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食堂膳食干预四维健康包”改善职工代谢综合征的效果分析论文

“食堂膳食干预四维健康包”改善职工代谢综合征的效果分析论文

3

2025-09-23 16:42:40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食堂膳食干预四维健康包”可用于团体健康管理,可改善职工不良饮食结构,提高职工健康素养,降低职工代谢综合征疾病风险,改善健康状况。

  摘要:目的探讨“食堂膳食干预四维健康包”在代谢综合征体检人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2023年在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医院体检的某企业80名职工为研究对象,以单位食堂为干预载体,整合健康宣教、饮食结构分区、自我监测、同伴教育等方法组成“食堂膳食干预四维健康服务包”,对职工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干预前,职工进行常规健康体检;干预后,职工在常规健康体检基础上,增加“食堂膳食干预四维健康服务”干预,并持续12个月;以饮食结构认知、MS体检指标、常见慢性病风险评估为评价指标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职工在饮食结构认知和常见慢性病风险评估结果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体检指标结果中,职工血糖和甘油三酯水平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堂膳食干预四维健康包”可用于团体健康管理,可改善职工不良饮食结构,提高职工健康素养,降低职工代谢综合征疾病风险,改善健康状况。


  关键词:健康包;代谢综合征;饮食结构认知;食堂膳食干预


  0引言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是一组复杂的代谢紊乱综合征,其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为劳动强度降低、运动量减少以及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膳食结构诱发胰岛素抵抗。其特点为多种代谢乱集于一身,表现为肥胖、血压升高、血糖升高、血脂异常等[1-2],是心、脑血管病变以及糖尿病的病理基础。据报道,全球大约有25%的成人患有MetS[3],中国目前有4.5亿人患有MetS[4]。陈亚等[5]的研究表明,生活方式干预能够降低所有代谢综合征的评价指标,且控制一种代谢紊乱也有利于对其他代谢紊乱的防治,但由于目前生活方式干预因素多,各干预模式在实施前期设计复杂、步骤繁多,且干预成本高,难以推广。目前,国内食堂膳食干预方法主要包括健康教育、食堂环境建设、营养餐定制和营养窗口搭配固定套餐等,存在健康宣教理论性强、非专业人员难以运用、营养餐搭配固定单一、个性化不足、参与度低、发展缓慢等问题。同时,刘苏慧等[6]的研究指出,膳食因素是代谢综合征的共同危险因素。本研究参考美国心脏协会发布的《2021年改善心血管健康饮食指南》[7],突出强调饮食模式和饮食结构的重要性,遵循《2022年中国居民平衡膳食指南》[8],设计了“食堂膳食干预四维健康包”服务模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为自身对照研究,选取2022—2023年在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医院体检的某企业80名职工为研究对象,对照研究他们在2022年的体检结果与2023年的体检结果。收集该企业80名职工干预前后能完整填写饮食结构的认知问卷,共160份;收集干预前后该企业80名职工的代谢综合征相关体检结果,共160份。体检人群结构以女性、本科以上学历、中年居多为特征,符合从事脑力活动、体力活动较轻、办公室久坐白领工作人群特征,详见表1。

  纳入标准:①从2022年7月—2023年6月一直在本单位工作,并连续3年在本院完成体检;②明确研究内容并表示自愿参加,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10mmHg;②糖尿病;③非酒精性脂肪肝;④BMI≥30kg/m2;⑤一周内在食堂就餐次数<3次。


  1.2研究方法


  将2022年7月作为时间划分节点,此前,所有职工只进行常规健康体检,在此期间不作任何干预。


  从2022年7月—2023年6月,所有职工按照“食堂膳食干预四维健康包”服务模式进行食堂膳食干预。主要内容包括:(1)开展健康宣教。以饮食对代谢综合征的双向影响为主旨,设计宣教海报。一是正向引导,根据对健康饮食有促进作用的三种营养素(蛋白质、膳食纤维、不饱和脂肪酸)的生化功能图进行;二是负向警示,根据代谢综合征相关的常见疾病(2型糖尿病、脂肪肝、动脉硬化)的机制图等进行。(2)对饮食结构进行分区。通过食堂窗口分区和营养餐盘,将抽象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落地为具体可见的盘中营养。具体为将食堂窗口分为五谷杂粮区、蔬菜水果区、禽畜鱼虾蛋区、牛奶大豆坚果区,并在每分区标识食物营养功能及推荐摄入量;提供中国居民平衡膳食餐盘来搭配食物;对厨房和采购工作人员进行食物营养和结构分类培训,将食物按营养结构放置在不同窗口。(3)进行自我监测。食堂区域配置体重秤、腰围尺等监测设备。(4)实施同伴教育。选取自我干预效果突出的职工进行健康素养培训,设立同伴教育微信群,建设同伴教育环境。


  1.3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包括干预前后饮食结构情况、MetS相关体检指标(血压、血糖、血脂、尿酸、腰围、体质指数)和常见慢性病风险评估。


  1.3.1饮食认知指标


  ①优质蛋白类食品摄入不足:水产品摄入一周少于2次,每次少于40g;蛋类一周少于5次;奶制品每日平均摄入<200g,大豆及豆制品每日平均摄入<25g,禽畜类每日平均摄入<40g。②蔬菜水果摄入不足:蔬菜每日平均摄入不足300g,水果摄入每日平均摄入不足200g。③水分摄入不足:每日摄入白开水、茶、汤、饮品等总量<1600mL。④红肉类及油脂食品摄入过量:每日猪、牛、羊肉、油炸加工类食物平均摄入量>75g。问卷填写过程中使用碗(100g)、个(50g)、杯(200mL)等度量辅助模具进行问卷规范填写,将数据导入希和健康管理系统得出不足、足量、过量的结论。


  1.3.2体检指标采集


  受检者空腹采集静脉血6~8mL,各检测项目均在同一天完成。空腹血糖(FPG)使用罗氏cobasc702/501检测仪通过己糖激酶法进行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均使用罗氏cobasc702/501检测仪通过酶比色法进行检测;尿酸(UA)使用贝克曼检测仪通过尿酸酶比色法进行检测;收缩压和舒张压以静息30min后的检测结果为准;腰围和体质指数(BMI)分别通过腰围尺和超声波身高体重测量仪测算得出。


  1.3.3慢病风险评估


  结合问卷调查和体检指标结果,应用希和健康管理管系统,以收集的生活方式指标为自变量,以体检是否检出阳性结果为因变量,进行常见慢性病风险评估,以评估未来5~10年患病风险[9]。评估结果<5%为低风险人群,评估结果在5%~20%为中风险人群,评估结果在20%~50%为高风险人群。


  1.4质量控制


  (1)成立“食堂膳食干预四维健康包”干预小组,课题申报人为组长,小组成员包括全科医生(主治及以上)、公卫医生、健康管理师、主管护师和随访专员。(2)组长负责项目统筹;全科医生负责技术把关、培训、实施;主管护师负责实地项目对接、联系;公卫医生负责数据收集、统计分析等。(3)小组每季度组织1次讨论,对项目落实情况、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4)严格按照纳入和排出标准筛选出符合条件的企业职工80名,通过签署知情同意书和依从性宣导,由专人负责定期随访,避免样本量丢失。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由公卫医师统一录入和导出SPSS 26.0统计学软件,对问卷和体检数据进行整理,建立研究数据库。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干预前后饮食结构结果比较


  干预后优质蛋白类食品摄入不足、蔬菜水果摄入不足、水分摄入不足、红肉及油脂食品摄入过量等不良饮食结构发生率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干预前后MetS相关指标比较


  干预前后职工收缩压、舒张压、尿酸(UA)、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BMI、腰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显著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干预前后常见慢性病风险评估比较分析


  结合问卷调查和体检指标,应用希和健康管系统进行常见慢病风险评估比较。干预后,高血脂及糖尿病中风险人群有向低风险人群转移的情况,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本研究显示,“食堂膳食干预四维健康包”能提高职工饮食结构优良率(P<0.05),提高健康素养。干预前后职工收缩压、舒张压、尿酸(UA)、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BMI、腰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后职工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显著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饮食习惯是介导代谢综合征的基础,也是可防止其发生的最易接受的调控因素[10]。饮食管理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11],全程全员、全周期的健康管理才能提高参与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同时结合团体食堂供给侧的监管与指导,才能有效保持饮食干预的价值。虽然“食堂膳食干预四维健康包”在短时间内对代谢指标的逆转和对慢病的改善效果不突出,但在干预过程中可潜移默化地促进职工形成健康的饮食结构认知和养成健康饮食习惯[12]。Arnett DK等认为,终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心血管代谢疾病一级预防的根本措施[13],所以形成科学的饮食结构观念将终身受益。


  虽然目前尚无公开发表的慢病风险评估及管理方案[14],本研究中干预前后常见慢性病风险评估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血脂和糖尿病风险人群梯队的轻微转移表明合理饮食结构与MetS患病风险呈正相关,与孙侃[15]的代谢综合征相关危险因素及早期筛查研究结论一致。目前,饮食干预MetS可操作性、依从性[16]也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国内已具备较科学完善的饮食干预策略和理论指导,如:通过危险因素分层管理,一对一地进行营养指导管理;集体供餐食堂配备营养师,并定期公布食谱、营养素含量;加强营养标签知识指导;加强对职工食堂自动贩售机的品和饮料的监督管理;增加企事业单位健康教育等[17]。“食堂膳食干预四维健康包”是在“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通过循证科学的饮食理论,制定可及性强、依从性高的干预策略,充分使用体检数据,结合“知-信-行健康行为”改变理论,通过健康宣教和环境支持的健康管理方法,实现健康素养提高和健康状况改善。本研究结果表明,以单位食堂为载体,通过健康宣教、窗口按饮食结构分区、自我监测、同伴教育等四个维度结合的方法进行干预,是降低人群MetS疾病风险有效方法之一。


  综上所述,在评估体检人群的饮食结构方面,量表为调查对象的主观评价依据[18],评估结果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迄今为止,能够体现我国职工食堂特色且高效的健康管理服务运行机制与服务模式还未真正建立[19]。“食堂膳食干预四维健康包”的创新模式可改善职工饮食结构,有效改善部分MetS相关指标值,为降低企业职工代谢疾病风险提供参考。“食堂膳食干预四维健康包”的应用对改善代谢综合征体检人群的健康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也可借鉴黄玉钗等[20]对慢性病的规范管理研究,推广该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HARSCH I A,HESSP T,KONTUREK P C.severe metabolic syndrome and primary amenorrhea as main pathophysiological features in a subtype of turner syndrome(46,X,del(X)Q21)[J].Waid Lek,2019,72(1):124-128.


  [2]O'Neill S,O'Driscoll L.Metabolic syndrome:a closer look at thegrowing epidemic and its associated pathologies[J].Obesity Reviews,2015,16(1):11-12.


  [3]Aguilar M,Bhuket T,Torres S,et al.Prevalence of the metabolic sy ndrome in the United States-2003-2012[J].JAMA,2015,313(19):1973-1974.


  [4]Lu J,Wang L,Li M,et al.Metabolic Syndrome a mo n g Ad u lt s i n Chi na:The 2 0 10 Chi na Noncommunicable Disease Surveillance[J].Journal of ClinicalEndocrinology&Metabolism,2017,102(2):507.


  [5]陈亚,杨素青,钱银芬,等.饮食和运动干预在防治代谢综合征中的研究进展护理与康复[J].护理与康复,2019,18(12):1671-9875.


  [6]刘苏慧,周瑜,唐雪莉,等.代谢综合征的饮食疗法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生,2021,37(4):595-598.


  [7]Alice H,Lichtenstein,Lawrence J.Appel,et al.2021 Dietary Guidance to Improve Cardiovascular Health: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J].Circulation,2021;144:e472–e487.


  [8]中国营养学会.2022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9]高鹰,靳育静,魏玮,等.慢性疾病风险评分与肿瘤发生风险的队列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3,26(12):1429-1436.


  [10]李露,张贤益,汤小芳.膳食中碳水化合物与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9,40(7):268-273.


  [11]陈玥.社区老年人健康体检应用护理干预对增强自我健康意识的效果分析[J].健康必读,2023(10):285-286.


  [12]王希香,邵光辉.60例代谢综合征病人的健康宣教与防治[J].中国农村卫生,2016(18):80-81.


  [13]李佳洁,于彤彤.基于助推的健康行为饮食行业干预策略[J].心理科学进展,2020(12):2052-2056


  [14]左书勤,洪海鸥.基于体检数据的慢性病风险评估方法研究[J].健康体检与管理,2023,4(2):176-177.


  [15]孙侃.代谢综合征相关危险因素及其早期筛查的人群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3.


  [16]张力,张丽云,张学飞,等.泸州市公立医院开展团体健康管理服务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卫生经营管理,2021,14(51):51-55.


  [17]顾东风.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J].中华健康管理学志,2020,14(2):113-134.


  [18]司明舒,梁栋,谭卫华,等.青岛市医养结合机构高龄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与生活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与社会,2023,36(2):47-52.


  [19]卢光明,曾强.新时代我国健康管理医学服务模式的思考[J].中华健康管理学志,2020,14(2):188-191.


  [20]黄玉钗,吕永曼.高尿酸血症的科学认识和规范管理[J].中华健康管理学志,2023,17(4):316-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