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核酸检测联合 ELISA 检测技术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诊断价值论文

核酸检测联合 ELISA 检测技术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诊断价值论文

0

2025-10-30 11:06:23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核酸检测联合ELISA检测技术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中可明显提升其准确度,对减少输血风险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摘要]目的研究核酸检测联合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技术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23年4月—2024年3月山东省枣庄市中心血站的2 729名无偿献血志愿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的志愿者均实施核酸检测、ELISA检测技术对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进行检测,以最终临床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核酸、ELISA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的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结果核酸联合ELISA检测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100.00%(2 729/2 729)、100.00%(2 715/2 715)、100.00%(14/14),均高于核酸检测的99.45%(2 714/2 729)、99.67%(2 706/2 715)、57.14%(8/14),及ELISA检测的99.34%(2 711/2 729)、99.59%(2 704/2 715)、50.00%(7/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060,11.022,9.333,15.041,9.015,7.636;P均<0.05)。核酸检测、ELISA单一检测的诊断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核酸检测联合ELISA检测技术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中可明显提升其准确度,对减少输血风险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核酸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献血者;血液筛查;准确度


  目前,临床救治患者所使用的血液主要来源于无偿献血,然而我国病毒肝炎携带者数量较多,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也容易在输血中传播,严重地威胁到受血者的用血安全[1]。因此,临床应采取准确的筛查方法,降低输血的风险。现阶段,对于献血者的血液筛查,主要是使用两次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该技术是针对抗原、抗体进行检测的方式,但在筛查的过程中发现,由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丙肝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HIV等病毒的感染存在着一定的窗口期、免疫静默期等[2],加之如果献血者曾经存在过病毒感染,存在着误诊、漏诊的现象,对临床输血安全不利[3]。核酸检测是近年来临床一种新型的筛查方法,能检测人体的血液或其他分泌物中是否存在外来入侵的病毒的核酸,能在短时间内检测出病毒DNA团,缩短病毒检测的窗口期,从而弥补ELISA检测的不足[4]。从2015年开始,我国推荐将核酸检测联合ELISA检测技术用于献血者的血液筛查中,在提升血液筛查的准确度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研究进一步研究核酸检测联合ELISA检测技术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2023年4月—2024年3月山东省枣庄市中心血站的2 729名无偿献血志愿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中男1 473名、女1 256名;年龄19~47岁,平均(36.18±2.95)岁。本研究已通过山东省枣庄市中心血站伦理委员会审查(2024021),受试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为无偿献血者;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5]中的相关规定;年龄18~60岁;有完整的临床资料。


  排除标准:语言、听力等功能障碍,无法良好地配合研究者;年龄>60岁者;伴有重要脏器原发疾病者;不愿意参与研究者;处于妊娠期、哺乳期的女性。


  1.3检测方法


  由同组检验人员采集献血者的血液作为标本,分别装入3个试管中,各5 mL,其中两管是EDTAK3真空抗凝管,用于ELISA检测;另1管则是EDTA-K2真空抗凝管,作为核酸检测的标本,3个试管均保存在2~8℃的环境中,3 h内实施离心处理(转速:3 000 r/min、半径:10 cm、时间:15 min),24 h内完成检测。


  ELISA检测技术:检测项目是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丙肝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分别用不同厂家的试剂盒检验两次,检测的步骤严格按照说明书上进行。阳性的判定标准:①两个不同厂家试剂盒的检测结果均为阳性;②其中一个试剂盒的检测结果为阳性,再次用该厂家的试剂盒进行双孔复测,如果试管仍出现≥l孔为阳性。HBsAg、抗HCV有≥80%的灰区判定为阳性,抗HIV有≥70%的灰区判定为阳性。


  核酸检测:①采取磁珠捕获技术进行样本的制备,分离出HBV DNA、HCV RNA和HIV RNA;②对RNA进行逆转录的处理,将其转化为互补DNA;③使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特异性荧光探针,对DNA和互补DNA展开检测;④根据反应管中,荧光信号达到预先设定阈值时的循环阈值,判定检测的结果。阳性:Ct值<40,阴性:Ct值≥55,如果Ct值在40~<55,则需要重新检测。


  联合检测阳性判定标准:任一结果为阳性。


  1.4观察指标


  以最终的临床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核酸检测、ELISA单一检测和联合检测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诊断效能(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诊断结果、诊断效能)以例数(n)和率(%)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核酸联合ELISA检测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均高于核酸、ELISA单一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核酸检测、ELISA单一检测的诊断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表2。

c3ac1f6a6fcce5cb252ed7f7994ec11f.png

  3讨论


  乙肝、丙肝、艾滋病均为目前临床对人类身体健康威胁较大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如果未及时治疗会造成肝脏、免疫系统等的损伤[6],上述3种疾病皆可以通过血液传播,临床应强化血液筛查,预防供受之间的交叉感染,提高用血的安全。近几年来,血液制品的质量有明显地提高,输血安全度提高,但由于输血感染的病毒性疾病风险仍然存在[7],相关的机构、工作人员仍然不可松懈,持续加强献血者血液筛查的准确度。


  ELISA检测技术是目前临床使用十分广泛的免疫学检测技术,主要通过使抗原或者抗体与酶复合物相结合后的显色情况进行检测[8]。免疫学检测技术的主要机制是抗原或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而HBV、HCV、HIV等病毒进入人体之后,到机体产生可检测到的抗体高滴度水平,仍需要经历一段较长的时间,这一时间段被称为病毒感染的窗口期;同时,由于不同个体的免疫功能不同,可能存在极少数的感染者产生的抗体滴度水平始终低于免疫学的检测线以下[9]。除此之外,疾病的康复期内,抗体的水平也可能持续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因此,在新发的感染、处于窗口期或者康复期间的献血者中,单独采用ELISA检测技术,存在着假阳、假阴等结果的风险比较高,即便是按传统的两次ELISA检测,也无法有效地提高准确度,因此临床应配合其他的检测技术。


  本研究结果显示,核酸联合ELISA检测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均高于核酸、ELISA单一检测(P均<0.05),提示联合检测时的诊断效能高。分析原因,核酸检测是将血液中的病毒的核酸作为检测对象,当病毒进入人体后短期内,由于机体免疫延迟,尚未形成保护性抗体,病毒生长、繁殖的速度较快,其浓度可迅速上升,故能有效地缩短窗口期的时间[10]。核酸检测中还有扩增技术,进一步提升了病毒的检出概率,在病毒侵入人体的早期即可被发现,从而弥补ELISA检测技术窗口期较长的不足。虽然核酸检测具有上述明显的优势,但由于其操作步骤比较繁琐、检查耗时长[11],也限制了其临床使用。核酸检测联合ELISA检测技术能弥补上述两种检测方法的不足之处,为提高血液筛查的准确度提供了双重保险,主要原因在于ELISA检测技术因免疫反应的机制问题,窗口期的时间比较长;而核酸检测的窗口期很短,此时两者联用能缩短窗口期,提高诊断的准确度,从而提升用血的安全性。而对于用过治疗药物的患者而言,由于病毒停止复制或者复制水平低于检测的最低值,故而结果提示为阴性;而此时因患者体内仍然存在着抗体,故ELISA检测技术结果为阳性[12],虽然此现象比较罕见,但也能证实此两种方法具有较好的互补性,联合应用能发挥更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核酸检测联合ELISA检测技术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中可明显提升其准确度,对减少输血风险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悦,党进,周育娟,等.核酸与酶联免疫同步检测模式在献血者归队中的应用[J].甘肃医药,2023,42(12):1084-1086,1090.


  [2]李英莲.核酸检测技术在山东省济南地区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0,24(15):8-10,13.


  [3]周陆.核酸检测技术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J/CD].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20,9(1):188-189.


  [4]梁剑锋,梁洁贞,廖扬勋,等.核酸检测技术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价值[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9(6):77-78.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 18467-2011[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6]李燕,何燕琴.核酸检测联合ELISA检测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江西医药,2021,56(12):2343-2344,2356.


  [7]李刚.ELISA与核酸检测技术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工程学,2021,20(2):343-344.


  [8]王荣臻,王永慧.ELISA联合核酸检测用于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的价值[J].临床医学,2022,42(8):66-67.


  [9]李冰芳,姚映卿.核酸检测联合ELISA检测技术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22,29(11):1511-1512.


  [10]冯霞,古晓鸽,冯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核酸检测在无偿献血者HIV感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比较[J].实验与检验医学,2021,39(5):1076-1078.


  [11]赵斯文,陈岩,赵苏静.核酸检测技术在佳木斯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C]//中国输血协会.中国输血协会第十届输血大会论文摘要汇编.天津:佳木斯市中心血站,2020:123.


  [12]黄戌燕.探讨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在血液筛查工作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5):367,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