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老年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评价论文

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老年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评价论文

0

2025-10-30 15:36:55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老年乳腺癌患者采用乳腺区段切除术、改良根治性切除术的疗效相当,且均能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改善患者预后,但乳腺区段切除术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住院时间,手术切口长度较短,手术中的出血量也相应减少,患者的生存质量更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摘要]目的研究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老年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20年3月—2023年3月庆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老年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43,改良根治性切除术)和观察组(n=43,乳腺区段切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血清肿瘤标志物、并发症发生情况、预后情况、生存质量。结果两组疾病控制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1/43),低于对照组的18.60%(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8,P<0.05)。两组患者12个月生存率、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乳腺癌患者采用乳腺区段切除术、改良根治性切除术的疗效相当,且均能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改善患者预后,但乳腺区段切除术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住院时间,手术切口长度较短,手术中的出血量也相应减少,患者的生存质量更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关键词]乳腺区段切除术;老年乳腺癌;预后;生存质量


  老年乳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目前临床针对早期的老年乳腺癌患者多采用手术切除,其中改良根治性切除术效果显著,可完整切除患者病灶,减少复发和转移风险,但无法保障患者乳房外形的美观度,不利于患者心理健康,易影响患者生存质量[1-2]。近年有研究指出,乳腺区段切除术作为一种外科手术,能保留患者部分腺体组织,便于后续的重建修复[3]。为给临床治疗老年乳腺癌患者提供客观依据,本研究旨在分析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老年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2020年3月—2023年3月庆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老年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43,改良根治性切除术)和观察组(n=43,乳腺区段切除术)。观察组年龄60~75岁,平均(63.82±1.02)岁;病灶直径1.19~4.36 cm,平均(3.01±0.22)cm;临床分期[4]:Ⅰ期23例,Ⅱ期20例。对照组年龄61~74岁,平均(63.78±1.04)岁;病灶直径1.22~4.31 cm,平均(2.98±0.23)cm;临床分期:Ⅰ期24例,Ⅱ期1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庆阳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QY-20241115)。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影像学检查确诊实质性占位病变且经病理穿刺活检确诊;符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5]中诊断标准;均为单侧病变;年龄≥60岁;符合手术治疗指征。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疾病者;既往有放化疗史者;合并内分泌、血液系统疾病者;心、肝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伴免疫缺陷疾病者;凝血功能障碍者。


  1.3手术方法


  对照组采用改良根治性切除术,术前经超声明确病灶大小、具体位置及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取仰卧位,常规全麻、消毒,根据病灶情况作纵向或横向切口,切口与病灶边缘需≥3 cm;常规游离皮瓣,由内至外、由上至下分离深面胸大肌筋膜与乳腺,清扫胸大肌、胸小肌淋巴结及脂肪组织;上提胸大肌、胸小肌,解剖结扎腋血管并切除分支,常规对腋静脉周围淋巴、脂肪等组织进行清扫;常规冲洗手术创面,放置负压引流管(腋窝),关闭手术切口。


  观察组采用乳腺区段切除术,取平卧位,常规全麻,以乳头为中心作手术切口(放射状),沿胸大肌表面向内侧将前锯肌、胸小肌进行牵拉,使乳房后间隙及病灶位置充分暴露;于病灶边缘1 cm处作弧形电刀,将皮瓣切开,保留部分腺体组织;完整切除病灶,采用病理检查诊断,常规缝合残腔,放置负压引流管。


  1.4观察指标


  ①两组临床疗效比较。采用《乳腺肿瘤内科手册》[6]评价疗效。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病灶完全消失且持续时间≥28 d;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病灶直径总和缩小≥30%;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病灶直接总和增加<20%或缩小<30%;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出现新的肿瘤病灶或病灶直径总和增加≥20%;疾病控制率=(CR+PR+SD)例数/总例数×100%。


  ②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对手术时间进行记录,并统计术中患者的出血量及手术中的切口长度,同时记录患者入院当天至出院的时间,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


  ③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比较。采集肘静脉血2 mL,3 000 r/min,离心12 min,半径15 min,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博科,BK-200型),以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糖类抗原153(carbohydrate antigen 153,CA153)、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


  ④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统计患者切口皮下血肿、上肢肿胀、切口感染发生情况。


  ⑤两组预后情况比较。统计患者12个月后的生存率、复发率、远处转移率。


  ⑥两组生存质量比较。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Breast,FACT-B)[7]评价,包括生理状况(7个条目,28分)、社会或家庭状况(7个条目,28分)、情况状况(6个条目,24分)、功能状况(7个条目,28分)、附加关注(9个条目,36分)总分144分,均采用0~4级计分法,0分为完全没有,4分为非常有,生存质量与FACT-B分值正相关。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数资料(围术期指标、血清肿瘤标志物、生存质量评分)经Shapiro-Wilk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比较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行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以例数(n)和率(%)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疾病控制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2.4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


  观察组12个月生存率为97.67%(42/43)、复发率为12.20%(5/41)、远处转移率为14.29%(6/42),对照组12个月生存率为95.35%(41/43)、复发率为17.95%(7/39)、远处转移率为17.07%(7/41)。两组患者12个月生存率、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45,0.519,0.120;P=0.556,0.471,0.726)。


  2.6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讨论


  乳腺癌是老年女性群体常见的乳腺疾病之一,可引起乳房胀痛、乳腺肿块等临床表现,目前临床针对乳腺癌发病机制研究尚未形成统一定论,但普遍认为与遗传因素、长期使用雌激素替代疗法、身体机能退化等有关[8-9]。既往临床采用的改良根治性切除术虽能完整切除病灶,但部分患者对乳房外形有一定的外观美观度的实际要求,部分患者在全乳切除术后可发生焦虑等不良情绪,不利于术后预后[10]。乳腺区段切除术是一种新型的保乳手术,其不仅可以彻底清除乳腺癌患者原发灶,还能降低对周围组织器官造成的损伤,同时能通过保留部分腺体组织便于有需要的患者后续进行乳房重建修复[11]。


  本研究结果中,较对照组,观察组疾病控制率及CEA、CA153水平无明显变化(P均>0.05),提示乳腺区段切除术与改良根治性切除术对老年乳腺癌患者的疗效相当。分析原因,改良根治性切除术主要通过完整切除患者乳房达到控制疾病发展的目的;而乳腺区段切除术也通过明确病灶切除区段,使病灶充分暴露进行切除,患者原发灶清除也十分彻底,疾病进展也得到理想的控制[12]。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表明相较于改良根治性切除术,老年乳腺癌患者采用乳腺区段切除术能降低术中出血量,缩小手术切口,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究其原因,乳腺区段切除术可通过明确病灶位置而实施切除术,手术更加精确,可减小手术中的切口长度,使手术时间也相应缩短,同时病灶位置的明确也可减小对周围组织的损伤程度,使得术中的出血量减少,患者术后恢复更快,住院时间更短[13]。


  本研究中,较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但两组术后12个月生存率、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无明显变化(P均>0.05),表明乳腺区段切除术可降低年乳腺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乳腺区段切除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低、术后恢复快、手术创伤小,因此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少。同时本研究中,较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FACT-B评分更高(P<0.05),表明乳腺区段切除术能改善生存质量。分析原因,乳腺区段切除术以患者乳头为中心作手术切口,在术中能保留部分腺体组织,可最大限度保留患者乳房,便于患者术后进行乳房重建和修复。


  综上所述,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老年乳腺癌患者的效果显著,手术时间及康复时间更少,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改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峥,杨基鹏,任思媛,等.保留乳头的乳腺癌切除术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临床效果研究[J/CD].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20,14(3):273-276.


  [2]林伟杰,翁一尹,曾少武.保乳术与根治性全乳切除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疗,2023,42(21):70-73,82.


  [3]易坤,彭志雄,谢君.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癌的作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23,20(18):129-133.


  [4]殷凯,汪洁.乳腺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类分级和分子分型在精准诊治中的应用[J].上海医药,2023,44(14):3-8,16.


  [5]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9年版)[J].中国癌症杂志,2019,29(8):609-679.


  [6]佟仲生.乳腺肿瘤内科手册[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17:24-29.


  [7]万崇华,张冬梅,汤学良,等.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中文版介绍[J].中国肿瘤,2002,11(6):318-320.


  [8]吉文仲,刘春丽,陈建中.乳腺区段切除术联合腋淋巴结清扫术对早期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J].癌症进展,2023,21(12):1327-1329,1361.


  [9]王心丽,薛妍.老年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探索[J].医药导报,2024,43(3):360-365.


  [10]吴云,金汉生.区段切除术和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22,25(1):62-64.


  [11]王征,张浩,李伟汉,等.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老年乳腺癌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1):62-65.


  [12]王炜鹏,张涛.乳腺区段切除术对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癌症进展,2021,19(19):2002-2004,2035.


  [13]张森林.分析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与预后影响因素[J].黑龙江医学,2021,45(23):2503-2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