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阻窍证患者的效果论文

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阻窍证患者的效果论文

2

2025-10-14 17:33:25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PCIV痰瘀阻窍证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左椎动脉、基底动脉、右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及DHI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

  【摘要】目的:观察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痰瘀阻窍证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该院收治的78例PCIV痰瘀阻窍证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眩晕障碍评估量表(DHI)评分、椎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基底动脉、右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眩晕、头痛、胸闷等中医证候积分和DHI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左椎动脉、基底动脉、右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PCIV痰瘀阻窍证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左椎动脉、基底动脉、右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及DHI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


  【关键词】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阻窍证;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中医证候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临床可采用抗血小板、止晕等药物治疗[2]。中医学认为痰瘀阻窍证为PCIV常见的证型[3]。半夏白术天麻汤具有化痰熄风的功效[4]。本文观察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PCIV痰瘀阻窍证患者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78例PCIV痰瘀阻窍证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符合PCIV诊断标准[5];中医辨证分型为痰瘀阻窍证;发病至入院时间>24 h;可有效沟通。排除标准:其他原因所致眩晕;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合并精神疾病;入组前4周正在服用其他中药;合并恶性肿瘤;合并脑出血或脑外伤。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批准文号:K202010)。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男24例,女15例;年龄45~68岁,平均(56.24±4.13)岁;体质量指数20.11~24.67 kg/m2,平均(22.08±1.24)kg/m2。对照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46~70岁,平均(56.73±4.25)岁;体质量指数19.48~24.94 kg/m2,平均(22.16±1.31)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J20160685,100 mg)口服,100 mg/次,1次/d;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130,6 mg/片]口服,6 mg/次,3次/d。同时予以对症处理,合并高血压者予以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片(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801,2.5 mg)口服,2.5 mg/次,1次/d;合并糖尿病者予以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天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225,0.5 g)口服,0.5 g/次,2次/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组方:茯苓、白术各15 g,川芎、姜半夏、丹参各12 g,僵蚕、橘红、天麻、胆南星各10 g,全蝎6 g,甘草5 g。耳鸣耳聋者加磁石5 g;恶心呕吐者加竹茹10 g,煅赭石15 g;四肢不温、精神不振者加附片、桂枝各6 g。水煎服,1剂/d。


  两组均持续治疗14 d。


  1.3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评估,症状完全消失为治愈;症状减轻为好转;症状无改变为未愈。总有效率=(治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症状包括眩晕、头痛、胸闷共3项,各项总分0~3分,评分越高,症状越严重。(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眩晕障碍评估量表(DHI)评分。该量表包括躯体(满分28分)、情绪(满分36分)、功能(满分36分)共3个维度,总分100分,评分越高,眩晕程度越严重。(4)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基底动脉、右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采用经颅超声多普勒测定。(5)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眩晕、头痛、胸闷等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眩晕、头痛、胸闷等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治疗前后DHI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DH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HI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治疗前,两组左椎动脉、基底动脉、右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左椎动脉、基底动脉、右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PCIV发病时可出现眩晕、呕吐、头痛等症状[7]。已知阿司匹林肠溶片为抗血小板药物;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具有抗眩晕的作用;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片适用于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适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8]。中医学认为PCIV痰瘀阻窍证患者治则为活血通络、化痰开窍[9]。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和左椎动脉、基底动脉、右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眩晕、头痛、胸闷等中医证候积分以及DH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中的茯苓可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白术可补脾,益胃,燥湿,和中;川芎可行气开郁,祛风活血;姜半夏可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丹参可祛瘀止痛,活血通经;僵蚕可祛风解痉,化痰散结;橘红可消痰,利气;天麻可平肝息风止痉;胆南星可清热化痰,息风定惊;全蝎可息风镇痉,通络止痛;甘草可和中缓急;磁石可潜阳纳气,镇惊安神;竹茹可清热化痰;煅赭石可平肝潜阳,重镇降逆;附片可回阳救逆;桂枝可发汗解肌,温经通脉。诸药共奏化痰逐瘀、熄风止眩、行气活血之效。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提示联合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未增加安全风险。


  综上所述,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PCIV痰瘀阻窍证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左椎动脉、基底动脉、右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及DHI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

 参考文献


  [1]朱建,王缘,桑穆惠,等.熄风化痰止眩汤联合悬灸治疗风痰上扰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研究[J].吉林中医药,2024,44(1):101-105.


  [2]李春香,马奎军,凡启涛.桃夏消眩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互结证疗效及可能机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31(12):1693-1696.


  [3]张克飞,魏国帮,耿婷婷,等.熄风化痰通络汤加减联合通络定眩针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导报,2023,29(2):86-90.


  [4]曲鑫,周莹,李娟,等.半夏白术天麻汤合丹参饮治疗痰瘀型PCI术后心绞痛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23,42(1):26-31.


  [5]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273-279.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37.


  [7]从泽伟,张贤梅,施燕,等.熄风化痰通络汤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研究[J].中药材,2021,44(9):2219-2223.


  [8]王文文,魏迪,柏永全,等.活血定眩汤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阻窍证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2):177-180.


  [9]方明珠,尚德师,陈代平.茯苓泽泻汤合四逆散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及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8):3120-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