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优化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在重度烧伤中的应用及满意度分析论文

优化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在重度烧伤中的应用及满意度分析论文

1

2025-09-23 18:07:09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优化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可减轻重度烧伤患者负面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与满意度,改善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优化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在重度烧伤中的应用及满意度。方法将2021年8月—2022年9月本院收治的90例重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按照常规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实施护理,研究组按照优化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实施护理;比较两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满意度。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优化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可减轻重度烧伤患者负面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与满意度,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优化院前急救护理流程;重度烧伤;满意度;心理状态;生活质量


  0引言


  烧伤是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在全球每年意外伤害的死亡人数中位列第二[1]。重度烧伤是指符合以下任何一种情况的烧伤:烧伤面积在31%~50%;Ⅲ度烧伤面积在10%~20%[2];烧伤面积不足31%但患者全身情况严重;伴有休克、复合伤、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与生存质量。院前急救护理是烧伤患者治疗的重要环节,烧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不同于其他疾病,需更加注意创面的保护、疼痛的缓解和并发症的预防[3]。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烧伤患者的现场急救、转运和入院后的处理方面,常规院前急救护理又存在多种不足情况,故本研究采用院前急救护理流程,观察其对重度烧伤患者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1年8月—2022年9月本院收治的90例重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中男26人,女19人;年龄为15~65岁,平均年龄为(32.51±3.52)岁。研究组中男25人,女20人;年龄为15~63岁,平均年龄为(31.45±3.50)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项研究已经得到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纳入标准:①患者均为深Ⅱ度及以上重度烧伤;②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心肝肾等器官严重病变者;②存在严重骨折的患者;③伴有血液系统及免疫系统等疾病的患者;④认知功能及沟通有障碍的患者;⑤伴有精神类疾病的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实施护理干预:接到急救呼叫后,急诊科的护理人员会立即赶到现场进行患者状况评估,并迅速转运患者至医院。在转运过程中,护理人员将向患者及家属说明需要注意的事项,并提前通知急诊科准备进行抢救。


  研究组按照优化的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实施护理干预:(1)优化急救班次。确保每个班次均配备有经验丰富、能够处理重度烧伤案例的资深护士,以保障院前急救的效率和质量。(2)优化院前抢救流程。①评估病情。急诊护士接到急救电话后,确保在3min内出诊;抵达现场后,帮助患者迅速脱离热源,检查患者的烧伤部位和程度,包含受伤面积、深度及是否存在其他伤害,以便及时进行急救处理,同时还应根据患者烧伤程度设计护理方案。②实时监测。急诊护理人员必须持续监控患者的生命指标,并及时清除口鼻的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道的畅通,同时进行供氧治疗。对呼吸不畅的患者,需实施气管插管;对于重症烧伤患者,应快速补液非常重要。在无其他并发症的情况下,尽快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液体及血液,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并防止患者发生休克;检测患者血压及尿量,并以该指标变化情况调整输液速度和输液量。③清理创面。护士使用生理盐水清洁患者的创伤面,移除死组织,确保伤口干净和干燥,并用干净的纱布进行包扎保护,避免患者发生感染情况。同时,不可涂抹任何油膏或药剂,不可挑破水泡或在创面吹气,防止污染创面。若患者伴有外伤出血或伤口出现大出血,护士需使用止血带包扎。④进行心理疏导。护士及时与意识清醒的患者沟通,给予鼓励和安慰,告知其创面处理情况,减轻其紧张、恐惧等情绪。⑤烧伤会引起剧烈的疼痛和焦虑,急救过程中,护士应遵医嘱给予患者镇痛剂,最大程度地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减轻其心理压力,提高其抢救依从性。(3)优化转运流程。急诊护士转运患者时,应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及意识等情况。若指标异常,护士还需迅速协助医生执行紧急救治,并帮助患者调整到舒适的体位。对于处于昏迷状态且呕吐的患者,应将其安置于侧卧位,以防止误吸引起的窒息风险。在转运患者的过程中,应加强对伤口的护理,避免伤口与其他物体的接触。


  1.3观察指标


  (1)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评估患者心理状态。SAS和SDS的分数阈值分别设定为50分和53分。这些分数直接反映了焦虑和抑郁的程度,且分数越高,表示焦虑或抑郁的程度越严重。(2)生活质量:采用BSHS-A健康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包括患者的疼痛、睡眠质量和躯体功能。(3)统计两组抢救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4)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使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量表进行评估,该问卷中的满意度分为十分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度=(十分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心理状态对比


  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抢救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抢救成功率为93.33%(42/45),高于对照组[60%(27/45)](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4%(2/45),低于对照组[20%(9/45)](P<0.05)。见表3。

  2.4两组对护理满意度的对比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56%(43/45),高于对照组[73.33%(33/45)](P<0.05),见表4。

  3讨论


  烧伤是外科系统的常见病,是指由热力、化学试剂、电流及放射源造成的皮肤伤害。重度烧伤患者易引发烧伤休克、器官功能障碍、应激溃疡、肺部感染等[4-5],且会引起心理问题。常规院前急救护理存在现场评估不充分、创面保护不到位、疼痛缓解措施不足及并发症预防措施不完善等问题,本研究实施优化院前急救护理流程,护理效果显著。


  本研究结果表明,优化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可减轻重度烧伤患者负面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与满意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常规院前急救护理通常是遵医嘱实施护理服务,对患者生理、心理的护理均存在一定问题。通过优化院前急救护理流程、明确护理目标以及规范化护理操作,能有效为患者救治赢得关键时间,从而显著提升抢救的成功率[6]。重度烧伤患者病情严重,抢救时间紧急,急诊护士需快速稳定患者生命体征,评估患者烧伤程度,确保患者呼吸通畅,并建立静脉通道,预防感染等,以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7]。从急救班次、护理流程、心理护理、转运流程等方面优化院前急救护理流程,不仅能解决患者身体创伤问题,还能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减少其生理及心理应激反应。首先,优化急救班次,确保每个班次都有经验丰富的护师,可快速评估重度烧伤患者的病情,制订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其次,优化急救护理细节,加强现场评估,包括烧伤面积、深度和是否有合并损伤;采取适当的创面保护措施,选择固定位置对患者进行清创处理,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和覆盖保护创面;及时处理烧伤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感染、休克等)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烧伤会引起剧烈的疼痛,合理使用止痛药物,以减轻患者疼痛。再次,急诊护士给予患者心理护理。重度烧伤病情严重、病程长、预后差,且预后影响外观及功能,患者常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行为和认知异常等心理反应,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还会增加死亡风险[8]。护士的鼓励与安慰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紧张及恐惧感,增加其信任感,提升其治疗配合度,提高抢救成功率。最后,急诊护士帮助患者保持舒适安全的体位,实时监测其生命体征,随时作好抢救准备,同时加强转运期间的创面处理,避免创面受到二次伤害。


  综上所述,优化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可减轻重度烧伤患者负面情绪,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与满意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样本量较少,且为单中心研究,因此存在一定不足,未来可在多中心大样本中优化院前急救护理流程,观察该护理模式对重度烧伤患者预后指标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有力依据。

 参考文献


  [1]白丽丽,滕洪云,侯晓明,等.重度烧伤"镜面人"患者的救治与护理体会:附1例病例报告[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22,29(3):368-370.


  [2]李乐之,路潜.外科护理学(第6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Baker,J.,Daly,E.,&Jenkins,P.(2018).Prehospital care of burns patients:a systematic review[J].Journal of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12(2),123-134.


  [4]蒋南红,王德运,席毛毛,等.纤维支气管镜气道灌洗治疗特重度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的回顾性研究[J].中华烧伤杂志,2020,36(4):252-259.


  [5]王晶晶,杨磊,陈旭.液体石蜡辅助治疗重度烧伤患者残余创面的效果观察[J].中华烧伤杂志,2020,36(4):304-307.


  [6]张岱.优化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在重度烧伤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19,33(4):110-112.


  [7]冯婷,陈继军,郭璐,等.护理多学科团队急救护理路径在深Ⅱ度及以上重度烧伤患者中的急救应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2,17(3):391-394.


  [8]李爱梅,陈素玲,陈仕娜,等.重症烧伤患者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现状分析及护理干预[J].医学美学美容,2018,27(3):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