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肌功能训练联合功能矫治器在安氏Ⅱ类错牙合 畸形患儿 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肌功能训练联合功能矫治器在安氏Ⅱ类错牙合 畸形患儿 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5

2023-09-23 15:52:47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目的:探讨肌功能训练联合功能矫治器在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儿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2 月 至 2021 年 8 月该院收治的 60 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儿

  【摘要】 目的:探讨肌功能训练联合功能矫治器在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儿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2 月 至 2021 年 8 月该院收治的 60 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30 例。 对照组采 用 Frankel Ⅱ型矫治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肌功能训练。矫治 1 年后,比较两组患儿的矫治效果,矫治前后 X 线头影测量指 标 [ 上齿槽座夹角(SNA 角)、下齿槽座夹角(SNB 角)、上中切牙长轴与前颅底平面夹角(U1-SN 角)、上中切牙倾斜度(U1-NA 角)、 前牙覆盖(OJ)、覆牙合 (OB) 及下颌平角面(MP-FH 角) ], 以及颞下颌关节参数。结果: 观察组矫治总有效率为 93.33%(28/30), 明 显高于对照组的 66.67%(20/3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矫治 1 年后, 观察组 SNA 角、SNB 角明显大于对照组,U1-NA 角、 U1-SN 角、OJ、OB、MP-FH 角明显小于对照组,颞下颌关节上、关节后间隙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关节前 间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肌功能训练联合 Frankel Ⅱ型功能矫治器用于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儿中,能够更好地改 善患儿上下颌骨关系,改善侧貌面型,明显提高患儿矫治效果。

  【关键词】 功能矫治器,肌功能训练,儿童正畸,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侧貌面型

  Effects of muscle function training combined with functional appliance in orthodontic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Angle’s class II malocclusion

  ZHANG Jiahui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of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Hohhot 010020 Inner Mongolia, China)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explore effects of muscle function training combined with functional appliance in orthodontic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Angle’s class II malocclusion.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60 children with Angle’s class II malformation admitted to this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9 to August 2021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these children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Frankel II appliance,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combined with muscle function training on the basis of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1 year of orthodontic treatment, the correction effects, the X-ray cephalometric index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sella nasion A point angle (SNA angle), sella nasion B point angle (SNB angle), angle between maxillary central incisor long axis and anterior cranial base plane (U1-SN angle), maxillary central incisor inclination (U1-NA angle), anterior overjet (OJ), overbite (OB) and mandibular plane angle (MP-FH angle)], and the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parameter level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corre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3.33% (28/30),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66.67% (20/3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1 year of treatment, the SNA angle and the SNB angl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U1-NA distance, the U1-SN angle, the OJ, the OB and the MP-FH angle were significantly small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superior and posterior joint space levels of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were larg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nterior joint spa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s: Muscle function training combined with Frankel type II functional appliance for the children with Angle’s class II malocclusion can better im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xilla and mandible, improve the lateral profile,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s.

  【Keywords】 Functional appliance; Muscle function training; Orthodontics for children; Angle’s lass II malocclusion; Lateral profile

  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在临床较为常见,表现为前 牙深覆牙合和深覆盖,主要由遗传、不良口腔习惯、 发育畸形等因素导致, 可影响患者发音、咀嚼功能, 对外貌美观影响也较大,需尽可能在儿童时期开展正畸治疗 [1]。儿童替牙期正畸治疗多使用功能矫治 器,其通过改变口周肌肉功能促进牙弓及颌骨的发 育,牵拉口腔前庭沟处的骨膜刺激该处的牙槽骨生 长,能够有效矫治患儿错牙合畸形。但儿童口腔卫生 较差, 依从性不高, 因此寻找一种更加安全、实用、 高效的矫治方法对患儿尤为重要 [2-3] 。肌功能训练 主要通过训练口腔、颌面部肌肉功能,纠正患儿不良口腔习惯,引导牙槽骨和颌骨改建,矫正颌面畸 形,联合功能矫治器可提高患儿正畸治疗效果 [4]。 基于此,本文探讨肌功能训练联合 Frankel Ⅱ型功 能矫治器在儿童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2 月至 2021 年 8 月本院收治的 60 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儿的 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诊断 标准 [5] ;处于混合牙列期或恒牙列早期;颌面部对 称; 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 既往有正畸治疗史; 有颌面部外伤或手术史;伴有唇腭裂。根据治疗方 法不同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 例。观察组: 男 14例, 女 16 例;年龄 5~12 岁,平均(9.24±1.34) 岁;混合牙列期 18 例,恒牙列早期 12 例;前牙深 覆牙合 16 例, 深覆盖 14 例。对照组:男 15 例, 女15 例; 年 龄 6~13 岁, 平 均(9.54±1.42) 岁; 混 合牙列期 16 例,恒牙列早期 14 例;前牙深覆牙合14 例,深覆盖 16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 ,有可比性。

  1.2 方 法 对 照 组 采 用 Frankel Ⅱ 型 矫 治 器 ( 东 莞新 乐天 牙科 器材 有限 公司;粤 械注 准20152171054 ) 进行正畸治疗,首先对患儿进行口 腔 CT 扫描并取模,在牙合架上制作功能矫治器。告 知患儿及其家长矫治器佩戴方法,初始戴用时间 2~4 h/d, 鼓励患儿白天多戴,待其适应 1~2 周后, 可延长时间至 14~16 h/d。每 4 周复诊 1 次, 纠正 患儿佩戴方法,检查矫治器功能,如有损坏应及时 修整或更换。连续矫治 1 年。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肌功能训练。(1) 纠正口呼吸,静息状态下双唇闭合,用鼻呼吸,舌 尖放置于上前牙区牙槽嵴之上,同时以正确的方式 进行咀嚼和吞咽。(2)咀嚼训练,两侧牙齿交替 咀嚼口香糖 2 min, 然后用舌尖摊平置于上腭,纠 正吐舌、舔牙习惯。(3)吞咽训练,让患儿舌尖 抵于上切牙 N 点,牙齿闭合,连续做空吞咽动作 50 次,舌尖位置不能动。(4) 唇肌训练,上下唇 夹住一张纸片,用手抽出纸片,在此过程中双唇紧 闭,努力对抗抽纸动作,持续练习 2 min。(5)弹 舌运动,将舌体抬起轻敲上腭,发“哒哒哒”音, 持续练习 2 min。上述动作 3 次 /d,坚持训练 1 年。 1.3 观察指标 (1) 矫治 1 年后, 比较两组患儿 矫治效果。显效:磨牙恢复中性咬合关系,牙齿排 列整齐,咀嚼功能正常;有效:前牙深覆牙合、深 覆盖状态改善,咀嚼功能基本正常;无效:牙齿 形态和功能均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 =(显效 + 有 效)例数 / 总例数 ×100%。(2)比较两组矫治前和矫治 1 年后头影测量指标水平。采用 X 线拍摄 头颅侧位片,测量上齿槽座夹角(SNA 角) 、下 齿槽座夹角(SNB 角) 、上中切牙长轴与前颅底平 面夹角(U1-SN 角)、上中切牙倾斜度(U1-NA 角)、前牙覆盖(OJ)、覆牙合 (OB)及下颌平面 角(MP-FH 角) 。(3)比较两组患儿矫治前后颞 下颌关节参数变化。使用口腔锥形束 CT 扫描颞下 颌关节,扫描范围为眼眶下缘至下颌下缘,记录颞 下颌关节的关节上、关节前及关节后间隙大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 数据,计量资料以( x(—)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 数资料以率(%)表示,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 验,两两比较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矫治效果比较 观察组矫治总有效率为 93.33%(28/3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66.67%(20/3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D25B99EF-DDB4-4ccb-8E6B-4D6031B8944F.png

  2.2 两组矫治前后头影测量指标水平比较 矫治 前,两组 SNA 角、SNB 角、U1-NA 角、U1-SN 角、 OJ、OB、MP-FH 角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矫治后,两组头影测量指标水平均改善, 且观察组 SNA 角、SNB 角明显大于对照组,U1-NA 角、U1-SN 角、OJ、OB、MP-FH 角明显小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2.3 两组矫治前后颞下颌关节参数比较 矫治前, 两组关节上、关节前及关节后间隙比较,差异均无 统计学意义(P>0.05); 矫治后, 两组颞下颌关节 参数均较治疗前改善,观察组关节上、关节后间隙 均大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两 组关节前间隙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 义(P>0.05) 。见表 3.

3BBE3E15-4432-4dbd-92E1-F7E7D0D819A9.png

  3 讨论

  替牙期、恒牙早期儿童颅颌面及牙槽骨生长发 育迅速,容易出现牙齿错位、牙列不齐现象,形成 错牙合畸形,影响患儿咀嚼功能及面部外形,甚至影 响患儿心理健康, 需要及时予以矫治 [6] 。Frankel Ⅱ 型功能矫治器采用唇挡及颊屏保护唇和颊肌,能改 善口周及面部肌群的功能,为颌骨、牙弓创造良好 的生长发育条件,引导其向正常方向生长,使患儿咬合关系随着生长发育逐渐恢复正常 [7]。但是单纯 应用功能矫治器对患儿依从性要求高,且无法纠正 口呼吸、偏嚼等不良口腔习惯,颌面畸形的发生病 因无法去除,正畸效果较差 [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矫治总有效率明 显高于对照组;矫治 1 年后, 观察组 SNA 角、SNB 角均明显大于对照组,U1-NA 角、U1-SN 角、OJ、 OB、MP-FH 角均明显小于对照组, 颞下颌关节上、 关节后间隙均大于对照组。提示肌功能训练联合功 能矫治器可提高患儿正畸效果。分析原因: 一方面, 功能矫治器可借助牙齿发育及萌出时的自然力,调 整牙齿发育方向,还能牵拉前庭沟处的骨膜,刺激 牙槽骨生长,促进患儿上颌骨、牙弓形态发育 [9]。 另一方面,肌功能训练可协助患儿建立正确的咀嚼 方式和舌位置,促进口腔神经、肌肉功能保持平衡 状态 [10]。其中, 纠正口呼吸、吞咽训练、弹舌运动 可纠正舌头不良位置,改正口呼吸习惯,避免舌体 不当后坠引起的下颌后下旋问题;咀嚼训练可纠正 吐舌、舔牙习惯,降低前牙畸形的发生风险;唇肌 训练可锻炼上唇肌力,控制上前牙唇倾度,使下颌 逐渐前移直至恢复正常 [11]。肌功能训练与功能矫治 器联用可发挥协同增效作用,更高效地改善患儿的 牙齿咬合功能和侧貌面型 [12]。

  综上所述,肌功能训练联合 Frankel Ⅱ型功能 矫治器用于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儿中,能够更好地 改善患儿上下颌骨关系,改善侧貌面型,明显提高 患儿矫治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翠,张士杰 . 早期功能矫治技术在儿童正畸中的临床疗效 [J]. 中国医药导刊, 2019. 21 ( 11 ): 665-668.

  [2] 杨善麟,杨番 . MRC 肌功能矫治器干预治疗儿童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的临床应用研究 [J]. 医学综述, 2021. 27 ( 9 ):1836-1840.

  [3] 刘东秀,李琳 . 应用正畸治疗对 60 例错颌畸形儿童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 [J]. 陕西医学杂志, 2018. 47 ( 10 ):1278-1280.

  [4] 颜庆,颜妮 . 肌功能训练辅助安氏Ⅱ类 1 分类错颌畸形矫正后保持效果的观察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 ( 62 ): 139.

  [5] 傅明魁 . 口腔正畸专科教程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82.

  [6] 张维琼,许红苗,陈伟仕 . MRC 矫治器联合肌功能训练在儿童错牙合畸形的应用 [J]. 浙江临床医学, 2018. 20 ( 8 ):1388-1390.

  [7] 陆玲,汤佰枫 . 自锁托槽矫治器在安氏Ⅱ类 1 分类错颌患者中的应用 [J]. 海南医学, 2020. 31 ( 11 ): 1432-1435.

  [8] 黄朝阳,肖俐娟,赵玲 . 改良肌激动器矫治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 1 分类错牙合畸形 21 例临床分析 [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1. 38 ( 7 ): 1448-1452.

  [9] 杜雅晶,黄诗言,饶南荃,等 . Frankel Ⅲ型矫治器早期矫治儿童骨性Ⅲ类错 (牙合)的临床疗效研究 [J]. 中华口腔医学 杂志, 2016. 51 ( 5 ): 257-262.

  [10] 刘贝,季彤,王天丛,等 . MyobraceTM 联合肌功能训练对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儿童临床效果的影响 [J].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21. 30 ( 2 ): 103-107.

  [11] 林紫燕,廖雪妙,王海燕,等 . 健康教育配合舌肌功能训练在矫治错(牙合)畸形中的应用研究 [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 19 ( 20 ): 3628-3630.

  [12] 史真,滕延萍 . 口面肌功能治疗在安氏Ⅱ类错牙合早期矫治中的 应用 [J].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2017.24( 1 ):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