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科学普及视域下药学专业学生合理用药科普能力培养与提升路径探讨论文

科学普及视域下药学专业学生合理用药科普能力培养与提升路径探讨论文

4

2025-09-20 16:23:10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合理用药一直是临床药学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社会大众对合理用药的要求在不断提高。科普作为一种简单、便捷地将专业知识普及给社会大众的手段和途径越来越表现出其优越性。

  摘要:合理用药一直是临床药学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社会大众对合理用药的要求在不断提高。科普作为一种简单、便捷地将专业知识普及给社会大众的手段和途径越来越表现出其优越性。药学专业学生是合理用药指导的后备力量和未来的主力军。因此,提高其合理用药科普能力是满足社会需求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合理用药;科普能力;健康中国;全民健康


  0引言


  科学普及(以下简称科普)是利用简单有效的传播媒介与手段将自然科学知识、技能等专业知识介绍给普通大众,以达到传播、推广科学知识与技术、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等的活动[1]。其概念决定了科普属于社会性的大众教育。2002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并施行。习*平总*记一直高度重视科学普及工作,2016年5月30日,习*平总*记在出席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时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这说明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上,科普工作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2021年3月6日,习*平总*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强调,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聚焦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主要问题,加快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当前,随着自我健康意识的提升,大众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日益增加[2-3]。因此,健康科普活动将会成为树立全民健康理念和提升民众健康意识的有效桥梁。医学生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继承者和后备军,也应成为传播健康理念、引导群众健康生活的先锋力量。药学服务作为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助力合理用药、提高全面健康方面有着重要作用[4]。但药物是把双刃剑,合理用药可以高效地提供给患者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不合理用药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对患者身体造成危害,也会造成药物资源的浪费以及增加患者的治疗成本。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医保局办公室印发的《长期处方管理规范(试行)》明确指出,应由药师对长期处方进行审核,并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和用药教育,发放用药教育材料。这体现了国家在临床方面对合理用药知识普及的要求。有学者认为,医疗从业者对患者提供用药指导是促进合理、规范用药并且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的重要基础。药学专业作为医学的重要分支,其人才培养重点也由原来的传统药学服务转为新型药学服务,即结合《关于加强药事管理转变药学服务模式的通知》的要求,转变药学服务模式:将“以药品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从“以保障药品供应为中心”转变为“在保障药品供应的基础上,以重点加强药学专业技术服务、参与临床用药为中心”促进药学工作更加贴近临床,努力提供优质、安全、人性化的药学专业技术服务。这也对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大健康”“科普”等背景下如何提高药学专业学生合理用药的科普能力,是药学教育与临床教育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双重要求。本文针对药学专业学生如何提高合理用药科普能力进行讨论,以期对人才培养如何匹配社会与临床需求提供参考。


  1药学专业学生科普能力现状


  科普主体的科普能力属于综合能力,不仅包括从事科学普及的技能(如科普创作能力、科普传播能力等),还包括他们对科普的重要性的认知、从事科普的意愿、对媒介环境的认知与接受程度、对目标对象的理解等[5]。药学专业学生的科普能力与社会对合理用药的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方面,药学专业的学生在常规的药理学、药物化学等专业课程中接受了一定的科普知识教育,对基本药物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另一方面,由于药学专业的课程较为专业化和繁杂,学生往往更多地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对于一些与药学相关的科普知识了解较少。随着国家对科普的重视,医学院校加强了科普教育,但科普教育与药学专业教育相对独立,药学专业的科普教育通常只是零散地穿插在课程中,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6]。此外,药学专业的学生普遍缺乏科学传播的训练机会。在大学阶段,学生接触到的更多的是专业教材和研究论文,较少参与到科学普及活动中。缺乏进行科学传播的实践机会,限制了学生的科普能力的培养。

df33fedd52f5e746516068248570f1a9.png

  2药学专业学生对合理用药的认识


  药学专业学生对于合理用药的知识主要来源于药理学相关课程。结合新时代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高校教师针对合理用药进行了较深入的教改活动。例如,将临床上抗生素的合理用药与思政元素相结合,通过多种教学策略和手段,围绕学生品格养成、职业素养和求实创新等,构建课程的思政教学体系;课堂教学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探索了PBL教学法、翻转课堂、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活力[7]。学校转变教学思路,结合执业药师、药师考试探索“课证融通”的教学思路,给学生树立成为一名合格的药学服务者,不仅要掌握丰富的药学知识,还应具备指导合理用药能力的意识[11]。但教学改革的成效多体现在学生认知层面,对于如何进行合理用药指导及如何进行大众的合理用药的科普仍存在较大问题。


  3提高药学专业学生合理用药科普能力的途径


  立足现代大健康环境的现状,提升药学专业学生合理用药科普能力是目前较为紧迫的工作。本文主要从学生自身层面与校-企(实践基地)层面进行分析。


  3.1药学专业学生自身层面


  3.1.1深入学习基础药理学知识


  合理用药的理论基础是扎实的药理学知识,包括药物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等,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合理用药的原理。权威且适应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专业教材是药学专业学生获取药理学知识的首要途径。药学专业学生可以通过系统的在校学习,掌握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用药禁忌和常用药物配伍等相关知识,为进行合理用药科普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3.1.2转变药学专业学生对合理用药科普的认知


  学生认知的转变是科普核心能力提升的关键,药学专业学生完成合理用药科普的前提应是对合理用药及科普有全面认知。不同层次的医疗机构都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用药门诊处方,主要集中在用法、用量、适应证及给药途径不适宜等方面;不合理用药医嘱主要集中在联合用药、溶媒选择、给药剂量不适宜等方面[8-10]。部分患者因无法理解药品说明书导致在自我用药过程中出现失误,尤其是部分老年患者,他们不按医嘱疗程用药表现得尤为显著。医疗机构及大众在合理用药方面都存在认知上的缺陷,药学专业学生作为临床用药指导的后备力量,应高度重视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并应贯穿于学习和未来工作的全过程中。科普活动是将合理用药知识传播给大众的最适宜的方式,药学专业的学生应树立会科普、能科普、愿科普的意识,主动承担起向大众进行合理用药科普的责任。


  3.1.3参加药学科普活动


  实践是检验药学专业学生科普能力的手段和方式。目前的科普活动主要是医疗机构在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兼顾进行的合理用药普及活动,比如医疗机构不定期地在社会公共场所或特定场地(如中小学校园、养老服务机构等)进行线下科普或通过自身的微信平台等提供合理用药的线上科普。其次是各类医学院校利用自身特点,以社团形式或结合学生“三下乡”等活动进行药物合理使用的科普活动。但是,目前医学生参与合理用药科普的深度和广度与社会对合理用药的需求还不匹配。社会各层次人群对合理用药的需求缺口还比较大。故药学专业学生可以通过“临床见习”和社会科普活动获得经验、储备科普知识、增强科普能力。


  3.2医学院校与实践基地层面


  医学教育不是单纯地由医学院校完成的,医学生最终学习成果的检验离不开临床,故对于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也是医学院校与实践基地应共同承担的任务。


  3.2.1医学院校层面


  《高等职业院校药学专业教学标准》要求药学专业学生在知识层面应掌握典型和常见药物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掌握用药指导和药学服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在技能层面要求药学专业学生能够普及安全有效的合理用药知识。根据国家的教学标准,医学院校应针对药学专业的教学进行改革。


  合理用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学科知识的相互配合,故医学院校作为科研与教学的实践单位,应将合理用药医学科普纳入药学专业的教学计划中,针对药学专业学生学习特点,将科普运行机制、科普案例选取、科普案例制作等融通到教学中。有基础的院校还可以根据“三教”改革的特点,编制含有科普内容的新形态教材,开设科普相关的选修课程,针对科普写作、演讲、绘画及视频制作等科普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提高药学专业学生的科普整体能力。完善奖励机制,通过举办校内科普竞赛、设立科普奖励机制、将科普实践参与度与综合素质积分结合等形式激发学生对科普的热情。激发高校教师的科普意愿。医学院校可以给予教师一定的科普经费、提供完善的科普设备与场地,为教师参与科普提供物质基础;建立科普激励机制,可以将教师参与科普与绩效和职称挂钩,针对教师参与科普的情况进行考核,作为教师综合业务综合考核的项目[11]。推动教师科普工作的进步,教师科普能力、科普工作的进步,必将进一步影响其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普意愿的引导,间接提高学生的科普能力。

f2e1ce2bdb48ed76681bf1d83301dae4.png

  3.2.2实践基地——医院层面


  医学教育自身特点决定了除学校教育外,企业及医院也是教学的另一个主阵地。针对高等教育,国家目前大力提倡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医学院校的实习企业或基地在带教过程中应加强合理用药的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多合理用药指导的情境,将学生纳入医院的科普队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鉴于医院带教老师(医务工作者)的医-教-研工作繁重,有意愿参与科普工作的医务人员比例不足,缺乏内部驱动力[12],许多医疗机构为顺应网络发展,紧跟新医改、新媒体形势,采用了诸如微信公众平台、短视频媒介账号、口袋书、宣传册等方式进行了合理用药科普宣传[13]。药学专业学生可以在实习、见习过程中参与到医疗机构的科普活动中以增加科普经验。另外,医学院校与医疗机构以项目合作等形式,成立科普团队或联盟将医务工作者与在校学生进行资源整合。医务工作者根据临床需求与经验进行科普题材与科普案例的指导,在校学生利用自身对互联网的优势,进行科普作品的制作,既可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又可以解决一线医务工作者因本身工作时间不足与在校学生临床经验不足的问题。


  4讨论


  目前,社会大众对合理用药仍存在较大问题,对于药物说明书的解读、药物用法用量、药物使用周期、服药途径、联合使用等都存在较大困惑,特别是老年人对保健品和药品区分不清,容易导致疾病被延误,甚至患者自身遭到经济财产的损失。由此可见,社会对合理用药的需求急迫,但药学专业学生对合理用药和科普意义的重视度不够,院校教师与医疗服务主体医务工作者对合理用药的科普积极性不高,致使社会需求与用药服务不匹配。故提高医学院校药学专业学生合理用药的科普素质和能力就显得极为重要。


  针对药学专业学生特点,可通过以下途径提高合理用药科普的能力与素养:(1)提高学生对科普重要性的认知;(2)加强对社会合理用药的需求及合理用药对大众健康的重要意义的重视;(3)加强学生对合理用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院校、实践基地、学生本体应综合发力,从整体上提高药学专业学生合理用药科普的能力,为我国科普力量添砖加瓦,为“健康中国”贡献青年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大鹏,黄荣丽,陈玲.科研与科普结合历史视角下我国科研人员科普能力建设思考[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35(11):1390-1397。


  [2]王佳丽,张孝文,蓝玉,等.健康中国视域下医学生与普通居民科普信息需求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23,13(2):173-177.


  [3]石浩强,卞晓岚.开展药学科普,关注合理用药[J].上海医药,2022,43(17):1-3.


  [4]范红艳,王艳春,来永巍,等.“药健康”合理用药科普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22,43(4):271-272.


  [5]王大鹏,黄荣丽,陈玲.科研与科普结合历史视角下我国科研人员科普能力建设思考[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35:1390-1397.


  [6]张英,方红娟.在药学专业教学工作中对医学生科学普及能力的培养[J].基础医学与临床,2023,43(7):1175-1178.


  [7]何希瑞,杨燕,孙银香.新时期药学类专业临床药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以抗生素的临床合理用药为例[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2,30(3):349-353+358.


  [8]郭紫芬,张海涛,江金环.以执业药师培养为导向的药理学教学改革[J].药学教育,2022,38(2):37-40.


  [9]张玲玲,王巍,邓本勇.2019—2021年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不合理用药医嘱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23,30(16):127-130.


  [10]王雅娟.门诊处方审核及点评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临床干预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2023,16(17):148-150,154.


  [11]马杭琨,栗蕊,李辰飞等.基于CNKI数据平台探究急诊科中成药的合理用药现状[J].中国新药杂志,2023,32(4):357-363.


  [12]谢起慧,李苏蕊,韩宇珊,等.如何提升高校教师的科普意愿:环境、资源、成本与满足感[J].科普研究,2023,18(01):60-69,108.


  [13]张亚敏,闻晶晶,李悔,等.皮肤科医务人员和医学生参与医学科普实况的调查与分析[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3,31(2):237-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