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居家养老模式的高龄老人辅具优化设计分析论文

2025-09-20 15:40:28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居家高龄老人的基本特征与辅具需求,总结了居家高龄老人辅具的主要类型及其特性,提出了优化辅具设计方案、满足居家高龄老人生活需求的改进措施。
摘要:居家养老模式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在这一背景下,针对高龄老人的辅具优化设计成了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为提高高龄老人生活质量,消除安全隐患与健康风险,设计人员应主动结合智能科技,为辅具增加智能化功能,如紧急呼叫、健康监测等,以提升老年人的安全感和生活便利性,保证辅具的安全性与耐用性。本文主要分析了居家高龄老人的基本特征与辅具需求,总结了居家高龄老人辅具的主要类型及其特性,提出了优化辅具设计方案、满足居家高龄老人生活需求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居家养老;高龄老人辅具;优化设计策略
0引言
高龄老人辅具优化设计的目标在于提供更贴合老年人需求的解决方案,提升其自主生活能力。辅具的个性化定制是核心目标之一。因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健康状况存在差异,辅具需要根据个体需求进行定制,以确保其使用的舒适性和有效性。鉴于辅具的复杂性,其设计工作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合作,以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1居家高龄老人的基本特征与辅具需求研究
居家高龄老人是指年龄在65岁以上、生活在自己的住所或家庭成员的住所、没有接受机构照护的老年人。这类老人的基本特点是身体功能下降,如视力、听力、肌力、平衡等,导致行动不便或危险;认知能力下降,如记忆、注意、判断等,导致日常生活能力受损或失去;心理状态不佳,如孤独、抑郁、焦虑等,导致情绪不稳或社会交往减少;经济状况不佳,如收入不足、医疗费用高昂等,导致生活质量下降或无法获得适当的服务。针对居家高龄老人的特征和需求,辅具成了帮助残障人士、老年人等功能障碍人群补偿身体功能、改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的手段之一。
为了满足高龄老人在居家养老模式下的生活需求,帮助高龄老人延缓衰老进程,预防意外事故,增强自信心和自主性,设计人员应根据高龄老人需求设计辅具。
1.1基础生活方面
设计专用辅具以帮助高龄老人完成进食、梳妆、洗漱、洗澡、如厕、穿衣等活动以及翻身、从床上坐起、转移、行走、驱动轮椅和上下楼梯等功能性移动。生活支持型辅具有助于保持高龄老人的身体卫生和基本的运动能力,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减少跌倒和压疮等风险。常见的辅具有餐具、梳子、牙刷、浴巾、坐浴盆、便盆、尿壶、尿布、纸尿裤、拖鞋、拐杖、助行器、轮椅、升降床、护栏等。
1.2医疗保健方面
辅具主要用于帮助高龄老人管理自己的健康状况,包括监测生命体征、服用药物、治疗伤口、进行康复训练等。这类辅具有助于控制高龄老人的慢性病和非传染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减少并发症,提高康复效果和预后。满足医疗保健需求的辅具有血压计、血糖仪、呼吸机、雾化器、药盒、药品提醒器、创可贴、绷带、轮椅、拐杖、助行器、健身器材等。
2居家高龄老人辅具的基本特点
辅具在现代居家高龄老人的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能够显著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帮助老人在家中更加自主和舒适地生活。居家高龄老人辅具的基本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智能化:指辅具在网络、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持下,所具有的能够能动地满足人的各种需求的属性。居家高龄老人辅具利用智能化技术,可实现远程监测、语音交互、自动调节、智能预警等功能,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感。例如智能手表可以监测老年人的心率、血压、睡眠等数据,并通过网络传输给家属或医生,以便他们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2)易用性:指辅具对老年用户的使用效率、效果和满意度的影响。应该考虑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认知水平、操作习惯等因素,设计出符合人机工程学原则的界面和功能,使老年人能够轻松地使用和理解。例如:拐杖应根据老年人的身高和体重调节合适的长度和重量;床铃应提供清晰语音提示与较为显眼的视觉外观,界面应便于老人操作。(3)安全性:指产品或系统在正常使用或异常情况下均不会对用户造成伤害或损失。居家高龄老人辅具应该遵循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规范,采用优质的材料和工艺,防止发生断裂、漏电、过热等故障。同时,居家高龄老人辅具应该具备一定的防水、防火、防摔等性能,以适应老年人在家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环境和情况。不同类型居家老人辅具的特点与用途见表1。
3现阶段高龄老人居家辅具产品常见设计缺陷分析
居家高龄老人辅具设计目的是弥合老年人在生活能力上的差距,减少对他人和护理系统的依赖,延长他们在家中居住的时间。目前的居家高龄老人辅具设计还存在许多缺陷,未能满足基本的易用性、便利性设计要求,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首先是使用操作不便。当前市场上大量销售的部分辅具在设计层面未充分考虑老年人身体状况、认知能力,导致他们在使用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危险。例如电动轮椅控制器过于复杂或敏感,容易造成误操作或失控;一些个人报警器的按钮过小或过硬,需要用力按压才能触发;智能家居系统服务界面过于烦琐或抽象,需要记忆多个图标或指令才能操作。其次是功能单一无法满足老年人需求。辅具设计人员仅关注解决老年人某一方面的问题,而忽略其整体需求。例如药物提醒器只能提醒服药时间,而不能提醒服药剂量或注意事项;拐杖只能提供行走支撑,而不能提供坐立辅助或储物功能;部分医学传感器只能监测老年人的行为或生理数据,而不能提供及时反馈或干预。最后是缺乏情感化设计与人文关怀。辅具设计过度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而忽视了老年人的情感和心理需求。常用辅具外观过于冷漠或机械,缺乏温暖或个性化的元素;声音提示型辅具的提示音过于刺耳或单调,缺乏友好或亲切语气,容易引发老人情绪层面的反感;人工智能型辅具的交互方式过于僵硬,偏重命令式而非互动式,缺乏灵活或尊重的态度。
以上缺陷不仅影响了老年人对辅具的使用效果和满意度,也影响了老人对辅具的使用意愿和信任度。因此,相关人员在设计居家高龄老人辅具时,应该兼顾老年人的生理、认知、情感和心理方面的需求,采用更加人性化和智能化的设计策略,提高辅具的易用性、多功能性和情感性,从而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现有辅具产品设计缺陷如图2所示。
4居家高龄老人辅具优化设计路径研究
4.1包容性、通用化设计
这种设计原则旨在让辅具适用于更广泛的用户群体,包括不同年龄、性别、身体状况、文化背景等的人。通用化和包容性设计可以提高辅具的使用效率和便利性,减少用户的排斥感和歧视感。通用化和包容性设计的原则有以下几点。(1)简单直观:产品的使用方式应该易于理解,不需要复杂的操作或说明。(2)灵活多样:产品应该能够适应不同的使用场景和个人偏好,提供多种选择和调节功能。(3)安全可靠:产品应该能够预防或减少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或伤害,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4)舒适且人性化:应该考虑用户的身体和心理舒适度,提供合适的尺寸、形状、颜色、材质等。(5)美观时尚:产品应该具有良好的美学品质,符合用户的审美和情感需求。通用化和包容性设计在居家高龄老人辅具设计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使辅具产品更加贴近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提高辅具产品的使用率和满意度,同时也可以避免辅具产品给老年人带来的歧视或排斥感,增强老年人的自信和自尊。例如一款智能手杖可以根据用户的步态、重心、速度等自动调节高度、角度、阻力等参数,适应不同的地形和环境,同时还可以提供导航、紧急呼叫、健康监测等功能,满足高龄老人的多种需求[4]。
4.2人文关怀与人性化设计
这种设计原则旨在让辅具不仅是一种工具,而是一种伙伴,能够给予高龄老人情感上的支持和激励。人文关怀和人性化设计可以增强辅具的亲和力和吸引力,提升用户的自信心和幸福感。
首先,优化居家高龄老人辅具设计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引入人文关怀理念。人文关怀理念是指在辅具设计中充分考虑老人的情感、价值观、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等因素,使辅具不仅是一种工具,而是一种陪伴、一种尊重、一种温暖。例如,有一种专为失智症老人设计的辅具,叫作“记忆枕头”。这种枕头内置了音频设备和传感器,可以播放老人喜欢的音乐或亲人的声音,当老人抱住枕头时,就会触发音频播放,给老人带来安慰和回忆。这种辅具就体现了人文关怀理念,不仅帮助老人缓解失智症的症状,还增强了他们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联系。
其次,优化居家高龄老人辅具设计的另一个重要措施是采用人性化设计。人性化设计是指在辅具设计中兼顾老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点,使辅具既方便使用,又美观舒适,又符合个性和审美。例如,有一种专为视力障碍老人设计的辅具,叫作“智能手杖”。这种手杖内置了摄像头、扬声器和导航系统,可以通过语音提示和震动提醒老人周围的环境和障碍物,还可以通过蓝牙连接手机或其他智能设备,实现远程通话和紧急求助等功能。这种辅具体现了人性化设计,不仅提高了老人的安全性和便利性,还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和活动自主性[5]。
4.3可持续设计理念
高龄老人居家辅具产品的可持续设计是在满足老年人生活需求的基础上,考虑社会、环境和经济等多重因素,以减少资源消耗、环境影响和社会成本的设计方法。这种设计理念强调长期性、综合性和创新性,旨在提供更为可持续的解决方案,以满足老年人的需要。在辅具优化设计中引入这一理念,可延长辅具使用寿命,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可持续设计可以降低辅具的维护成本和更新频率,延长辅具的使用寿命。例如一款可降解的尿布可以根据用户的排泄情况自动变色、变形、分解等,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污染和卫生问题,同时还可以保护高龄老人的皮肤健康。
可持续设计的具体应用方式在高龄老人居家辅具产品中有着广泛的体现。例如,诺基亚公司推出的“Tempo”智能拐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款拐杖不仅提供了老年人行走的支持,还集成了GPS导航、心率监测、紧急求助等功能,满足了老年人的多重需求,降低了多次购买不同设备的需求,实现了资源节约。另一个例子是德国设计师米罗·穆拉德设计的“智能坐便器”。这款坐便器集成了厕所座圈加热、自动清洗等功能,不仅提升了老年人的舒适度,还通过智能控制实现了用水的节约,符合可持续设计的核心理念。高龄老人居家辅具产品的可持续设计涉及材料选择、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能源效率等方面,旨在满足老年人的需求的同时,减少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社会成本。合理的设计和创新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更为持久、环保和经济的解决方案,同时也为高龄老人辅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5结论
基于居家养老模式的高龄老人辅具优化设计旨在通过个性化定制、多学科合作、材料工艺优化、智能化融入和人性化设计等要点,为老年人提供更贴合其需求的辅具解决方案,以提升其居家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性。设计要符合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如考虑到视力和听力障碍,辅具应有明确的标识和简单易懂的操作方式。
参考文献
[1]陈朝杰,王俊灵,陈文静,等.居家养老视角下高龄老人夜间照护辅助系统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22,43(22):114-124+168.
[2]刘蓓.基于需求层次理论模型探究居家养老辅具产品的消费需求:以广州市为例[J].现代商业,2022(2):3-5.
[3]刘晓静,罗椅民.深度老龄化背景下我国适老辅具技术:应用、适配评估与发展研究[J].中国软科学,2021(2):57-64.
[4]黄群,黄娟.居家养老模式下的高龄老人辅具优化设计研究[J].设计艺术研究,2020,10(3):71-75.
[5]丁志宏,曲嘉瑶.中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均等化研究:基于有照料需求老年人的分析[J].人口学刊,2019,41(2):87-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