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研究进展论文

2025-09-11 17:03:05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维持性血液透析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方法。但透析患者常常伴随着皮肤瘙痒等不适症状,影响其生活质量。中医在治疗皮肤瘙痒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摘要:维持性血液透析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方法。但透析患者常常伴随着皮肤瘙痒等不适症状,影响其生活质量。中医在治疗皮肤瘙痒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本文总结了中医治疗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进一步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皮肤瘙痒;针灸;中药外洗;中药熏蒸;耳穴疗法
0引言
近年来,维持性血液透析已成为晚期肾脏病患者维持生命的重要方式。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治疗中容易出现皮肤含水量不足、皮肤表面易积累尿毒素、周围神经产生病变、血磷水平升高等症状,因此皮肤瘙痒在他们中较为常见[1],其发病率高达70%[2],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近年来,中医治疗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研究中取得了一些进展。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观念,倡导个体化诊疗,通过调节气血、阴阳平衡等手段,改善机体内环境,达到治疗皮肤瘙痒的目的。然而,目前关于中医治疗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更多的临床研究和实践经验积累仍然需要进行[3]。因此,本文综述了中医治疗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进一步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有效的治疗手段。
1针灸治疗
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在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方面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表明,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循环和免疫功能,对改善皮肤瘙痒症状有一定的疗效。首先,针灸可以通过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状况来改善皮肤瘙痒。根据中医理论,皮肤瘙痒往往与气血不畅有关,而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促进气血流通,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从而改善皮肤瘙痒的症状。另外,针灸可以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对抗炎症反应,减轻瘙痒症状。
目前,一些临床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朱良哲[4]的研究针对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发生皮肤瘙痒者,应用补泻针刺法治疗,选择血海、足三里、三阴交补益气血,选择合谷、曲池、百会祛风止痒,应用毫针针刺,行针以平补平泻法,针刺后留针30min。这一方式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皮肤瘙痒症状。范一超等[5]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针灸治疗,在方法上选取合谷、曲池、尺泽、血海、足三里、膈俞等穴位,以泻法用毫针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其间每间隔10min运针1次,2次/周,结果显示这一方式的临床疗效显著,可减轻瘙痒程度。
2中药汤剂治疗
中药汤剂是将中药配方煎煮而成的液体剂型通过口服或外用的方式使用。中药汤剂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思路主要是调节机体的气血平衡、清除体内湿热毒素、提高肾功能等,以达到缓解瘙痒症状、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的目的。常用的中药汤剂治疗方法包括龙胆泻肝汤、五苓散、玄参汤等。这些方剂一般通过药物之间的相互配伍发挥协同作用以达到对症治疗的效果。临床研究发现,中药汤剂治疗对于改善皮肤瘙痒症状、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具有一定的效果。应该注意的是,中药汤剂的疗效可能因人而异,因为每个患者的体质和病情不同。因此,在使用中药汤剂治疗前,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辨证施治,遵循中医理论的指导,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吴付弦等[6]研究采取祛风汤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皮肤瘙痒,其方药组成:首乌藤50g,白鲜皮、鸡血藤各20g,净蝉蜕15g,防风、生甘草、双钩藤、刺蒺藜各12g,地肤子、青风藤、蛇床子、荆芥、牡丹皮各10g,南红花6g。阴虚者加地骨皮12g,麦冬15g,生地黄25g;脾虚湿盛者加山药20g,茯苓25g,薏苡仁30g。结果显示,该方式治疗效果好,能显著改善患者皮肤瘙痒症状以及肾功能。王玲霞[7]的研究中,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乌蛇荣皮汤治疗。应用组方:当归、生地黄、制何首乌、蒺藜、白鲜皮、乌梢蛇各30g,赤芍、牡丹皮、紫草各15g,桂枝、川芎、桃仁、红花、炙甘草、生姜、大枣各10g。结果显示,应用该治疗方式的效果满意,可减轻中医症候及改善皮肤瘙痒情况,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黄小琴[8]针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皮肤瘙痒,采取清热渗湿汤进行治疗干预,主要选择组方为茯苓15g,苍术、黄柏、泽泻各10g,黄连6g,用量为每日1剂。结果显示,这个组合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氧化应激反应,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3中药外洗治疗
中药外洗是将中药煎汤用于外部洗涤或涂抹,以治疗皮肤疾病的一种方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治疗中,中药外洗也被广泛应用,并显示出一定的疗效。使用中药外洗的好处在于可以直接作用于皮肤表面,起到局部抗炎、消肿、止痒的效果。常用的中药外洗包括黄连洗剂、紫草洗剂、金银花洗剂等,这些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抗菌的作用,可有效缓解血液透析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
王爱兵等[9]的研究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皮肤瘙痒者,应用常规氯雷他定配合止痒外洗方进行治疗,外洗方为自拟方剂,方剂为马齿苋60g、苦参60g、赤芍60g、生甘草60g、黄柏40g、地肤子30g、五味子30g、银柴胡30g、乌梢蛇30g、麦冬30g、白鲜皮20g、露蜂房20g、雄黄5g。用量为1剂/d。用法:先加水煎制之后冷却,之后将患处皮肤完全浸泡在药液中。结果显示,该法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疼痛以及瘙痒症状,同时安全性高。杨靖等[10]的研究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的基础上,实施活血疏风止痒方外洗治疗。主要外洗方:土茯苓30g,苦参、地肤子、荆芥、蛇床子、生地黄、当归、生首乌、紫草各20g,生大黄、白鲜皮、蝉蜕各15g。用法:先将上药浸泡30min,再煎制成2000mL药液,冷却至40℃时,外洗皮肤患处。结果显示,这一方式能够改善皮肤瘙痒症状,促进Bun、Scr、β2-MG等中小分子毒素得到更好的净化,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俞跃[11]应用自拟外用止痒方熏洗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药方组成:酒乌梢蛇、当归、生地黄各30g,赤芍、紫草、白鲜皮、牡丹皮、蒺藜、何首乌各15g,桂枝、川芎、红花、桃仁各10g,甘草6g,生姜10片,大枣5枚。用法:将药物封包放置在仪器中,加热煮沸产生雾气,待降温至40~50℃时保持温度恒定,熏洗患处30min。结果显示,这一方式可缓解瘙痒症状,且应用安全性高。
4中医熏蒸疗法
中医熏蒸疗法是一种通过中草药的蒸气进行治疗的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治疗中。中医熏蒸疗法通过草药蒸发的有效成分直接接触患者的皮肤,以起到舒缓瘙痒、减轻炎症和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具体来说,中医熏蒸疗法通常将中药材放入特定的蒸气设备中,经过加热后,蒸发出的草药蒸气会被患者吸入或直接接触患者的皮肤表面。中草药的挥发成分可以渗透皮肤,起到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症状的作用。
赵岩等[12]的研究在常规口服西药的基础上加用中医熏蒸法治疗,熏蒸方选择黄连、五味子各10g,黄芩、生地黄、熟地黄、黄柏各15g,黄芪、苍术各30g,鱼腥草20g。用法:先将上药煎制成药液,将药液煮至沸腾,之后在药液温度下降至45℃左右时将其放入熏蒸桶;将熏蒸桶对准瘙痒位置,以循环的方式,依次熏蒸各瘙痒部位。结果显示,这一方式可显著改善瘙痒症状及睡眠状况。高玄等[13]的研究在采取基础治疗同时配合中药熏蒸治疗,熏蒸方为蛇床子、苦参、紫草、丹皮、赤芍、野菊花、黄柏等。用法:水煎药物获取药液后,将药液置于密封舱式汽疗仪中进行熏蒸。结果显示,这一方式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肾功能水平,调节血钙磷代谢,缓解炎症反应。
5耳穴疗法
耳穴疗法通过刺激耳廓上的特定穴位来调整机体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和缓解疾病的目的。耳穴疗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中也有一定的应用。其常用穴位有肾上腺穴、脾穴、肝穴等,这些穴位与机体的内脏器官和经络相连,通过刺激这些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气血循环以及免疫功能,缓解皮肤瘙痒症状。通过针刺、按摩或贴压耳穴的方式刺激穴位,可以激活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皮肤瘙痒症状。然而,耳穴疗法的具体穴位选择和治疗方法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每个患者的体质和病情不同,因此在应用耳穴疗法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设计。
李莉等[14]的研究,针对皮肤瘙痒症状采取耳穴贴压法。主要方法是取穴A组为肾、心、肺、肝、脾、三焦;取穴B组为膀胱、神门、耳中、耳尖、凤溪、脑电。每次选择其中1组穴位进行治疗,且两组穴位交替治疗。治疗方法:常规消毒耳部皮肤,将耳豆板上王不留行籽脱敏胶布取下,直接贴附于所选取耳穴上。结果显示,干预后,患者的皮肤瘙痒评分明显降低,且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何超成等[15]对患者也应用耳穴贴压。方法:选取耳部肺、风溪、肾上腺、内分泌、神门5个穴位,每次选贴一侧耳穴,隔2d换另一侧耳穴。结果显示,该方式能改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
6脐疗
脐疗是一种以脐部为治疗重点的传统中医疗法,能够通过刺激脐部周围的穴位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平衡身体功能。巨生贵等[16]的研究中,治疗组在采取常规透析治疗的基础上,采取贴脐疗法进行治疗。疗法:选取荆芥100g、地肤子100g、菟丝子60g、牡丹皮60g、桃仁60g研末、调膏、敷脐,每次20g,用胶布固定,隔日更换。结论证实脐疗可显著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皮肤瘙痒、情绪不稳定、皮肤干燥等临床症状。李进等[17]探讨了脐疗联合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影响,结果显示同单纯采用血液透析的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瘙痒评分明显降低,肾功能、血钙与血磷代谢改善效果显著。
7结论
中医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具有潜在的疗效,也具有一定的优势。中医疗法包括针灸、中药疗法、推拿按摩等,已经在临床实践中获得了一定的疗效,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但仍然需要与西医治疗相结合,以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充分利用两种治疗方法的优势,并进行合理的协同操作,可以制定更全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目前,关于中医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研究还比较有限。尽管有一些临床研究报告了中医治疗在改善皮肤瘙痒方面的有效性,但这些研究的样本量较小,治疗方案设计和所采用的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今后的研究应注重治疗方案设计的严谨性,更多地采用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以验证中医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效果。此外,进一步深入研究中草药活性成分与瘙痒相关机制的关系,揭示中医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作用机制,为中医治疗的合理应用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王颖,毕慧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血液净化,2021,20(1):43-46.
[2]孟广芹.护理干预在终末期肾脏病血液透析致皮肤瘙痒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1,28(1):87-88.
[3]鲍宏达,王筱霞,张黎明,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的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国血液净化,2022,21(11):813-817,839.
[4]朱良哲,许文娟,李秋景,等.补泻针刺法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皮肤瘙痒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PTH,β2微球蛋白的影响[J].慢性病学杂志,2018(12):1763-1765.
[5]范一超,施爱华,曹毓.探讨针灸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疗效[J].系统医学,2020(17):19-21.
[6]吴付弦,高宇.祛风汤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皮肤瘙痒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21,36(21):3645-3647.
[7]王玲霞.乌蛇荣皮汤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皮肤瘙痒患者临床观察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J].新中医,2022,54(10):142-146.
[8]黄小琴,刘群英,詹云,等.清热渗湿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皮肤瘙痒的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22,40(11):134-137.
[9]王爱兵,胡文博,王宁宁.止痒外洗方联合氯雷他定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疗效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8,28(13):91-94.
[10]杨靖,王小强,段昱方,等.活血疏风止痒中药外洗联合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改善及血液透析充分性指标的影响[J].吉林中医药,2022,42(6):689-693.
[11]俞跃.自拟外用止痒方熏洗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性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研究[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21):58-59,67.
[12]赵岩,周珂.中医熏蒸疗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20,39(2):93-94.
[13]高玄,张超.中药熏蒸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尿毒症性皮肤瘙痒临床护理观察及机制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12):209-211.
[14]李莉,马静.耳穴贴压及护理对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干预效果[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6):92-94.
[15]何超成,郭军军,夏蔼,等.耳穴贴压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瘙痒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8,19(10):919-921.
[16]巨生贵,李永新,李文艳,等.脐疗联合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影响[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5(6):44-47.
[17]李进,伊丽安,迟瑞玲,等.脐疗联合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23(22):3641-3643.
