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冠心病合并 2 型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房颤动的影响因素论文
 2
                        2
                    2025-10-25 15:19:50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年龄>75岁、合并高血压、未服用ACEI/ARB、NT-proBNP>325 ng/L、LVEDD>4.5 cm、hs-cTnT>0.014μg/L、TBIL<10.2μmol/L、TC≥5.18 mmol/L等均为影响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房颤动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4年3月该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统计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心房颤动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房颤动的影响因素。结果:120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房颤动51例,发生率为42.50%(51/120),设为发生组,其余设为未发生组;发生组年龄>75岁、合并高血压、未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325 ng/L、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4.5 cm、超敏肌钙蛋白T(hs-cTnT)>0.014μg/L、总胆红素(TBIL)<10.2μmol/L、总胆固醇(TC)≥5.18 mmol/L等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合并高血压、未服用ACEI/ARB、NT-proBNP>325 ng/L、LVEDD>4.5 cm、hs-cTnT>0.014μg/L、TBIL<10.2μmol/L、TC≥5.18 mmol/L等均为影响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年龄>75岁、合并高血压、未服用ACEI/ARB、NT-proBNP>325 ng/L、LVEDD>4.5 cm、hs-cTnT>0.014μg/L、TBIL<10.2μmol/L、TC≥5.18 mmol/L等均为影响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2型糖尿病;心房颤动;影响因素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可改变心脏结构和电生理特性,易引发心房颤动,而长期心房颤动可发展成永久性心房颤动,且不易恢复[1-2]。尽早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房颤动的影响因素,可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分析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房颤动的影响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2年10月至2024年3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纳入标准:符合《冠心病心脏康复基层指南(2020年)》[3]《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4]中冠心病、2型糖尿病相关诊断标准;心前区疼痛伴胸闷气促,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发现冠状动脉的狭窄或阻塞,空腹血糖≥7.0 mmol/L或糖耐量试验2 h血糖≥11.1 mmol/L;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先天性心脏病;伴有心脏瓣膜病;存在肺心病、心包炎;合并自身免疫病;合并传染性疾病。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58例,女62例;年龄60~85岁,平均(75.62±8.33)岁。
1.2方法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男、女)、年龄(60~75岁、>75岁)、吸烟史(有、无)、合并高血压(是、否)、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服用、未服用)、心功能分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Ⅲ、Ⅳ级]、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325 ng/L、>325 ng/L)、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4.5 cm、>4.5 cm)、超敏肌钙蛋白T(hs-cTnT,≤0.014μg/L、>0.014μg/L)、总胆红素(TBIL,<10.2μmol/L、≥10.2μmol/L)、总胆固醇(TC,<5.18 mmol/L、≥5.18 mmol/L)。
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2 mL,离心速度3 000 r/min、半径10 cm、时间10 min,取上层血清,采用快速免疫荧光定量法检测NT-proBNP、hs-cTnT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TBIL、TC水平,采用心功能检测仪检测LVEDD。
根据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是否发生心房颤动(P波消失,代之以频率350~600次/min、大小形态各异、间隔不规整的f波,RR间期绝对不规则,QRS波群形态大多正常),将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发生组(n=51)与未发生组(n=69)。
1.3观察指标(1)统计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心房颤动发生情况。(2)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房颤动的单因素分析。(3)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房颤动的Logistic回归分析。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心房颤动发生情况120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房颤动51例,发生率为42.50%(51/120),设为发生组,其余设为未发生组。
2.2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房颤动的单因素分析两组性别、吸烟史、NYHA心功能分级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年龄>75岁、合并高血压、未服用ACEI/ARB、NT-proBNP>325 ng/L、LVEDD>4.5 cm、hs-c TnT>0.01 4μg/L、TBIL<10.2μmol/L、TC≥5.18 mmol/L等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房颤动的Logistic回归分析以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心房颤动为因变量(发生=1,未发生=0),将表1中P<0.05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赋值见表2;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合并高血压、未服用ACEI/ARB、NT-proBNP>325 ng/L、LVEDD>4.5 cm、hs-cTnT>0.014μg/L、TBIL<10.2μmol/L、TC≥5.18 mmol/L等均为影响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OR>1,P<0.05)。见表3。

3讨论
糖尿病和冠心病二者互相影响,血糖增高可导致血管管壁动脉硬化,管壁增厚,血管管腔狭窄,进而血栓形成,造成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5]。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因长期缺血缺氧,可影响心脏传导系统,发生心房颤动[6]。本研究结果显示,120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房颤动51例,发生率为42.50%(51/120)。提示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房颤动的风险较高。
本研究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合并高血压、未服用ACEI/ARB、NT-proBNP>325 ng/L、LVEDD>4.5 cm、hs-cTnT>0.014μg/L、TBIL<10.2μmol/L、TC≥5.18 mmol/L等均为影响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分析原因:(1)年龄>75岁。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机体心脏功能退化,窦房结功能和心房纤维化程度加重,以及受心肌代谢紊乱、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因素的影响,促进了心房颤动的发生[7]。因此对于年龄>75岁的患者应定期体检,检查血糖,保证情绪稳定,注意戒烟、戒酒,规律作息,避免劳累、熬夜。(2)合并高血压。血压升高时左心房压力增大,可导致左心房增大而发生结构变化,肌电活动发生紊乱,引发心房颤动[8]。(3)未服用ACEI/ARB。ACEI/ARB药物可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减轻心脏后负荷,改善心肌重构,延缓心房纤维化进程,而未服用ACEI/ARB则失去此保护,增加心房颤动的风险[9]。因此临床应全面评估患者病情,无禁忌证时优先采用ACEI/ARB,建立用药监督机制,定期随访确保患者规律服药。(4)NT-proBNP>325 ng/L。NT-proBNP为诊断心力衰竭与评估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心房颤动时心房内压升高,心房肌细胞NT-proBNP基因被激活,合成的NT-proBNP增加[10]。临床可使用药物进行治疗,以减轻心脏负荷,改善临床症状。(5)LVEDD>4.5 cm。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激发左心房压力逐渐增加,从而引起心房扩大和纤维化,扰乱心肌细胞的不应期一致性,触发心房电重构过程,导致心房颤动的发生。对于该类患者可通过药物保守或手术治疗,降低心房颤动的发生风险。(6)hs-cTnT>0.014μg/L。hs-cTnT升高意味着心肌细胞受损、坏死,释放的心肌损伤标志物激活机体炎症反应与凝血系统,炎性因子可促使心房肌纤维化,破坏心电活动的稳定性;凝血异常可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二者共同作用可提高心房颤动发生率。故需加强对患者hs-cTnT的动态监测,一旦超标及时干预。(7)TBIL<10.2μmol/L。TBIL具有抗氧化、抗炎特性,低水平TBIL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氧化应激反应加重,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炎症反应,炎症状态下,心房肌细胞电生理特性改变,且炎性因子可刺激并破坏心肌结构,增加心房颤动发生风险。临床需定期监测患者TBIL水平,对低水平者补充抗氧化剂,降低心房颤动发生风险。(8)TC≥5.18 mmol/L。TC水平升高可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同时胆固醇沉积可诱发炎症反应,促使心房肌纤维化,破坏心肌正常结构与电传导,增加折返环路形成几率。临床应严格监测患者血脂水平,及时启用他汀类等调脂药物,降低心房颤动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年龄>75岁、合并高血压、未服用ACEI/ARB、NT-proBNP>325 ng/L、LVEDD>4.5 cm、hs-cTnT>0.014μg/L、TBIL<10.2μmol/L、TC≥5.18 mmol/L等均为影响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张威,许浩,余琴.miR-92a、ACE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预后相关性[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21,13(8):1007-1010.
[2]李敏,贾银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19(23):4135-4138.
[3]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冠心病心脏康复基层指南(2020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1,20(2):150-165.
[4]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
[5]王素妍,刘海霞,蔡填,等.PCI治疗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20,29(1):85-90.
[6]李彤,徐晨曦,王钰碧,等.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21(24):4496-4500.
[7]薛凌,高咏梅,樊蓉.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并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分析[J].贵州医药,2020,44(6):883-884.
[8]胡志成,刘尚雨,沈利水,等.伴心房颤动的老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药服药依从性不良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21,19(2):102-106.
[9]乔岩,王悦,李松南,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J].中国医药,2021,16(12):1769-1773.
[10]侯朝凤,徐俊文,宋凤麟.老年心房颤动患者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0,39(8):870-8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