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鱼腥草外敷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皮肤化脓性感染的效果分析论文

2025-09-23 17:47:37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对糖尿病皮肤化脓性感染病人应用新鲜鱼腥草外敷联合西药治疗可获得良好效果,不仅能够进一步加快愈合创面,还可有效缩短病人的康复时间,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分析新鲜鱼腥草外敷联合西药在糖尿病皮肤化脓性感染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70例糖尿病皮肤化脓性感染病人为研究对象,采取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5)和研究组(n=35)。对照组单以西药治疗,研究组于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开展新鲜鱼腥草外敷治疗,观察两组创面改善情况、愈合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第3d、第6d、第10d,研究组创面缩减面积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创面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短(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更高(P<0.05)。结论对糖尿病皮肤化脓性感染病人应用新鲜鱼腥草外敷联合西药治疗可获得良好效果,不仅能够进一步加快愈合创面,还可有效缩短病人的康复时间,值得推广。
关键词:新鲜鱼腥草;外敷;西药;糖尿病;皮肤化脓性感染;临床效果
0引言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葡萄糖水平异常升高为主要病理表现的内分泌代谢性病症,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发病后,患者机体免疫力减弱,白细胞功能会受到明显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功能出现障碍,无法发挥正常吞噬功能,非常容易出现皮肤感染。近年来,受我国人口老龄进程的影响,糖尿病发病率逐步上升,糖尿病合并皮肤急性化脓性感染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严重危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1]。临床指出,皮肤化脓性感染相关的症状、表现是较为严重的,治疗时除了施予常规的抗生素以外,还需要加强局部治疗,以促进患者创面愈合[2]。而中医在感染性疾病防治中有着悠久历史,大部分中草药均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其中鱼腥草作为一种具有较强抑菌作用的中草药,也开始投入临床使用。不过目前关于新鲜鱼腥草外敷治疗糖尿病皮肤化脓性感染的研究报道还较为少见,其临床效果仍需要进一步研究[3]。基于此,本研究以本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糖尿病皮肤化脓性感染患者70例为对象,分析患者采用新鲜鱼腥草外敷联合西药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6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70例糖尿病皮肤化脓性感染患者开展研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为42~76岁,平均年龄为(61.34±2.24)岁;糖尿病病程为3~10年,平均病程为(5.16±0.89)年。研究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为42~78岁,平均年龄(61.37±2.29)岁;糖尿病病程为3~11年,平均病程为(5.19±0.90)年。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与《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2)》[4]中相关的标准相符;②无精神系统性疾病,意识及认知无异常;③本人及(或)家属均已对研究内容知情,且自愿参与,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心、肝或肾等器官功能严重障碍者;②近期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③凝血功能障碍者;④有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疾病者。
本研究获得了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患者皮下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将感染病灶切开,将坏死组织彻底清除后,采用碘伏消毒;明确感染病源、脓液性状以及致病菌类型后,合理选择高敏性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开展新鲜鱼腥草外敷治疗:采摘新鲜鱼腥草,应用自来水对其茎叶进行清洗,并捣碎;取适量药物,外敷在患者皮肤受到感染的创面上,随后应用无菌纱布盖好,并实施包扎。
每天换2次药,并与碘伏涂抹间隔开。两组都需要治疗到创面完全愈合。
1.3指标观察
(1)比较两组创面缩减面积与愈合时间。治疗后,第3d、第6d、第10d分别测量两组患者的感染创面缩减面积;记录两组创面愈合平均时间,即自用药首日开始,直至创面基本愈合时间。
(2)比较两组疾病治疗效果。2周后,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与患者创面愈合情况进行效果评价。治愈:经过治疗,患者相关疾病症状全部消失,感染创面全部愈合;显效:经过治疗,患者创面面积缩减超过75%,相关症状均明显改善;有效:创面面积缩减介于50%~75%;无效:创面面积缩减不足50%甚至面积增大。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病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n(%)]表示;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创面缩减面积与愈合时间比较
治疗后第3d、第6d、第10d,研究组创面缩减面积均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创面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讨论
糖尿病是中老年人群中高发的一类内分泌系统疾病,年龄、遗传、不健康饮食以及过度肥胖等均是诱发该疾病的常见因素。发病后,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血糖上升,若不及时控制血糖,长时间的高血糖状态可损伤患者多个器官功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危害其生命健康[6]。相关研究指出,糖尿病发病后的患者机体内部的代谢功能出现异常,会导致白细胞功能持续衰退,皮肤无法抵抗病菌侵入,从而增加感染风险,而且血糖浓度较高会有利病细菌或者真菌的生长与繁殖。所以,此类患者发生皮肤化脓性感染的风险较高,若不及时治疗导致感染持续恶化,甚至可能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7]。目前,临床对于糖尿病皮肤化脓性感染患者的治疗方案主要是血糖控制联合抗感染治疗,但受西药耐药性与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患者治疗后的效果并不理想,且西药主要为全身治疗法,对局部创面治疗的效果并不明显,创面愈合速度较慢。中医学则将糖尿病皮肤化脓性感染归于“痈疽”范畴,认为内部燥热,使津液枯涸、气血瘀堵,这也是引发蕴毒化脓的关键原因,选取清热益气、活血排脓类草药治疗可发挥去腐生肌之效,加速创面愈合,促进疾病康复[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第3d、第6d、第10d,研究组创面缩减面积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创面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短(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更高(P<0.05),提示新鲜鱼腥草外敷联合西药治疗对于糖尿病皮肤化脓性感染整体效果更显著,可更快缩减创面面积,促进创面愈合。分析原因可能在于:皮肤化脓性感染作为糖尿病人群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创面由于已经化脓,愈合难度更大,而单以西药治疗属于全身治疗方案,难以对局部创面发挥良好效果,创面愈合的速度更慢,导致难以取得理想效果。而中医认为糖尿病皮肤化脓性感染可以归“痈”“消渴”“疽”等,其病机即消渴、气阴两虚,患者机体出现燥热内积,使热毒壅滞在皮肤,最后生成了疥疮;疾病较为持久,出现气血虚弱则会引发蕴毒成脓,最后生成了痈疽。所以,该病的相关症状、表现即在成脓后不会出现溃破或者是在溃后较难痊愈,肉芽较为苍白,且生长较慢[9]。鱼腥草作为常见中药,能够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等,大多被中医应用到肺痈吐脓、热痢、痈肿毒疮等相关疾病的治疗中。同时鱼腥草还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该药含有的槲皮素、槲皮苷等与黄酮有关的化合物,对早期炎症、因炎症所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异常增加、肿胀等具有十分理想的治疗效果。且相关实验指出,鱼腥草素能够发挥抑制多类微生物的作用,对酵母菌、霉菌均具有十分理想的抑制效果。另外,它还能够对溶血性链球菌、卡他球菌等致病菌加以抑制,用于皮肤感染治疗可有效促使组织再生,让创面能够尽早愈合。所以,新鲜鱼腥草外敷联合西药治疗皮肤化脓性感染中,可以发挥煨脓长肉之效,促进创面愈合,提升疾病疗效[10]。
综上所述,新鲜鱼腥草外敷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皮肤化脓性感染中,可提升疾病整体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创面愈合,更具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杨蕾.外用中药辅助治疗糖尿病皮肤化脓性感染的效果研究[J].糖尿病天地,2021,18(7):32.
[2]刘添娇,彭雨婷,朴春丽.朴春丽基于毒邪理论辨治糖尿病合并皮肤病变经验撷英[J].陕西中医,2023,44(4):490-494.
[3]赵彩云,周文娟.强化护理措施对老年糖尿病合并皮肤病溃疡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4):26-27.
[4]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办公室.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2)[J].中华内科杂志,2022,61(3):249-262.
[5]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6]姜鹏,许樟荣.糖尿病与急性细菌性皮肤和软组织感染[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3,15(4):344-349.
[7]孙建林,张阳,张宇鹏,等.内蒙古地区皮肤化脓性感染部位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及毒力特征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22,55(3):200-207.
[8]孟娇,梁赟,陈飞,等.2型糖尿病患者皮肤和血清晚期糖基化终产物与代谢指标及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J].中国糖尿病杂志,2023,31(4):274-278.
[9]张丽莉,牛辉.连续性协同护理对糖尿病合并皮肤感染患者自我管理及皮肤护理的效果观察[J].新疆医学,2022,52(4):461-464.
[10]王丽丹,张广德,丛伟红.魏子孝教授分类辨治糖尿病合并皮肤病变经验撷英[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17(4):706-7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