,依据《口腔 科学(第 8 版) 》相关标准评估种植体周围炎发生 情况 [5]: (1)种植体周袋 >5 mm 或有骨袋形成;

  (2)种植体周围牙龈或黏膜肿胀、充血、溢脓;(3) X 线检查显示种植体颈部出现水平骨吸收或伴个别 垂直吸收; (4)种植体松动; (5)近中或远中龈 沟探诊深度(PD)≥3 mm,菌斑指数(PLI)≥1分, 出血指数(SBI)≥ 1 分。满足上述任意 1 项即为 发生种植体周围炎,将其纳入发生组,反之纳入未 发生组。

  龈沟液 TNF- α、IL-23 水平测定: 接受口腔 种植修复的患者于出院时采集龈沟液,空白对照组 在体检当天测定。首先去除取样牙的软垢和龈上菌 斑, 擦干牙面后, 将 2 mm×10 mm 大小的 Whatman 3 号滤纸条插入舌腭侧龈沟底、远中颊侧和种植体 与天然牙的牙冠近中,遇阻力停止 30 s 后取出,将 取出的滤纸条放入含有 0.2 mL PBS 缓冲液的清洁 微量离心管中,采用震荡机震荡 1 h。以 3000 r/min 速率, 离心半径8 cm,离心10 min,留取上清液待检。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法检测 TNF- α、IL-23 水平, 试剂盒均选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上述 指标所有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3 观察指标 (1)随访 4 个月,统计口腔种植 修复患者种植体周围炎发生情况。(2)比较三组 龈沟液 TNF- α、IL-23 水平。(3) 绘制受试者工 作曲线(ROC) 分析龈沟液 TNF- α、IL-23 水平 单项及联合检测预测口腔种植修复患者发生种植体 周围炎的价值。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学 分析, 计量资料以( x(—) ±s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采用 χ2 检验,绘制 ROC 曲线分析龈 沟液 TNF- α、IL-23 水平单项及联合检测对口腔 种植修复患者发生种植体周围炎的预测价值,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口腔种植修复患者种植体周围炎发生情况 经4 个月随访后, 105 例口腔种植修复患者发生种植 体周围炎 16 例, 占 15.24%(16/105), 未发生种 植体周围炎 89 例,占 84.76%(89/105)。

  2.2 三组龈沟液 TNF- α、IL-23 水平比较 未发 生组与空白对照组龈沟液 TNF- α、IL-23 水平比 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发生组龈沟液 TNF- α、IL-23 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和空白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3 龈沟液 TNF- α、IL-23 水平单项及联合检测 预测口腔种植修复后患者发生种植体周围炎的价 值 将龈沟液 TNF- α、IL-23 水平作为检验变量, 将种植体周围炎发生情况作为状态变量(1= 发生, 0= 未发生), ROC 曲线结果显示, 龈沟液 TNF- α、 IL-23 水平单项及联合检测预测口腔种植修复后 患者发生种植体周围炎的曲线下面积(AUC) 分别为 0.850、0.753、0.880. 且联合检测预测口腔 种植修复后患者发生种植体周围炎的价值最高。见 图 1、表 2.

  3 讨论

  口腔种植修复可改善牙损患者口腔美观,还能 促进患者口腔功能恢复 [6]。但口腔种植修复后部分 患者容易发生种植体周围炎,导致种植术失败 [7]。 本研究结果显示, 105 例口腔种植修复患者中, 16 例发生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率为 15.24%。提示口 腔种植修复后患者发生种植体周围炎的风险较高。种植体周围炎是口腔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发生 的可逆炎症,其发生发展与炎性因子密切相关 [8]。 TNF- α 是一种小分子蛋白,多由巨噬细胞和单核细 胞分泌,可诱导产生多种炎性因子。已知 IL-23 在 牙周炎患者中呈高表达,可反映牙周炎症程度 [9]。

  本研究结果显示,未发生组与空白对照组龈沟 液 TNF- α、IL-23 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发生组龈沟液 TNF- α、IL-23 水平均高于未发生 组和空白对照组。分析原因在于 TNF- α、IL-23 过表达可促进炎性细胞进入感染部位,还能够诱导中性粒细胞或细菌产生胶原酶,刺激破骨细胞前体 生长并促进其分化,加剧骨质吸收,破坏牙槽骨组 织,导致种植体周围起支撑作用的骨组织功能丧失, 增加种植体周围炎发生风险 [10-11] 。本研究 ROC 曲 线结果显示, 龈沟液 TNF- α、IL-23 水平单项及 联合检测预测腔种植修复后患者发生种植体周围炎 的 AUC 分别为 0.850、0.753、0.880. 且联合检测 预测口腔种植修复后患者发生种植体周围炎的价值 最高。

  综上所述, 龈沟液 TNF- α 联合 IL-23 水平检测预测口腔种植修复后患者发生种植体周围炎的价值高于两者单项检测。


 参考文献

  [1]王文丽,张子晗,李友瑞 . 口腔种植修复应用的根膜技术 [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2.26(27):4406-4410.

  [2] 于娜 . 种植体周围炎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新进展 [J].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7.27( 1 ): 49-52.

  [3] 陈文诺 . 血清炎症指标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临床意义 [J]. 河南医学研究,2019.28( 18 ): 3291-3293.

  [4]赵林炜,陈宇轩,陈书军 . 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牙周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J].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8.28( 10 ): 601-604.

  [5] 张志愿, 俞光岩 . 口腔科学 [M]. 8版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82-189.

  [6]韦彦锋,刘艳春,白琴,等 . 口腔种植修复与常规修复对牙列缺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 [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7.16( 21 ): 2171-2173.

  [7]喻莉, 许益萌, 杨一帆 . 种植体周围龈沟液中 IL-6、CRP 及 氧化应激标志物水平与种植体周围炎的关系 [J]. 检验医学与 临床,2021.18( 21 ): 3153-3156.

  [8]孙岩,王明国,侯昆 . 炎症因子在口腔种植体周围炎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37(6):138-139

  [9]杜蔚莲, 王勇 . 口腔种植体周围炎与周围龈沟液中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J]. 现代实用医学,2020.32( 1 ): 42-44.

  [10]丁修明 炎症细胞因子 IL-6、TNF- α 和 MMP-8 在口腔种植体周围炎患者中的变化 [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9.38( 11 ): 5335-5339.

  [11]赵国强, 林海升 . 口腔种植体周围炎与炎症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8.28(2 ): 10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