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磁共振对HIE程度分级及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研究论文

2025-09-20 14:55:34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通过头部磁共振常规平扫联合多模态技术手段获取HIE患儿影像学特征,以此对HIE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对患儿预后进行综合评估。多模态磁共振对HIE在程度判断及预后评估方面均展示出较高的临床价值,进而为临床提供更全面、准确的临床诊治信息。
摘要:目的通过多模态磁共振获得图像信号特征,观察其在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患儿程度分级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本院确诊为HIE的6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将其作为HIE组;选取同期的28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通过所获取的磁共振(MRI)平扫、弥散、灌注及磁敏感加权图像,进行新生儿颅脑损伤MRI评分,并对临床分度与影像学评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通过观察出血灶及灌注改变情况,评估患儿疾病程度分级及相关预后。结果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对出血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T1WI序列、T2WI序列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序列(P<0.05);rCBF值在正常组与HIE组间存在差异(P<0.05);不同临床分度HIE患儿不同部位MRI影像学评分及其总评分比较,均为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且P<0.05;经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分析,影像学评分与临床分度呈显著正相关性(r=0.716、0.918、0.939、0.890、0.920,P<0.001)。结论通过头部磁共振常规平扫联合多模态技术手段获取HIE患儿影像学特征,以此对HIE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对患儿预后进行综合评估。多模态磁共振对HIE在程度判断及预后评估方面均展示出较高的临床价值,进而为临床提供更全面、准确的临床诊治信息。
关键词:多模态磁共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程度分级及预后评估;临床价值
0引言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新生儿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之一,是围生期窒息导致的脑缺氧缺血性损害[1],缺氧是其发病的核心因素[2]。该病具有病情重、预后差、病死率高的特点[3]。针对该病,早期识别、准确诊断以及及时干预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能显著改善患儿的预后。近年来,医学影像新技术快速发展,与以往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及Apgar评分来诊断HIE有很多不同。多模态磁共振(MRI)技术具有多参数、多方位成像的特点,且功能成像技术可以为病变诊断提供更为丰富的病理生理学信息,可作为常规MRI的有力补充,在HIE诊疗中应用越来越受重视。本研究旨在通过头部磁共振常规平扫联合多模态技术手段获取影像学特征,通过影像学改变的多模态磁共振影像信息对HIE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并对患儿预后进行评估,判断多模态MRI在HIE程度判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就诊于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或牡丹江妇女儿童医院且确诊为HIE的6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将其作为HIE组,依据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24例、中度组22例、重度组22例;选取同期的28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的研究对象。患儿同期均在3d内行磁共振常规成像及功能成像,并通过后处理软件获取相关数据。HIE组:男36例、女32例;剖宫产36例,自然分娩32例。对照组:男16例、女12例;剖宫产12例,自然分娩16例。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②符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4]中HIE诊断标准;③存在围生期窒息史、宫内窘迫史及羊水Ⅲ度污染;④未出现持续5min以上的胎心<100次/min的情况;⑤出生后1min、5min的Apgar分均在8分以上;⑥能配合完成常规平扫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且扫描图像质量高;⑦其他临床资料完善。
排除标准:①患儿病情危重,存在MRI扫描禁忌,无法配合完成相关检查;②临床资料不全。
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伦理批号为2022028。
1.2检查方法
采用飞利浦Achieva 3.0T磁共振机进行扫描;患者取仰卧位,采用8通道头线圈进行磁共振成像。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FLAIR、DWI、SWI、3D-ASL。
1.3诊断标准
检查由具有丰富经验的放射技师完成,经工作站利用Functiontool软件获取MRI平扫、弥散、灌注及SWI图像。图像处理及分析由两名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医师完成,MRI评分参考国内制定的评分标准进行[5],采取双盲法阅片。二者意见不一致时,须经讨论后得出统一诊断结论。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经χ2检验;釆用spearman进行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SWI序列、DWI序列、T1WI序列及T2WI序列对出血灶的检出率比较
MRI平扫中,SWI序列、DWI序列、T1WI序列及T2WI序列对HIE的检出率及病灶范围见表1。通过SWI序列检出的脑出血病灶数目明显高于T1WI序列、T2WI序列及DWI序列,检出率分别为100.0%、36.75%、53.01%及61.45%,且检出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11、2.094、3.315,P<0.05)。SWI序列显示,出血性病灶呈点状、圆斑、细线样。
2.2正常组与HIE组在不同区域上的rCBF值比较
比较正常组与HIE组在不同区域上的rCBF值,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不同临床分度HIE患儿MRI影像学评分比较及相关性
不同临床分度HIE患儿各部位MRI影像学评分及其总评分比较,均为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P<0.05),见表3。经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分析,发现影像学评分与临床分度的相关性呈显著正相关性(r=0.716、0.918、0.939、0.890、0.920,P<0.001),见表4。
3讨论
HIE潜在的病理生理机制是脑血液和氧供应不足,造成局灶性或弥漫性脑损伤,导致不良的神经发育后果,如脑瘫、智力低下和癫痫等。目前,HIE的诊断仍然主要依靠临床病史及表现进行。新生儿脑损伤后往往缺乏特定的神经学症状和体征,而影像学检查可直观地观察新生儿脑组织结构和病理生理病变,尤其是随着MRI技术的发展,多模态MRI功能成像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且不同技术手段具有各自的独特优势,为病变诊断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病理生理学信息。这些信息可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及补充,在HIE诊疗中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在HIE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预后评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SWI作为一种新的MRI影像技术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该技术可根据不同组织间的磁敏感性差异提供图像对比增强,简单地说,能造成局部磁场不均匀的各种因素就会产生磁敏感效应,在SWI序列表现为低信号,用于微小出血、钙化灶、铁质沉积等病变的诊断[6-7]。SWI技术在HIE临床应用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微小出血灶的检出及对于超早期出血的发现。本研究发现,与常规MRI及DWI序列相比,SWI可以显著提高颅内出血灶的检出个数[8]。颅内出血灶的个数及出现部位均会随着HIE程度的加重而增高,SWI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和识别出血灶,尤其对于微小出血灶及个数识别有重要意义。此外,SWI可以更早地识别超急性期微出血。对于HIE患儿,能够在早期识别出血病灶并尽早进行干预和治疗,对降低患儿死亡率及减少后遗症都有重要意义。
3D-ASL灌注成像技术在不使用外源性对比剂的情况下,可对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进行新技术标记,观察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这一技术避免了以往由于磁敏感伪影及运动伪影所引起EPI图像信噪比低的不足,可以得到较高质量灌注图像[9-11]。3D-ASL目前已经应用于脑肿瘤性质判断及预后评估、脑血管疾病灌注情况评估等中。由于该技术具有无创、操作简便及重复性高的特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逐渐将此技术应用于HIE的综合评估中,以检测新生儿脑血流灌注变化,进而评估患儿长期预后[12]。本研究发现3D-ASL技术在应用于观察左/右侧皮层及皮层下区、左/右侧基底节核团区、脑干及幕下结构区、左/右侧深部白质区及左/右侧丘脑区HIE患儿的脑血流情况时,rCBF值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与对照组的脑血流rCBF值灌注情况均存在差异(P<0.05)。其中,左/右侧皮层及皮层下区、脑干及幕下结构区及左/右侧深部白质区rCBF值减低程度更为显著,其他区域减低程度较低。这可能与缺血缺氧后再灌注或缺氧缺血时间较短、患儿病症较轻、脑实质灌注情况改变不明显有关。再灌注情况的出现对患儿预后的改善及评估具有临床意义。有研究表明,基于ASL扫描分析,HIE组的脑血流量高于正常组新生儿,尤其是基底节及丘脑区,但HIE组的rCBF值低于正常组,这与HIE患儿脑组织出现不可逆损伤有关[13]。因此,通过ASL可观察HIE患儿脑灌注的情况,对脑损伤情况进行分析,并在一定程度上可评估患儿预后。
本研究结果显示,MRI影像学评分与临床分度具有很高的相关性。常规MRI序列对超急性期起病颅脑影像学改变的敏感性较差,而DWI序列起到了很好的弥补作用。DWI的原理是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水分子的弥散情况进行观测继而成像。当各种原因导致水分子自由运动受到限制时,DWI会表现为受累区域信号强度增加[14-15]。DWI在早期诊断、脑白质损伤病灶个数及损伤位置显示方面明显高于常规MRI,使MRI显示HIE的敏感性得到了提高。DWI对轻症患儿阳性检出率要优于采用T1WI+T2WI序列阳性检出率,因此常规MRI序列联合DWI序列可以更精准地对严重程度进行影像学评分。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头部磁共振常规平扫联合多模态技术手段获取患儿影像学特征,通过影像学改变在早期识别HIE,并通过多模态磁共振影像学表现对HIE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和对患儿预后进行综合评估。在此期间,多模态磁共振对HIE在程度判断及预后评估中均展示出较高的临床价值,进而为临床提供更全面、准确的临床诊治信息。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评估准确性、全面性及患儿适应度方面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可为临床提供更全面、准确的临床诊治信息。
参考文献
[1]沈茹,任保艳,蒋鸿超,等.下一代测序技术在遗传相关性智力障碍诊断中的应用[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19,11(2):86-90.
[2]李濛,方成志,彭凯伟,等.新生大鼠HIBD模型中血清pNF-H及UCH-L1蛋白表达的变化[J].临床误诊误治,2019,32(7):467-469.
[3]卢林民,宋学栋,罗宁.磁共振成像联合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价值[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8,30(2):41-45.
[4]刘芳.经颅多普勒超声在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和严重程度评估中的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23,38(16):3142-3145.
[5]田荣华,邹语嫣,王艳,等.多模态MRI对新生儿HIE分布模式与临床相关性的诊断价值[J].放射学实践.2022,37(10):1294-1301.
[6]王瑾,王波,吴昆华.帕金森病的神经影像纹理分析及影像组学研究进展[J].磁共振成像.2023,14(08):118-123.
[7]朱裕荣,高云钰,韩继钧,等.7.0T高场磁共振磁敏感倍增成像效应研究[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21,40(1):81-90.
[8]吴丽萍,赵霞,樊子健.MR颅脑常规序列联合SWI检查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临床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9,29(7):1224-1226.
[9]于洪福,尹超,姜云飞.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联合1H-MRS技术在HIE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21,13(7):1063-1070.
[10]林小翼,张宗利.4D-ASL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磁共振成像.2023,14(06):113-118.
[11]徐晓晗,曹际斌,孙文阁,等.多反转恢复时间的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22,33(07):457-461.
[12]侯聪,侯姗姗,张俊,等.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进展[J].分子影像学杂志.2020,43(04):563-567.
[13]朱文标.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5,26(2):196-198,297.
[14]赵萌,万春晓.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MR功能成像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2,28(8):22-24.
[15]马青,聂芳.缺氧缺血性脑病脑损伤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影像学研究进展[J].医学影像学杂志.2021,31(3):517-5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