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联合检测血清 D-二聚体 、CEA 及 CYFRA21-1 诊断结直肠癌的价值论文

联合检测血清 D-二聚体 、CEA 及 CYFRA21-1 诊断结直肠癌的价值论文

0

2025-10-30 14:08:30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分析血清D-二聚体(D-dimer,D-D)、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及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19 fragment,CYFRA21-1)诊断结直肠癌的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血清D-二聚体(D-dimer,D-D)、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及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19 fragment,CYFRA21-1)诊断结直肠癌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利津县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58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D-D、CEA、CYFRA21-1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D-D、CEA、CYFRA21-1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结直肠癌的效能。结果观察组D-D、CEA、CYFRA21-1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D、CEA、CYFRA21-1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结直肠癌的AUC分别为0.835、0.868、0.853、0.921,联合检测的AUC高于指标单独检测。结论D-D、CEA、CYFRA21-1在结直肠癌患者中异常高表达,三者联合诊断结直肠癌的价值较高。


  [关键词]结直肠癌;D-二聚体;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诊断效能


  结直肠癌在临床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包括结肠癌与直肠癌,在我国以直肠癌较为多见[1]。该病的病因复杂多样,多认为是饮食习惯、环境等不同因素协同作用所致[2-3]。近年,因各种致癌因素的增加,该病的患病人数急剧增长,给广大居民的身心健康带来众多危害,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4]。近年,伴随临床对结直肠癌研究的深入,临床逐渐发现一些肿瘤标志物参与该病的发生与发展[5]。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及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19 fragment,CYFRA21-1)为临床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在各类恶性肿瘤患者机体内表达显著上升。D-二聚体(D-dimer,D-D)在凝血系统、继发性纤溶亢进期间发挥重要效用。临床研究发现,癌症患者的体内存有程度不一的凝血、纤溶异常[6]。但临床关于D-D、CEA及CYFRA21-1诊断结直肠癌的报告较少。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CEA、CYFRA21-1、D-D指标协同诊断结直肠癌的效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利津县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58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中男31名,女27名;年龄41~75岁,平均(60.31±2.49)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32名,大专及以上26名;体重指数17.1~25.8 kg/m2,平均(23.46±0.38)kg/m2。观察组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42~76岁,平均(60.48±2.30)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35例,大专及以上25例;体重指数17.2-25.9 kg/m2,平均(23.51±0.32)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利津县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2002),受试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观察组行病理检查确诊为结直肠癌;对照组均身体健康,无疾病;未接受放化疗者;具有优良的依从性;生命体征平稳。


  排除标准:存在其他恶性肿瘤者;有酒精、药物依赖史者;存在严重感染疾病者;伴有肝肾功能受损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存在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者。


  1.3检测方法


  标本采集: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抽取全部研究对象晨起空腹静脉血共5 mL,取得上清液后即刻送检。检测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D-D、CEA、CYFRA21-1,所有检测操作均严格依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4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D-D、CEA、CYFRA21-1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D-D、CEA、CYFRA21-1单独及联合诊断结直肠癌的效能。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D-D、CEA、CYFRA21-1)经Shapiro-Wilk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比较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绘制ROC曲线分析诊断效能,AUC≤0.5表明无诊断价值;0.5<AUC≤0.7表明诊断价值较低;0.7<AUC≤0.9表明诊断价值中等;AUC>0.9表明诊断价值较高。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受试者D-D、CEA、CYFRA21-1对比


  观察组D-D、CEA、CYFRA21-1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2.2 D-D、CEA、CYFRA21-1单独及联合诊断结直肠癌的效能分析


  D-D、CEA、CYFRA21-1联合检测诊断结直肠癌的AUC高于单独检测。见表2、图1。

  3讨论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多发的癌症之一,有发病率、致死率高等特点[7-8]。该病发病隐匿,初期无典型表现,通常难以察觉,随着病情进展到一定阶段会表现出直肠刺激症状,如便意频繁、排便不尽感、腹部包块等,还会导致肝功能受损[9-10]。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至中晚期,严重影响预后[11]。近年,因人们饮食习惯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此病的患病人数有所增加,严重危害居民的身心安全。因此,选择快速有效的诊断方法于早期及时诊断出结直肠癌,指导临床施以个体化的治疗,对于提高生存率十分重要。


  病理检查是该病诊断的“金标准”,能够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参考信息。然而,此项手段为侵入性操作,会损伤机体,且耗时较长,无法当成疾病初期检查的常规手段。因此,探寻安全快速且无创的检查措施成为临床的关注重点。D-D属于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志物,其含量升高表明机体继发性纤溶亢进及高凝,临床常用于预测纤溶与凝血系统紊乱。恶性肿瘤患者的癌细胞可能会导致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丧失活性,由此促进凝血。如若癌症发生血行转移,血浆内循环癌细胞数目将会显著升高。肿瘤细胞表达的黏附分子与组织因子相互影响之下会激活血管壁局部凝血系统,导致血小板活化、凝聚,由此产生微血栓,引起血液内D-D水平发生变化[12]。肿瘤标志物是由癌细胞本身生成,可对癌症的发生、发展进行良好反映,能反映肿瘤性质、组织结构、细胞分化程度等。CEA可作为细胞膜结构蛋白分散在癌细胞表面,并释放至四周的体液,故能够从血清、脑脊液等不同体液及排泄物内检出,属于临床常见的肿瘤标志物[13]。以往常将其当成初期检查结直肠癌的特异性标志物,但通过较多的研究发现,在肺癌、胃癌等恶性肿瘤内亦可见CEA水平升高[14]。CEA存在广谱性,虽然无法把其当成鉴别某一癌症的特异性指标,但其在恶性肿瘤的诊断、病情监测等方面依然扮演重要角色。CYFRA21-1是中间丝蛋白家族的一员,分子量大约为40 kD,在平常状态下,该因子表达位于低水平,而在细胞发生癌变后,蛋白酶会被激活,从而使得细胞角质蛋白的降解速度加快,进而产生过多的CYFRA21-1并释放到血液循环中,因此在癌症患者的机体内可见CYFRA21-1表达升高[15]。但临床关于D-D、CEA、CYFRA21-1三者联合诊断结直肠癌的报告较少,还需进一步分析。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D-D为(1.72±0.45)mg/L、CEA为(35.69±2.37)ng/mL、CYFRA21-1为(18.95±2.01)ng/mL,高于对照组的(0.26±0.03)mg/L、(3.49±0.53)ng/mL、(1.59±0.24)ng/mL(P均<0.05)。由此表明,D-D、CEA、CYFRA21-1在结直肠癌患者体内含量较高。本研究ROC结果还显示,D-D、CEA、CYFRA21-1联合检测诊断结直肠癌的AUC为0.921(95%CI:0.870~0.972),高于三者单独检测的0.835(95%CI:0.758~0.913)、0.868(95%CI:0.800~0.937)、0.853(95%CI:0.777~0.929)。由此可见,D-D、CEA、CYFRA21-1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相关,联合检测能够于早期及时诊断出结直肠癌,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


  综上所述,D-D、CEA、CYFRA21-1在结直肠癌患者的机体内呈异常高表达,三者联合能够有效地诊断出结直肠癌,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KALANTARI E,TAHERI T,FATA S,et al.Significant co-expression of putative cancer stem cell markers,Ep⁃CAM and CD166,correlates with tumor stage and inva⁃sive behavior in colorectal cancer[J].World J Surg Oncol,2022,20(1):15.


  [2]TAN Y,ZHU Y,WANG F,et al.Diagnostic value of tu⁃mor markers in peritoneal lavage fluid for peritoneal me⁃tastasis from colorectal cancer[J].Ann Clin Lab Sci,2022,52(1):95-100.


  [3]雷凯,高校奇,金雷,等.肿瘤标志物联合25羟基维生素D诊断结直肠癌的价值[J].现代肿瘤医学,2020,28(4):603-606.


  [4]朱宏财,薛辉,薛玲,等.联合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与肿瘤标志物诊断结直肠癌的临床意义[J].贵州医药,2020,44(11):1690-1692.


  [5]陈安杰,王斌,王福荣,等.结直肠癌细胞中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军医杂志,2020,48(7):778-780,783.


  [6]王焱,华向东.结直肠癌患者D-二聚体检测水平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2,50(1):83-85.


  [7]SASIDHARAN NAIR V,SALEH R,TOOR SM,et al.Epigenetic regulation of immune checkpoints and T cell exhaustion markers in tumor-infiltrating T cells of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J].Epigenomics,2020,12(21):1871-1882.


  [8]辛衡,周建平,高威,等.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浆纤维蛋白原、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20,49(11):1007-1010.


  [9]李亚男,熊枝繁,周琦,等.外周血纤维蛋白原、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癌胚抗原在老年结直肠癌中的预测作用研究[J].临床内科杂志,2022,39(9):602-606.


  [10]AKABANE S,SHIMIZU W,TAKAKURA Y,et al.Tumor budding as a predictive marker for 5-fluoroura⁃cil response in adjuvant-treated stageⅢcolorectal cancer[J].Int J Clin Oncol,2021,26(7):1285-1292.


  [11]USHIGOME M,SHIMADA H,MIURA Y,et al.Chang⁃ing pattern of tumor markers in recurrent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before surgery to recurrence:Serum p53 an⁃tibodies,CA19-9 and CEA[J].Int J Clin Oncol,2020,25(4):622-632.


  [12]朱红艳,白云,王海峰.血清D-二聚体、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及癌胚抗原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J].癌症进展,2022,20(16):1642-1645.


  [13]杨曦,桑璐,王雪莲.血清suPAR、CEA和CA19-9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研究[J].北京医学,2023,45(1):42-46.


  [14]邢国强,杨怀成,邓腾,等.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糖类抗原19-9、癌胚抗原水平及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J].癌症进展,2023,21(4):424-427.


  [15]屈振杰,崔琴,陈吉,等.血清CEA、CA19-9、CYFRA21-1与结直肠腺癌的相关性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1,21(4):688-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