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性康复训练在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1
                        1
                    2025-10-25 15:08:56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在常规抗阻训练基础上采用阶段性康复训练可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肢体功能和生命质量评分,减小上肢体积差,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抗阻训练。
【摘要】目的:观察阶段性康复训练在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于该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9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训练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阻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阶段性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康复训练依从性评分、上肢体积差、肢体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和生命质量[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中文版(FACT-B)]评分。结果:训练后,两组康复训练依从性评分均高于训练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上肢体积差均小于训练前,且研究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FMA、FACT-B评分均高于训练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抗阻训练基础上采用阶段性康复训练可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肢体功能和生命质量评分,减小上肢体积差,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抗阻训练。
【关键词】乳腺癌;术后;阶段性康复训练;上肢体积差;肢体功能;依从性;生命质量
乳腺癌为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女性,其发病率不断升高,且趋于年轻化[1]。临床治疗主要以手术、化疗为主,其中手术可有效切除病灶,减缓疾病进展,但会损伤患侧肢体,术后易出现臂丛神经、上肢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预后[2-3]。既往针对乳腺癌术后患者主要实施抗阻训练,能较好地改善上肢功能,但训练时间较长,部分患者依从性及训练意识逐渐降低,导致整体训练效果不理想[4]。分阶段康复训练能根据患者不同阶段的具体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训练[5]。本文观察阶段性康复训练在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于本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9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经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首诊;临床分期Ⅰ~Ⅱ期。排除标准:存在心、肝、肾、脾、肺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合并其他恶性肿瘤;存在免疫功能缺陷;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合并全身急性感染;患有严重精神、认知障碍疾病;无法接受随访或中途退出。根据术后训练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年龄28~61岁,平均(43.11±4.37)岁;肿瘤位置:左侧23例,右侧26例;临床分期:Ⅰ级29例,Ⅱ级20例。研究组年龄29~60岁,平均(42.74±4.42)岁;肿瘤位置:左侧22例,右侧27例;临床分期:Ⅰ级31例,Ⅱ级1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抗阻训练。术后告知患者康复训练的必要性,并将疾病相关知识、康复训练知识整理成健康小册子,发放给患者;术后4周开始进行抗阻训练,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哑铃、弹力带等工具,5~8组/次,每组训练完成后休息2 min,整个抗阻力量负荷需控制在65%~75%,3~5次/周,共连续训练3个月。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阶段性康复训练。(1)第一阶段(术后第1~2天)。通过视频、图片、动画等形式向患者讲解疾病健康知识,包括术后并发症、相关注意事项、康复训练的必要性等,向患者列举治疗成功案例,提高其信心。(2)第二阶段(术后第3~7天)。以掌指关节、肘关节功能训练为主,第3~4天协助患者适当进行上下屈伸前臂训练;第5~7天协助患者抬高手臂放至对侧胸部位置,两侧交替进行,并鼓励患者使用患侧肢体进行刷牙、进食等日常活动;10 min/次,1~3次/d,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适当增减训练量。(3)第三阶段(术后第8~14天)。以肩关节内收、外展、前屈、后伸训练为主,耸肩运动:协助患者进行肩头画圆圈运动,向前、后旋转肩部,反复多次;摆臂运动:患者自然站立,双上臂自然向前伸直,随后逐渐向下放至身体两侧,再向上伸直并向外伸展,反复交替进行;爬墙运动:指导患者面向墙体,先使用健侧手臂向上伸长至最高点,并标记,以此作为患肢锻炼目标,之后进行摸高训练,抬起患肢缓慢沿着墙体向上爬,逐渐爬至标记点,停留10 s后放下;风车运动:双上臂自然向前伸直,以手臂的力量带动手掌作上下翻转运动;2~3次/d,10 min/次。(4)第四阶段(术后第15天至3个月)。以各项活动功能恢复为主,上臂运动:双臂向前后左右摆动,每次摆动幅度比肩部略宽,运动强度大于第三阶段;扩胸运动:双手握拳于胸前位置,肘部微屈曲,随后向后作扩胸动作,再将双上臂向外延伸做扩胸动作,反复交替进行;过顶做触耳运动:使用患侧上肢绕过头部触摸耳部;旋臂运动:双上臂自然向外展开,抬高与肩部平齐,以肩部水平面为中心做向后、向外旋转动作;10 min/次,2~3次/d。
1.3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康复训练依从性评分。训练3个月后,采用自制的依从性调查表评估,包括患者遵医行为、生活作息、康复训练3个维度,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表明训练依从性越好。(2)比较两组训练前后上肢体积差。训练前、训练3个月后,将双上肢放入装满水的容器内,测量溢出的水量差。(3)比较两组训练前后上肢功能和生命质量评分。训练前、训练3个月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估患者上肢功能[6],总分66分,评分越高表明上肢运动功能越好;采用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中文版(FACT-B)评估患者生命质量[7],共36项,总分144分,评分越高表明生命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康复训练依从性评分比较训练前,两组康复训练依从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康复训练依从性评分均高于训练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训练前后上肢体积差比较训练前,两组上肢体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上肢体积差均小于训练前,且研究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训练前后上肢功能和生命质量评分比较训练前,两组FMA、FACT-B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FMA、FACT-B评分均高于训练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乳腺癌为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以乳房肿块、乳头溢液为主要症状,早期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可有效切除病灶,提高患者生存率[8]。但乳腺癌术后患者极易发生水肿、组织粘连、积液、皮瓣坏死等并发症,不利于预后[9]。常规抗阻训练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上肢功能恢复,但随着时间的延长,患者依从性逐渐减低,且多数患者术后存在癌因性疲乏,降低其生命质量,从而导致整体效果不佳[10-11]。
本研究结果显示,训练后,研究组康复训练依从性、FMA和FACT-B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上肢体积差小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阶段性康复训练将患者术后训练分四个阶段,再根据各阶段中患者的不同恢复情况进行针对性训练,更为全面、系统;且分阶段训练指导患者康复训练的同时会积极督促患者,可有效提高其康复训练积极性[12]。第一阶段以术后恢复、疾病知识宣教为主,可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和康复训练的认知,意识到术后康复训练对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性,从而使其积极配合康复训练;第二阶段以掌指关节、肘关节功能轻度训练为主,可有效缓解上肢水肿,避免肌肉组织粘连、积液、皮瓣坏死等情况;第三阶段以肩关节内收、外展等中度训练为主,可有效改善上肢功能;而第四阶段以各项活动功能恢复为主,可逐渐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其生命质量。
综上所述,在常规抗阻训练基础上采用阶段性康复训练可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肢体功能和生命质量评分,减小上肢体积差,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抗阻训练。
参考文献
[1]高萌桧,杨汉霞.早期功能康复锻炼联合人文关怀护理在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2):161-163.
[2]赵小梅,赵鸿斌,徐春霞,等.皮硝外敷配合睡眠支架防治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疗效及对上肢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36):4090-4093.
[3]程红,徐卫英,彭雪梅.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渐进式阻力训练对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功能及淋巴水肿发生的影响[J].医疗装备,2021,34(9):159-160.
[4]胡翠,张珊珊,成志芳.功能贴布及抗阻力训练联合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价值[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22,24(5):415-418.
[5]苏晓坡,郑思娣,邓艳娟,等.徒手淋巴引流联合抗阻运动对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淋巴水肿、腋网综合征及患肢功能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3,21(22):93-96.
[6]朱媛媛,李阳,崔阳阳,等.炎症控制和功能训练在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预防的应用及对炎症因子、上肢功能的影响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2,35(10):1492-1494.
[7]金申申,方雪萍,施芳.多学科团队干预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广东医学,2020,41(4):390-395.
[8]赵妮霞,任晓红.抗阻力训练配合针对性护理对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淋巴水肿及上肢功能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4):689-692.
[9]杨红梅.探讨针对性护理联合抗阻力训练对于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功能及淋巴水肿影响的研究[J].临床研究,2021,29(9):179-181.
[10]谢丹.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徒手淋巴引流+功能训练干预在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22,26(17):109-111.
[11]刘庆,吁燕华,胡小丽.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联合聚焦解决护理模式对乳腺癌术后患者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J].医疗装备,2021,34(23):157-158.
[12]宛久会,马士辉,胡玲,等.穴位贴敷联合阶段性康复功能训练对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功能康复、血清疼痛因子和骨代谢标志物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3,23(1):177-1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