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环乳晕切口与放射状切口微创手术在乳腺纤维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对比论文

环乳晕切口与放射状切口微创手术在乳腺纤维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对比论文

1

2025-10-30 11:18:32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PI在乳腺纤维瘤的微创手术治疗中相较于RI,不仅能有效改善手术指标和功能状态,还能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环乳晕切口(periareolar incision,PI)与放射状切口(radial incision,RI)在乳腺纤维瘤微创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22年2月—2024年6月在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接受微创手术的112例乳腺纤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手术切口分组,每组5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RI,研究组采用PI。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功能状态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瘢痕长度、切口愈合以及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功能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57%(2/56),低于对照组14.29%(8/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3,P<0.05)。结论PI在乳腺纤维瘤的微创手术治疗中相较于RI,不仅能有效改善手术指标和功能状态,还能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乳腺纤维瘤;微创手术;环乳晕切口;放射状切口;临床效果


  乳腺纤维瘤是一种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主要发源于乳腺小叶,由于乳腺组织受到雌激素刺激而过度生长形成[1]。该病多见于年轻女性,尤其是在20~30岁之间,预后一般较好,发生癌变的风险较低。乳腺纤维瘤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乳房肿块,多数患者经体检发现,肿块质硬、边界清楚、活动度好,一般无疼痛感。随着病情的发展,肿块可能会逐渐增大,甚至影响乳房的形态和美观[2]。对于乳腺纤维瘤的治疗,手术切除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方法。传统的手术方式包括放射状切口(radial incision,RI)等,但术后瘢痕明显,影响乳房美观,尤其是对年轻爱美女性的身心健康产生巨大冲击[3]。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环乳晕切口(periareolar incision,PI)微创手术逐渐应用于乳腺纤维瘤的治疗中。PI微创手术具有切口小、隐蔽性好、术后瘢痕不明显等优点,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满足患者的外观需求,受到广泛好评[4]。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PI与RI微创手术在乳腺纤维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旨在为乳腺纤维瘤的微创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便利选取2022年2月—2024年6月在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接受微创手术的112例乳腺纤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手术切口分组,每组5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RI,研究组采用PI。研究组左侧33例,右侧23例;年龄20~43岁,平均(33.17±4.41)岁;病程1~3年,平均(2.39±0.18)年;病灶直径1~4 cm,平均(3.12±0.27)cm;肿瘤数量1~5个,平均(3.29±0.17)个。对照组左侧30例,右侧26例;年龄21~43岁,平均(33.56±4.27)岁;病程1~3年,平均(2.42±0.15)年;病灶直径1~4 cm,平均(3.15±0.24)cm;肿瘤数量1~5个,平均(3.26±0.20)个。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024-070)。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18~45岁,经病理确诊为乳腺纤维瘤的女性患者[5];乳腺纤维瘤直径为1~4 cm;无严重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或其他严重全身性疾病;术前未接受过乳腺纤维瘤相关药物治疗、放射治疗或其他非手术治疗;凝血功能正常,无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障碍;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愿意配合手术。


  排除标准:妊娠期、哺乳期或近期有生育计划的女性;有乳腺手术史,尤其是乳晕周围手术史者,可能影响手术效果或术后美观;合并其他乳腺疾病者,如乳腺增生症、乳腺炎等;伴有精神疾病者。


  1.3治疗方法


  观察组给予PI术,具体手术步骤如下:术前借助超声波对病灶组织进行检查,准确定位病灶位置,并在皮肤表面做出相应标记。选择距离肿瘤位置较近的一段乳晕区域,设计弧形切口,切口长度以能容纳手术者食指顺利通过为宜,确保手术操作空间充足。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仔细分离周围组织,清晰显露乳腺腺体结构,顺沿肿瘤包膜完整、彻底地切除病变组织。使用电凝刀对创面进行彻底止血,若肿块数量较多或分布广泛,则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手术切口位置或增加切口数量,确保所有肿块均能被彻底切除。手术完成后,对切口边缘进行精细修整,以保证切口美观。确认创面无出血后,采用可吸收缝合线对切口进行逐层缝合,确保缝合紧密、平整。最后以缝合胶布固定穿刺口,加压包扎24 h,随后拆除弹力绷带。


  对照组接受RI术,具体手术步骤如下:患者取仰卧位,局部麻醉生效后,根据超声波检测结果准确定位病灶组织。在瘤体表面皮肤做RI,切口方向与乳腺导管走行方向一致,以减少对乳腺组织的损伤。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浅筋膜,利用血管钳夹住切口外侧的筋膜组织,沿乳腺组织间隙充分分离瘤体周围的粘连组织。将瘤体牵引至手术视野清晰处,充分暴露纤维瘤的全貌。使用组织剪沿肿瘤包膜完整切除肿瘤组织,注意保护周围正常乳腺组织不受损伤。彻底止血后,逐层缝合切口,确保缝合紧密、平整,术后给予必要的包扎和护理。


  1.4观察指标


  ①手术指标。统计记录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瘢痕长度、切口愈合以及住院时间。


  ②功能状态。术后3个月,采用乳腺纤维瘤患者报告结局量表(Breast Questionnaire,BREAST-Q)[6],涵盖躯体健康、心理健康、性健康、对乳房的满意度、对手术结局的满意度5个维度,每项满分设定为20分,得分越高代表功能状态越优。


  ③并发症发生率。统计两组出血血肿、感染、瘢痕增生、乳头乳晕感觉异常、乳房凹陷或变形的发生情况。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手术指标、功能状态为计量资料,经Shapiro-Wilk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比较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为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研究组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功能状态比较


  术后,研究组功能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283,8.014,9.686,9.115,9.114;P均<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术后,研究组并发症(出血血肿、感染、瘢痕增生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乳腺纤维瘤作为一种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其治疗方法经历了从传统手术到微创手术的不断演进。传统手术方法虽然能够有效切除肿瘤,但术后瘢痕明显,影响乳房美观,且可能导致双侧乳房不对称,这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年轻女性患者,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7]。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微创手术逐渐成为乳腺纤维瘤治疗的新趋势。微创手术以创伤小、恢复快、瘢痕不明显等优点,受到了广大患者的青睐[8]。PI与RI微创手术是乳腺纤维瘤治疗中两种常用的微创手术方式。PI微创手术利用乳晕区域的皮肤颜色较深且皱纹较多这一特点,设计弧形切口,将手术瘢痕隐藏在乳晕边缘,从而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乳房的美观性[9]。而RI微创手术虽然也能有效切除肿瘤,但其切口方向与乳腺导管走行方向一致,术后瘢痕明显,影响乳房外观[10]。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P均<0.05)。PI微创手术通过精确的术前定位,能够准确识别并标记肿瘤位置,从而在手术中减少不必要的探查和分离操作。这种精细的操作方式不仅缩短了手术时间,还减少了术中出血的风险[11]。此外,PI设计在乳晕边缘,这一区域皮肤较薄且弹性好,手术切口较小,对周围组织的损伤也较小,有利于术后快速恢复[12]。相比之下,RI微创手术虽然也能有效切除肿瘤,但其切口方向与乳腺导管走行方向一致,切口较长,对乳腺组织的损伤相对较大[12]。这不仅增加了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还可能影响术后恢复速度。乳腺纤维瘤患者,尤其是年轻女性患者,对术后乳房的美观性有着较高的要求[13]。本研究显示,术后,研究组功能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这主要得益于PI的设计优势。PI微创手术利用乳晕区域的皮肤特点,即颜色较深、皱纹较多,将手术瘢痕隐藏在乳晕边缘,从而实现了术后乳房的美观性[14]。这种设计不仅避免了传统RI术后明显的瘢痕问题,还减少了因瘢痕导致的双侧乳房不对称情况。RI微创手术虽然也能有效切除肿瘤,但其术后瘢痕明显,且可能沿着乳腺导管走行方向延伸,影响乳房的整体美观[15]。对于年轻女性患者来说,这种术后瘢痕可能会带来较大的心理负担。并发症发生率是衡量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显示,术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57%(2/56),低于对照组14.29%(8/56)(P<0.05),与肖会辉[13]的研究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82%低于对照组15.66%(P<0.05)”一致。PI微创手术由于切口小、创伤轻,对周围组织的损伤较小,因此术后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此外,由于切口设计在乳晕边缘,这一区域血供丰富,有利于术后伤口的愈合,进一步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风险[14]。相比之下,RI微创手术切口较长,对乳腺组织的损伤相对较大,术后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可能较高。此外,由于切口方向与乳腺导管走行方向一致,术后还可能出现乳管损伤、乳汁淤积等并发症,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术后护理的难度[15]。


  综上所述,PI在乳腺纤维瘤的微创手术治疗中相较于RI,不仅能有效改善手术指标和功能状态,还能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李中辉,李军彦.不同切口入路乳房纤维腺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4,30(6):80-82.


  [2]叶超然.经环乳晕切口与放射状切口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患者对其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CD].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4,8(20):7-9.


  [3]欧志科,黄东喜,侯玉根,等.采用环乳晕与放射状切口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对比研究[J/CD].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2024,12(3):23-27.


  [4]王付亮.环乳晕切口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术临床效果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4,30(1):90-93.


  [5]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乳腺保健与乳腺疾病防治学.乳腺纤维腺瘤诊治专家共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6,36(7):752-754.


  [6]SETH I,SETH N,BULLOCH G,et al.Systematic review of Breast-Q:A tool to evaluate post-mastectomy breast reconstruction[J].Breast Cancer(Dove Med Press),2021,13:711-724.


  [7]吴慧斌.经环乳晕切口与放射状切口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2,28(6):114-115.


  [8]董清涛,王媛.环乳晕切口与放射状切口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效果比较[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28):73-76.


  [9]杨宇.环乳晕切口切除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疗效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32(12):1428-1429.


  [10]周瑶,骆萍,陈戈,等.环乳晕切口手术对乳腺纤维瘤患者乳晕区感觉神经功能及美观效果的影响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32(24):3969-3970.


  [11]韩欢欢.乳晕弧形切口乳房纤维腺瘤切除术效果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1,27(6):130-131.


  [12]杨晓民,贺赛,王虎霞.环乳晕切口与放射状切口对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瘢痕愈合及并发症的影响[J].癌症进展,2021,19(20):2095-2098.


  [13]肖会辉.放射状与环乳晕切口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疗效比较[J].中国校医,2021,35(10):765-766,769.


  [14]叶颖.乳腺纤维瘤患者术中应用环乳晕切口与放射状切口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33(23):3568-3570.


  [15]洪令斌,刘坚.环乳晕切口及放射状切口微创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效果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2023,28(11):2061-2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