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 发作青少年患者的效果论文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 发作青少年患者的效果论文

0

2023-09-06 16:06:23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青少年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该院收治的 70 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

  【摘要】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青少年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该院收治的 70 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35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 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认知行为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分 和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 评分。 结果: 治疗后, 两组 HAMD 评分、SCSQ 消极应对评分低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两组 SCSQ 积极应对评分、FAD 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双 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青少年患者可降低 HAMD 评分,提高 FAD 评分,以及改善 SCSQ 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常规药物治疗。

  【关键词】 认知行为疗法,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抑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家庭功能评定量表

  Effects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medicine on adolescent 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 and depression

  CHEN Huafeng

  (The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of Nanyang City, Nanyang 473000 Henan, China)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observe effects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medicine on adolescent 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 and depression. Methods: A p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on 70 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 and depression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0 to January 2022.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35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medicine,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on the basis of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scores of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 simple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SCSQ) and family assessment device (FAD)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HAMD scores and the SCSQ negative coping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treatment, and thos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SCSQ positive coping scores and the FAD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treatment, and thos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s: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drugs can reduce the HAMD scores, improve the FAD scores and improve the SCSQ scores in adolescent 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 and depression. Moreover, it is superior to single conventional medicine treatment.

  【Keywords】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Adolescent; Bipolar disorder and depression;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Simple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Family assessment device

  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发病率较高 [1-2] ,药物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病情 [3]。认知行为疗法可促进双相 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的认知转变及行为调节,改善其认知、行为、社会功能障碍状况 [4-5] 。本文观察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青少年患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本院收治的 70 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进行 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符合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诊断标准 [6] ;年龄 13~17 岁;临床资料完整;入 组前 3 个月未应用相关抗精神病药物或者认知行为 治疗。排除标准:既往有癫痫病、下丘脑病或垂体 病;合并不稳定型心血管疾病、肝病或血液系统疾 病;恶性肿瘤或慢性疾病;迟发性运动障碍或恶性综合征病史。家长对本研究内容了解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按 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35 例。观察 组: 男 21 例, 女 14 例; 年 龄 13~17 岁, 平 均 (14.71±1.46)岁;病程 3~11 周, 平均(6.92±1.02) 周。 对 照 组: 男 20 例, 女 15 例; 年 龄 13~17岁, 平均(14.72±1.42) 岁; 病程 4~11 周, 平均 (6.85±1.01)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口服盐酸 舍曲林片(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 字 H20051076.50 mg),50 mg/ 次,1 次 /d,必要 时最大剂量可增加至 200 mg/d;口服碳酸锂片(江 苏联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32023141. 0.25 g),600~2000 mg/d, 分 2~3 次服用。持续治 疗 3 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认知行为疗法。频 率为 1 次 / 周, 共治疗 10 周, 每次时长 120 min。(1) 第 1 周,知识教育。教导患者如何识别双相情感障 碍抑郁发作,设定出认知行为治疗目标,让其明确 情绪同思维关联情况。(2)第 2 周, 指导患者反思。 介绍思维的方式方法,让患者充分面对现实,结合 现实情况进行思考,确定自身存在的问题。(3) 第 3 周, 激励性引导。以物质奖励作为动力源,引 导患者主动表述情绪、问题。(4)第 4 周,制作 患者个人恐惧及担忧清单。(5) 第 5 周, 依据个 人恐惧及担忧清单,针对性进行认知干预、情绪引 导。(6)第 6 周, 引导患者主动克服抑郁情绪。(7) 第 7 周,形成个性化应对措施清单,引导患者掌 握。(8)第 8 周,引导建立患者处理问题的自信。 (9)第 9 周, 回顾第 1 周建立的治疗目标是否实现, 引导加强患者自信。(10)第 10 周,巩固性提升。 引导患者制订未来 3 个月继续应对双相情感障碍抑 郁发作的计划,庆祝取得的进步。认知行为治疗质 量控制:治疗成员由心理学硕士组成;治疗者接受 1 年以上认知行为治疗基础训练;治疗前对患者进 行 15 min 左右访谈工作,掌握其抑郁程度,对访 谈结果、访谈过程组织会议讨论交流。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 3 个 月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 [7]。17 项 HAMD 评分 0~7 分为正常,8~17 分为可能有抑郁 症, 18~24分为肯定有抑郁症, >24分为严重抑郁症。

  (2)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 3 个月后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 评分 [8] 。SCSQ 涵盖 20 个条目, 包 括积极应对(1~12 条目)和消极应对(13~20 条目) 两个维度,各条目 0~3 分,维度评分越高,提示患 者越倾向于该种应对方式。(3)比较两组治疗前、 治疗 3 个月后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 评分 [9]。 FAD 包括 60 个条目, 各条目 1~4 分, 总分 60~240 分,得分越高表明家庭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学 分析,计量资料以( x(—)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 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 HAMD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 组 HAMD 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 HAMD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 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 表 1.

1.png

  2.2 两组治疗前后 SCSQ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 SCSQ 积极应对评分和消极应对评分比较,差异均 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两组 SCSQ 积 极应对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两组 SCSQ 消极应对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 表 2.

2.png

  2.3 两组治疗前后 FAD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 FAD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 疗后,两组 FAD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 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3.png

  3 讨论

  青少年群体正处于心理及生理发育的关键阶 段,脑神经发育尚不成熟,情感容易起伏及波动,思维行为活跃多变 [10] ,且其处在学习的关键阶段, 内心压力较大,使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发病 率增高 [11]。常规药物治疗可缓解双相情感障碍抑郁 发作青少年抑郁症状 [12]。认知行为疗法可改变患者 不良认知,矫正患者不良行为 [13]。

  应对指个体针对环境变化的调节行为,应对方 式可分为积极、成熟、求助的, 以及退缩、不成熟、 自责的两种。刘敏等 [14] 指出,抑郁患者消极应对 评分高于健康者。积极应对评分与抑郁严重程度呈 负相关, 消极应对评分与抑郁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15]。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 3 个月后,观察组 HAMD 评分、SCSQ 消极应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SCSQ 积 极应对评分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认知行为疗法 可使患者充分了解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相关知 识并且逐渐转变认知、行为,提高治疗信心,针对 性缓解抑郁情绪。

  家庭功能是指家庭成员在家庭任务中发挥的 作用,家庭功能失调可促进精神疾病的发生、发 展 [16-17] 。首发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存在家庭功能失 调现象 [18]。提高抑郁症患者家庭功能, 可改善其抑 郁情绪, 提高其服药依从性 [19]。本研究结果同时显 示,治疗后,观察组 FAD 评分高于对照组。分析 原因为认知行为疗法可改善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 患者的沟通能力、认知功能和行为方式。

  综上所述,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双 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青少年可降低其 HAMD 评分, 提高 FAD 评分, 改善 SCSQ 评分, 效果优于单纯常 规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1] 杨艳 .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青少年双相抑郁患者抑郁症状,应对方式及家庭功能的影响 [J]. 中华全科医学, 2021. 19 (10):1669-1672.

  [2] 王宇, 畅林亚,丁菲,等 . 网络结构式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轻症抑郁患者的特质应对方式和情感气质特征的影响 [J]. 临 床精神医学杂志,2021.31(4):275-278.

  [3] 王尊尊,孙连峰,赵云东,等 . 辅助应用支持性心理疗法和认知行为治疗对老年抑郁症症状严重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 响 [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0.47(3):479-481.

  [4] 闫煜蕾,王珊珊,唐淼,等 .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青少年焦虑症状的干预效果初探 [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5. 29(1):10-15.

  [5] 姚琳,顾春红 . 个案管理对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J]. 中国医药导报,2020.17(28):100-104.

  [6] 王蔚文 . 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 [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1459.

  [7] 畅临亚,丁菲,卢卫红,等 . 线上结构式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轻症抑郁患者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探索 [J].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20.53(1):35-41.

  [8] 彭菊意,呼亚丽,樊晓芬,等 . 双相障碍抑郁患者应对方式及自我和谐对病耻感影响的路径分析 [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26(10):1306-1310.

  [9] 李玖菊,谭淑平,赵艳丽,等 . 心智化家庭治疗对青少年抑郁障碍的疗效及相关脑区的影响 [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 杂志,2022.31(1):43-49.

  [10] 向红宇,王欣,马星宇,等 . 伴自杀未遂的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家庭功能特点 [J].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20. 20 (5):326-332.

  [11] 卓恺明,李萍,甘鸿,等 . 多家庭团体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 [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 (5):1056-1059.

  [12] 刘畅畅,陈方煜,戴媛媛,等 . 人格特质及家庭功能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冲动性的影响分析 [J]. 精神医学杂志, 2021. 34(5):432-435.

  [13] 冀紫阳,李晏,谷景阳,等 . 认知行为取向团体心理治疗对网络成瘾中学生应对方式、时间管理与家庭功能的影响 [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20.29(2):136-141.

  [14] 刘敏, 杜巧荣, 王禹辰, 等 . 抑郁症患者人格、应对方式和抑郁严重程度的关系 [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0. 28(6):801-805.

  [15] 张扬,谢雯 . 探讨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抑郁症患者心理弹性的影响 [J].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2)150-152.

  [16] 刘丽芳,全军,李水英,等 . 探究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童年创伤、父母教养方式及家庭功能 [J].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9.14(9):444-446.

  [17] 向红宇,王欣,马星宇,等 . 伴自杀未遂的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家庭功能特点 [J].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20. 20 (5):326-332.

  [18] 张宇珊,李欣,王颖,等 . 青少年首发抑郁障碍病人家庭功能和家庭环境调查 [J]. 护理研究,2018.32(12):1953-1955.

  [19] 周苏明,陈新霞,赵玲玲 . 家庭功能与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及服药依从性的相关性分析 [J]. 护士进修杂志, 2018. 33(8):739-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